好 继续夸虽然夸过一遍了大家唤起自己的激情再夸夸他要不这样吧把他再翻过来把两个 C 口朝下也不是不行你倒是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颖的思考但是你找谁去做两个 C 口的模拟耳机线呢
对呀它那么近那么小的过程它不会击穿吗这一般的插头做工可干不了这个不是你要这么想这个东西它穿的也不是你卡或者你线它穿的也是你麦克风麦克风换了关我声卡啥事啊卧槽这是什么牌子的卡方便透露吗
你们肯定能会接触更多的人说这耳机为什么要卖那么贵然后声音我也觉得不怎么你怎么给他反馈呢这个时候只要微笑就好了
开始 OKOK 录上了有播性啊有播性啊开始有有走表了啊对应该没问题好好好行有有有有有有走表走表走表那天是就正好在群里边是黄鹏黄老师说了句一看你就不会录音录音师最怕的就是不走表当时就没心里没想这事结果当天晚上录音来真来不走表不是他走表了他没出
你是 DAW 那个人的事是吧对对对 DAW 这边没有输出一言难尽那就准备开始
哎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失邪那我就开路先八卦一下就是你们这种整个一个组啊什么的完事了你这边发现就没走表整个阴鬼空的这种就是瞬间死亡一样的感觉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没有 因为我是出了名的火力不足恐惧症一般出门带两台录音机两台录音机是串着的就是顶多丢分轨但是绝对不会没声音行吧 那我们开始
哈喽各位大家好 欢迎收听声波飞行员 我是孟霍我是包雪龙我是 KT Welcome to RKTalk 这期 RKTalk 也跟我们联动了就是我们有第四位嘉宾然后这位嘉宾呢就导致了我们节目稍微晚了一点对对就群里面都炸锅了天天催我们巡回啊来这个嘉宾来附近录音的老刘老刘跟大家打个招呼
哈喽哈喽大家好我是来自罗德的刘志杰这个罗德呢不认识老刘不认识罗德的就去听我们 218 期节目对那期我们和老刘一起聊聊罗德的第一款耳机产品叫 NTH100 对是一个很好的耳机然后显然现在是有更好的耳机出来了来
老刘说一下这个耳机的型号吧最近发了一个新耳机就是 NTH50 嘛相比原来更小然后我是感觉声音会更结实一点啊啊
然后呢这个耳机本来全网首发对吧应该是我们的对现在应该也是应该也是不是不是 B 站起码有好几个评测了虽然我看的没有没有哪有不是我一边看一边吐槽那是小红书还是 B 站那算开箱吧不能算评测
这个隔壁 backstage tv 已经有了反正就是 20 号那天我们是深圳展的节目就是最后录音的时候留了个尾巴我们在就 BGM 详细的时候说看到一个图片然后我很崩溃就是这个东西罗德的 NTH50 就是看图片当时我崩溃的原因是实在他妈长得太像了对
就是一个单头梁但是各个地方都和 HD25 Lite 非常像的一个结构的耳机对它其实综合了 HD25 和比如说 AAA 那个 TMA1 和 2 的那种就是它的抽拉杆有点像那个更宽一点然后更重型一点看着然后两个倒插的线一黑一红也非常非常的像整个让我们当时觉得我靠又一个 HD25 仿品出现了对
但其实以罗德的品质其实我们就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的时候对它也是非常的期待的对吧
后来就找了老刘找了罗德的凯文老师然后因为之前有过比较愉快的合作所以就很爽快的扔给我们三个赠品先说就是如果想寻回的话我们录完这期节目可以在听众群里开始寻回了就是生魔飞云园这边可以找我和包老师然后 RKtalk 那边可以找 KT 我那个已经开始了是吧已经约了四个人了你已经约上了还是已经寄出去了今天下午刚刚寄出去
然后我还说这个我就使劲憋着一堆人催我然后我说不行我这个重录还没重录呢这个还是得没事没事这个就看你剪的有多快了是吧跟顺风赶紧时间吧不不不我主要是手里拿着我才就是录着舒服对聊到什么还能摘下来瞅一眼我没戴我现在手里头上戴的是另外一个垃圾耳机对
再聊一遍吧那没办法了这头一次是反正一个多小时聊得很开心聊完坏菜了发现这个今天必须得查你啊你们那边管这个叫查吗就是连损带挤得呀之类的没有没这个说法我怀疑这是北京话对
查死人的那种就是今天要老刘反正是不断的要接受我的怨气反正因为上回好好好不是主要因为就是当一个节目录的很开心然后结果坏菜了这个事情就非常让人不爽我是我是
我现在手里反正就拿着这个 NTH50 各位都说一下就刚开始看到他那个发布信息时候的感觉吧就我说了然后包总你当时看这个觉得咋样靠谱吗当时感觉可能和等等之前是哪个日本牌子是松下还是 JVC 还是哪个来着
不是有一个类似的就是看着可能一开始觉得就和其他的一些 HD25 like 的产品可能区别不大嘛但实际拿到之后印象差别还是蛮大的嗯
因为之前可能没有想到会是一个比 25 会答应好重型这么多或者高级这么多的东西因为 25 其实一直给人是一个轻便然后你可以比较随意去对待它比较皮实就是对对就是一个那种感觉就是比较答应好草根的那种感觉的耳机但嗯
NTH50 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KT 呢像啊很像啊就反正各种细节什么的我觉得就比如说像那个上期节目里面也说过了就是这个拉杆的这个地方拉杆的这个地方它这个一节一节的这个手感不存在的上期节目里对然后给大家拉了这个声音这样的还有
就是反正就是刚才莫霍总已经展示的这个声音了是吧就这个声音的乍一看上去就从外侧来看其实跟 HD25 差不太多但实际上就自己亲自去滑一滑的话就这个一格一格的这个手感还是要更加精细的就是你从底下或者从上面顶部能看到一个类似于滚珠这样的东西
贼好手感贼好这其实咱说的是其实看图对它的期待你这已经到上手部分了那就上手吧反正就是当时看参数的时候我当然想的就是重很多对
老刘作为就是 HD25 拥顿吧也是我知道的就是罗德这边 HD25 的老用户你那 HD25 是丢了是吧借着去了对这嚼第二次就什么意外都没有了什么都知道了上回我们要不要就假装就不知道这些事就上没了你还有 HD25 啊就是的其实是这样的我有我之前在组里面干录音嘛然后
基本上就不太用了然后像录音机耳机什么都借上去了然后录音机我记得借给谁了但是耳机是真忘了借给谁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是挺遗憾的对你那还是个白的对是个白的你应该还见过是是是你原来在脖子上跨着过白的是不是丢了都发黄了是不是
我那个丢的时候还不晃对这个就很恼火不过那个早晚会发黄前一阵就是在森海库房里倒腾出了两三个白的就是没开封就还带着那个原封塑料袋的它的一些水口的部分也是在慢慢变黄的就它是一个不可逆的而且就是和紫外线照射会有点关系但也没那么强关系肯定太阳晒着会越来黄的越来越快但不照着也该黄就黄对就是
就是 ABS 塑料的老化现在那种塑料现在都有抗紫外线的了但是以前的好像还不太行怎么每一句话感觉都听到过黄到一定程度你就可以去换上长得像 HD414 的配色版本的耳罩是吧 HD24 我全黄版不对不对不对那你也太黄了吧我刚反应过来的是哪个 70 年代的老黄那是对
老黄是吧本期节目由英伟达赞助我说不是什么烂梗这倒是感觉上一次我好像也吐槽过一样的话我确实对塑料的这个工艺不太了解那种软性的相对来说比较软的塑料叫 ABS 那这个工程塑料它叫什么这个不一定就是像 ABS PC PA 这都是一些常用塑料嗯
塑料这个范畴太大了没办法那么细的去说我记得是 HD25 当时还宣传过自己用的是一个什么叫工程塑料颗粒有一个代号的对但实在记不住了就是他们就是宣传那个东西很轻量然后很
耐久吧它其实就像塑料和金属类似于是什么你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但是你说这里面又分多少东西呢又分很多牌子不同的型号如果每一个的性能它又都不一样这期会充满很多尴尬的空白就是在想上一期在说什么
其实为了啊就强行的跟上一期那个散漫的闲聊和漫谈区别开今天设计了个结构就是模仿某影评节目分优缺点来聊一聊这个 NTA 主持人因为对大家也是啊你在感叹没事我才意识到原来是和有关系的啊
所以你是没有看提纲是吗不我没有想到是来源于那个强行的抄一下节目的结构对就是为了查皮开就别像以前是聊的那么散漫了行就是大家也都拿到了然后用了一阵了甚至有人都寄出去了
然后距离我们上一次失落的录音也隔了挺久了对然后相信大家也有一些新的感受是吧上次录音的时候老刘是刚拿着是吧当天还是第二天第二天就是罗德内部员工你看比我们拿到的还晚就非常感谢这个罗德对给我们非常非常优先的这个体验权啊优先也没卵用没发出去啊
录完了没发出去全网首播流量没恰恰上回录这事我不知道这茬然后我当时是听过工程机我说万一这量产跟工程声音有区别还是再拆一个我就又搞了一个不如说先说说工程机和量产机有什么区别我是感觉工程机声音会稍微更散一点
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在调整结构的过程然后外壳包括你看现在是印着罗德那个 Fyde 那个标志的或者说那个 O 带一个斜杠那个标志那个金属壳都还没装上里面调硬棉什么的都还没到位声音可能就会比较散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把这个金属片去掉之后做一个开放版本的 NTH50O
从理论来说是可以的但是我建议大家不要这么干因为这种全封闭式的耳机它的导向或者减压孔它的设计跟那种开放式耳机还是不一样的对 说到它确实是一个全封闭的我没有看到低频导向的
对因为你一旦把那个东西拆开之后相当于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它的这个发生的这个结构那也就可以推断就是其实它这个背板后面其实有特别密的那种阻尼那其实跟 HD25 的那个结构也并不是很相似嗯
但是我背后阻尼有一个那个白色毛毡然后就是塑料壳了所以你推测这个就是这个金属的 H 型的板后边是有很厚的其他的阻尼的我觉得也差不多吧应该但它内部空间会大很多倒是没拆过不知道啊
我们节目不鼓励你猜猜的时候没有保修但是反正这回看新闻是多了一个比上回多了一个信息就是它单元上面镇博上面印了它的单元型号叫 NTDD-4040 就是 40 毫米其实然后 DD 就是 Dynamic Driver 就动圈单元这是一个罗德字言的动圈单元
这个单元和 NTH100 应该是不一样的吧是这样这个东西是个悖论就是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一个单元只有设计那边的工程师知道因为对于我们来讲它印了新的型号对我们来说应该就不是一个东西了而且它尺寸也有点不太一样就我确实是忘了 NTH100 单元是不是 40 了对应该不是一个东西 OK
因为你看这两个耳机声音差距真的特别大那这不是就是底儿底儿都不一样就是如果两个耳机它是一个单元做成的像我们这种经常听耳机或者是干录音的人多多少少能够听出一部分声音比较相似的我们叫基音就是这个声音的底儿是
接近的但如果说你听起来明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那这个应该就不是一个一个东西了就是它基础的音色应该是比较相近的对反正目前来看因为没有说这模的具体的材料嘛这能看到的话就除去单元直径和阻抗是一样的啊这个灵敏度不一样然后可承受的这个最大的功率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至少它的线圈和磁铁部分肯定是有不同的嗯
对那个最大声扬级一改其实就就有区别了哪怕你在外观上看一模一样但里面线圈的成分
缠绕的这个杂树也会动的这膜上没看出来有什么特殊的材料应该就是 PVC 的吧就看起来是全透明的没有什么镀层之类的某种塑料对某种物质就某种塑料但和 PVC 还不太一样也是塑料的可能性还是很弱的可能会有各种缩写的各种塑料对
OK 进入优点环节吧就是大家都说一说 NTH50 用了这么久了是吧距离拿到已经很久了距离拿到你看川普和马斯克都掰了这么久了我一定把这个时间间隔得不断强调显示我的怨念对巴亚都被收购了
哎隔壁带童勇都换了一代了是吧法网都打完了啊阿尔卡拉斯都逆转都挂了不知道这新闻有谁关注啊都输给印度尼西亚了哦对对国族都出局了哎今天踢最后一轮哦对就是荣誉之战已经结束了啊最后一轮踢完了几点开始我都不知道不管不管先说正事就是说一说这也是武林的优点我们这钱摇太长了这个啊
来从包总开始吧好说着就大家补充就行首先还是从相对外部的或者外在的这个来说我觉得一个是做工是肉眼可见的比 HD25 要好太好了对
我觉得甚至不是 HD20 这个 level 的好对就是比大多数一线品牌的做工都要好很多你像同样是金属的框架比如说 M60X 其实就会感觉有一点那种松垮的感觉但这个没有是的其实 NTH100 当时的整个做工或者这种精致程度已经是比较出色的但感觉其实这个会有更好的感觉
就它整个材质包括可能也是更小巧的感觉会给人一种更加紧凑和精致的这种感觉加上它比较沉嘛但你会发现很多的这种细节的设计都是比较用心的或者说它不是那种很
随意或者很常规的模式像刚才提到的那个拉杆什么就给做了它还是整体的给人一种很严谨就是你感觉比如说每一个活动的部件或者什么你的这种活动的感觉都是比较阻尼感比较好或者手感比较好的这么一个感觉所以整体会有一种就是说它还是很精致或者说甚至会很高级的那样一种感觉
就拿在手里不觉得它是一个廉价的东西尽管它的价格其实还挺便宜的我觉得对于这个价格来说其实是一个从至少外观和做工角度吧应该说然后整体会非常超出就是平均水平的感觉如果我说就是做工最出色的这个有点夸张但是我感觉啊就是它是那种监听向的专业向的耳机里边做工得是最出色的前三
因为我确实想不到谁能跟他有并列吧可能也有一些老心舒尔的 1540 我觉得做的挺好的但是也没有这种但 1540 不会有那种精致感我还是觉得它就是摸上去会有点糙各种细节对其实舒尔的挺糙的嗯
你要说细致我觉得白亚的老的 T1 和 990 880 那些可以但白亚老 T1 的软性材料的部分好恶心头带咕咕当当的压都压不平好恶心
所以我原来那个用了两年我就吃回去了太痛苦了班亚还是有一些就是他会有那种很精工细作的部分但是总有一些逼死强迫症的死角比如说阿米罗的铁丝网那个精致程度还是可以的阿米罗是一个我觉得就整个设计我就觉得很好看的耳机但他唯一缺点就是难听那怎么办呢
那没办法对就好继续夸继续夸虽然夸过一遍了大家唤起自己的激情再夸夸他然后第二个也算一个相对外在的是隔音非常的好就是有点吓人的好暂且这么说有点让你在外面走路带他危险的那种对
对对对就是我第一次戴上的时候有点有点懵就是你甚至会觉得它你知道它不可能有主动降噪但是戴上的感觉你会觉得很像是你戴了一个有主动降噪的耳机的那种感觉你会明显觉得耳朵周围的开启的那一下一下对就是声音小了或者就外界的声音一下就小了非常多然后因为可能最近用的其他的要么就是就是这个紧实程度就是
密闭程度不如它要不可能就是枪体粉这种开口隔音整体确实比它都要差很多所以这一下的感觉是很有冲击力的然后我也试了 HD25HD25 的隔音真的比它要差挺多我觉得得有 5dB 左右就这两个我觉得来回切换你是就跟关降噪和开降噪的那个感觉有点像就是你会觉得耳朵周围一下是还有点通透感一个就是完全的这种密闭感
这个其实也会带来一些后面会提到的可能有一点点负面的就是对缺点可能会再提一些再 re-callback 一下这个多了一个比上回录音多的信息就是这周末我带着他往返高铁去的时候是高铁回来的时候是那个一夜班动车对
他和 HDR 其实我没想带 HDR 然后我放包里忘了拿出去了然后就是两个都在然后我就反正带着他看片我是会觉得他会有点热但是这个缺点不是就他的隔音性确实比 HDR 是好大概半个档次到一个档次我不光是规律性的那个机械噪音人声什么的都听不太到对检票员让我让我出示票的时候还拍拍我肩膀因为没听见
反正我觉得它这个被动隔音一个是就是它两侧的加厉还真的挺大的然后还有就是它封闭腔体然后另外一个就是就咱们 HD25 总说的时候它当时已经算就是隔音还不错的东西了但是 HD25 加头不是经常之前就是加几本后书什么的它那个结构其实是比较软的就是你
经过一定的使用之后它会逐渐的适应你的脑袋但是这个的话我至少我自己掰了掰它框架预设的角度还是很硬的我没有看到有明显的变化这应该是定死的吧我觉得一体成型的塑料应该没有什么长时间使用导致它会变松之类的
这个塑料的硬度或者说耐性应该比 HDR25 那个要好就是刚性更强我跟老刘都是小头对吧两位巨头都带着没问题吗还好吧但肯定夹着是有这个感觉的对但不至于说特别的难受或者说就习惯就好嘛而且主要是什么你比如跟 HDR25 去对比吧我手边的 HDR25 肯定不是刚开箱的那这个有没有什么可比性嗯
这个我可能会考虑放下一部分说了就是它的这个方面的优势对 稳定性很好然后它其实那个长度是很长的就是我一开始听你说这个可能对大头不友好我想的是那种比如说 G50 当时就是
它不够长就是你是指横向的两侧可调节的那个就是两侧或者说就是说它会压在耳朵相对靠上一点的位置而很难达到一个最合适的位置但我发现我一开始把它拉到最下面然后我发现它在我耳朵偏下的位置了就是我完全不需要拉到那么靠下就能够戴好
就它其实和 HD25 有点像并且它比 HD25 的极限的距离可能还要再长一点就是往下的这个程度对所以就很出义了其实戴起来完全没有问题就从这个角度来说完全没有问题压力大是另外一个事情了
对它可以调节两边各可以调节 7.5 嘛但就是还是像说过的就是它上面的那部分其实就不是有效的调节的那个形成感觉更多是为了收纳方便去做的可是收纳方便的话它底下伸出来两根棍其实也并不是那么方便也还好因为整个袋子就是那个大漱口的收束的对对对它比较窄嘛
其实我觉得它那个东西公司当时设计往上走之后还是为了避免这个不能旋转导致的使用上的一些问题你毕竟在现场的时候你还是要经常拉出一个耳朵来去听现场音的然后你把它往上推一点对往上推那其实我觉得还是直接挪开挪到链夹上但你要是什么踩环境声的时候你要是喀啦喀啦拉这个那不行
对这倒是说到这个其实我突然想添加一个就是因为像这次 NTH50 它不是两边都可以插线吗
对双边入线这也是一大优点对而且就你无论只要你佩戴是正确的你无论插哪一端它的就是左右的声道都不会有问题那这个特性呢我在想可不可以就比如说就像当时 COS 那样去做一个那样的设计就是你去用一个旋钮然后它上面就头梁过线的那个极性会发生变化这就使得它可以混成一个单声道
这样的话你就比如说像 DJ 现场监听的话就会相对来说比较方便一些你是说什么在模拟的这一端对就在耳机这一端它这已经完全模拟了然后你就可以去相当于它是把头量过线的这个极性变一下就可以让两边都是呈现一个单声道的状态
当时 Pro DJ200 有这个功能来着但实际上我觉得按照这个就目前这个接线的推断而且包括它的投量过线也说了就是 USB-C 的那个嘛理论上来说我觉得它可以涉及这样的一个功能不过好像现在也没什么耳机有这个功能可能也没想到吧嗯
就叫切什么切换单声道简称切单跟电极的切单似的我不知道我没打过碟但 DJ 有这个工作需求吗有你混的时候你比如说你就听一个立体声的话左声道那肯定是不对的尤其是你要切 track 的时候
为什么这个不能在调音台上做对啊在调音台上直接对啊就是说嘛就是你现在就只能在调音台上做了但你比如说你现在我就服下耳机的功夫我稍微一推 AKOK 它就可以用了你这个功能有点像什么 K271 那个摘下静音了就属于在耳机上有一个 bonus 的功能但其实大家你
所有操作都在台子上你可能也在台子上就拨一个杆就就直接都打到对我只是说就是因为 ATH50 这些接线这些我觉得是可以做这么个东西有这个扩展性对理论上可以这么做突然想到那我更期待的扩展性就是两边的 Type-C 传模拟数据这个事能不能让它变成一个让它加上一些罗德可能未来会开发的小模块变成蓝牙耳机嗯
我非常期待我觉得我也挺期待的因为你们做什么无线麦克风都是轻车熟路的对这不是很容易把它当个监听你哪怕做一个其实插耳机孔的那种小的接收器其实也可以它其实最好是啥最好是你就在上面没事干可以戴着耳机听听歌练练耳朵然后需要用的时候线一插立马就切回来那样做我觉得也蛮好
确实比如它有一个扩展模块就是 Type-C 插那个模块然后那个模块上面有一个接口再插耳机的 Type-C 它就里面有一个电池比如有一个七八个小时续航的蓝牙的功能然后你工作场景直接把 Type-C 插回去然后那个模块别的那就能是个麦克风瞎想啊
就你现在其实也可以当做麦克风用嘛就它是跟那个 NTH100 的那个配件都是兼容的嘛就你左边插下右边可以告一个严格说叫 NTH100M 配的那个麦克风对就是可以变成一个耳麦对
对双线这个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我还问了保雪龙就当时我说 NTH100 一边插线另一边那个眼是不是有一个塞子可以堵上免得漏低频然后你说当然没想起来有这个东西我搜了图确实有但是这回这个 50 这个没有所以说那说明母座跟内腔体隔离开了对就应该是封闭性做的更好另外一个眼不插东西不影响然后就基本上是声音方面的了
对聊聊声音这也是比较重头的我的感觉是
它跟 NTH100 还是有一定传承性的虽然刚才说的就是单元不同然后调音什么的也有很大的不一样但我觉得因为罗德毕竟只做了两款耳机就这两款耳机的整个的声音走向还是有这个一致性的就给我的感觉其实都是就在 NTH100 的那个节目里面我其实也说过就是它看起来是一个特别不一样特别有设计感特别 fancy 的剪听耳机但它其实声音贼正经
然后这个 50 呢是我是觉得相比 100 的正经它多出来了一点个人表达的风格吧就是它是一个更有活力的声音相比 100 啊
这两个的风格我估计和它的用途是高度相关的比如说像你之前就是抱怨过比如他们的高频可能都不是那么的亮对然后包括其实他们两个在比较大的生涯情况下其实听起来的这种刺激感都比较低他们会更加适合一些你可能不得不要去开很大音量的这样的场合然后包括其实他们整体的这种声音的饱满程度是非常好的
就是和我们所说的一些更老一点的尤其日系的一些监听的那种比较薄比较亮的声音相比这个明显是显得非常的浑厚和饱满它整个的中低频都是非常稳的所以它整个的我觉得风格或者什么和它本身所设定的用途或者它的一个目标客户群体的那样一个想象当中使用场景可能是更加去匹配的就它就和我们所说的
只能在录音棚里用或者只能在比如说你说歌手做个反听那样一个高度可控的环境可能就非常的不一样我觉得它其实相较还说 HD25 就是它没有像 HD25 给你那种怎么说呢就是能量很多或者说是给很热情的那种声音它不是那种的然后但是的话你说它就刚才包总也说到了就是它高频其实不是很突出
你说它很正经吗我倒没觉得它有多么正经它其实正好卡在那个就是像 HD25 和 DT240 之间的这样一个状态就像我当时评价 NTH100 的时候也是就是它其实是在 DT700ProX 和 SRH840A 之间的一个状态一样
就我觉得如果你要是说这个所谓的中间态啊是也算传承的话那我同意这一点是吧但是我觉得就是可能在很多就比如说你去或者说就罗德会想着你去在哪些地方去用它的时候那个低频的饱满度并不会很夸张就比如说你去插一个 NTUSB mini 这种我觉得它的饱满度什么的并不会有特别足的这个感觉
我刚把我录音时候监听的那个 K702 拔了换上了 NTS50 这个人声一下就好厚啊对它是厚的但是就不是那种饱满度给你一个特别隆起的感觉我觉得它完整就是 702 那个人声是散的结构也不一样嘛这个倒是但是就戴上它之后哇这个真的好安静啊这个屋里
是的然后这一代我觉得 50 相较于 100 也可能主要是因为它更小了然后其实单元尺寸没变的情况下它的尺寸更小之后会有比如说像声音更加凝聚或者说它 NDH100 相对它来说可能会显得稍微有点散或者有点比较慢而它就会显得更快或者动态的这种给人的感觉会更大然后它的声音的凝聚感或者力量感也会更好
所以这个其实会导致比如说 NTH100 是一个稍微有点不温不火或者是比较 chill 一点的那种感觉但是 NTH50 其实就还是一个比较有动感或者说你去拿它听一些流行乐或者听一些我们当做音乐欣赏这个角度会是一个更好的选项它的这种声音的感染力或者热情或者这种氛围感其实会明显的要比 NTH100 要好一些
这个可能算是一个比较从音乐欣赏角度来说比较明显的一个进步老刘有没有听过舒尔的那个 SR840A 这个还真没有我现在算半退收 1840 就解决问题了其实那玩意稍有用的也不是特多是个监听就工具箱的耳机
我记得 KT 是挺喜欢 840A 的是吧我觉得还行吧就是当时 NTH100 刚出来的时候有点跟 840A 就基本同年发售的吧我忘了哪个早一点反正就差几个月然后就有点一时余量的感觉 NTH100 显然是一个就罗德没做过耳机然后新做的诚意特别足做工特别好调节的那个当然那个旋转的那个卡扣调节我特别喜欢但是罗德的那个明显就是高频暗一点然后听起来慵懒一点就有点像懒人山发的那种回事
然后 840A 就是另外一个走向 840A 那个声音就明显亮一些然后听起歌来会更其实他听歌也不好听怎么说更有特点一些对 NTH100 有点太太四平八稳了对然后就那个时候就这两个耳机在千元内都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状态不过当然他们性价比高也是有有点其他的就场外因素对吧嗯
对就比如说像 840A 的时候当时就很快就降到了 700 多然后这个 700 多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那有些人降的可比他快不说不说了不说了怎么回事呢怎么回事呢咋弄的呢
然后这武林就感觉是一个就明显个性强了很多同时我觉得听歌就起码听音乐上面他会比 100 会更有记忆点一些也不是说更强不过我个人是肯定会更喜欢武林的这种表达方式对我也是这么感觉的因为 100 他毕竟是一个
更偏向让你工作剪辑或者是审片子的时候戴的耳机它的声音取向和整体的佩戴方式以及它的那个就接触皮肤位置的那些用料都是优先考虑一个舒适型就哪怕你是声音也是考虑一个舒适型你不能说我一剪片子要剪个一天两天的一天工作十小时这十小时可能我先干了两三个小时这耳机让我感觉声音让我耳朵很疲惫很累
摘下来两兜汗那就不行对一是汗第二就是这个声音其实也是刺激性的越大它其实你的听感会越累像这种没那么刺激的耳机其实是更适合于长时间去干这种活去用的时候会比较好
典型就 75067506 就是朋友说对监听什么听音轨剪片子特别就挺好用的戴着也舒服然后拿它听歌一秒都不想听然后摘的时候头发就没了 7506 不加头发吧我长头发也不加哪加
我明天去公司试在我公司扔人了专门去找头发夹去了是吧这咋能不夹不对你可能是因为你是长头发所以才不夹你是短头发支到什么条件杆里对他会支到一些他转轴的那个地方对转轴的位置突然觉得长头发戴耳机也有优势有意思所以我现在就特别惨两边现在是短的上面是长的你是给推上去了是吧对怎么低怎么低都得夹着我
没事这都不算大事对吧没有头发就不会被夹了老刘你推过秃头吗真的就发烧友推个秃头戴头戴是贼爽怎么戴怎么好鬓角永远不用撩起来特别舒服没试过
你到深圳我是到深圳之后开始留长头发的太热了你头发稍微留长一点然后往后一扎压下去就没有那么热而且不至于晒伤头皮你如果太短的话就
我头发比较硬你上面就形成一层保温层了那个真的是是是是很难很难形容反正在深圳广州大湾区生活你就要设计到你不在没有空调的地方暴露 15 分钟以上特别痛苦特别是昏南天所有的体毛都该和你作对哇
又绕远了对我现在带着带着 50 录音我突然又想到一个新的这个优点就是它这可能算是特别特别优秀的隔音带来的就是它会显得这个耳机的动态贼大就是因为它特别特别对特别特别的安静我倒是觉得这个不应该是什么单元或者设计上面有意义的把它做的它就是这个结构做的真的很好嗯
其实这种全密闭的耳机想把声音做好还挺难的可能能想到的一些都是相对就是大的比较早对对对比如说 G50 就是狗边的 G50 以及对今年的大 boss 大脑耳机对我觉得那个是全封闭吗 G50 也不是完全没有孔啊 G50 也是有孔的 G50 有孔吗对我就想说大头脱耳机是完全封闭的吗
我怎么觉得它应该是有侧向应该有空的我感觉应该是有对所以这个就显得非常的难得对 G50 那个孔好像是在就是支架的上面我没有细看好像是有一个小的对你能看到金属网什么的
只为了压力平衡估计真的一点瞎滚都不做的耳机极致吧挺少的这个东西有好有坏吧确实是说到坏就说缺点了是吧行那我们就下面进入这个缺点环节
就接着刚才那句话说其实这个全封闭的坏处有一个可能不太明显的就是它会变得比较难推因为它的就相当于是你完全密闭的情况下那个阵部你想去推动它你的空气的阻力会比较大嘛
所以相对来说它可能对前端的要求就会比较高也是之前可能有些在随身上试的结果就不太理想的一个原因我在小尾巴上刚开始听就是这声音就有点像 NTH100 就是低频肥有点下不去然后高频暗暗的
当然就有点怎么说就有点像当年听到 DT240pro 然后那个感觉但比 240pro 可能我觉得应该不至于对所以我后来就上台去听了就印象是好一些的 240pro 其实就有点那个感觉 240pro 在各种设备下的一致性还挺高的你也可以这么说对就没啥救但我觉得在那个价位以及它的整个设计我觉得它还是个好东西没事已经停产了好东西已经停产了
这拜亚好东西都停了哎是啊就反正在这种小尺寸的头戴里面吧就比如说像 HD25 它是个 70 欧的东西嘛灵敏度也不是特高一般来说其实你拿一个尾巴就是单端口不要做那么差的尾巴基本上听上去都还 OK 那这个的话我比如说我拿山林的 H5 或者我拿什么 Tim1 之类的玩意儿这东西其实它单端口腿力挺大的了
但是仍然要开到中增益大音量或者高增益低音量才能行才能把这个宝板读出来就是他想是很容易想的但是他那个中低频你要想完全发挥好的话还是需要一些功率储备的
就像刚才我不是说就是插个 NTSB mini 这种东西这种它肯定耳机孔不会推力特别大嘛你插上去之后就会感觉到它声音好像不是那么的厚实或者饱满 H25 灵敏度应该挺高的吧我记得 115 啊 117 忘了 115dB 每幅还是 dB 每毫吧
你要 db 每幅的话其实也就是算一个正常的中高领域度肯定是每幅了大哥每毫瓦那是多吓人的东西你肯定是每幅 120db 每幅反正这耳机我听着就是流行还不错一旦换到比较吃动态的古典就邪就感觉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它在 500 赫斯下面的零敏度是 102dB 每毫瓦这个还真的挺低的是就还是太那个什么了就还是难推还是难推对我觉得显然它是给调音台升卡就起码最低得有一些这些设备才能伺候好这 ntdd40 这单元起码也是一个台式设备还是全封闭
就悬风臂也有对此也有加成对就是在难推的这个上面就各种各样的东西碰到一块了吧然后他就是配了一条线然后是条电话线也算是暗示了他不太希望你去随身使用的这样一个场景算是做了这样一个暗示因为 NTH100 是有一条正常叫什么就是直线的
对这个话就得这么说了就是罗德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就是一个问过的问题为什么给一个大的全尺寸的录音室用的耳机配了直线然后给一个显然更像随身的耳机配了电话线我也不知道我当时用工程机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我用的是 100 的那根线呢应该是应该是
可能工程机还没想过用哪条线就没拆开这机器之前我是真不知道他换线了我是觉得罗德也挺厚度的就再给个直线也行啊主要你想就做这个线你还得开个新膜对啊就从成本上来讲他也不能换呢
我反正是没咋想明白为啥突然就换了这个其实还有一个搞不懂就是什么呢就比如说像隔壁的 M1 和 MV1 那一套 MV1 它就是配一条线一条长线 6.35 的头然后 M1 就是配的两条线一条长线一条短线两条长就两条线它都是 3.5 然后你可以就是拧上去 6.35 长线的头这种
那 M1 这种设计就很好吗那 MV1 那是怎么想的呢那个毕竟早嘛就还先出了一年多就非要说没准备好或者后面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做了改进
这个我就要抱怨什么就是如果想把这个东西带出去就得拿一个 6.35 转 3.5 的大转小然后我大转小丢了三个了说明你这个自适应能力还是不太够可以但反正 NTH50 和 NTH100 这两兄弟比 M1 和 M1 那俩我喜欢多了我想到一个可能性了就是这个 NTH50 是推荐给已经买了 NTH100 的人是吧
不能吧你有线可以换是吧对然后你就可以把 100 的短线给他用然后 50 的长线就可以给那个 100 来备用 100 的线也不短呢但他起码是直的呀对啊就相对来说好收纳嘛嗯
主要是基于某些在官方赞助我们的合作节目里面不太好说的原因我觉得买个 100 人留个钱也挺好的对对对然后对我想再吐槽一个我其实最大的吐槽还是重就是它的 220 克的重量我觉得
稍微的有一点分量感然后它在我头上的时候就不像 HD25HD25 的时候我会就怎么动头我都没有这个就不用不太用考虑它但是就是它在我头上的时候就会有一点忐忑相对来说对没有 HD25 那么自由对我其实会有一点怀疑
怀疑就是它这个重量是不是也是为了提供一个更大的压力就是保证一个更好的隔音我觉得也是肯定有关系对所以这个就就是 call back 就是前面提到佩戴的时候的说到一个缺点就是这个压力还是比较明显的加上它毕竟是个鸭耳式它不是一个包耳式所以这个压力还是会比较明显的作用在你的耳廓上面
如果使用时间很长的话我觉得不适感还是会比较明显对它还是比较适合可能一两个小时以内的这个场景我在高铁上待了两个小时就我觉得也是我背着电鼠练出来了就还行我是觉得你躺那不动就还行对一旦动起来就感觉头上还是有点东西是
它还有一个就是我觉得也是和这个高的封闭性有关的就是它的单元在厚度上特别厚然后它的耳罩又特别薄对它不是那种很厚的耳罩加一个差不多厚的单元它是耳罩非常非常薄然后下面是一个硬的圈是和整个的墙体一体的这个可能大家得看图才能知道我在说什么
就它是在硬性的靠这个枪体外边的一个硬的视圈给它升提起来了一段这个耳杯的厚度可能这个也是整个为了把这个封闭枪体拉大那这耳罩很薄呢我就有点担心比如说以后换耳罩啊什么的
它不是一个通用耳罩不像 HD25 就是第三方耳罩可以轻易的做出来尺寸差不多的然后你能方便的换一些益损价这个可能就真的得等罗德官方去卖这个耳罩了但是耳罩拆下来很容易就是三个固定的那种卡口对一摘就摘下来了我觉得以罗德的体量来说说不定第三方配件也会是不是挺快就有的你这是夸的有点那啥夸的有点过了
罗德虽然我们都很喜欢但是是个很大的厂吗我觉得算吧我觉得见的好多当然主要是就麦克风那边不是耳机这边对麦克风麦克风支件比较常见毕竟现在只有两块耳机什么时候有第三方厂能够把这个平衡线给我配了我真的就很开心对
对这个也是对平线还能得做出这个你别弄一个巨细的 3.5 插上然后你这豁一个巨大的口对你得有这个罗德这个入线的时候这个特殊自己的这个模具这感觉难度是有点大那耳罩其实我觉得都无所谓的真的大不了我 3D 打印一个但是这个线自己真没法搞
难度我觉得对于现在厂来说就是一个开一个插头的模这没多少钱就是因为这两个耳机其实不算是就它的受众不集中在发售市场所以可能对 4.4 的这个需求会比较低对这个就是一个矛盾就是它是专业市场的东西但是专业市场又很少见到 4.4 的设备对这个有点
纠结然后最后发现了这个要不这样吧把它再翻过来是吧把那个两个 C 口朝下是吧也不是不行对吧两个 C 口朝下你倒是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颖的思考然后把头垫掰下来把那个上面那根线扔掉就没用了嗯
两个 C 口头下但是你找谁去做两个 C 口的模拟耳机线呢自己哈按一个但 C 口就好做多因为你不需要开模了你毕竟有标准了自己可以自己哈按一个对它这个 C 口是有卡槽的那你常规的那种正常的那种 C 口线插进去只是没有了卡槽而已你是能插进去的对所以你买两个 USB Type-C 的口然后把这个线的规格反正研究清楚测一下
对拿一个万用表看一下哪几个出点是连通的这个估计你只能姐夫总这种自己哈你了你跟做线的商家做这个人都懵了一边是模拟插头然后分两个 type C 口是这东西飞标也的确挺扬名的回头我找个表量一下试试 C 口里面是多少个出点啊
大几十 20 多我觉得是 2020 吧一排 10 是吗就两面我印象中是的那确实出出有余但是让 C 口里走模拟信号这事反正罗德能干出来也是挺骚气的啊
没事 3.5 都还能走电信号那都怕啥呀真是的这不是另外一个故事吗我可是见过 3.5 口走 48 伏电信号的 48 伏 48 结一幻象电源啊对了就是除以幻象电源我人都懵了这东西规格标准就是 5 伏以内你整个 48 是真不怕出事
对呀它那么近那么小的东西它不会击穿吗这一般的插头做工可干不了这个不是你要这么想这个东西它穿的也不是你卡或者你线它穿的也是你麦克风麦克风换了关我声卡啥事不操这是什么牌子的卡方便透露吗那这我就不透露了你能听得明白吗
说不定人家这个厂商还觉得看我在这个 3.5 输出口里还给你加个 48V 幻想电源了你该感谢我是吧就所以这个卡是就是除了卡农口罩有 3.5 输出然后这 3.5 是能他就没有卡农他就没有卡农好了没得选那我大概知道是什么样的卡了就先不说这个东西好坏就这个东西真的很危险反正这种我觉得就是属于人家厂商还觉得自己是不是还做了个挺好的东西是吧你应该说谢谢再有啥缺点呢呃
不能旋转这是老刘之间提的对我觉得还好
我觉得我再加一个我再加一个就是头两垫有点薄我觉得还行垫还薄吗我真的觉得还可以主要他就是怎么说呢就是他从视觉上看其实厚度是够了的但是你接触到头顶的时候如果你脑袋两边稍微有一点尖的话你就会感觉到他头两垫还是显得稍微有点硬我想起来了我跟孟霍是长头发头发厚
就是如果你是方头是吧就是说就是会有点硌就是我们头发在上面垫着可能没什么感觉头型接近那个弗兰肯斯坦就会有点不是言了个来说是弗兰肯斯坦的怪物两边有角不过你个角如果只有一个而且长在中间的话这个头梁设计是挺好的正好是避开墨西哥安头奥特曼你问我为什么头是尖尖的那你不用怕
禁止玩烂的过了过了我没懂没懂是最好的太烂了你最好别懂这个真的很烂好的反正优缺点就在这了刚才其实说定价也是优点之一是吧对这个耳机对首发价格是 99 美金然后国内卖 795 人民币对就是看到这个定价都觉得就觉得罗德真是他妈太不容易了
因为这个基本上是个什么 Lite 这个级别的定价就比原本 HD25 还要低对就 HD25 Lite 基本是同价位如果是官方渠道的话 HD25 Lite 也做不到这么低它应该是 1099 或者如果你赶上个大促可能是 998 999
有 850 的时候但是那个很少我记得首发的时候有但主要是如果两相对比的话就还是上回录音的时候说过那句话就是你把它跟 HD25 Lite 如果放在一起的话我觉得
很少有人会选择 HD25 Lite 了对就是它确实这俩我就各个方面感觉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对刚才有一个不叫缺点吗一个特点忘了说了就是 NTH50 这个耳机看图看着是一个小耳机就包括哪怕我把它跟 HD25 一起拍它也很小但是你拿在手里你会发现它比 HD25 要大挺多的
就大一圈那种感觉就主要是厚重感会对对对强一些就有点对我们之前说的装甲感有点像个就做工很好的 EDC 玩具的那种手感因为就是它的外墙体那个弧面就是黑色的金属板又空极标志的那个弧面它有点视觉欺骗就是你拍下来之后它看起来跟 HD2 差不多大对但其实你捏在手里的话它是一个很大然后比较重的一个东西嗯
然后 HD25 Lite 可能唯一的优势就是好推了因为这么多年有一些比较标准的标准件有一些 3S 的标准的线能给它换但罗德其实如果你不在乎 3.5 的头的话就找一个稍微细点的线都能给它插上对吧应该是吧我猜
我不太确定固定会怎么样就是没有卡口的话肯定是一出来就下来但是你比如 T301 的线它应该是能用的就一样形态的线但是它声道得重新定义一下就反正你能插进脑机的线那一般插它也没问题啊
对老刘不知道脑机是什么这是个问题是啥是我们一个朋友叫我们的国家大老总他的一个品牌做的电吉他练琴耳机对然后也有没有练琴功能的有线和无线版本就贼便宜但是贼好听属于我们今年的大 boss 这样啊我还以为你们是说的
马斯克之前整的那东西我还在愣了一下特斯拉这天不是研发脑机接口我以为是那玩意哪天等我巡回回来我借给你听听可以那个真的很好
脑机怎么说今年大魔王的地位其实还是没法撼动的或者说 NTH50 是一个走向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对就有点像比如 HD25 和 HD800 没法比一样对可能 NTH50 这个说法是有点太夸张了是不是有点把脑机抬得太高了本期还是罗德赞助节目
不过说实话我现在真的特别希望哪个厂做一个好点的放出来现在国内全都在框框做耳机一个干放的都没有真的很难受也有这还挺多的其实嗨嗨圈耳放是框框做但是没几个能拎出来打的
哎最近那个阿尔法那个牌子做那个一体机看着跟 NASI 似的 D 加 A 是吧 D and AD and A 看着还挺 fancy 的好像是雷音的公司是吧对雷音的资品说到 NASIN 也要出头袋啊
对你看看这两次录音中间出了多少事但那个是更早的哪个就是 NASI 那个出消息是更早那个 4 月 1 号就出来了但我比较好奇他会不会跟 KEF 一起做
这我后来就没关注了因为这俩消息离得太近了我是觉得吧一体机对我来说就很难受这玩意用不了所以你是只想要纯耳放是吧那不行因为我会有一些录东西的需求还有就是需要用声卡给那个 DAW 做一些加速所以我没办法用常规的 DSP 因为他们做不了那些我需要的东西所以我只能说单独挂个放嗯
所以说你更需要的是那种孩子上面砍龙口出来然后到一个纯模拟的耳放上面对对对
但是这种需求不是有很多那种就是车耳放可能在专业领域叫耳分就是 EU 然后上面五六个耳机孔的那种但那种声音都一般我是觉得所以我今年下半年准备找我师哥去搞一台 SPL 有什么 Presonus 之类的厂家去做 SPL 是可以的是起码声音不错嘛诶
我对这家的声音都一直感觉一般我说的不错不是指那个好就是它的声音风格不会错就是它还是监听的东西这个意思 OK 我才发现这个 Northing 刚才的这个头戴耳机它叫 Nothing had one 是吗没有脑袋上一期你也讲了个冷笑话这一期反而冷笑话是不能缺席是吧没有脑袋 2400 没有脑袋买了就没有脑袋无脑充是吧
300 欧元 NASI 还提到目前市面上的耳机价格普遍偏高不过我们不打算推出廉价耳机挺好确保从更高价位的耳机过度过来的用户不会感觉到降级我从我从奥菲斯过来不会感觉到降级那我觉得这还挺多的看这个样子我不太不太会想买的这个东西
i
接着聊说说外言吧就是这是跟罗德第二次录节目了就是上回其实录音没怎么聊这边其实也聊了就是想让老刘介绍介绍罗德这个厂和这个品牌那我是咋说官网有的还是官网没有的
就是没有的呗就比如我们好奇就是这个牌子现在其实在比如说 up 主视频这边其实挺常见的但是他比如说
比如说它主要的产品是麦克风然后现在有耳机它有没有比如说更专业领域更垂直领域我们不知道的产品其实是这样的就是它的产品我都知道所以我不知道你知道他们什么东西知不知道就是大家知道罗德可能是更多的是因为那个 Versoom19 年发布的时候就特别砸场子那个东西
然后然后 20 年 21 年就铺满了然后到现在开始国内开始卷价格就是降价降日嘛然后就把这个开始慢慢的往下拉之后那后面的我们就不讲了然后罗德高端系列的
麦克风有两个一个是那个 NTS-F1 我不知道孟霍还有包野龙你们知不知道 NTS-F1 它是一个 VR 耳机也叫 720 度全体声耳机它是一个拾取当时的环境声场的一个东西是不是就是 Avisonic 的那种东西对就是它
发明这个录音模式的这个公司是一家美国公司叫做 Sunfield 然后前两年收购了现在这玩意就在我们这儿
是被罗德收购了是吗对我们现在就现在是相当于我们的兄弟公司嘛就类似于 H3VR 的那种东西是吧还不太一样就是你在里面它声道更多吗不是声道更多它是由四个麦克风来构成里面会得到四个通道它是交叉着的嘛交叉消耗交叉着的你知道 MS 录音吗就是 MS 立体声嗯
它存在一个解码的一个过程然后它四个通道互相解码然后能组成一个 720 度的一个球形声场一个环形对球形声场它里面是可以你左右上下动声音是根据你的方位是会做实时反馈的对那我说的 H3VR 也是那种东西吗对就那种麦克风现在还蛮多的
但是头基本上就在这儿因为是这家公司做的那个最早开这个玩意儿的然后还有一个就是那个叫做 TF5F5 对这个是个小镇魔的一个哦
麦克风也是桶状的这种有点像战术手电一样的对你也可以叫铅笔麦克风有些人喜欢这么叫它就跟一个卡龙口一样粗对然后这个东西是罗德所有产品里面我第三喜欢的哎
对第四喜欢的声音非常的清脆然后非常的漂亮很难形容就是他的声音真的非常的漂亮特别是在录弦乐去做一些小提琴
或者是竖琴之类的东西去录的时候就它的声音会非常非常的漂亮啊所以在这种非常细分的专业领域的录音因为我看我比如我看了枪麦但是我就知道这是影视行业做的但是这种麦克风我就不知道它是录什么的啊
这种麦克风主要是乐器适应然后还有音乐会还有一些采样用的会比较多我以前看过那种就是古典真正的大的顶级的古典厅的麦克风那个麦克风针列录钢琴的录弦乐的那种
那牌子我都没听说过就是特别高端的那种就 DPA 我还算认识就那种麦克风它用的量实在太少了所以很难去怎样就是能被大众所知道那你都说第四了那这前三名你必须得说一下了
第一叫做 NTR 不玩谐音格我刚才听 NTFS 我已经想到了 No Safe Work 了后来想了半天好像不对 NTR 这个就没有任何谐音了没有任何谐音了 NTFS 那不是直接就硬盘系统吗文件系统不是 NTSF 对嘛如果你要听如果是 FS 的话那么就硬盘了对吧 NTRNTRNTR
来我们聊聊 NT2 的事它是一个履带式麦克风声音非常的温暖我还是蛮喜欢这种中频特别暖的东西你叫 NT2 不就没这事了吗就是不是不是英文字母对对对就是那三个字母就是那三个不是谐音啊
哦搜到了哦他还真是哦这个履带单元哦好漂亮就就这个东西这个确实很好看对我我我特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用之前你还要把上面那个小螺丝给松掉好帅啊这个哦它里面长得像一个里边像一个真空管一样这一只是应该是世界上唯二能够直接接 48V 方向电源用的履带式这东西多少钱啊这不贵几千块钱没过吧没过吧没过吧
真好看我靠就是有那种又有科技感又非常复古的那种感觉我这个直接输入 road ntr 然后在版主上搜出来一个链接点进去之后上面这个是一个企业的网址然后里面写着北京深海创新你老说这种要剪掉的东西
其实比想象中你说没过万我想的怎么得八九千五千一五千二对没有不会特别贵这都是我大学的时候喜欢用的玩意但这东西屡大麦克风就是录人声的首先麦克风这个东西它对于某一个频率敏感它就更适合录那些东西就你要说人声部分的话你反过来讲我也可以拿来录吉他录录萨克斯这都可以
对评判都相信吧这个倒是就是我还真好奇就是哪些专辑啊什么是用这个麦克风录的我想去听听这我还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因为其实真的就是罗德更多的还是在个人音频的领域会见到比如自己家的那个 bedroom studio 什么的但其实你录音室里面很少见到拿罗德麦克风去录音的现场表演也不太多就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新兴的品牌罗德还是一个比较偏向个人工作室就是 studio 用的一个麦克风它不是录音棚用的那些东西当然也有另外另外两个然后
第三个是 K2 安静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它是一个电子管麦克风
K2 对这是我大学的时候也是录东西比较喜欢用的一个东西就是它底噪会有一点因为毕竟是那个电子管这个没法避免但是除了底噪以外它的声音的柔顺程度高频的和中频的感觉特别像隔壁我有一只买不起的三万多块钱的麦克风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然后我就特别想用它也是几千块钱罗德嘛穷人乐这个指的是 87 吗
对那这段剪掉啊这段剪掉可以吧这又啥的对反正它的它的身体还是不错的跟 87 真的一定程度上来说蛮像的但你要说替代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毕竟 87 是一只全能型的麦克风 K2 的话还是比较偏人声嗯
我那个时候主要是录一些有声书或者是这个叫广播剧乐器啊什么那种全频普通用的东西用的少所以我特别喜欢用这种比较走偏门的一些方式或者说是设备去搞这些东西我有一次进一个棚就是他们有八旗特别想拿它出来录一段什么的然后录音师就拦住我说别试了录出来会非常难听的
是的就是说如果你不是专业的就经常录音的人 87 会把你的所有什么口水啊什么的气息不专业的东西全都放大很多其实其实说一段不太好剪出来的就是录音棚给你用 87 的时候大概率是那录音师想偷懒啊就是一个东西他什么都能干那相当于他什么都干不了都干不好啊
比较的扎实然后就没有特点是吧对所以你看我用罗德的那几就是那几只麦克风的话就是它全都是偏中频或者中高频也只是针对于录人声或者是偏就是录一些吉他这种弹唱力的东西可以用你说要要真录个鼓什么的那这个事真够呛所以就还是说去用它的长处然后避免它的短处
但是 87 的确是一个六边形战士但是你要说同价位别的一些麦克风特别尖的地方吧它的确也追不上
哦对说一句题外的就那个 TF5 它那个振膜的咪头是能够公差做到五个纳米还是四个纳米来着哇就特别特别这么夸张对特别特别的离谱这个东西它能做到只要你出场比如说我这批出场 100 只你不需要经过特别的那个声音配对然后随便里面零两只都能够保证声音的相似性就不用像常规的那种 EB 麦克风一样你还要再去做一些声线匹配嗯
那个麦真的特别强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 10 个 DBA 的底噪也是巨低低到恐怖从电子上面说 14 个对 14 个 DBA 底噪真的是相当相当的强说起来那更入门级或者更常见的一些我们说比如说路波克的设备里面有没有什么推荐的
那首先有几个前提就是第一你有没有生卡第二你的房间升学环境怎么样我们就假设比如说可以有生卡还是比较有可能的那么但是比如说房间可能就是很一般的房间它没有什么
对因为比如说你声音环境都处理好了我觉得他也知道该买啥了我觉得对不不我说的声音环境 OK 不 OK 并不是说你要去经过专业处理比如说你在你的卧室里面你就会有张床然后你的卧室里面会有衣柜然后会有一个大窗帘对吧对它有复杂的反射对你衣柜门一开窗帘一拉床上还有被子其实你的声音环境还是很 OK 的你要说真的是专门一个录音室四面光光那这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是家用我们就假设这么一个场子
就假设是我刚才说的那种情况你可以尝试使用电容电容当然如果你跟我一样懒你就老老实实用动作圈别做那个那下面就可以是揭露 No.1 的那不是 No.1 算了你们觉得是 No.1 就 No.1 罗德还有一组小阵门叫做 M5 在网站里看见了我觉得可能是罗德全系列麦克风里面比较凶残的一支了
它是一个珠机体麦克风但是声音真的非常的平你拿它去录一些环境什么的非常的好用真的非常好用而且便宜你还不用担心它坏 M5 所以说就是剧组什么的录环境声声的时候会比较不会剧组除非是比较专业的录音师一般不会用到这一对麦克风然后它都有个所谓的声音板叫 NT5 反正我大学那时候也经常用据说是一万块钱以内都可以打一打
overall 你是不是觉得罗德这个牌子就你不以他员工身份就是你大学的时候也玩过很多的录音设备会不会觉得罗德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大碗的这种这种厂家
罗德他就是便宜大碗的厂家所以他才慢慢一点点做起来了你毕竟上大学的时候你没有那么多的预算去整这些整那些但作为便宜大碗的厂家我觉得罗德东西都看着还挺唬人的就是做工都贼好还行但是其实你现在这个时间节点说罗德便宜大碗其实可能会被很多人骂掉了为啥
谁比他更便宜大碗首先你要看不是你要看这个东西你要怎么去界定什么叫便宜大碗就是如果你是拿了 10 块钱买了一个 60 分的东西那你可以说叫便宜大碗
但是你也可以拿一块钱买一个 30 份的东西那你说这两个东西谁叫便宜大碗的但是就从市场的反馈来讲大家可能说着我要做一个便宜大碗的东西然后就掏出了一块钱买那个 30 份的东西我估计这个现象在就是所谓的小蜜蜂那个领域可能会更加严重一些对咱就别点名了哎呀
因为声音好坏这个东西真的太感性了或者说监听你们肯定会接触更多的人说这耳机为什么那么贵这耳机为什么要卖那么贵然后声音我也觉得不怎么低你怎么给他反馈呢这个时候只要微笑就好了
这不是一院来一院来的事对于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解释你就不要解释对吧你就直接说我就喜欢嘛对吧我就买了怎么样吧就这样然后就走了走开就好特别是特别怎么说呢音频行业特别是这个也不能说音频行业吧就是会用到音频产品的人他们总会把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归类为玄学然后导致有些东西越传越离谱
对吧比如二极线还有那个什么火电和水电我的天哪真的会有人真的会有人当真的
那个属于圈外人引起你愤怒的常规操作就是我前两天回了回老家丈母娘他们那边一个经理问我知道我之前干录音的就问我这个就特别认真的问我火电和水电还有电池这个东西对声音到底有没有影响因为他们是做那个新能源做电池的嘛然后他们在这两年在做固态电池然后就突然问我这个问题
然后我那天还好对面是个技术人员我们俩聊了大概半个多小时这事就聊通了我要换个人我真的不知道应该给他这么说这事就你说电对声音没有影响吗电对声音一定有影响但是它绝对不是火电和水电这玩意跟你前段没压器肯定是有关系的你这个东西对吧你低线接没接好你底噪起不起的来这个东西都是有直接影响的跑题了跑题了还是说会罗者是是是
再有就是罗德是个澳大利亚的牌子嘛然后老刘其实在罗德中国工作然后也去过澳大利亚的厂子这品牌给你有一个大概啥印象给我描述描述呗就比如说他你就描述描述呗别打笔因为上回你都说过了
你说哪方向比如公司体量然后比如研发中心在哪现在研发中心是在悉尼但是最近在欧洲也设立了一个新的研发部门做一些东西比如说好像现在是软件开发好像是放在那边了软件开发放在欧洲不全对好像软件开发还是 ROADX 那个部门在那边软件开发放在欧洲这个人力成本有点太高了
哎呀这个事反正咱也不是老板咱也不知道然后最近不是还把那个谁给收购了吗那个兰克给收购了对这个其实我们那边新闻节目刚报道过你是做麦克风的吗
对是做无线麦克风的 OK 算是回顾一下就是你们的母公司 Fredman 把那个 LactoSonic 给收购了对搞定然后再往前去年还是前年收购了那个美琪在国内的牌子叫 Running Man 然后就老板感觉是在整个音频产品在做横向布局反正是做了的确是越来越大了现在全球加起来有 800 来会员工但罗德中国还是那么几个人对
还行吧我不知道这么类比对不对就是比如说你看现在我们刚知道作为发烧友就关注的贝亚动力刚被收购了然后之前啊人呢啊你不知道这个事吗我这两天都在干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上哪知道在这上哪去呃贝亚动力被国内的那个叫什么呃 cosonics 好像是叫啊大众最熟知的他们的一个子品牌对对对他们的一个子品牌或者说是产品系列是荣耀清选啊啊
上游厂家家和智能就是给荣耀做外包的 TWS 的一个蓝牙公益商我的天就是新闻就是家和智能以 1.221 欧元收购了贝亚动力全资收购对 6 月 6 号对就应该已经执行下来了吧我觉得再过几年我可能你要说说我买个耳机我可能都不知道该买啥就贝亚动力现在变成一个中资的牌子了可以说哎呀
变成中资倒是没关系就是一个牌子最怕的其实不是他的资方是谁怕的是他的出场的这个标准发生改变其实也看这个资本怎么管你就是你是继续按照自己那一套去做还是说你要拿你的品牌出来给他做一些什么事情甚至他有可能觉得你原来做的东西都是不良资产官停掉你休养你这个牌子然后去做他想做的东西
对吧这个都不好讲但是相对于咱们这种你是录音师也是发烧友嘛就是咱们关注的这些老的牌子来说可能最近几年很多个都面临着被收购啊或者是并购啊这种事情但就罗德首先它是一个比较新的牌子对吧它给我感觉有点像大疆虽然没有就没有大疆那么星辰大海或者是不能算新家族大这公司也有 50 来年了 50 多年了啊
对 18 年还是 17 年呢是 50 年整哦马上就 60 了我去对耳机来讲它的确是一个新兴的牌子但是你说对于音频行业来讲这的确不是一个特别新的牌子了你只能说这牌子还是比较年轻那这也是我比较无知啊但是就它在个人音频领域出来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比如我买 PODMAC 的时候就那个时候刚知道有这么个牌子
可能你比较关注播客市场但是 NT1 和 NT2 在专业领域用的很多是吧对在个人工作室用的非常多
OK 可能进入大家视野主要还是那个就 where this go 的对对对你说我大学那时候用你现在怎么算都是十年前的事了但那个时候就是比如像我这种业余的爱好者可能你前三大前五大品牌也确实排不上比如有什么舒尔啊在那挡着嗯其实其实那个时候其实那个时候不太都不太好推荐舒尔因为那个时候的那个
那个那个那个那个声卡它其实没有那么好的推就没有现在声卡那么好的推力能够带得动那些东西对所以要买那个炮仗一样的那个叫什么就无缘那个画放那个东西我是很难我是很难接受那个挺而且会引入一些抵造我记得是先不说抵造不抵造那个东西插上之后你的声音是会发生改变的那么你买这支麦克风的意义是什么就变成一只新的麦克风了
对啊变成一只好推的麦克风那你何必呢对不对反正主要这种地方它主要是用于什么现场表演什么的前面拧一下 SM58 之类的玩意儿其实也可能他们也没觉得现场表演需要多么严苛的一些东西想就对了是吧现场表演我跟你讲这个东西是这样的我带现场表演真没见过有谁用这玩意儿
反而是我在一些我在一些 club 里面还是会见得到还是我倒是觉得其实大型现场的设备还是带动就哪怕是讲话什么带动 58 这种设备他那个大型现场的肯定他那个东西就是那个无缘化放弃它的作用其实是把一个不好推的麦克风在个人的设备上也能用
它是这么个作用是把 58 从那个中间工作室上拔下来然后在你的比如说小台子上面也能用你说的 Cloud 里面用这个东西它其实说一个业内的这个人那啥的事就是有很多供应商卖出去的调音台其实都是假货贴盘的
他带不动那种麦克风其实很正常所以他需要一个这个东西强行搞一搞但声音好坏我们就不谈了对那玩意只能说有声二提九嘛小就行了哎
是就是就就就这么个意思那强行结束吧哎呀真是的又又录这么久了感觉跟上回跑题的方向不太一样但一样是跑了哎呀放飞一下就是比如说就罗德下一个耳机产品还做什么啊我想的是能不能做个什么反听耳反耳塞之类的哎这真不好说我觉得下一个要做没准可能就是耳塞了嗯
不过我更希望他完善一下 50 或者是 100 的蓝牙配件蓝牙做了你之后就毕竟现在随身或者怎么样都还好对于现在对于实时监听的要求就长和没有以前那么的多了现在你需要认真干活的时候你还的确是要插耳机线但是你平时拿去听歌的确还是插个蓝牙就算了音质不音质的哎呀
我现在是完全退烧的心态我觉得你还挺神奇的就是在专业领域比如你做录音的录音师的视角来看发烧友这个领域不应该充满了各种欺骗和诡异的追求和错误的认知就是
你就当录音师,我当发烧友,这个还蛮神奇的。哎呀,主要还是喜欢玩吧,我觉得发烧这个东西主要还是喜欢去听一些新的东西,然后接触一些新的耳机或者新的设备,你要这时候追求啥嘛,其实用耳机听音乐本身就有点问题。嗯。
因为正常来说混音的时候都是以音箱作为第一监听标准进场监听耳机只是拿来纠错的那你说你混音都不是为了耳机混了那你拿耳机听说我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本身就有点
但你说拿耳机听音乐不能听吗那有什么不能听的其实要这么说那比如说 Apple Music 的空间音频算不算是专为耳机制作的那肯定是因为它现在可能是不是还没有音箱能兼容
它的这套标准但的确是拿 9.124 那一套混出来的它是用算法去做的工作流和重放的这事还是两个部分我觉得就不能混为一谈或者说它的播放端其实基本上就是 AirPods Pro 和
AirPods Max 它应该没有别的设备是就包括还有 iMacBook 之类的但它没有别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型的或者传统的真的多声道设备去支持这套标准对应该是没有的它只是给你那种感觉因为我们讲立体声的三要素首先就是你那个声源到达你两个耳朵的时间差因为距离不一样然后就会有一个音量差然后还有一个就是低频绕过来之后的一个相位差
所以这三个东西构成一个理理声那么你两个音箱其实就已经是在模拟你原本声源的一个东西了你现在接了耳机相当于省掉了音箱到耳朵的过程然后苹果就是帮你把这个过程给逆向给回去
但你说算法好不好其实这个东西各有各的说法你也不能否认啥但是数字处理以后一定是未来你像 SPL 之前不是有那种模拟监听不就是用耳机去模拟音箱然后给你一个用在相对狭窄的空间里面用耳机去还原音箱模拟的一个这种听感然后帮助你去混音吗现在的一些全景声的东西不也是用算法去做完然后给你压低
压在耳机里其实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东西我突然想到了一些话题以后可以请老刘来聊一聊比如说立体声就 stereo 的历史我觉得这个里面肯定有很多就发烧友和音频爱好者就不了解的专业层面的东西这个我可以去帮你约我一哥们到时候我们一块来行
我得看点资料要不然我这提问都不知道怎么提问应该有很多你们专业上面的录音的历史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些东西这个东西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音频这么几十年在我看来基本上就没怎么往前迈特别大的步子 OK 就那个 Sundfield 做的那只就那个麦克风 Amazonic 那个麦克风
你说它是几几年造的 1960 几年但是你说什么时候就是你的视频什么时候能跟这个音频取配那也就是 16 年 17 年 VR 视频的兴起才把这个技术真正的应用下放了对不对那你说在这之前这个技术都拿来干嘛呢拿来干嘛呢对啊就毕竟还是在做一些实验室里的东西或者是大型录音棚里面做一些声底儿
比如我有个朋友是做 up 主的叫那个风雨匠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他是去录风暴的然后他那边就长期放了一支这支麦克风他是去把这个声音他相当于是记录这个风暴的那个声音但是他输出片子的时候他就没法去把这个声音做成一个空间音频出来但是他把它作为一个母本在一直在留着就是如果需要实施就是可以实时还原
vanished from my hand
看看波形录上了呗有吧有吧哎呀波形肯定有的我先我先看一看是是是
你看现在有呢一会保存看能不能卡住你放心我这次不直接保存了我这次直接从素材单元里面往外拉到出版了行好那这一期就到这然后非常感谢罗德给我们提供的样品然后圣魔夫音乐园的听众以及 Architect 的听众对吧
如果想试听这支很出色的耳机也欢迎跟我们联系然后我们会安排相关的巡回试听好那感谢老刘然后之前什么历史这些技术话题不视为正式的节目预告对对对反正先把坑挖了是吧
踩不踩后面再说了做一个挖坑的姿势这土这产的土下没下就节目之外再说了好反正这期录上了就挺好录不上就怨识汤伯格本期就这样好拜拜再见再见再见
♪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