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回来收听最新一期硅谷刀比刀我是主播刀哥这期节目呢我就想跟大家再聊一聊伦敦和纽约在之前的节目呢我请来了我的好朋友小伙子来和大家聊一聊他在伦敦和纽约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他是作为一个程序员的视角和男生的视角而这次节目呢我就请来了我另外一位好朋友
大妹子来和大家来讲解一下她在伦敦和纽约的生活并且是从女生和金融行业从事者的角度那么来不如跟大家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Hello 刀哥 Hello 大家好我是大妹子然后我呢之前在英国读了本科硕士和博士都是工科的专业毕业之后呢就转行去了金融城工作工作了大概两三年之后呢因为一些家庭原因就公司内部调动然后来到了纽约借到了刀哥
这大概就是我的背景对那你真的在伦敦待了很久了从本科开始读到博士然后我知道你在那边还工作了一两年这都是已经有十年的生活体验经历了吧是的大概就是有十年在英国这样子然后是从青春懵懂到了清熟这样的一个阶段吧
那你还记得你当时刚到伦敦的体验吗?这都是哇,十年前的事情了?对啊,就是到伦敦的第一天,还历历在目。我当时第一次去伦敦的时候,是我读研究生。
到那边之后呢一早就去学校报到然后我们学校报到我们学校呢其实不是在最繁华的市中心的地方所以就总体上就是还给我一种蛮静谧的感觉的不是有那种北京啊上海啊那种非常繁忙都市的感觉啊
我可能早上九点多然后去学校领取我的报道资料在校园里就是也没有很多同学呀老师什么的所以总体上这个印象也一直延续到了我离开的时候吧伦敦虽然是一个特别大的城市但是它繁华的地方只有 SOHO 呀中国城啊这些地方特别的人多以外别的地方都还觉得
蛮安静的对所以说你刚到伦敦的时候不会觉得有点失落或者觉得这跟国内比也不咋地吗会有这样的体验和想法吗
其实不会因为如果想要很热闹的地方的话会去中国城嘛或者去别的就是更繁华的一些购物中心啊一些玩的设施比较多的地方反而呢因为长时间待在特别吵闹的地方可能会我觉得会很紧张待在一些略微比较安静的地方
反而会让我觉得很放松很自在然后我觉得你应该在那边做学生的时候跟工作的时候应该体验也完全不一样比如说刚开始工作也没有什么钱也刚来到这个城市跟后来已经是非常经验的伦敦人了应该体验的不同
一开始会是怎么样的会有一些比如说担心或者是很惊讶的地方吗我觉得做学生的时候在伦敦生活主要还是觉得蛮穷的吧因为他那个地铁也老贵了虽然他给那个学生有折扣他比如说飞繁忙时候他那个地铁的价格可能都是别人的一半这样子
但仍然我还是觉得出行一次非常贵一开始的时候应该是 1.65 磅一个非繁忙时候的单程票价比如说如果说你经常坐地铁的话你可以买年票年票学生的话大概是成年人学价票的
全价票打个七折这样子对所以是可以省不少钱的但仍然很贵啊因为我没有买这个票但我记得我博士我当时的同学们就是很想买这个票好像还需要争取名额之类的并不是说我想买就能买得到的一年差不多有一千磅
就是说买一个年票这样的话我可以随时坐任何的地铁也好公交车也好等等除了火车不可以坐之外那我的同学他选择这个是因为嗯伦敦的那个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就是他可以住很远的地方然后他进城也很方便比如说三四分钟四十分钟就到学校了啊
与此同时他那个住宿费可以降蛮多的嘛所以其实也是蛮划算的对对但是我觉得对国内朋友来说应该也很难想象你买一张地铁年票居然要花一万人民币对他可能没有一万块钱因为那个现在汇率降蛮多的但是在我们那个时候确实是要这么多钱的因为我们那个时候汇率还是蛮高的大概是一笔接近十这样子
对啊是所以现在如果出国留学还是稍微相对更合算一点我们当时美金应该也是 7 点多不过跟现在差不多中间有降现在又升回来了
反正的确成本都挺高的那关于住宿呢比如说住宿的话像我当时在 Santiago 读研究生就几百块对研究生有福利但比如说他们在洛杉矶就没有这种福利研究生就得一千二一千三才能租一个房间
然后纽约可能就更贵了要一千多两千多都有他们基本上都是会几个人拼一个房间甚至要把客厅租出去才能把租金控制在两千以内然后伦敦那个情况呢我觉得和纽约还蛮像的但是呢伦敦还是要比纽约便宜一些的
就我当时是我和别人合租然后呢我们是一个一室一厅的房子嗯它是一个维多利亚时期的那种类型的房子所以它顶很高然后客厅很大
我们的这个房子一室一厅但是我们住了有三个人因为呢就是租房中介他在客厅他拿一个挡板把一个大客厅分成了两半
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就是一人住一半然后我们的另外一个室友就是住那个主卧这样子就是住宿条件还蛮差的然后经常会有老鼠啊什么的真的吗不会在房间里吧
真的有在房间里我这个说起来我当然不是这个房间我后来又搬了一次房然后这次是搬到了一个其实条件更好一点的地方我这次我可以有一个稍微比较大一点的卧室自己住
上下有两层楼这样子是一个月室然后上面住三个女孩子下面住两个女生我们五个人共用一个公寓这样子那个老鼠太多了你都想象不到我们逮了多少只老鼠你猜一下就是我们用补暑期补到多少只老鼠你说比如说一年时间内吗因为我对于这个事情太难受了所以我其实好像没有住超过一年
住满一年还是怎样总之应该是半年多到一年的时间然后你猜一下捕到了多少只老鼠那我得往大里猜那是一百只那没有那我们都吓都吓死了对我觉得如果有老鼠我都已经住不下去了更别说还拿出捕鼠器来抓老鼠了
是就是老鼠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那些稍微旧一点的公寓就我刚刚说的这个公寓我们大概捕到了二十三四只老鼠有大的有小的然后我我自己很害怕老鼠所以我没有办法处理这个捕到的老鼠这件事情然后我们的楼上呢住一个姐姐
然后这个姐姐呢年纪稍微比我们大一些她已经工作了而且她在这个地方住了很久她跟这个房东的关系也非常好然后房东应该是给了她一些房租的优惠姐姐呢也帮我们承担了一些清理老鼠的工作就是我们负责摆老鼠夹然后呢她下班回来就
会检查有没有老鼠在里面遇难之后就把它扔到垃圾桶这样子对甚至有捕到非常小的老鼠就让我觉得很难受然后后来我就觉得我不想接着在这里住接着捕老鼠了就搬出去了然后有一次是我在晚上因为我害怕那个我的食物在厨房被老鼠给
污染嘛我就把我的大米搬到了我的房间然后我在晚上的时候准备睡觉就听到有东西在吵有噪音然后呢我动的话它就不动了它就没有这个声音了只要我停下来它就开始有细细碎碎的声音然后我就吓坏了我就找这个声音是哪里来的然后我找来找去找不到后来我把那个我的一整袋大米
拎起来的时候一个老鼠就从我的脚下钻过就把我吓一跳然后那个米袋也就是有一个小口已经就是被他就是咬破了嘛所以对对对很可很可怕
哇,三直狂降,这个也太夸张了,我觉得真的是难以想象,因为在纽约也有挺多老鼠嘛,就是这种老派的城市,这种地铁挖了很早的,然后干净也不是很干净,就老鼠很正常嘛,但我真的没有听过哪位朋友说他在家里见过老鼠,所以说听你讲这个故事,我还是有一点震惊的。
而且我觉得还是很佩服你们居然还能跟老鼠共处一室因为特别在国内可能就会担心有鼠疫啊就各种老鼠的问题对所以你们真的还是蛮勇敢的
是的没错然后你知道吗特别搞笑一件事情因为我的那个一袋大米米还蛮多的然后呢他就不是底下咬了一个小口吗我特别挣扎我说这难道我要把一整袋大米扔掉吗这他好像只污染了一部分所以我就把那个米
米就从下面大概比如说五分之一的米不要我把上面的米又存到了那个小的塑料瓶里面然后搬家搬到了新的公寓然后接着吃你也是真的非常环保非常清洁
不过幸好也没有事我觉得可能大家都很接受这个事情就是会有老鼠也没关系的可以吃的没有问题因为我身边有蛮多这样的朋友就是老鼠跑来跑去然后他的苹果就放在桌子上他就说老鼠不喜欢苹果的我的苹果没有关系他甚至都不想把他的苹果再洗一遍然后再吃天哪
听到这些故事还是大为震撼但是真的这真的是我听到的最有趣的最有趣的伦敦故事了那我们不如聊一些其他的就还有些什么其他方面的吗我觉得已经把大家可能都已经吓到了把观众都吓到了不如再讲一些其他的有意思的故事对但是我不想就是给大家一种说
伦敦很脏然后很破很落后然后生活很差这种印象这可能只是它的一面然后只是伦敦人民也比较接受和老鼠一起生活因为老鼠好像真的很难除掉这样子别的有趣的方面的话我觉得我觉得英国人本身就是非常幽默
我虽然在那里有蛮长一段时间但是我真的无法跟他们对谈以他们幽默的方式回应他们因为他们就像两个英文人在一起就进入了一种幽默大比拼他讲了一个冷笑话对方一定要讲一个更厉害的然后他们就会进入罗学式上升式的幽默
我连听得懂都是一个问题了就越来越听不懂他们在干嘛然后但是呢他们的人都是很逗的然后他们不喜欢这件讲话每一句话里都有一个笑话
那是不是这个也跟英国比如说历史比较浓重有关系我觉得比如说美国人说话就比较直接并不会有那么多的笑话和梗当然有些人也会讲了但我觉得好像不会像你刚才说那种两个人进入笑话大比拼的那种状态我好像也倒还没有见识过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他们地方小然后呢他们很喜欢聊天你也知道就是他们经常下班以后拿一杯啤酒就在那里说一晚上就是我总感觉在英国人看来吃饭不重要他们只想要快点把饭吃完然后聊天所以
这是聊天就是他们一个非常生活的重心以至于就发展出来很多他们想要在聊天中还有就是有趣这样子对我觉得还挺羡慕伦敦人这种 chill 这种闲适放松的状态就特别是还能在街边站着那里喝酒就特别随性因为美国就相对保守一些因为有禁酒令历史之类的
你就不能在街上喝酒,你就只能坐在餐馆里喝酒。当然有些酒吧了,但我就感觉整体氛围并不像英国那样子,就是你走在街上,大家都站在街边,站在那里喝酒聊天,就觉得啊,这才是应该下班之后干的事情。但是我要跟你说一个真相。嗯。
首先他不可以拿着酒到处走来走去他是只可以在酒吧比如说几米远的地方待着在一个规定的区域里聊天
我想说的真相是什么很多时候你就是都没有时间吃饭他们都是一下班然后就开始在那边猛喝啤酒然后喝一个三四个小时什么东西都不吃然后一直在喝啤酒我就觉得我我觉得我已经待了这么久了无法就是真的投入因为我就觉得好饿呀你们真的不会饿吗我觉得我也能看得出来他们饿但是呢
他们还是要在那里喝酒聊天而且聊天你也知道就是开玩笑讲八卦也没有反反复复的更新的笑话更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我就会觉得好饿呀为什么不回去吃饭呢我觉得我已经饿死了而且这样对身体不好吧
对那你这么说我觉得听起来跟那个日本人还挺像日本人也不是喜欢下了班之后就是跟同事去吃饭去居酒屋喝酒聊天但他们至少有东西吃
我觉得你说的这个点很有意思我之前在英国的时候有看一本书然后他的书名叫 watching the english 就是看看这些英国人然后呢他就里面讲说其实英国人和日本人很像在某些方面就譬如说想要有某些距离感然后呢非常讲礼貌等等然后而且
就是非常的总是说对不起啊这些事情他有很认真的比较就是说英国人和日本人在很多方面的相似性然后他觉得可能和岛国呀这些有一些关系哦挺有道理的而且跟美国相比我们中国英国美国都都是历史上就怎么说有很长的历史的国家
不过你刚才说的岛国我觉得这个影响应该也很大我看一些书就讲比如说日本它很多习惯都是因为岛国资源有限然后靠海所以才养成的习惯比如说很注重环保因为资源有限然后吃很多海产品因为靠近海所以在地理条件会影响两个国家的相似性我觉得还挺 make sense 的
对啊,然后说到这里我们就觉得可以自然而然的说到了关于美国的话题因为刚才聊了很多英国人的性格对,然后比如说相比之下你现在来到了纽约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你觉得美国人的性格或者是交流体验让你觉得有什么样的感觉和对比我来纽约其实不久我才来了大概四个月的时间
然后我还经常听大家讲说纽约人和别的地方的美国人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我的体验大概只停留在纽约的部分首先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人跟人之间的那种亲近感就像我觉得在英国的话
就是朋友之间总是非常互相尊重然后朋友们比如说要约一个见面呀聚会呀什么的大家都会很早提前约
然后我会很紧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会做很多准备然后让你觉得很舒服然后一定会准备特别好的食物给你然后而且所有人都会准时就是如果我有一点点耽误了的话我会觉得非常的焦虑因为我觉得就是到了那里我肯定是最后一个我就会觉得非常痛苦嗯
因为觉得别人付出了这么大的努力然后你却迟到了这种可是我来纽约之后我会觉得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更加自在然后那种
兴之所起然后大家就借一借借到了之后都很开心然后也没有什么特别具体的计划大家随意走一走也很开心任何的话题聊一聊也都很开心迟到了也没有关系正好也可以到别的地方逛一逛就反而我觉得是一种
更加享受生活更加自在的一种生活状态吧这可能是我来了之后最大的感受对于纽约人也好说纽约的生活你说的说的这个还挺有意思就感觉就是美国人可能的确更 chill 一点吧
当然就像你说的就是美国有两个美国一个是纽约一个是除了纽约之外的美国这可能跟其他地方人的那个性格可能也会有些差别但我的确觉得就是我觉得迟到是纽约人的漏息我感觉来了纽约之后所有人就感觉你约一个时间大家迟到个十分钟那是太正常了那迟到个半小时也不会说特别不常见
我觉得可能是大家工作的时候节奏太快了然后平时就想 chill 一点并不想绷得那么紧感觉听起来就是英国人就是在美国人和德国人之间就英国人听起来也挺严谨的是这样子吗因为你说大家都会准时到啊之类的然后做准备也做得非常的充足严谨这一点的话我觉得有的
举一个例子来讲的话就是我在英国之后总觉得我不需要担心任何事情我只要提前去看他的手册所有我的疑问都会被解答当然我觉得我这个可能有点夸张但事实上确实是让我觉得非常安心他具体到每一环每一个步骤他都有一个解释给你你的任何疑问都可以在他的手册里找到
所以你出了任何问题你就去看就好了你不需要担心但是作为对比的话就是我来纽约这边也算是一个新的入职嘛一般这种的话他都会准备一份非常详尽的入职的就是步骤给你确实我也收到了很详细的介绍但是多多少少还是会让我有疑问
比如说他让我入职第一天就去某个地方领一个公卡
那他就没有写说这个领工卡的地方在哪他只告诉了我这个 office 的名字是什么但他没有告诉我说这是几号几零几号房间办公室是办这个的那我只能说我到了办公室我再去找这个 office 在哪里就办公室在哪里去领可是在英国我觉得他会写得很明白当然这个也是特别细节的事情了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是延续到方方面面的
就是我会觉得美国的整个系统的设计并没有那么的精密它总有让你觉得说困惑的地方也确实这些地方就会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但是与此同时呢它又给你开了很多条门路让你去
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我要举一个例子的话就是我前段时间要跟政府打一点交道要申请一个材料然后先是要递交递交之后他审核审核通过之后他再寄送一个邮件给我这其实在英国也是常见的你也要寄东西过去他审核然后他再寄回你但是
我在美国的系统网站上填了我家的地址结果我填的是准确无误的然后他系统也是
确认我贴的没有任何问题他接收了而且我也确确实实收到了一些材料但是等我在收我最重要的那个是材料的时候却收不到是因为呢它是两个系统然后第二个系统认为我家的地址太长了然后他没有办法接收这么长的地址他自动把我的蒙牌号给卡掉了把最重要的卡掉了
然后呢这神奇之处在于我当然这真的是就是说来话长但是美国神奇的之处在于它有一个人工的一个
窗口叫什么 Ask Emma 你可以问他任何问题然后他帮你查他甚至帮我查到了快递单号是什么首先这我觉得在英国挺难想象的就是有一个人工窗口然后你排队问他这件事情我觉得就不太可能发生其次我问到了这个 Tracking Number 就是追踪号邮件的追踪号我一打开我整个人懵掉因为它显示我的信件已经被退回
那这个事情在英国发生的话我就觉得我完蛋了他被退回退回之后可能要过几天他才收到收到之后他 mark 就是他标记被退回我需要重新申请他再寄回给我讲道理在美国应该也是这样的这可能又得花个一个多月之类的时间可是
就是出人意料的是在小红书上我就搜到有人冲到邮局去问就是说我的邮件被退回了是不是退到了你这你帮我查查如果查到的话我就当天就可以领到然后所以我就冲到了我家旁边的邮局去然后邮局人员就是说好我帮你查首先这件事情我也很震惊因为我很难想象
我直接冲到邮局去一个陌生人然后就让他从那么多信件里去找出我的信件来我觉得在英国我很难很难想象这种事情他会帮你因为这个不是一个正常的在他们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对所以呢他就帮我去查单让他一路小跑跑到这个窗户那个房间去找最后最后他小跑出来跟我说
不好意思你的幸福在我这然后我的心凉了半截他说但是他说可是你的幸福在我们的邮递员手里我就觉得峰回路转竟然幸福没有被退回到员使的办公室去嘛
然后我蛮担心的我就说那邮递员会重新送快递吗他还没有我的房间号可怎么办啊那我现在要在你这里等呢还是说我回家等他说你回家吧你回家等着就好一定会寄给你的我说那你确定吗那我明天要不要我收不到我明天再来找你怎么样
他说你可放心吧我给游迪远都打好电话了我都告诉他你叫谁你家门牌号缺了个三你肯定能收到然后我就回家了确实我也收到了但整个这件事情在我看来就是非常的不可思议我觉得美国的整个系统就是允许你去这样碰撞他
然后我觉得英国的这个系统就是说帮你设计一个非常严密的然后你就跟随他你就会解决你的问题那我觉得这个事情在我看来
你在英国生活的话你就会少操很多心你就按照他给你的指示做就好了最后你自然而然你肯定能收到你的东西但是美国漏洞百出但是与此同时他又允许你去用各种方式去解决你的问题所以这件事情我觉得就是两个地方带给我特别大的冲击对
我感觉听起来就是英国就像是一个老牌强国然后就是规矩是祖上留下来的大家都已经定好了然后美国还是大荒野然后大家都谁都可以来定规则但这个规则又
就又不能处处都能考虑到然后就是一个草台班子但是我们可以贴补丁这里贴补丁这里贴补丁你过来问好我帮你找就感觉非常的有意思就可能效率没有那么高还会容易出错但是你只要费点心思可能还是能把这个事情搞对的其实我觉得可能这是一个两个系统设计上最初设计上的一点不同
在英国的设计我看来就是尽可能的把这个设计的很完善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很安全感很强的一个社会里美国的话呢
没有为你提供这样的设计但与此同时它又给你提供了很多的自由性然后我前段时间还听说了一本书我还没有看但是我觉得跟美国的叫 Spirit 就是它这种精神我觉得可能是相契合的这本书叫反脆弱它就是说
给你一个不太稳定的状态然后允许你去碰撞允许它去失败允许这个系统失败然后允许这个金融危机允许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然后你再去贴补丁你去碰撞它你去冲击它会让这个社会更加的强有力你的效率啊你的
各方面的发展可能会更快或者说更稳定这个社会结构像英国虽然它给你提供了很多的安全感但是我觉得与此同时它又非常的固化因为一旦说你有一个问题没有完全遵循它原本的设计但你要解决你的问题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困难譬如说你不小心把家里钥匙丢了
然后你要配一把钥匙在英国就是非常贵好几百磅然后你去配一个钥匙而且你还得等他
那个比如说几天之后来是一个价格你现在要他来就超级贵就是说你不丢钥匙好没有任何问题但你一旦丢了钥匙在英国就是简直像是个噩梦因为你就会觉得天哪我就又要花更多的钱然后我要花好多的时间去来修复这个问题就是我觉得这是他的另一面嗯对
我觉得这个的确是可能是跟两个国家的区别,我觉得这个也可能跟美国它的多样性有关系吧,因为本来美国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有各种各样的人进来,然后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各样各样的甚至是语言,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比如说美国其实是没有一个可以说是怎么称呼官方语言,就是说你其实是可以不会英语的。
就是你甚至是在美国的入籍考试你可以选择其他的语言所以它这是一个就是说没有说一定要有统一答案它就是允许大量的灰色地带存在的一个国家然后就政府其实就管理的事情没有那么多很多事情都是由着州政府或者下面的人
或者甚至你们自己去自发组织所以它就会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其实这也是我觉得在美国对我来说生活没有那么安心的地方就是因为比如说治安其实也没有那么好然后很多东西也搞不清楚然后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存在但另外一方面可能这也是它有趣的地方对 我觉得我非常就是认同你说的然后而且我也感同身受对 是的
那比如说你说到这个人很多各种各样那比如说你有在英国或者是现在纽约有交一些不一样的朋友或者你有觉得这种观念上或者交友的情况上有没有什么不一样当然我需要更努力在纽约认识新朋友就我对纽约朋友的初印象的话我会觉得
在纽约认识到的朋友们的背景更加的多元嗯呃从事的行业也更加多元这也另一面反映出来呃纽约的经济活力嘛然后他的这个经济繁荣的程度他各行各业繁荣的程度因为在伦敦的话就是主要大家是从事金融行业然后有一些呃
科技行业那别的再有一些 consulting 咨询行业别的的话就真的很少了那譬如说你有些许做科研还有做什么生物制药但真的是非常非常少没有就是艺术啊什么这些都真的很难留在伦敦的他的就业环境我真的觉得是没有纽约那么那么友好的
对我觉得的确不过你随着你时间待了更长可能会认识到更多的朋友我之前就有遇到过金融科技然后做设计做建筑然后甚至还有在拍卖行的朋友你就就金融或者扛糟亭这些也都有还有还有甚至做 bar tender 或者就是自己开餐厅或者是去做调酒师的确就更有量的朋友都有认识过
就的确像是一个大儒儒是的然后然后这也说就是跟你之前说的就是他很多元所以他很有趣我觉得在这方面伦敦可能更单一一点当然当然我可能想要补充一点就是可能我在伦敦的时候主要认识的朋友也都是些华人朋友嘛那大家都需要签证啊什么留下来如果说我们把这个
是也放到说整个英国人或者欧洲人的话我觉得我还是不能讲说伦敦更单一因为伦敦也是一个非常文化之都艺术之都有很多从事艺术类的工作我只是说我刚刚讲的可能更针对于说中国人群体外国人群体这样就是华人群体这样子对就根据你个人的体验来讲对
对那说到个人的体验的话你还记得你刚到纽约的感受吗或者你来纽约之前有没有一个对纽约的印象然后来了之后呃待了这么短时间也有一个怎么样的印象这就有没有什么出入和对比嗯我之前来纽约的时候就觉得啊真是好繁华呀非常的繁忙然后这次来纽约依然觉得他繁华
但是印象更深刻的一件事情是纽约好吃的太多了就是好吃到我真的是没有办法挑出任何一点在吃的上面批评它的地方它各种各样好吃的都很多而且我倒觉得它也没有说贵到让我觉得很离谱就是是可以接受的它各式价位都有并且都做得非常的地道
我觉得要比伦敦好吃很多
对可能除了印度菜之外当然可能也我没有探索这个门类我只给我印象深的就是伦敦的印度菜好吃对那我得补充就是我觉得法餐和西班牙菜纽约还是不如伦敦虽然伦敦的法餐和西班牙菜也不如西班牙的西班牙菜但是我觉得要比这里好像还要更好吃一点对
对可能欧洲菜毕竟更靠近伦敦还是好吃一点对但我猜你是不是想说中特别是中餐或者是亚洲菜会好吃的多一些我真的觉得中餐无敌是的以前在英国的时候就是留学生也好工作的人也好馋中国菜
大家都会跑到巴黎去吃然后跑巴黎的那个同事们问说你在巴黎吃什么好吃的大家都说我只吃中餐了别人都很奇怪但是巴黎的中餐是超级好吃虽然我不能说纽约的中餐比巴黎的中餐还要好吃可是我觉得还是不相上下的对
巴黎不得不说中餐也是好吃而且还便宜然后很多也都是在市区所以也不会需要跑很远对
对,纽约的确就是因为特别是这两年嘛,我觉得我刚来几年前都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现在基本上国内的连锁都开到这边来开它的分店了,包括吃火锅,小龙坎,大龙翼,海底捞,奶茶,细茶之类的就都开了店,然后就最近特别最近几年就是这种中端的中餐店越来越多了。
就原来可能大家都是跑到法拉盛中国城然后吃的都是很便宜的中国菜然后它环境也比较一般但是也是那种地道小馆的这种感觉但这几年就是这种终端的
中国餐厅就越来越多就觉得环境又好味道又不错也是非常令人感动对我们这些在海外漂泊的人来说是的想家了就可以吃吃家乡菜我觉得这一点还是蛮奢侈的在在海外但是纽约可以实现这个真的真的真的我觉得整体来说可能
因为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我觉得虽然中国人的移民群体不算是大多数但是真的就是相关的人还是多的然后选对应的配套设施也还是不错的就我记得当时我来读研究生的时候在圣地亚哥当时就有九九大华超市就是一个华人超市我就觉得这东西还挺齐全的其实还没有太多说觉得这边只能吃白人饭的担忧
所以就感觉体验还不错但我就记得我当年第一次去英国的时候去过曼彻斯特待过一段时间我就觉得感觉好像找不到太多中餐的东西或者是中国相关的食品商品之类的对我觉得首先华人的这个群体在美国我觉得要比英国还是强大很多的
规模更大然后力量也更大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我觉得在伦敦的时候还是蛮难见到年纪比自己大一倍的人这样的话呢就是我很难想象说好我再过 20 年我在这个地方是怎样生活的
可是我在来了美国之后我的公司里都有很多就是年纪蛮大的一些中国人那你就会你可以想象说我
20 年之后我在这个国家的生活大概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而且因为他可能多少的和你文化类似呀教育背景类似做了已经做过一些尝试那你的模板更多你的 role model 就是更多你的参考的这个例子就更多这我觉得对于个人发展来讲还是蛮重要的
在伦敦的话我觉得会少一些可能说现在这一批再过 20 年可能就成为别人的模板了但是我觉得还是需要时间
对,的确在纽约在美国就的确有很多好几代的华人,特别是在乌鸾区,因为当年有就是华工来修加州铁路,所以其实有很多就是已经甚至是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都会有,在纽约其实也有不少这种第二代的。
就是你去很多就是特别是法拉盛的中餐馆他很多打工的人其实已经是移民第二代了之类的嗯对
我当时在湾区实习的时候就寄住在一个华人家庭然后那家里的那个爸爸就是在英特尔上班然后就已经是大我们就 20 岁这样子就已经想象他们 20 年前就已经来这边然后其实跟着我们做的类似的事情当时的英特尔不就是现在的大厂吗对啊对对对所以也觉得挺有意思的是的
对,就说到工作,对,还没有聊一聊你的工作体验呢,你觉得在伦敦跟纽约的工作经历怎么样?刚才说到了下班,那先说说上班。上班的话,其实我没有觉得有特别大的差别,因为我们是一个全球的一个小组,就算我当时在伦敦的话,我们也有新加坡和纽约的同事经常要一起开会的,
那大家工作的内容我认为是没有任何改变的
说回到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伦敦的同事我觉得就是还蛮 professional 的他工作里是很严肃认真也不会说跟你那么那么的亲密就是开某种程度的亲密的玩笑但我觉得纽约的同事是更加放松的就是他跟你的关系就是在感受方面是更加亲近的
那我觉得这可能是我感受的特别大的不同对这还挺有意思的就是觉得跟英国人上班还是有点太公事公办了是吗就跟刚才我们聊到这个体系这个政府的这个状态是一样的吗
其实也没有那么公事公办也是有这种亲密的、同事之间的关系的但是我会觉得哪怕不是说我的工作中我在别的地方方方面面我也都会感受到英国人工作起来是一种更加跟随这种标准的模范的一些行为准则的
我就不得不要讲我刚刚之前跟你聊过的一个就是我的飞机延误的事情了我飞机延误了嘛延误了之后呢就是他要修飞机因为飞机不涨
故障之后他就只好把空调都关掉而且好像还开了些热风你也知道纽约的夏天很热整个飞机就热到不得了有些乘客就受不了了就把安全带解开在走廊里走来走去空姐生气了然后这个事情令我觉得很诧异我从来没见过空姐比乘客些生气的空姐说
先生们女士们请你们不要在走廊里走来走去你们热我们也很热我们一点也不比你们凉快你要是非想走来走去你可以下飞机但是你的行李不会随你下飞机我们还会把他送到 San Francisco 去那你到了 San Francisco 再去取你的行李吧我们不会拦着你下飞机的如果你不要下飞机那你就坐下来吧
然后他还讲了一句话就说我们现在在一条船上我一点也不比你好受我觉得这件事情就令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是因为我会觉得说我很难想象我在英国做一个航班业务了然后乘客有一些些焦虑但还没有那么暴躁
在这个时候空姐已经暴躁了我会觉得空姐是一个很活生生的人在跟我讲话我能感受到她的那种烦躁不安说我都工作这么久了飞一班我就能回家了也不知道飞得了飞不了你们还在我面前走来走去这么不听话
我能感受到他的情绪就是那就说回到我之前可能我就是更能感受到说对方的这个他在职业里他作为一个人本身的性格是什么我觉得在美国的职业里有体现但是在英国的职业里我觉得体现更少
你这个点这个例子都觉得好好就觉得好像美国人就更活生生一些他们不会被这个规则所束缚就感觉还是可以做一点自己不一定说一定要遵从这个守则上的一条一条这就说回到一开始你可能就是在那个守则上就根本没有这么多一条一条让他去遵守所以他也
过得比较自在自我一点没错我认为他可能接受这方面的 training 就是训练和要求比较少那可能说明对这个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嘛那他就可以展现自身个性里的一些东西其实我觉得倒也没有说不好因为其实
其实归根到底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是和人在打交道嘛然后嗯
只是一种体验而已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会觉得说好像他对专业性的要求又调低一点对但我觉得这也是我到美国一个很大的感悟和思考就是在国内你也知道其实很多东西也都是按照规章制度来你就必须得遵守当然也有些空子可以转了
但是整体来说就是比较规整就是尽量会想去压缩这个灰色地带大家都要遵守一些规则但是来了美国之后很多时候没有规则让你去遵守就像刚才也提到的就是灰色地带很大你有时候就不知道就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反而这种不知所措其实这种地带就是反而是可能这种创新创意的奔发的源泉就很多像科技的
的发明或者他们的那种新的产品实施都是在这种灰色地带之间游走所以我觉得就是当你不让你有标准答案或者标准规则去遵守的时候反而是让你自身有更多机会去思考但就像我们刚才也提到的就是可能也导致就是这个规则没有那么多人遵守就是有点乱有点危险就是一把双刃剑了
是的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系统的设计的不完善性我觉得中国和美国是相似的然后但是在对于这种灵活度比如说责任的一些划分上中国跟美国比我可能觉得又缺少了一些容忍度导致大家总是蛮害怕说
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显得我不够专业造成了什么后果我觉得这种这个方面上的这种安全感要比美国又差一些对某种程度上来讲我觉得那个不完善的部分中美是类似的但是在另一个方面
我们在国内的时候可能更加小心翼翼一点因为害怕犯错但美国这边可能容错的空间更大对反过来你也得去忍受别人互相容错率都得提升一点所以这也是一个习惯的过程是
对,说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你最怀念伦敦的什么,或者最喜欢纽约的什么?我觉得有些时候还蛮奇怪的,我可能怀念伦敦的一成不变。伦敦大概是一个地方,就是我觉得我不管多少年回去,多少年之后回去都不一样。
都是一个一模一样的地方吧我大概能想象那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现在他们是这样生活 10 年后 20 年后 100 年后我大概依然觉得他们会这样子生活那我的朋友们在那里我也会觉得说他们一直会在那里永远都是一个
那个叫什么来着对避风湾一样的地方然后我熟悉的伦敦的某些角落他们永远都会在那里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很多人离开伦敦之后都会觉得伦敦有一点像家一样的存在的一些原因吧那纽约的话我觉得我蛮喜欢它的活力的
所有人都朝气蓬勃阳光是如此的明媚我觉得得到了很多能量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充满了机会充满了挑战整个社会对你的保护比较小但是呢你也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然后去
面对这些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成为一个工作里的比如顶梁柱家庭里的这个支柱对在美国我会有这样的感觉对很有意思我觉得这感觉就是我们贯穿这个谈话内容的
中心比较点就是我感觉听下来就是伦敦给你的确定感给你带来安全感但反之就是这种确定感这种规章制度反而会觉得有些呆板和约束然后在纽约它就是没有那么的
有确定感他不确定感会更多会让人有一点点担心但又是像你刚才提到就是会带来更多的活力让你觉得哎每天都觉得还有点意思虽然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有点意思是的所以最后你不如总结一下你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纽约什么样的人适合伦敦然后不如最后给两个城市也打个分十分满分的话
我觉得向往家庭生活的人还蛮适合伦敦的但首先呢你需要不介意就是天气比较阴没有那么多的晴天或者阳光明媚的时候比较少
因为呢在伦敦安家之后会是一个很稳定的生活的状态你的朋友圈子也会非常稳定你的孩子送去学校你也会非常的放心因为他的那个小学呀中学教育包括大学都是非常好的有非常完善的这种教育体系老师们都非常好然后你的孩子想要发展兴趣爱好呀
特长呀都是在我了解下来应该是家庭应该差不多是可以承受得了的没有价格非常贵那什么样的人适合纽约呢我觉得喜欢奋斗然后想要感受多样化的文化生活体会这个
这个世界的丰富性我觉得人可能也很就是很适合纽约因为这里非常有活力你有你可以找到充满活力的另一帮朋友然后和他们一起探索纽约探索整个美国以及世界我觉得这好像是我感受到的纽约特别的氛围对嗯那如果说打分的话
两个地方在我看来都是非常有魅力的大都市我很难想象说别的地方就是能够比他们俩更有魅力当然世界上有很多大都市我真的觉得他们俩已经在我心目中是非常有魅力和吸引力的两个城市打分的话我想要给他们 100 分的范围开始打分
纽约的话我会想要打 97 分哦好高啊因为我说他很完美嘛但是我要扣一些分就是他的城市交通不太便利我要扣一分整个美国的签证政策
在我看来非常混乱然后申请过程也好你拿到然后你定居整个一系列的签证的问题过于复杂我觉得已经是我认识的周围的人里特别大的头痛的一个部分我要扣一分每个人基本上每个人对还有这种曼哈顿的这种混乱不安全然后带给我的那种
不太有安全感的部分我要扣一分说回伦敦的话我也给他打 97 分首先呢我要给他的天气扣两分直接扣两分直接扣两分其次呢我会想要
就是给他某一些方面的不便利扣一分那比如说这些不便利是有劳动力短缺呀某种体制上的僵化导致的不便利我要扣一分那如果我非要举一个例子哪里就是不便利的话我真的记得我当时从宜家买了家具然后呢他要送到我家嘛他取消了两三次
有一次都到家门口了,他说不太好停车,所以他又开走了。太搞笑了。对,我觉得这个事情在纽约应该不太会如此麻烦。所以我要在他的不便利的这方面要扣一分。
各自 97 分一碗水端品不过我觉得也挺好的这两个城市的确都有各自的魅力也适合不一样的人看来你的确对两个城市都非常喜爱
是的好的特别感谢大妹子这次的分享我们也聊了特别多的内容了那我们就先到此为止吧然后如果听众朋友们有谁有疑问可以在留言区留言好那我们这期节目也就到这里了再次感谢大妹子的到来谢谢道哥的邀请对那我们就跟听众朋友们说再见吧
谢谢大家听我这边抱怨了两个城市的方方面面但是呢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很鼓励大家到两个地方都体验一下然后感受他们各自的魅力对的对的我觉得特别好我也特别赞成那好那就先到这里吧拜拜我们下期节目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