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在街道上设计儿童城堡 | 六一特辑

在街道上设计儿童城堡 | 六一特辑

2024/5/31
logo of podcast 不止是市民|BeyondCityAmbition

不止是市民|BeyondCityAmbition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乔显琴
思琦
杨光
浩洋
Topics
浩洋:城市规划需考虑儿童需求,遵循国家标准规范,例如自然资源部2021年发布的社区生活圈规划基础指南,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选址、规模、服务半径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规划师应关注安全、便利、共享、健康、有趣、富有启迪和教育性等关键因素。 乔显琴:现有街道对儿童不够友好,缺乏儿童友好的步行空间、平整路面和亲子社交空间,应营造安全、顺畅、便捷的出行环境,提供社交和停留空间及游戏元素,并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及照料者的需求差异。 杨光:理想的儿童街道设计应安全、健康、舒适、便捷,并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街道不只是通行场所,也是可停留的场所,提供户外游戏、发展和交流空间,需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及照料者的需求差异,并兼顾残疾儿童的独立出行需求。 思琦:儿童早期健康的大脑发育对未来生活及理念有深远影响,好的儿童社区和街道建设影响深远,应将安全、舒适、教育、兴趣开发等功能融入街道设计,关注易被忽略的细节,例如可见性差异、缺乏维护、心理健康压力等。 浩洋:从规划层面,应打造职住平衡的城市结构,减少出行时间,并建设便利完善的交通系统,满足照料者多样化出行需求,例如‘学校—工作场所—市场—学校—书店/商店—培训机构’等路线。在街道设计中,应设置行人避难岛,考虑行车视线遮挡和采光问题,并优化红绿灯控制,确保儿童安全过街。 乔显琴:在街道设计中,应考虑照料者和儿童的双重需求,例如步行道宽度、路面形式、附属设施等,提供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照料者社交需求的停驻空间和公共厕所,并考虑婴儿车和轮椅的使用需求。 杨光:儿童友好型街道设计应考虑儿童及相关人员(孕妇、老年人等)的不同需求,并兼顾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全年龄段友好的街道,确保儿童的独立出行能力,并为其提供安全、舒适、富有刺激性的环境,满足其认知技能发展的需求。 思琦:儿童社区设计应考虑如何将儿童的社交活动与学习联系起来,并通过设计引导儿童进行探索和学习,例如,通过设计游戏和教育元素来丰富街道空间,并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和行为特点。

Deep Dive

Chapters
本部分讨论了儿童街道设计中容易被忽略的安全、舒适和社交因素,包括可见性差异、缺乏维护和心理健康压力。专家们建议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细节,维护街道清洁,并减少噪音和光污染,以创造更友好的环境。
  • 三岁儿童平均身高为95厘米,他们的视角与成人不同,更容易接触到汽车尾气、垃圾等; 缺乏街道清洁和垃圾收集会影响儿童健康; 噪音和光污染会增加儿童的心理健康压力,影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

Shownotes Transcript

有时候问题并不只存在于个人,很多时候,我们的城市、社区,其实并没有将儿童及儿童相关的每个人,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考虑进来。一处合格的考虑到儿童设计的街道,应当满足所有儿童,和儿童相关人士的行为,食物、住所、玩耍、快乐和与他人的联系的需求。本期节目我们来聊一聊理想中的对儿童友好的社区及街道,应该被设计成什么样。  一、如果要将安全,舒适和一些社交功能融于儿童街道设计的话,哪些设计点和考虑点需要被注意?有哪些细节是容易被忽略的? 1、可见性差异:三岁儿童的平均身高是95cm,因此,他们所见到的和体验的与成人有所不同。由于身高因素,他们比成人更易接近和体验到汽车尾气、建筑设施、垃圾桶、铺装以及其他细节。汽车的设计往往忽视了儿童及其他使用者的身高,使儿童更不易被汽车与卡车司机所看到。  2、缺乏维护:缺乏一般的街道清洁与垃圾收集可能会给儿童带来问题,他们更接近地面且更可能触碰所遇到的东西。  3、心理健康压力:对于儿童来说,暴露在噪声污染中可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压力增大以及认知功能下降。噪声污染与光污染水平升高可能导致压力增大、睡眠中断、认知能力发展较差。糟糕的街道设计阻碍了人们使用街道,从而增加了社会隔离、减少了儿童和监护人建立社交纽带的机会,而社交纽带在抵抗心理健康压力中具有缓冲作用。 4、不能只考虑儿童,还要考虑照料者视角 二、儿童总是会出现在视野的盲点里,这是没有考虑可见性差异所引起的负面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怎么样的设计去改善这一情况呢? **1、       **人行横道 **2、       **短横道和紧凑路口 **3、       **可见性和采光 首先,从城市/社区的角度,打造一个职住平衡的城市结构以减少出行时间,对于增加父母与孩童的相处时间、提高照料者工作效率、增强整个社区的生活幸福度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需要有便利、完善的交通系统,以满足照料者多样的出行需求,如“学校—工作场所——市场——学校——书店/商店——培训机构”等。 三、照料者的需求会经常被忽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人带孩子出去玩是个幸福但是也比较辛苦的事情。那一个舒适的休息区以及座位的设计对于照料者来说也很重要对吗? 停驻场所 座位: **1.   **使用适当的尺寸 **2.   **安装足够的座位 **3.   **考虑各种地点 为儿童设计街道必须将儿童和跟儿童相关的每个人都考虑进去,包括孕妇和照顾儿童的老年人,不同年龄的儿童及照料者的需求是不同的,一个儿童友好的街道,也是全年龄友好的街道(独立出行对于所有儿童,包括残疾儿童都很重要,这将为他们成年后的独立生活做备) 四、监护人的看法、态度和信赖对儿童使用街道的结果有重要影响。如果他们觉得不安全,那就不会放儿童独自行动,或者带他们去这个街区。而不同年龄的儿童的需求其实也一直在变。那我们可以怎么从设计上照顾到全方位的群体呢? 1.     激活 2.     提供不同尺寸的空间。  3.     增加游戏和教育元素 4.     融入自然、树木和景观 5.     增加活动策划 6.     整合临近建筑后退红线的空间 7.     允许商业布置在人行道上 8.     激活空场地  五、儿童社区会怎么影响儿童的社交行为和学习?有没有一些案例可以分享? 1.     升级:安装太阳能照明,改善行人设施 2.     激活:增加游戏和教育元素,增加景观美化 3.     延伸:用一块靠近人行道的空地来创造暂停和玩耍的空间 4.     社区参与是成功的关键。城市Thinkscape强调让当地社区参与进来,并在整个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听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项目咨询会议包括社区成员、地方协会、地方非营利组织、学术机构和公共机构,如交通和规划部门。 六、每个国家,甚至每个街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那在设计中,如何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社区特色呢?有没有一些有趣的经验分享? 七、儿童设计如何平衡安全和创造性? 八、儿童作为主要使用者,更多时候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对于他们的需求,更多的时候反而是从大人的角度获取的。其实是不是应该通过一些形式鼓励儿童去参与,去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以及对设计的需求?有没有一些与儿童互动的有趣经验? TEAM 策划:杨光 主持人:思琦 嘉宾:昊暘,乔显琴,杨光 剪辑:昊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