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直播回听】重访台积电案例:专业代工模式的边界(五)

【直播回听】重访台积电案例:专业代工模式的边界(五)

2025/3/27
logo of podcast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企业故事汇|战略、组织与领导力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Topics
吴: 本期节目探讨专业代工模式的边界,以台湾90年代DRAM产业的兴衰为例,分析其适用条件及局限性。DRAM作为大规模标准化商品,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不适合专业代工模式;而逻辑芯片定制化程度高,更适合专业代工。台湾当时急需DRAM,导致施振荣等人在张忠谋反对下仍投资DRAM生产。 张忠谋: 我从一开始就反对台湾企业投资DRAM生产,因为DRAM属于大规模标准化商品,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一旦投资巨大,撤资困难。逻辑芯片则不同,其定制化特性使其适合专业代工模式。台湾DRAM产业的失败,证明了专业代工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在与三星的竞争中,台湾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积累,以及学习曲线带来的优势,最终导致失败。德仪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在德仪早期成功开发DRAM,但后期因技术落后而失去竞争力。 施振荣: 尽管张忠谋反对,但我基于台湾当时急需DRAM的现实,还是决定投资DRAM生产。宏基与德仪的合资,虽然取得了短期成功,但最终因技术受制于人,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而失败。 李健熙: 我邀请张忠谋、施振荣等台湾企业家参观三星工厂,目的是为了促成合作,因为在资金、人才和技术方面,三星已经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台湾企业在DRAM领域的失败,是必然的。 卢志远: 工研院的DRAM研发项目,虽然初期取得了进展,但最终因技术落后于三星,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而失败。我带领团队创立新泉科技,转向芯片测试领域,避免与台积电、世界先进直接竞争。在DRAM产业的失败,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区别,科学家更注重技术突破,而企业家更注重及时止损。 曾繁成: 我力劝张忠谋投资世界先进,看好DRAM市场前景。但最终世界先进因技术落后于三星而失败,我从中吸取了教训。 蔡立行: 我被派往世界先进,最终判断其在DRAM领域无法与三星竞争,建议转型为逻辑芯片代工,并为台积电的决策提供了关键信息。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音频文字发布在公众号“北京读天下”,《价值创造与商业模式》在公众号微店有优惠。每周新书听友群微信号:yinmingshu002。 DRAM和逻辑芯片两种产品听上去加工过程相当类似的产品,都要用到光刻机和蚀刻和薄膜沉降技术,然而它们的商业模式却无法通用,两种芯片市场的需求波动也并不同步。为了争取DRAM市场,台湾企业界可谓尽锐出战,工研院、卢氏兄弟,施振荣、张忠谋,还有台塑,都是一时之选,采用了多种技术路线,结果全部失败。张忠谋说,台湾人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爱拼才会赢。不是我们不拼,但我们的确输了。 对于张忠谋,90年代见证了专业晶圆模式的成功,也同时证明存储芯片生产不适用专业代工模式。一个重要的区别是90年代逻辑芯片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Fabless设计公司,这也符合逻辑芯片的特点。专业代工企业凭借灵活的定制化能力,不和客户竞争的价值主张打败了垂直整合企业的代工业务,吸收了大量Fabelss创造的新订单。专业代工企业能力的提升刺激了更多的Fabless企业,相当于为自己创造了需求。 从台积电电前15大客户的变化来看,90年代名单变化很大,2000年以后开始比较稳定,垂直整合企业逐渐退出,Fabeless取代它们成为行业主导力量,由此可以直观地看到专业代工企业和Fabless模式如何相互成就,改变逻辑芯片市场生态。存储芯片市场没有发生类似的过程,没有上游的改变,专业代工的优势无从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