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到不输高格我是哈希大家好久不见呀话说大家最近有看那个综艺再见爱人 4 吗那有看的朋友呢可以在咱们的评论区里举个手或者是聊一聊你的感受
那我感觉现在在我自己所在的这个社交圈里面这个综艺好像真的变成了一种社交货币了就是感觉大家都在看就甚至呢你跟一个同事在等电梯的时候遇到就你感觉没有什么话题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抛出一句哎你最近看再见爱人 4 了吗然后对方呢
大概率就是看了然后并且会抛出一个他自己的一个最关键的一个见解然后呢你们就可以聊一路就不会尬住我自己的话呢我也有在关注这个综艺也看了一些网上的评论也有听了几个解读他的播客
我觉得去观看这些在综艺上面呈现出的样本并且通过这些样本去了解现实中你身边的不同人的观点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对亲密关系的看法
这个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甚至我觉得听别人聊他们对这个综艺的看法甚至比这个综艺本身要更吸引我因为我感觉这就像一种很有意思的人类观察实验一样
但是说到我自己对这一类综艺里面的这些人本身的态度我可能偏向于未知全貌不予评价因为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档综艺嘛就我们不知道剪辑和剧本的成分在这中间占比有多大就所有我们看到的都是这个节目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
当然我们可以说就如果一个人你没有说出那些话做出那些事你剪辑也不可能创造出来所以它确实是能够展现一些人真实的言行的
但是呢一个人上所谓真人秀的时候他展现出的行为有多少刻意的成分又或者是他自己的经验或者没有经验就会导致他自己在镜头前的呈现也会有很多的不同或者即使说他没有自己刻意想展现一些东西但是当你知道有一个镜头在的时候你的行为可能天然的就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扭曲
所以林林总总这些方面一层又一层的叠加起来,即使每一层只有一些微小的作用力和调整,那最后呈现出来的东西可能就跟事情的原貌非常不一样。而且且不用说像亲密关系这件这么这么复杂的事情,它真的有所谓的一个原貌,一个是非真相吗,一个谁对谁错吗?
再有我想到我前段时间看过的一个韩国的一档综艺叫激赞网红那个也是非常刺激的一个综艺然后那个里面传递出来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关于网红经济的点就是我第一次看到有综艺就这么直接的
通过节目环节的设置来提醒大家注意这个点就是黑红也是红就这个网络世界要的是关注度而并不关注这种关注度是因为什么情绪而产生的
所以我对目前看到的这些以注意力经济为基础的产业里面任何一件有高关注度高讨论度的事情我其实会天然的抱有一点戒备的心理就不知道会不会有听众跟我有类似的感觉
就甚至会每当我自己形成一个评判性的观点的时候突然脑子里又会有另外一个声音告诉我说哎这是不是他们想让你这样想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在有朋友跟我聊起这个综艺或者是问我关于这档综艺里面某某个样本的看法的时候
我发现我可以就某一句话或者是某一个行为本身展开一些讨论包括其实我们今天后面可能也会聊到其中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行为但是呢我发现我不能下决心给里面的任何一个人给出一个评判性的观点就是他就是什么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什么样的人他就是哪一类人
因为还是我之前说过那句话我未知全貌所以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去评论里面的任何一个人
但是呢这档综艺确实让我想到咱们播客里面其实还没有讲过关系这件事情那咱们播客那老听友知道我们一向的宗旨就是更多去讲一些启发性建设性开放性的东西而不是评判性的东西嘛那么在关系的建设和维护这方面有哪些书是我觉得非常有启发的呢
一个呢应该就是利尔朗斯的那本《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这本我们可能后面会找一期来聊一下那另外一本呢就是大卫·布拉德福德的《深度关系》这两本应该是分别对应着一段比较紧密的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吧你会发现我在这里并没有把它特定的圈定为亲密关系
因为这两本书确实我们可能乍一看会觉得都是在讲亲密关系的但是如果说只是这样想的话可能就把他们想窄了他们其实可以应用在我们所有想要很好的建立和维持的人际关系上不仅包括爱情也包括亲情友情或者是你想要结识和维护的人脉啊职场关系啊等等
那我们这本深度关系呢可能会讲两期的内容那在这两期的讲述里呢我可能刚才说到偶尔也会引用到在加埃人 4 里面的个别的话或者是情节但是我可能不会讲到人名因为我觉得其实在我们看不仅是这个综艺或者是其他综艺里面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他们都只是样本而已他们跟
好
好那具体到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深度关系呢现在咱们在市面上能搜到两本叫深度关系的书那一本呢是咱们国内武志宏老师的书那本书主要讲的是怎么样通过深度关系来治愈一个人的全能自恋那全能自恋这个是一个专业的术语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读那本书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呢它是两位美国作者写的那这本书的副标题叫从建立信任到彼此成就然后它其实还有一个次副标题叫斯坦福商学院 50 年经典人际互动课
那这两位作者大卫布拉德福德还有卡罗尔罗宾他们都来自斯坦福商学院这个大卫呢他是斯坦福商学院里面的一门叫人际动力学的课程的创始人那这本书呢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斯坦福商学院里面最受欢迎的一门选修课就
大卫呢他是 50 多年前开发的这个人际互动课然后从他开发这门课到现在这门课一直是斯坦福 MBA 课程当中最受欢迎也最有名的课程而且这个受欢迎的程度就是报名他的人的数量是远远超过第二受欢迎的课的
而且呢上过这门课的学生们很多人都说这门课改变了他们的人生然后上这门课的很多同学他们还在这门课上真的结下了终身的友谊甚至呢后面有成为夫妻的
而这本书的第二个作者卡罗尔他是在 20 年前开始跟大卫成为了同事然后因为那个时候大卫的年纪其实已经比较大了就接近要退休的年龄了所以呢卡罗尔他就逐渐地接手了这门课然后扩大了这门课的规模
那这本书呢就是这两个人共同撰写的其实这本书里也讲到了就这两个作者他们自己是怎么样用书里的一些方法让他们这两个其实年龄还有性格差异都很大的人他们是怎么结交成一段深度的友谊关系的所以呢这本书里的方法实际上可以适用于我们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那当然我们可能就会想那是不是就是在教社交技巧呀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它其实聚焦的是人际关系当中的一些最核心的问题比如说很多时候为什么我们明明渴望跟一个人的关系能够更深一层但是却反而把这个人越推越远了呢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会觉得越用力反而我会导致我的动作变形反而会产生反效果呢
为什么有的人他看起来就能很轻松地维系一些深度的关系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他们却总是感觉这件事情非常难呢
或者说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身边没有知己呢为什么跟人建立并维系深度关系这件事情对我来讲这么累呢这本书其实针对的就是这些问题另外呢其实在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我有比较惊喜的一点就是他把另一本很经典的书非暴力沟通那里面的一些核心的思想就非常顺畅的融入了进来
所以呢如果是还没有看过非暴力沟通的朋友其实你吃透这本深度关系那非暴力沟通里面的核心内容你也就能顺带掌握了那刚才提到我们讲这本深度关系应该是会分为两期来讲嘛就会分别聚焦于自我表露和冲突处理这两个这本书里面讲到的关键的主题然后呢在冲突处理那部分实际上我们就会把非暴力沟通的内容也融入进来
好那要聊怎么建立深度关系那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到底什么才是深度关系呢那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连续体嘛就我们从陌生人到逐步建立联系到这个关系逐渐深入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跟一个人的关系还挺好的,但是呢这个挺好的并不代表深度的关系,深度的关系意味着跟这个人相处你能感到被了解,被支持,被认可,被完全的接纳。
或者更具体的来说用这本书里的话讲其实深度关系有这样六个特征那这六个特征里面呢前三个特征其实就是跟自我表露相关的第一点是在这段关系当中你和对方都可以更充分的展现真实的自我第二点是
第二个特征是你们两个人都愿意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第三个特征是你们相信这些你们表露出来的真实自我还有脆弱的一面这些信息不会被对方用来对付自己那这是前三个特征而后三个特征呢其实是跟冲突有关的首先这后三个特征当中第一个是说你们可以坦诚相待
那这个坦诚相待为什么不属于我们前面说的自我表露那一类的特征里呢因为这里的坦诚相待指的是当你对于你们的关系或者是对于对方有一些什么不满有一些你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的时候你可以坦诚的说出来所以这是这个特征你们可以坦诚相待这是属于冲突这一类的
但是呢坦诚相待就会引发一个问题就是有可能你是坦诚的说出来了但是你们之间会因为你的这个坦诚而发生冲突那么这就到了下一个特征就是你们可以用建设性的方式解决冲突然后进一步就是再下一个特征就是你们都愿意为对方的成长与发展付出这个同样是能够良好解决冲突需要的一个条件
所以刚才我们就说了深度关系的六个特征可以看到前三个特征是关于自我表露的后三个特征是关于冲突的然后这六个特征我也会放在咱们的 show notes 里面我们再稍微重复一下因为我们后面的内容其实都是围绕着自我表露和冲突这两个大主题来的
那么深度关系这六个特征里面回忆一下关于自我表露的这三个特征是在这段关系里可以充分的展示真实的自我愿意袒露脆弱的一面还有相信这些自我表露的信息不会被对方用来对付自己然后后面三个关于冲突的特征是可以坦诚相待可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冲突愿意为对方的成长与发展付出
好那么我们该怎么样达成这种理想的深度关系呢首先一个最根本的就是我们要建立起一个重要的心态这个心态是什么呢
其实咱们的老听友们可能会觉得很熟悉啊因为其实这就是我们之前经常说的学习的心态或者叫终身学习者的心态这个书里用的原词是学习的心态啊他说如果你不愿意学习你就不能很好的建立一段关系就是说学习的心态不仅限于你学新的技能或者能力在对于建立关系这件事情上也是一样的
那他这里讲到学习的心态呢有三个特点我觉得这三点呢其实讲的就是一个终身学习者的心态或者说我们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经营人际关系上我们只要能够持续做到这三点我们其实就是一个终身学习者那这三个特点第一个就是愿意放弃我做事的方式才是最好的这种想法
二是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愿意承担犯错的风险三是把犯错看作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会让人感到尴尬想要隐瞒的这个事情那这其实也有一点像我们之前说芒格经常说的就是他会把犯错看作是一件好事就每次犯错的时候他反而会感觉兴奋开心因为他觉得我又能学到东西了
那这三点呢其实我们乍一听可能会感觉他们好像跟建立关系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关联但是事实上我们在后面围绕着自我表露和冲突这两个大关键词来讲如何建立深度关系的过程当中呢你会发现拥有这种学习的心态真的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讲到后面的时候还会回扣到这几个点
那么在这里呢其实还可以顺便讲到在《见爱人 4》里面有一位男嘉宾他有一句讨论度还挺高的话就是他觉得爱是一种本能他觉得爱不是刻意做什么或者说爱不是能够刻意做刻意学习来的
那么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其实我觉得它并不完全错因为爱可能确实是一种本能比如说我们对父母对子女对爱人的爱可能都是刻在我们的本能里面
但是呢他后面说爱不是刻意做什么爱不是能够刻意学习来的我觉得他是混淆了爱和亲密关系这两件事情就爱可能是本能但是亲密关系它就是一件需要经营和学习的东西就是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能够反哺你对于对方的爱而同样的一段糟糕的亲密关系也会让你们彼此折磨
那到最后那个被你称为本能的爱对方的能力也会被消磨干净的好那么在明确了这个我们建立深度关系需要的这个根本的心态之后呢我们就可以进入我们今天的第一个大关键词了就是自我表露那书里的原话是自我表露可以让他人更加充分的了解你这是建立深度关系的关键
但是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说难道我们现在自我表露的还不够吗我们每天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比如微博朋友圈抖音视频号在这些上面我们已经分享了那么多我每天的所思所想我的生活片段了我自我表露的还不够吗或者呢很多人会说我们现在其实已经处于一种过度分享的文化当中了
那为什么深度关系这本书里他还要劝说我们来做这个自我表露呢
这是因为呈现表象和分享真实自我是有区别的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大多是表象还记得我们之前讲过那句话吗就所有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东西都只是对方想要让我们看到的东西而已那我们自己其实也是一样对吧只有我想让别人看到的东西我们才会发上去啊对吧
所以这只能算是呈现表象而这本书里说的想要建立深度关系的这个自我表露是对特定的人去分享你真实的自我
而这个真实的自我里面尤其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也是这本书里面最最关键的观点之一就是我要分享给你我脆弱的一面或者说不完美的有缺陷的一面就是那些完美的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他们是会帮我们吸引到别人
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跟人建立深度的关系我们反而需要的是那些脆弱的阴影的有缺陷的一面
其实对于这件事情我自己也还蛮有体会的,我大概是一两年前读到的这本书,但是其实在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在我自己的实践还有我踩的坑里面慢慢的意识到这本书里讲的一些观点了。但是呢,这本书它可能又让我更明确的说,其实你就是应该这样做的。
所以可以说其实在我读到这本书的那个十点上就已经并不是这本书能够对我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发挥最大作用的那个十点了所以当时就有一点感慨说我如果要是能够早几年读到这本书我就能够更顺利的让这段关系变成深度关系了而不用在那些试错或者你自己探索的过程当中才能慢慢领悟到
当然了这个过程它虽然肯定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嘛但是如果真的几年前就读到这本书其实你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外挂嘛这可能也是读书的一个意义所在就是它会帮你省去很多你需要自己探索和试错的成本
那其实呢在很早之前我就是会有这本书里说的那种误区就是会觉得如果你想要吸引一个人你想要跟他建立很好的关系那你就要多展现自己的优点嘛多让他看到你优秀的一面甚至呢你会想要隐藏自己的缺点隐藏自己的脆弱隐藏自己有一些比较菜的一面
并且呢我可能会在对方察觉或者发现或者是讲出我一些弱点短板的时候我的防御性和警惕性是会比较强的
但是呢我后来却发现确实虽然你吸引到对方的可能是依靠你身上那些闪光的地方所以才会让对方注意到你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发生质变是在什么时候呢其实反而是比如说你偶尔展现出了自己会担心会顾虑会害怕的一些事情然后你们讨论了这件事情你发现你们对彼此的了解好像都更加加深了
又或者是对方发现了你在有些事情上就是比较菜你就是有这样的短板但是对方反而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你还挺可爱的
又或者是当你们一起克服了一些分歧解决了一些矛盾的时候这个也是那这个属于是我们后面要讲的冲突那部分了我们现在还是回到自我表露这一部分那总之呢就是想说其实反而可能是这些在你以前看起来会很像缺陷缺口想要隐藏想要避免的东西他们反而能够让你们这段关系变得更加的亲密这真的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情
所以其实我们能够越早的意识到这一点,就能够越早的成为一个善于建立深度关系的人,虽然我觉得我自己意识到这一点其实是有一点晚的,不过好在就什么时候意识到这一点都其实都能够马上把它用起来嘛,对今后的各种人际关系的经营也是很有好处的。
但是呢讲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也会比较担心啊就是如果说我向对方展露出了我的脆弱我的一些缺点我的一些担心那让对方对我有负面的看法怎么办那万一他因为这个就不喜欢我了怎么办没错自我表露确实是有风险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因为这样就不要去表露了
而且其实当我们在纠结要不要展示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你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想如果说对方因为看到了我真实的一面就离开了那这样的关系是不是真的值得维系呢而相反的其实那些在你展现脆弱的时候还愿意理解和接纳你的人才更有可能成为你生命当中真正重要的人
但是当然这个自我表露肯定也是一件需要循序渐进的事情你不可能一上来就一下子给对方倾倒很多的东西嘛
那么关键可能就在于说我们应该什么时候表露应该表露多少呢这本书的作者给了我们一些他们过往调研时候的经验就是在他们的大量观察和调研当中他们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生的情况呢都是人们在自我表露这件事情上过于谨慎就是其实我们可以更早更多的进行自我表露
但是这样说可能还是有点不清晰对吧有没有一个可以直接拿来上手的一个标准呢书里提到了一个 15%法则这个 15%指的是什么呢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个你想要推进关系的一个对象可以就是你现实当中认识的某一个人就不管你们现在的关系基础是深是浅都可以我们这个原则都是适用的
然后呢现在你想象你的眼前有三个童心圆这三个童心圆当中最中间的也就是最小的这个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舒适区意思就是说这里面的这些东西是你跟这个人分享起来完全无负担毫无顾虑的事情这是这个童心圆当中最中间也最小的这个
然后这三个同性缘当中最外圈的是什么呢是你知道你自己绝对不会或者说在当下绝对不会跟这个人分享的东西而在这个最里层或最外层的缘中间的这个缘是什么呢是叫学习区那这里面的这些事情呢是你不确定说你说了这些东西之后别人会给你什么样的反应
那么我们刚才说的这个 15%原则是怎么用的呢是当我们起心动念我们想要对一个人进行更多的自我表露的时候我们应该表露的程度就应该是学习去的 15%也就是说比如说我现在知道我可能有四到五条我现阶段感觉我或许可以跟这个人表露的东西
但是我不确定他会对这些事情做出什么反应那么我就先挑里面我觉得还相对比较保险的一条作为起步也就是说 15%的意思就是我们首先只分享在我们信息集的这个学习区里面的 15%
那其实之所以这个区域是叫学习区也是因为我们在透露这些东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我们自己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在透露这个东西的同时我们是在观察对方给我们的反应的那如果说对方的反应是好的那么我们学习到的结果就是 OK 绿灯亮了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可以尝试再透露一点了
但是如果当我们迈出第一步之后对方展现出有一点反感或者说他把这个话题转移开了或者他就不想做回应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学习的结果就是亮起了一个红灯 OK 那现阶段我可能就不应该再跟这个人再继续自我展露下去了
而如果你在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互动之后我们下一步就可以考虑再前进 15%了就比如说如果说你有像我们前面说的四到五六条你觉得可以自我表露的内容那你刚才拿出来一条了你现在可以再拿出来一条进行学习性的测试
这个测试过程我觉得它真的有一点像产品思维里面那种快速反馈迭代就是你不断地根据对方的反应来决定你接下来是要暂缓你的自我表露还是说你可以继续地探寻下去
好,那么我们刚才说完这个之后呢,听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还是会感觉有点困惑啊,那就是如果说我也不确定我这些潜在的可以表露的东西,我应该选择什么来表露,该怎么办呢?
那这里也有一条建议就是先分享情绪因为情绪这个东西它很神奇就是相比于我们分享事实分享观点来说分享情绪它的安全性是更高的但是同时它的影响力穿透力也是更高的所以呢它可以算是我们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性价比最高的一种选择
那么明确这一点之后你再结合我们前面讲到的那个展现脆弱的重要性所以呢我们就可以尝试勇敢的向对方展现出自己一些脆弱的情绪
那你这个情绪呢你如果想保险一点的话那就可以是你们两个人都知道的一件事情而不是发生在你自己身上但是他不知道的事情因为你如果分享一件他完全陌生的事情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情绪的话那你其实就是既分享了情感又分享了事实信息对吧那这样的就可以放在下一步下一阶段
那你的第一步呢就是可以用一件你们两个都知道的事情然后呢这件事情呢对方本来可能觉得你是拿酒吻的或者说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根本没有什么但是呢这个时候你可以把你对这件事情你真实的担心你的顾虑你的紧张你的不安把这些东西分享给他
那其实我们分享这样的脆弱性情绪也并不是说就是带有强目的性我要跟这个人经营关系了所以我要跟他分享这个而是这些情绪我们本身就抒发出来就是对我们自己有好处的但是呢在很多时候我们就可能会顾虑的吧哎那我跟他分享了我这些脆弱的情绪会不会在对方心里我的形象就变矮了呀
那这本书就告诉我们我们其实可以尝试抛下这样的顾虑因为如果对方是一个我们希望我们能够跟他变得更亲近的人分享这些脆弱的情绪不仅不会让对方疏远我们还很有可能让我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好那么当你在分享完情绪之后你们的对话也可能会朝着几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就比如说对方可能会点点头但是不做出更深的回应或者呢就是敷衍了一句然后就改变了话题那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说明对方可能不是很想拥抱你的这个自我表露那我们就可以选择暂时把这个进度搁置一下
但是呢也有可能对方会继续深入的问你哎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或者是问你其他的一些能够表现出他对你的内心感兴趣的问题那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了那这个时候呢你就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路就是如果你觉得更深入的分享可以接受,那你可以继续的再跟对方多透露一点信息。但是呢如果你觉得再深入下去会让你觉得不舒服,那你也可以选择第二条路,就是停留在这个情绪本身。你可以把这个话题引导向就这个情绪已经发生,那接下来该怎么办这个方向上。
那又或者是对方也表达了一些类似的感受或者类似的经历那么这些其实像刚才的那个深入的问题一样这些其实都是积极的信号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接下来再做一轮选择了就是你是否要再从你的学习区里面透露其中的 15%呢
如果你决定要那么这个学习的过程就会再一次进入一个新的轮回那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就让你们的谈话停留在目前的层面上或者是你可以选择说今天我们先停在这里然后下一次我们可以尝试更深入的探讨
那我们跟对方的关系其实就是在这样一轮又一轮的学习反馈当中不断的迭代深入的所以你会看到这个过程真的就像产品的市场测试一样
那么其实反过来同样的,如果当对方向你发出了一个自我表露的信号的时候,那这个时候这段关系能否深入主动权就交由到你的手上了。如果这个时候你希望你跟这个人的关系能更进一步,那么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向对方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就是我欢迎我拥抱你的自我表露。
这个时候呢我们向对方释放的这个积极信号里面其实最建议的还是给予共情式的倾听这个在我们之前讲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那本书的时候也提到过就是它的重点就在于不仅要倾听并且你可以去重复和确认对方讲的话里面的关键词以及顺着对方的话去问一些深入的探究式的问题那这个是我们最有把握可以做好的而
而还有一个进阶的就是通过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和感受来跟对方共情但是呢使用这种回应方式要非常谨慎就因为如果说对方感觉到你是在试图把这个话题拉向你自己那么对方可能就会停止分享
所以我们如果想要用自己的感情和经历进行共情,那么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开始长篇大论,就是尽量简短,让你的这个分享能够达到这个共情的作用就可以了,而不是要把话题拽到你自己身上。并且呢,在你分享完之后,你最好还要能跟上一个关于对方的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再鼓励对方多分享一些。
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关于深度关系这本书里面就讲了这本书里的第一个关键的话题就是自我表露如何通过自我表露来打造更深度的关系那么我们下一期呢会主要聚焦在冲突这个关键词上我们会讲怎么样有效的去跟对方反馈我们在这段关系里面想要去
改善的一些东西以及当对方向我们反馈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妥善应对另外呢还有我们接下来该怎么样建设性的解决冲突甚至利用冲突让我们的关系从仅仅是好的还不错的关系变成一个真正的深度关系
那在这一块呢它其实会包含比我们刚刚说的这个自我表露要更加丰富更加复杂的内容也会更难消化一些所以呢我们如果把它放到同一期说就要消化的有点太多了
所以呢也希望听到这里的朋友呢可以先尝试着把我们这一期讲到的关于自我表露的这些原则和技巧在你的生活当中应用起来然后下一期呢我们再一起去迎接一些更进阶的挑战好那这就是我们本期的内容啦也欢迎你在评论区里分享你对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些话题的看法
喜欢不数高格的朋友呢不要忘记评论订阅转发你的喜欢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另外呢想要在小红书获得我们的讲书要点笔记又或者是想要加入听友群的朋友可以在我们的 show notes 里面找到对应的方式那今天也感谢你的陪伴下期我们继续一起不数高格继续一起打开书中的世界吧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