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204 小历史 | 1933,一家公司与纳粹签订契约

Vol.204 小历史 | 1933,一家公司与纳粹签订契约

2025/4/16
logo of podcast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我是肖文杰我是小亚今天讲的故事呢其实是受到第 2017 博士公司那本传记的故事的启发当时在开头的部分我们其实讲到一个点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就是罗伯特博士他是出生在一个农场主家庭但是父母呢比较开明所以鼓励晚辈来从事一些新兴的工业领域而这当中的代表呢其实除了罗伯特博士以外还有一位叫卡尔博士他是罗伯特博士的侄子

罗伯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在我的故乡乌尔姆乳拉的乡间农田造就了两位为德意志民族带来荣耀的人。因为是他自己。对,另一位就指的就是卡尔博士。这位卡尔有两个最著名的身份,一个是科学家,他凭借高压化学上的成就获得了 1931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个技术对于人类的历史有多么重要呢,之后我们也会详细地展开。

卡尔的另一个身份是企业家,他促成甚至可以说是缔造了一个叫 IG 法本的公司。IG 法本这个名字或许大家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听说过了,但是在 1930 年代,IG 法本不仅是德国最大的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工业企业,它发明并且推广了大量极具价值的化工技术和产品。

但是在另一方面埃及法本是一家所谓臭名昭著企业因为它和纳粹是深度绑定的从提供资金到制定战备计划到生产战争的物资最终它还参与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大屠杀在战后埃及法本的高管普遍面临一些审判而埃及法本也最终被拆分从成立到拆分埃及法本历史其实只有 27 年

当我们查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就觉得其实挺有必要来做一期节目来讲讲背后的故事英国的作家迪尔米德杰弗里斯他在 2008 年的时候出版了一本书名叫《致命卡特尔》就完整地讲述了埃及法本从诞生到走向战争的全过程看完之后呢我最直观也最沉重的一个感受就是它的历史似乎有一定的必然性今天的节目呢我们就基于这本书的内容和公开的资料带大家回顾这段历史这里是商业就是这样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呢我们先打两个补丁第一个呢就是卡尔博士的名字在之后呢我们会念成卡尔博师就是师长的师为什么非要把这个名字分开来如果你是念他的姓氏的话容易和博士公司混淆在一起然后中文里面的普遍翻译就是念博师就是为了区分这两者对吧对我觉得主要是这个目的第二个补丁呢就是我们主要会基于致命卡特尔这本书来讲述吧

这本书里边呢它其实故事性比较强然后也会有一些商业逻辑但是呢具体的数据和商业分析其实比较少这个部分呢我们会根据公开的资料适当的来补充但是确实这期不会有太多分析的部分还是以故事为主那我们就从儿期法本的起家讲起要讲他的起家呢还要再往前推大概半个多世纪要从 19 世纪中后期德国如火如荼的化工业热潮开始说起

当时啊化学是一个时髦的学科而且是一个时髦的创业方向真的这里面有两条故事线或者两条逻辑一个是科技的发展一个是商业竞争的格局然后这两条线呢也互相交织我们分开来说啊

先看这个技术层面当时化学这门学科本身是发展的非常快的因为它在 18、19 世纪有了许多重大的基础方面的突破比如说原子论啊然后是原子的化合价啊元素周期表一些这个高一化学常见知识对我们中学化学里面学到的大多数知识其实都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那与此同时呢化学实验的水平也大幅的提升这个很重要

另外一个层面呢就是市场层面第二次的工业革命使得纺织等等行业是迅速的工业化了嘛它就进而带动了化工用品的需求大量的增加纺织是纺织化工是化工这个两个东西是怎么连在一起的呢很简单就是你的衣服可以大量的生产了但是衣服的染料在当时还是天然的围住不能大家都穿白的是吧而且这个你有很多纺织织出来的布那个颜色都不是纯白的所以染料的需求大大的增加了而

而天然的染料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又贵产量又少而且产地一般比较集中所以它完全匹配不了旺盛的工业化纺织业的需求所以最早的化工创业就是从各种人造染料的研发开始的感觉是一个非常适合创业的领域只要你有些能力或者有些技术你其实完全可以在实验室里就把这种新的染料合成出来而你一合成出来就会有人来买对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它有点像一个富矿就有的时候它都是无心插柳的最早的一个激发人们对合成染料热情的一个颜色就是一种紫色紫色原来在欧洲是一个非常高贵的颜色非常高贵的颜色然后它是一个英国的年轻的一个科学家发现的原本呢他接到的导师的任务是你要去研发人造奎宁就是制虐解的那个对

但是他在研发的过程当中呢发现了一些非常漂亮的紫色的合成物一些工业的副产品对然后他出于做实验的习惯就保留了下来然后呢顺手往衣服上面倒了一点看看他这个情况结果过了几天这个颜色还不退依然非常的漂亮他就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因为就像刚才岳老师讲的这个紫色在当时欧洲主要是用在王公贵族啊和宗教领袖的身上对那些衣服上面都是这个紫颜色

后来呢他还把这种紫色就命名为本安紫听上去像什么不良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不一定是不良的啊但是这个名字听上去就很工业嘛原文啊实际上是来自一个法文的词我实在是念不来就 m-o-u-v-emo-v 还是 mo-v 什么的我真的念不来但是听上去就很高级了对而且会和那种时尚的巴黎的时装联系在一起他起名就是冲着这个来的所以

所以一个英国的科学家竟然还有跟法语相关的品牌名的意识在今天故事的后面我们会反复的发现就这一批的创业的科学家们往往都有很好的商业的头脑

高级的紫色走红了之后合成染料就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了并且这个热潮迅速的从染料拓展到了其他领域比如说药品医疗用品生活用品等等的因为从技术原理上面它们都是相近的就是合成技术对我们稍微举一些菜名比如说电蓝的染料阿斯匹林退烧药

感光胶片而这一些发明当中最最巅峰的或者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技术呢就是合成胺合成胺一些初中化学教过的内容啊出现了但是虽然初中化学教过我觉得这边有必要还是给大家重新科普一下

如果经常听我们农广天地系列节目的朋友对不起已经成为一个系列了吗对不起啊肯定知道化肥对于农业有多么重要可以这么说吧正是因为有了化肥才使得粮食现在能够大规模的生产然后喂饱全球的几十亿人对而化肥当中最主要的一个肥量的就是蛋肥

但问题就是大自然当中的氮肥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天然氮肥基本上就是各种粪便的变体对古代有可能就是用人或者生出的一些粪便来浇肥的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很快就发现大便不太够用了这个不够用我们举个例子你就能理解在 1850 年代的时候英国人在秘鲁的几个荒岛上面发现了几百米厚的鸟粪

就是不知道多少年的这个几千年几百年的鸟非常努力的堆了这么多出来对不知道多少年积累下来的这些鸟粪然后英国人就迅速的把它变成一个重要的贸易商品然后就在那里挖鸟粪对仅仅过了 20 年这个不知道成千上万年积累的鸟粪就被挖掘殆尽了

朋友们这个挖鸟粪竟然是一个生意啊我们现在经常说石油可能要被挖完但是当时人们其实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鸟粪挖完了怎么办对粪便要用完了这个问题所以当时人们就迫切希望能够人工的合成氮肥来解决这个问题德国的一位科学家哈勃他就在实验室里边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就是让氮气和氢气合成成为氨气

分子是 NH3 啊那个氨气然后氨气呢就很容易和一些别的比如说磷酸盐啊或者是一些什么甲肥就合成这个肥料了听

听上去非常简单但是这个非常简单的化学反应式背后是有很多难点的因为氮气和氢气如果只是放在那里是不可能自己合成在一起它化学上面很稳定对尤其氮气非常的稳定所以你要施加很多外力把这个分子链打开然后把这个东西结合在一起月老师说的非常精准这个外力主要就是两个一个就是

催化剂你得有个催化剂来促成这个反应另一个就是你要有非常高的压力就是你要在化学反应室中间那个等号上面写上催化剂下面写上高压对对对一些熟悉的回忆又来了

那哈勃的贡献主要就在于此他在 1909 年的时候在实验室里面成功地设计了一套装置他首先找到了一个金属的钥就是那个做原子弹那个钥那个金属来作为催化剂并且做成了一个高压的装置实现了把氮气和氢气硬拧在一起的这个过程硬拧在一起然后合成成为了氨这个突破在当时已经非常厉害了

但即便如此呢当时的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这个结果距离真的把它大规模的在工厂里面生产还有很远的距离因为实验室的一般设备就相对来说小一点工厂里面就是可变的因素就会多很多确实但在这种不看好的氛围之下呢有一个人对这个技术是非常的青睐他就是当时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的一位年轻的技术专家这位技术专家呢他极力的劝说领导说我们要

搞这个对我们首先要买下这个专利然后呢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把它工业化然后这个专家呢他也非常的善于说服然后有很强的决心最终呢这公司确实也支持他这个决策这位专家他亲自的参与了这个工业化的研发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终于在 1913 年的时候逐个的突破了技术的难点制造出了一台大规模的高压合成案的装置这个成就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

当时世界上的轰动效应好像不亚于现在的 ChatGPT 对它就是属于那种所有人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哇原来这个东西现在我们人类可以生成了吗太厉害了就是那种感觉很直观而这位年轻的技术专家呢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卡尔博士哦就是他呀对

这个合成案的技术也被命名为了哈勃博士法也就是哈勃负责了实验室的部分博士负责了工业成为的部分也因为这个成就呢博士就成为了巴斯夫乃至整个德国化工界一位燃燃升起的星星就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工程上的天才那说到这个部分呢我们正好可以先把技术线放一放看一下商业线

刚刚我们提到博士是一位巴斯夫的工程师其实整个 19 世纪下半叶的化工创业的大潮德国或者说德国的企业就是绝对的中心刚才我们讲到的那些化石代产品大多数是德国企业研发出来的就企业是这个当中的一个核心

最标志的企业就是拜尔和巴斯夫后者我们刚刚讲到的有电蓝染料对合成胺之前最主要的就是那个电蓝的染料就是巴斯夫蓝之前我们有期节目其实还提到过一点对而拜尔呢最重要的就是阿斯匹林对是在药品上面的合成药品它是最最厉害的一家公司但是在孕育了这些很厉害的化工企业的同时呢故事的另一面就是当时德国的化工业的竞争非常的卷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丛林式的竞争啊

一句话总结就是每家公司都想要抄别人的技术同时呢又想要防着别人抄自己的技术这个技术保护那时候还可能不是很到位专利法有但是呢有很多办法可以绕开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一个产品出来几个月之后就会有很多的模仿者

企业的更迭速度也因此变得非常的快比如找到一个新的染料然后你开始大卖你赚了很多钱开始投产了但没过几个月别人就开始模仿你然后你就迅速的比如说产能过剩然后开始亏损倒闭听上去就很像这个现在的互联网创业是吧嗯 是的

简而言之就像刚才于老师讲的就是因为专利的保护的这些制度还没有跟得上当时快的技术的更迭的速度对于企业来说就变成了我与其费心费力去告别人侵权不如我赶紧挖一个新的技术的金矿讲不定我就可以继续的延续我的竞争的优势或者我实在不行我把别人的技术先抢过来对挖空心思比如抢别人的专家也好或者是绕开他的专利保护也好的去抢别人的这样更有效这里就要插播一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这么激烈的竞争会在德国发生呢为什么不是什么法国英国对因为工业革命应该英国比较厉害从历史上来看现在大家的结论主要就是因为德国的人才培养非常的卓有成效

当时德国的教育水平很高就他的大学能够大规模的培养高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且在当时这两个身份其实是会有些重叠的毕竟现在大学制度也是在德国建立起来的是的这个优势反正到了 19 世纪中后期的时候就开始显现出来了但在这种卷的情况下其实发展到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发觉德国的化工业已经在技术水平上面远远的领先于

英法美这些市场了但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这些化工业的巨头他们自己是觉得非常的累对非常的累而且一直都是如履薄冰的情况再大的公司他觉得有可能马上就要面临亏损的这个境地他们就想着要么我们就别打了就是互相之间不要太竞争了我们合作搞垄断吧

这里边的一个代表人物就是拜尔的领导者叫杜伊斯贝格他当时也可以说是整个德国化工业的一个教父

它最大的一个功绩就是推动拜尔进入了制药业先是研发出了退烧药叫菲纳西丁然后就在 1899 年的时候最终推出了阿斯匹林所以说拜尔那时候的领袖也是一位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合体型的人物而且我觉得杜伊斯贝格有可能是企业家的部分更多举一个小小的例子他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就是如果制造商能够把产品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那么他们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想起它

即便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更有效更便宜消费者也不会选择那款名称不同的产品所以说他对于这个品牌的重视程度也是非常高的比较强的而且他一直考虑是如何在这个事情上赢得竞争对他研发也好或者是销售也好在他看来都是赢得竞争的一个手段就是要赢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1903 年杜伊斯贝格开始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美国之行

他最初的目的就是去跟美国企业去谈生意主要是让自己的药品能够在美国落地生产

但是呢这一次美国之前给他的最大的一个启发就是他发现了工业托拉斯的力量去美国看了什么洛克菲勒吗对他见识到了标准石油公司的效率是如此的高然后这个如何的这个坚不可摧吧他回国之后呢就马上向同行提出这个想法写了一个几十页的备忘录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像标准石油公司那样各家的研发啊采购啊销售要整合在一起

他还写了三个好处第一个就是我们这些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本身就是关联在一起的其实我们做的都是差不多的事情对第二个就是我们内部的竞争其实产生了很多无谓的成本还有一些重复的投资我们可以把这部分节省下来第三就是团结起来之后我们就能在全球的市场上面和英美法的这些大企业来竞争了这个需要说明一点就是我们现在去讨论像垄断或者限制竞争这些说法

大家天然的就会认为这个肯定是一个负面的词或者是违法的或者不好的一个行为但是在当时的语境下呢垄断或者是宪政竞争还算是一个相对中性的词就是在杜伊斯贝格这些结架眼里这个是一个可以实行的比较合理的做法对就当时杜伊斯贝格觉得哇我提出了一个就是非常顺理成的一个想法大家都应该马上支持我

不过呢他有可能想的过于乐观了就是这个想法有可能对当时的德国企业家来说有点超前而且原本都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马上要联合好像还是心里面有些芥蒂

所以它的设想只是部分的实现那你能看出它的威望也很高在 1904 年到 1905 年这些德国的化工业公司就陆续成立了几个三方联盟比如说拜尔巴斯夫和艾克发这个公司艾克发就是专门做一些医学的胶片为主的然后他们就形成了一个三方联盟另外还有几个公司也形成了类似的这些联盟他们这个联盟就相对比较松散就是我们能分享一些产能技术和供应链的一些资源和一些安排但是供应链的一些资源

公司本身还是独立的财务上面是非常独立的感觉就是签了一个什么合作备忘录一类的一个效果是这样的感觉所以说就是我们前面提到今天我们讲这本书叫致命卡特他感觉这个目前阶段也没发展到卡特的状态而且就是你哪怕后面讲的那个 IC 法本它也是一个什么卡特模式吗关键问题就是对斯贝格他去美国学的这个标准使用标准使用是一个托拉斯卡特和托拉斯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吧

是我觉得这个概念辨析的确非常的重要后面的故事也很相关我们这边简单的解释一下

卡特尔和托拉斯都是实现垄断的一些企业形式康采恩还有什么辛迪加对我们好像有一起讲过这个东西对好像就是欧佩克那期里面提到的但以一句话来解释理论上托拉斯比卡特尔更加的集权托拉斯是一个整个的公司有绝对的统一领导的他一般就生产某一种产品然后在这个产品里面实现市场的垄断旗下的那些分公司是没有自主权的

然后也没有自己的财务的独立的权限等等整个生产销售研发的这些规划都是自上而下的就是所谓大脑和四肢的关系而卡特尔更多的还是像联盟就是和当时他们组成的这些联盟会比较类似一点其实最著名的卡特尔就是欧佩克对这个大家可以去听第 102 期我们就不再重复了对所以在 1905 年的时候那些三方联盟其实更类似于卡特尔当时 IG 法本这个企业还没有成立

这个埃及法本成立了之后它究竟是更类似于卡泰尔和托拉斯呢等我们到时候介绍完之后呢相信你就会有个答案前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德国的那一轮化工创业浪潮技术层面上面当时改变人类社会的化工品已经是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了到了 1912 年这场技术革命的浪潮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就是合成鞍技术变成现实

在商业上面技术创新的同时带来了一些丛林式的竞争再大企业都会面临生存的危机所以有些领导者就想到了抱团垄断的方法而这两条线在 19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被紧密地缠在一起加速了埃及法本的诞生

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的皇储费蒂南大公在萨拉罗遇刺这也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德国的化工企业也因此被深度地卷入了这场战争那我们还是按照技术和商业两个层面来讲这个故事

还记得卡尔博斯研发这个合成氨技术的时候它的目的是什么吗它为了解决化肥问题对是为了解决人类即将有可能面临的饥荒的问题它要种田但是战争开打之后呢合成氨的应用方向可以说是发生了 180 度的变化它可以用来做炸药没错我们知道当时的炸药的一大原料就是硝酸嘛过去它的来源的是硝石就是一种天然的矿石

这种原料它主要来自于智利但因为战争德国失去了这个海上的贸易线所以它没法从智利那边进口消失了他们就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造出炸药了对

所以他就非常的希望博士能够去研发人造硝酸的工艺鸟粪在壁炉硝石在智力其实都是因为南美的一些资源的问题才导致了德国要开始搞一些技术研发博士也是接受了这个任务虽然过程非常的艰难但是他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事情天才

听上去好像非常的简单但是你从合成鞍到合成人造的这个硝酸当中还是有很大的技术的挑战的而且还要是工业化量产对非常的困难所以确实从技术工程上面他是一个天才

但另外一方面呢这一年对于军队来说他觉得已经非常的漫长煎熬了我都快打死了还没有炸药送上来因为我们知道一战是非常残酷的啊这个时候呢他们就动了另外一个脑筋他们觉得需要借用另外一些化学的力量来帮他们打仗就是出名招筑一些化学武器没错这个当中的一位科学家的主角呢就是博士的搭档就是哈勃

哈勃他帮助德国军方在战场上面投放了滤气在 1915 年 4 月 22 日滤气第一次被使用在战场上面然后当时那场战役就造成了超过 5000 名协约国士兵的死亡这之后其实协约国也大规模开始使用化学武器你来硬的我也来硬的是就是相当于一个潘多拉盒子打开来了是的你用滤气我就用介子气然后光气也是那时候研发出来的 P 霜那个深啊深化的一些这个气体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研发出来的

其实早在 1907 年的时候海牙公约已经禁止了毒气在战争中使用但是实际上就是一战打起来根本没有人管海牙公约好吗对没有人管这件事情

那在氯气第一次投入战场之后的大约一个月左右,我们刚才讲到博士的生产硝酸的那个工业的研发的工作就真的完成了,德国的炸药原料的这个紧缺问题就真的解决了,在战场上他还一度获得了优势,而因为这样一个成就呢,我们说成就吧,博士也在当时被视为德国的一个民族的英雄,但是到了晚年啊,博士其实是为自己的这一工作感到痛苦万分的。

一战有个著名的绰号就是这是一场化学家的战争其实这个说法不无道理对从这两个案例上都看得出来刚才讲的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商业层面这些化工企业和战争的关系

其实在战争之前一个最主要的逻辑就是战争使得此前我们讲到他们一个抱团取暖的一个初步的过程开始加速了随着一战变成一个漫长的全面战争就其实国际的贸易也基本瘫痪了就只能做国内的生意了对在此之前的话其实这些化工企业很重要的一个利润的来源是出口或者是在海外的一些建厂但这部分现在开始打仗了都没法搞了

所以在杜伊斯贝格的主导之下到了 1916 年的时候拜尔 巴斯夫 艾克发 赫西斯特卡勒和卡塞拉这六家大的化工企业此外呢还有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一些公司他们就组成了一个合作联盟这个合作的紧密程度就比之前那个三方联盟要更加的紧密企业还能保证一些独立的财务权但是供应啊 研发啊 专利啊法律还有保险这些层面基本上就是共享了就是用一套了

一个巨大的中台悬在了头上中台我天确实是这样而且组织上也融合了不是说我们互相互通有无了就成为一个合作的实体了在这些部分上面这个大的联盟基本上就是 IG 法本的一个前身

讲到这里呢其实德国化工业在一战当中的深度的参与我们就介绍到差不多了这里我觉得需要说明的就是这些化工企业他们参与战争一方面是有客观的因素的就他们手里掌握的这些技术和产品啊的确是和战争太相关了但另外一方面这些领导者大多数是主动参与战争的他们是有很大的战争热情的像杜伊斯贝格和博士其实都是这样因为他们大多都是一些保守的民族主义者

那在当时的那个环境和语境之下呢主动会选择为德意殖民作战对就是这个一个说法那从那个时候起呢其实化工业的这个联合体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迹象了因为他们的产品太重要了所以说他们在政治上面的地位非常的高

比如像杜伊斯贝格这样的行业领袖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一战的时候他甚至可以影响政府的一些决策甚至是军队的一些人事安排但是这个战争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到了 1918 年底德国在一战当中的败局已经明显是注定了的埃西法本也在战后的废墟中成立了而且走向了另一场更大的战争

一战的战败确实对德国的打击非常的大就是方方面面都跌入了深渊然后化工业是肯定没有办法例外的战败之后呢大量德国本土的工厂实际上是停产倒闭然后海外的工厂的这些资产的就被没收了这个时候呢试图承担拯救整个德国化工业重任的呢就是卡尔博士他怎么还忙着这个时候杜伊斯贝格已经有点年纪上去了然后就派他出去而且他确实是当时是一个最最有威望的一个核心人物吧嗯

他在战败之后呢就作为行业的代表去参加了凡尔赛的和谈凡尔赛就是跟他谈点什么呢当时合约国的要求就是我要关闭德国的一切的这种军工的生产的设施那里面就是明确的指出要把这些什么硝酸的厂啊还有那些什么化工的厂都要关掉

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减除德国的军事力量因为那个时候还要求你裁军嘛等等嗯当然啊事后来看更多是一种谈判的施压的技巧法国人英国人也非常的意识得到这些工厂啊非常的重要我不可能真的把你什么炸掉或者拆掉的嗯我是想要拿下这些工厂博士的目的就是说我尽量的要保留这些工厂这个是他和他的那些同行们的心血嘛盲语斡旋是最后呢博士是达到了他最基本的这个目标就是这些工厂还是保留下来是属于他们德国这些公司的代价

代价非常的大他答应了法国要在法国建立一个可以用哈勃博士法来生产合成胺的工厂就是等于法国人也掌握了我们先进的技术对就是完全的把这个核心技术送出去而且要求是很明确的就是你不能有一点保留啊等等的就别玩过去那些阴的但至少他们把这些工厂给保住了嘛

即便是凡尔赛河也保住了这些工厂那德国的化工业其实在战后面临的这个竞争的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就海外的市场没有了那他们想要重新开始出口但是发现他们过去那些专利啊产品名啊就没人管你了没人 care 你了随便的复制

像拜尔就不得不与美国的一些商人来合作就是我分出大量的利润但是你能够在美国那边能够拿到一个法律上面有效率的独家的生产权和销售权那我跟你合作来合资生产至少我能保证我这个阿斯匹林还是属于拜尔的为了知识产权这样出了大部分的利润是的但在德国国内更不用说了就是当时新成立这个魏玛共和国一塌糊涂对动荡的社会经济环境然后大量的失业就是你化工企业在国内能够维持生产很困难你都找不到人

而在这个时期呢还发生了一场灾难可以说是标志着花工业的一切都跌到谷底就是在 1921 年的时候位于莱茵河畔的奥帕的巴斯福的工厂发生了爆炸事故导致了 600 多人死亡而这个工厂呢就是战争的时候博士建造的那个生产硝酸盐的工厂就是为他赢得民族英雄荣誉的那个工厂是的当时这个爆炸据说是现代社会当中就是历史上最惨烈的爆炸之一啊

我们看到那个描述就是临近的那个奥帕村几乎一味平地了,还有一个记录就是距离工厂八公里外有一位目击者说,他看到天上有一对大雁,在爆炸的瞬间就被这个冲击波鬼吹走了。大雁!大雁有什么错?有什么错?之后呢,博士在这个受难者的葬礼上面非常悲伤地说,我生产这种物质呢,原本是要为数百人提供食物并带去生机的。

现在却突然被证明它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危险品而这一切的原因我们还不清楚

不过呢这场灾难也让博士再次意识到了合并的价值就是这些企业合并在一起的价值一方面啊大部分的这个报灾的赔偿金额赔偿的这些资金都是由当时那个联盟的保险这部分好在有保险对保险非常重要啊这就使得巴斯夫免于破产不然这一个报灾案的赔付巴斯夫就没了对另外一方面呢灾后的重建就是这个工厂的重建啊都是依靠这些联盟的同伴这些同行来支援的在

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博士就挖掘了一位非常重要的年轻的人才叫克劳赫他非常高效地规划了整个重建的进度并且用他非常高超的沟通的技巧说服了同盟的其他那些工厂停下手中的工作来先帮巴斯夫来重建这个工厂这个应该是一位优秀的领导人是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呢

卡尔博士就决定重拾起前辈杜伊斯贝格的方案就是要推动整个德国化工业的彻底的合并那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说减少互相竞争的问题了而是要马上抱团取暖的问题求生存的问题了

到了 1925 年的 12 月 2 日在杜伊斯贝格的豪华宅邸里面那六家同盟公司的领导人就签署了合并的协议正式成立了 IG 法本要不还是给大家解释一下 IG 法本都是什么意思吧 IG 呢这个德文里面是利益共同体的意思在之前同盟里面他们就使用这个词了然后杜伊斯贝格是坚持要保留这样一个称号要把同盟的这个东西写到我们的公司名字里去对他觉得这个甚至有一定的品牌的价值他真的很重视品牌啊

法本实际上是一个简称这个公司完整的名字这个德文我实在念不来对不起完整名字叫染料工业利益共同体股份有限公司所以它是染料工业对它就是染料工业那个意思然后法本就是这整一个一串词的前面的这个字母大家就知道德国的单词有多长就像 BMW 是这个巴伐利啊工厂一样的这个概念 IG 法本成立之后呢合并的价值就迅速的体现出来了首先啊就是整合之后 IG 法本更加容易获得资金的支持

不论是银行贷款还是那些国内外投资者的注资他们都很愿意投向这个新的庞然大物嘛这个行业我总会只能投你了在德国的话其次呢就是成本合并最直接的一个价值就是不同的公司生产同一类产品的话他们都整合在一起了那他们的供应也可以整合在前面讲的一些好处嘛这个他们都经过明确的测算

而且值得一提的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并没有出现我们常见的就是合并之后的大裁员相反因为合并之前很多工厂的产能都没有发挥出来就是都停产的状态合并之后因为随着资金的状况好转了然后供应链也顺畅了然后业务就来了它就转起来了它生产就恢复了那就需要更多的工人了反而雇员的数量是增加的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们的合并的员工的数量大概在不到 5 万左右到了 1920 年我们看到一个数字就是接近 10 万了增长得非常快

而且在商业的层面,这 IFG 法本成立之后,它财务的表现非常的厉害,就是确实赚了非常多的钱。我们看一下数据,在 1925 年成立的时候,整个公司的股本是 6.416 亿德国马克。德国马克在 20 年的时候非常的动荡,但是在后面就基本上稳定为大概 4 点几马克对一美元,就这样一个概念吧。

刚刚我们讲的是 6 亿多左右他这个股本然后到了 1928 年他的整个股本已经到了 30 亿翻了五倍在当时已经占整个德国 GDP 的 2%就一家公司然后到了 1929 年的时候他整个的这个产业工人就已经有 6.5 万名还不包括他海外那些工厂只说他国内的这个部分

当然之后到了 1940 年代的时候,它整个的股本啊,包括总收入就已经是非常夸张了,到了 1943 年的时候,埃及法本的总收入是达到了 31 亿帝国马克,对,它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它 1928 年的总股本,那就是我们讲的全球最大的工业企业这样一个规模。

此外的合并还有一个好处也是一战之前杜伊斯贝格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参加国际竞争抱团了之后跟海外的一些公司对打你现在德国只有这么大一家企业了参与国际竞争其实是很容易的代表德国跟大家来做生意

在整合之后呢博士就很快推动了一系列和标准石油公司还有杜邦等等这些公司的一些合作的协议到了 1930 年的时候呢卡尔博士就已经为 IG 法本构建起了一套非常完整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架构

市民卡套里面开头就有这样一个架构的图片它就像一个房子一样的顶层是监事会董事会还有一些统一的委员会像技术委员会商业委员会什么燃料委员会等等的然后下面是各个产品的事业部有一堆柱子对负责具体的生产销售而他们那些计划都要得到董事会还有各个委员会的充分讨论和批准

所以回到约老师前面提的那个问题埃及法本成立之后他是一个卡特尔还是一个托拉斯呢我觉得他是托拉斯他有大脑对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托拉斯了所以说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本书应该叫致命托拉斯

在这个过程里面 IC 发奔也不是完全的一帆风顺因为在博士这个工程师背景的人看来整合其实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目的需要实现就是要集中力量搞大事这公司的业务不是完全做染料业务吧叫是叫发奔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多搞点化工对 它的合并不单单是商业的目的他觉得合并最大的价值是能够推动技术更往前的发展把 500 个工程师凑在一起我们就能干很厉害的事博士还是一个工程师他这方面还是非常的有追求的

他在这方面有个很宏伟的计划叫做合成燃料计划不是燃料是燃料感觉是一些最近 30 年代讨论比较多的话题真的是一个非常超前的我觉得很夸张就是他想要通过人工合成汽油来取代石油里面提炼的汽油这不就是那个什么乙醇燃料这一套东西吗就是这套东西当时就有这个技术了当时其实还是有个背景的就是 1920 年到 30 年代其实是有一个石油恐慌的

汽车不是开始普及了吗对啊然后石油的需求量大增但是当时呢开采出来的这个大的油田呢其实比较少十分的有限然后大家就根据他们测算的油田的总的储藏量专家有个很悲观的预测就是到了 1932 年的时候地球上最后一滴石油将被开采完跟鸟粪是一样的命运是吗是

那个时候实际上商业上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预期很多的工业企业因为他们都很需要石油他就牢牢的要抓住石油公司对 阿基法本跑去跟标准石油签协议不就是为了这个吗就是你得先供给给我然后这个时候博士其实想的就是另外一条路

因为在 1923 年的时候其实当时还是巴斯夫了有个工程师他就大幅的改进了一个技术叫加氢技术加氢技术你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要么氢就是氢气的氢它实际上是煤炭的一个精炼的重要技术现在在石油化工里面也用的非常多其实就是在碳链上面把那个氢给加上去然后变成一个可燃物是这样吧是的

理论上它就可以实现从煤炭的一些衍生物当中合成出一些燃油煤胶油之类的东西把它变成燃油是的然后呢博士就推动了一个计划就是说我们要大量的生产这个东西他把它看成像合成鞍一样一个非常划时代的一个产品他为此呢就和标准石油公司达成了一个合作的协议他们还组成了一个合资公司

推动这个技术来研发所以当时核子鞋不是说专门保障石油的供给它还是有些研发的部分在里面而且它还许了一个很大的愿景就是说我觉得这个加轻技术不单单是可以合成燃料

我还可以合成人工的橡胶人工橡胶那时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比如轮胎也需要橡胶对吧工厂里面这些机器的连接的部分都需要橡胶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一个东西怎么说来说去都是一些军工产品可以说就是博士推这个计划就和他之前合成安的技术是一样的他擅长就是我认定一个高难度但是高回报的方向然后我就坚定不移地投入直到他成功他是一个风险偏好在 R5 以上的男人对

此招虽险但回报极大但是实际上问题就是险是真的很险就这个比合成还要险很多到了 1930 年底的时候这个技术研发还没有完全成功这个成功只是商业上的成功就是这个合成燃料距离大规模的商用有很大的距离它的成本远高于天然的石油这大概是一个五六倍的差距

当时埃及法本就变成了我一直要用这个染料还有药品出口的那些利润来补贴新的项目感觉是什么新能源行业早期共同面临的问题是是是但问题就是到了 1930 年的时候德克萨斯陆续发现了一项很大的油田巨大的油田就是世界上又不缺油了石油气姐妹这些故事啊

石油耗尽的这个预期一下子被冲淡了大家又走入了这个石油乐观的所以人们就对于这个合成燃油就一下子少了很多的兴趣博士在公司内部的压力就非常大就是你这个亏本的项目要不赶紧停掉吧博士还是非常想坚持这个项目的他就必须要给自己的合成的燃油找到一个合适的下家而在这个时候呢在商业以外的世界德国的政局也处于一个紧要的关头因为纳粹党正在快速的崛起

其实我们前面不太涉及到所谓商界和政界的关系但是感觉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办法辨认这个话题那就是说纳粹治愈埃及法本他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其实在纳粹掌权之前的埃及法本对于德国的政治是一种比较疏离和一些有点投机的态度吧就是有点高高在上就看着你这种状态他觉得谁能够维护企业的利益然后我就给他倔先钱

但是因为当时的魏玛共和国真的是非常动荡你也不知道谁会上台谁是真正的能够长期执政的领袖所以埃及法本真的也不是很把握得住在政治方面它不是很厉害

然后纳粹对于德国最大的企业的态度也很微妙一方面它的党组织已经开始像别的企业一样的开始在法本内部开始渗透了比如说有的工人已经是纳粹的地区领袖了然后他在那里当工人对 然后他已经开始在一些集会或者是在公司内部的生产运营当中开始引入一些政治话题了法本的态度就是说我们生产的时候不谈政治还开除过这个工人但是这个事情很快就不能这么政治归政治商业归商业了因为纳粹开始公开的抨击埃及法本

他说你是一个犹太人旗所以是吗按照纳粹的标准当然是啊因为埃及法本的董事会里面有非常多的犹太人这也很正常纯水雅利安就不行是吗后面确实是这样然后呢法本就觉得哎呀这个纳粹确实是当时非常快速崛起的一个政治力量我不能跟他搞得太僵而且他们的宣传的力量非常的强媒体上面一直在说我们不好那我想办法跟他缓和一下关系吧

杜伊斯贝格呢就通过一些关系联系到了希特勒一位亲信希望传达说我们这个领导层啊实际上是一些勤劳爱国的德国基督教徒来组成的看看我们我们是这样的人啊所以呢能不能找个机会和 H 先生谈谈我们的情况我将感激不尽他跟这个亲信是这么说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其实他们已经有了一些怎么说呢建立了联系是的而到了纳粹掌权的时候就是 32 年 33 年那个时候呢其实埃及法本已经成为了纳粹党最大的一个捐款者

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有点半推半就的就是一开始纳粹实际上是对于德国的工业界有一些半强制的要求是你得给我捐款埃及法本呢是当中比较顺从的一个捐款的金额也很快的上升了我们看到一些记载就是法本的高管其实并不是真的很看得上纳粹这群这个怎么说呢打引号的粗鄙之徒我觉得也不用打引号啊

他们就跟德国政坛的那些贵族一样就觉得你们这些人能够拿到选票然后能让整个社会安定下来我就先利用你把你推上台反正到时候我也好操控这样一个概念的因为尤其对于商人来说安定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对于希特勒就采用了一种比较宽纵的态度

但随着纳粹掌权之后迅速的建立起了极权独裁的统治埃及发表就发现我不单单是捐款就能过得去这关的这个问题了这嗜好已经不够了纳粹要的就是全方面的合作而且他已经掌握了德国所有重要的资源那这个时候呢博士就想到我的合成燃油项目啊如果要把这个东西保下来我就不得不跟纳粹合作了对他就试图建立和希特勒的联系就希望能够跟希特勒谈谈你能不能国家补贴支持我合成燃油的这个项目

然后希特勒呢确实也非常的支持这个项目因为他的经济理念就是德国要自给自足德国正好是一个没有大型油田的地方对那么这个方案不就是正好的吗所以到了 1932 年的时候他确实跟博士见了一面这场会谈我觉得是非常有标志性的他充分的反映了博士对于纳粹的态度也反映了纳粹对于法本这家公司的态度博士呢一方面开始先推销自己的合成燃油的这个项目这个时候他们谈得非常好

但是当博士开始提出犹太人的问题的时候,希特勒就勃然大怒。当中有个背景,就是当时在纳粹上台之后,他很快就开始推行一些清除犹太人的举动了。首先就是在科技界和工业界,一些工程师和一些科学家被赶出去,然后要么你辞职,要么失去工作,要么就离开德国。博士对于此是非常的反感的,尤其是当时一个很著名的被迫害的对象就是哈勃,因为哈勃是一个犹太人。

当时博士就非常委婉地说他希望通过一些比较理性的说法来说动希特勒他觉得这个事情好像这个人也不至于这么疯吧他就说也许元首没有意识到你的政策可能会带来一些灾难性的后果如果有越来越多的犹太科学家被迫流亡海外的话德国在物理学和化学上的发展有可能要倒退 100 年哦他得到的希特勒的回答是希特勒咆哮地对他说那德国将在没有物理和化学的情况下走完这 100 年

在此之后两人就再也没有交流了不过那个时候虽然博士和希特勒这两个人已经可以说是交恶了吧但是纳粹和法本之间还是一个互相需要的关系因为纳粹很快就要开始策划战争了那他需要来准备战争物资而法本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合作伙伴所以在 1933 年的时候博士还是得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那个国家对于燃油技术的支持双方签立了一个所谓的汽油合同

政府将包销埃及法本所有的合成燃油然后要求就是埃及法本要把这个产能扩展到 35 万吨每年法本可以从当中获得 5%的利润而超出此的利润的部分归政府所有等于是到这一刻埃及法本就已经是在跟魔鬼签约了签的第一个笔约而且从商业上面我们可以说埃及法本这样一个托拉斯它的合并的初衷也彻底被扭转了因为合并的最初它的目的是参与全球竞争往海外去的

现在它已经转向了我要来满足国内的市场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满足纳粹政府的需求是的而 RG 发本和纳粹的合作也经过这个合同开始迅速的可以说是各方面的升级

还记得克劳赫吗 岳老师我本来在想你什么时候再提到他一次就是那位帮助博士重建爆炸的工厂的那个他的很得意的门生克劳赫迅速地步步地高升因为他在纳粹的高层有一些亲近的关系他后来成为了戈林的化学全权顾问戈林就是希特勒最大的副手之一顾问这个身份很大吗听上去就是个顾问但实际上克劳赫承担的职责是什么就是帮助戈林制定了一个叫做四年的战备计划大本营财务就是

就是这个概念这个战备计划就是从上到下的规划说德国接下来要发动战争了需要哪些工业品这些工业品各自需要多少有哪些工厂负责生产这些都是他来定的而 RG 法本就毫无悬念的成为了战备计划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参与的企业因为克劳赫那个时候还是 RG 法本的董事会的成员后来还成为了董事长

在这个四年计划推动过程当中埃及法本在组织架构上也迅速的开始跟纳粹融合在一起它成立了一个国防军联络办公室完全就是为军备来服务的与此同时大量的埃及法本的高管还有员工都加入了纳粹党而纳粹的官员也开始进入埃及法本的日常的工作他除了军备生产以外他们还开始要求你执行纳粹的各项政策比如说清除犹太人比如说对外宣传纳粹的国策

我们看到有一很搞笑就是他们还要求埃及法本不允许在南美的一些小报上面登广告必须要在一些纳粹的报纸上面登广告这种事情他们都要管了其实到了这一步埃及法本和纳粹之间的关系已经是完全脱离了所谓合同上面甲乙方的关系它已经升级到了一个包含高层支持者和常规的合作组织还有日常运营的一个完全的融合台是的而当二战爆发之后这种融合就到达了极致埃及法本直接升级为军工厂是的

你甚至可以理解为埃及法本就是纳粹的一个半政府的机构了比如说在德国占领波兰占领法国之后埃及法本就会去负责兼并当地的化工企业他会做一些很明确的决策了而说到这里我们要说到卡尔博士的终结因为战争的开始也是卡尔博士走向末路的一个可以说是丧钟了

虽然在业务上面他推动和默许了埃及法本和纳粹的融合,但是在个人层面他其实一直还是反对纳粹的,而且他会做一些保护犹太人的一些举动或一些措施,甚至在 1937 年的一次公开的演讲当中他还在批评希特勒的这个犹太人的政策,在此之后他就被列为了纳粹不受欢迎的人,他基本上在公开层面就不能讲话了。

到了 1939 年战争开始之后他就卸下了埃及法本董事长的职位淡出了公司的经营并且陷入了长期的抑郁状态其实在之前他就一直有这个症状但是那个时候还比较短在这个卸任之后他就长期的陷入了抑郁症到了 1940 年 4 月 26 日卡尔博士去世所以说博士身上体现了德国那一代化工企业家对于纳粹一个很典型的矛盾心理

他们有很强的爱国热情这个也是他们希望德国能够始终是统一而强大的这么一个目标那他对公司和技术看重呢其实让他最终选择了和纳粹长就是走上结合的方向但是他的道德观呢又让他始终反对纳粹这个理念可以说罗伯特博士对于他执子的这个评价我想肯定也包含了他道德和价值观上面的认可吧他所谓的给德意志民族带来荣耀的话肯定不单单是指他工业和科技上的这些成就

在博士去世之后,埃及法本的高层就更加没有人会反对和纳粹的深度融合了,相反他们已经是纳粹事业的急先锋了。而到了这个时候,主角就变成了安布罗斯,他是埃及法本冉冉升起的一位年轻的高管,他主要的成就就是在战时完成了一个合成橡胶的工厂,还有一个沙林毒气的工厂,他也借此成为了埃及法本的一个董事会的成员。

到了 1942 年的时候呢他有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为帝国建造一座史上最大规模的合成橡胶的工厂因为那个橡胶又不够用了为什么不够用呢因为德国要发起对于苏联的战争最后呢这个工厂被选址在奥斯维辛就是他选的地址吗还是给他的地址这个事情确实就是我看到的时候也很震惊就是我们一直以为奥斯维辛就是一个集中营不是吗

确实在安布罗斯选址在那个之前的那个地方已经有一个小的集中营一个战俘营大概是个几千人的规模但是奥斯维辛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最大规模的集中营然后上百万人死在那边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埃及法本在那边建造了一个合成橡胶的工厂需求又创造了人的攻击是他选址在那边是因为那边有一个战俘营集中营可以解决他一些劳动力的缺失然后别的一些配套的什么铁路啊什么也都有所以他才选择在那边

但他选完之后他发觉我那边的需求远远大于那个小小的战俘人数所以我就给你再加人呗再加人然后在苏德战争开始之后大量的战俘也好最重要就是犹太人在我们非常著名的万湖会议开完之后所谓的德国对于犹太人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确定就是要开始大量的屠杀犹太人了数百万人的人就被运到了奥斯维辛这边

我们理解的奥斯维因星一直是个集中营但其实它不单单是个营它还有一个很大的工厂它还有铁路它实际上是一个综合体而这个综合体到了后期被送到那边的人们就会经过一次筛选

能工作的先去埃及法本的工厂去工作有可能他们平均在四到六个月就会死亡的而不能工作的人呢马上被带到毒气室去杀死这是最后的解决方案的时候那种状态了这个毒气室里面的毒气叫奇克隆比也是来自于埃及法本的工厂到这里我们就已经进入非常沉重的领域了就是更多细节的话我们就不在播客节目里面讲述了大家就可以直接去看知名卡特这本书

在之后的审判过程当中其实埃及法本的高管还会辩称啊就他们对于奥斯维辛发生的惨状并不知情包括也不知道这个毒气到底是运到哪里的我发了个巨大的白眼但事实上就像余老师说就是有太多的事实就证明你很难想象他们真的是不知情比如说安卜罗斯本人在 1942 年到 1944 年期间就有 18 次到达奥斯维辛他不可能只是去视察工厂吧这个具体就不讲了就是你看了那个数据就知道他们实在是很难相信他们是不知情的

据统计大约有 110 万人在奥斯维辛被杀害到了 1952 年二战已经结束了然后纽伦堡审判又开始了当时美国的检察官实际上是力排众议起诉了埃及法本的十余名高管当时负责起诉泰勒将军对于埃及法本的高管有一个著名的称呼就是他们是让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当中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成现实的魔术师他是用这样来形容埃及法本在战争当中的作用

他在法庭的开场发言当中是这样说的,这些人被指控有罪,他们犯罪并不是因为他们心中燃起了怒火或是突然受到了诱惑,他们并不是那种因为一时疏忽或行为失检而筑成大错的小人物,没有人能够因为一时兴起就构建出如此庞大的战争机器,也没有人能够因为片刻的躁怒就建造起一座奥斯维辛工厂。

这些人所做的全都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在这里大胆推测如果同样的机会再次出现他们依然会重蹈覆辙这需要说明的是战后对于 IG 法本的调查和审判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因为当时美苏的紧张关系使得人们不想过多地纠缠于对于德国的清算

另外一方面从我们刚才叙述当中虽然你能够比较清楚推测 IG 法本是主动参与了纳粹的很多战争罪行但是你如何把推测落成法律上面的证据如何证明这些高管并不是所谓的在商野商也不是受到胁迫这个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最后 13 名 IG 法本的高管是被判处了 18 个月至 8 年的有期徒刑由于他们之前已经被再压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所以很多人在被关押两年之后就释放了甚至被减刑了

而埃及法本则被拆分重新拆分为了巴斯夫、巴尔等 10 家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官网上面你都可以去看到他们对于二政的描述是什么样的

而埃及法本这个公司的实体在拆分之后依然存在,它被用来承担对受害者的赔偿,直到 2003 年埃及法本才正式的破产。它坚持了这么久?是的,你可以想象它要承担的这个赔偿的责任有多么的复杂和多么的庞大吧,但是它其实没有完全的完成这个赔偿的责任。那它就破产了。

那讲到这里呢其实我们这个埃及法本的故事就差不多到了尾声了我自己是想到了霸王别姬里面陈迭一的一句话虽然不是非常的贴切但是我想引用一下你到今天是小人作乱或从天降不是不对是咱们自己个一步步一步步走到这个田地来的

就如果现在回顾的话就像我们开头说的我相信大家有可能会同意我们这样一个看法就是埃及发布的成立也好它和战争的绑定也好某种程度上面是有一定的历史的变是的它所包含的技术然后技术背后的应用的前景似乎难以避免的和当时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然后它的发展本身呢也似乎必须仰赖战争的刺激

但在另外一个方面在这个看似必然的历史悲剧里面个人的选择其实是很多的在史无前例的邪恶之下反本的确无法独善其身但是他是自己选择成为了魔鬼的一部分商业不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