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城市就是这样01 | 城市排名,为什么让人这么在意?

城市就是这样01 | 城市排名,为什么让人这么在意?

2024/6/3
logo of podcast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沈从乐
Topics
大众对城市排名的关注,源于“主队意识”等大众心理和政府对GDP等指标的重视。人们与自己生活或出生的城市存在情感连接,如同球迷支持球队一样,对排名结果会产生强烈的反应。此外,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和家族情结也加剧了这种关注。在改革开放后高速发展的时期,GDP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与个人发展紧密相连,人们以此判断家乡发展状况。政府方面,在2000年后的一段时间内,GDP是考核地方官员的重要指标,城市排名直接影响官员的政绩和仕途。2013年中组部发布通知后,考核指标更加多元化,但城市排名依然对政府决策和资源配置产生影响。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也促使地方政府针对性地改善营商环境指标,以提高排名。 政府对城市排名的关注,源于其对政绩考核和城市发展的考量。在“唯GDP论”盛行的时期,GDP成为地方政府追求的主要目标,但这种做法也导致了牺牲环境和资源的粗放式发展模式。2013年后,考核指标更加多元化,地方政府更加注重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人才引进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城市排名反映了城市在各个方面的综合实力,对政府的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城市排名之所以引人关注,既有大众心理层面的原因,也有政府行为逻辑层面的原因。大众心理层面,主队意识、乡土情结、家族情结等因素导致人们对城市排名高度关注,并带有严肃性,难以开玩笑。政府行为层面,在过去,GDP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地方政府会努力追求更高的GDP排名。现在,考核指标更加多元化,但城市排名依然对政府的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我是肖文杰,我是小亚。

本期节目开始前,先报告一个好消息,商业就是这样出书了啊!

很多听友经常问我们有没有文字稿,但其实要把播客的内容沉淀为更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字,需要花很多精力。

那过去一年呢?

我们其实一直在偷偷做这件事。

那这次问世的这本书呢?

主题是不可不知的商业常识。

我们从过去三年的 160 多期节目当中,选取了 21 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然后精心修订,把它分为生活常识篇和商业原理篇,以文字的方式展现商业世界的乐趣。

未来呢?

我们也期待把更多商业就是这样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带给你。

那现在,你已经可以在天猫、当当、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商业就是这样来购买这本新书,感谢你的支持。

OK, 那接下来就进入我们今天的正式节目。

现在你听到的是我们在商业小样栏目当中开设的新的实验系列啊,城市就是这样。

熟悉节目的听众应该对我们的同事就是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不会很陌生啊,他们在很多年以来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从数据视角研究城市。

其中最有传播度的工作就是美年会发布的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

过去三年呢,我们也就着这个榜单聊过很多关于中国城市话题,收到了很多听友的热烈反馈。

嗯,所以我们觉得城市其实有很多具体的话题可以聊啊,就不单单是每次出个榜单来聊榜单,所以我们决定这一次和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负责人丛乐一起开设一个新的系列,叫城市就是这样,专门来聊一聊关于城市的话题。

大家好,我是沈从乐,我来自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从现在开始要跟大家聊城市,就是这样啊。

第一期节目呢,我们就想来捅一捅马蜂窝,聊一个最拱火的话题,也是和这个榜单每年发布之后可以说是饮口水最多的一个话题吧,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于城市排名这件事情本身这么在意。

那么做这么多年榜单呢?

我每我每年其实在发榜单的时候,都会感受到大家这种生理性的这个想要讨论这个话题的那种欲望啊。

当然这个里面我觉得如果非常认真地去解释它的话,基本上是分为呃, c 端和 g 端两件事情来讲。

c 端和 g 端,对,嗯。

c 端呢,主要是指我们所有人的大众心理,就它其实是一个这个传播学的话题,就是看大众舆论怎么去讨论城市。

那么 g 端呢,更加或者更加严肃一点吧, g 端,它更多的是政府怎么看待它自己经营城市。

就是一个是从这个内容或者是传播的角度,大家为什么关心这件事情,另一个是从比较实际的角度,就是城市排名真的会对城市的管理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是的,嗯,那要不丛乐就先从 c 端的大众心理跟我们讲一讲。

那我们就开始聊聊传播学的话题啊。

因为我,我每年去做这个城市榜单发布的时候啊,都会去关注到,说哪几个网络平台上的这个声音和流量是最大的。

嗯啊,我觉得可能有些朋友知道,但可能大部分人都挺惊讶于这个。

我马上说出来的结论是,我每年都会去虎扑上看。

OK?

对,我们之前节目做过一些虎扑,虎扑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现在它越来越神奇了。

这个,而且跟排名我觉得会很相关,待会还会 cue 到你可以继续说是虎扑上。

基本上在哪呢?

在这个虎扑比较口水的论坛上,在步行街的这个版块里面。

但是虎扑的受众呢,和我们关心城市榜单的这群人啊,是非常非常接近的。

从传播心理的角度来讲,它更多的其实是一种共通的意识,我们一般概括为叫主队意识啊,就好像大家在这个球迷的论坛里面支持自己的球队,包括这个球队所在的城市一样。

其实大家生活在这个城市,或者出生在某一个城市,你就天然地和它发生了一种感情上的连接。

这种连接有可能是因为你出生在这里,是家乡的情节,也有可能你是生活在这里,你有很多的朋友和你的生活轨迹和这个城市去相连。

所以在这个意识的层面上,大家一定会或多或少跟一个、两个甚至三四个城市去发生自己的连接。

就好像有些人会说某某地方是我的第二故乡,那它第三故乡,它这样顺下去,它其实就是在这种连接的一种非常显性化的一种表达。

嗯,主队意识其实是一个我觉得非常精准的描述啊,也很好理解为什么虎扑上面大家会非常关心这个城市排名,对吧,看球的也有,就是 literally 主队意识。

而包括就是现在虎扑上面,它最流行的一个功能叫做打分排名。

哈哈哈,难保他们哪年我我应该有可能他们已经做了一些来来城市排名一样的这种打分了。

我不知道,我觉得他们有可能以后会也会出出现你们的同类。

我想看这个评论区。

他可能他可能会从体育界先蔓延到娱乐界,最后蔓延到城市界。

嗯,所以刚刚丛乐讲的这个第一点,传播心理上,大家为什么关注城市排名,就是因为一个,就是比较自然的,大家都会有的一个心态,对吧?

有可能在国内这样的心态会更加浓重一些。

那么除了这个主队意识啊,因为主队意识它更多的是和自己一个现实的身份和角色的连接。

那么还有一块呢,实际上是和大家自己的背景,包括甚至我们的一些乡土情结,我们的家族情结这些东西更加关联在一起的。

嗯,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这个主队意识还不像球迷们的那种互相彼此可以调侃。

很多时候在中国,尤其是不能说太多关于城市的玩笑,就不太开得起玩笑的。

嗯,就好像我们去说地图炮这个词的时候,地定程度上,这个词它肯定是中性偏贬义的。

嗯,不是说你在攻击我对吧?

你以这个城市的出身,你以这个地理的环境来去对某一些城市某一些区域贴上了一个固定的标签,一般来说都会认为这是一种不太好的做法。

嗯。

这个也就是指在中国,就是大众对于城市排名的在意里边,这个在意是有一种严肃或者说是不太能开玩笑的这个心理的。

我觉得这个大家应该也就是在传媒当中也很好理解是吧,就是有可能比如说在海外,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节目,大家调侃一下各个地域啊什么的,问题都不是很大,大家会当开玩笑,在国内的话,你试试看,有可能真的会被弹幕喷死。

对。

而且因为这个地图炮的这种呃这个词的出现,把整个这样的行为归集起来之后呢,慢慢地大家会把这个话题严肃性上升得更高,嗯,就是基本上会把所有他认为这一个数据也好,或者这个依据也好也好,不符合他本身对于一座城市的固有印象或者固有理解的所有这些行为都认为叫开地图跑。

嗯,那么这个背后实际上也跟我们中中国人的整体的这种对于我们从小接受的这种集体主语教育,对于自己家乡要有一种热爱,包括呢,我很多时候,因为中国历史上经历过非常多大迁徙,有一些家族它其实渊源流长,所以它的家族和它自己的这个地域之间也有很强的这种联系性。

那也会导致说我们实际上会把出生于什么城市,你带什么城市的标签印记,你是哪里人这件事情也贴上很重的这个历史标签,那这个事确实听上去有点不太开的玩笑了。

嗯嗯?

那有没有什么开过玩笑但是被喷得很厉害的案例啊?

呃,开过玩笑,其实现在比方说最近那个,就拿一个不太像地图炮的,唉,但也其实也挺像的,就是最近最新的梗。

关于南京的梗是一直在层层出不穷的,最近最新的梗是说,原来身份证上审会是可以不用怪前面审的名字的,然后哈哈哈,大家是从南京人的身份证上发现的。

就是南京,因为它的地理区位和这个江苏之间,它有一定的地理区位也好,这南京的地理区位也好,南京的经济区位也好,它和江苏全省之间都不是一个绝对中心的位置。

嗯,所以南京其实很容易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比方说它实际的腹地到底有多大,嗯,它在江苏的经济的实力是不是能够称得上省会?

类似于围绕这些词,它其实就会衍生出非常非常多现代式的这种玩笑梗,但是在这种梗里面,我相信南京人可能对这些梗还 OK, 但是你你一旦拿更深层次的一些东西去说的时候,它其实就很容易引起一些反感。

嗯,那么说得更深的就是大家大家长期流行的,比方说遇到什么什么样的一些负面的情绪,他一定是哪里来人干的啊,什么地方的人一定是怎么怎么样的,这些就变成了那个可能很多很多年以来都会存在的一种互相攻击的,就是带攻击性的一些行为。

嗯,这个有点类似于是我们这个社会环境里边的这个 political rights 这种感觉,对对吧?

有一点政治正确感,嗯。

对,刚刚丛乐就讲这两个心理我觉得大家都很好理解啊。

但是我其实比较好奇的是,为什么他们会对呃呃一些比如说不管是媒体啊,还是各个机构做的这种城市的排名就排第一排第二一个东西本身这么关注,因为说实话这个中国的城市这几十年来这个发生的变化非常的大,包括你刚刚讲的人口的这个迁徙也非常的多,一就是很多人其实未必现在生活的地方和他原来这个连接啊,包括刚讲到的集体主义相关性这么强,那他们为什么会对于这个城市的排名 123 本身还这么在意呢?

大概从呃,改革开放以后吧,就基本上是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这个阶段里,大家会有一个非常具体和明确的认知,就是城市的排名应该可能是有 GDP 这样的数字来去决定的啊。

就是大家能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对。

这个统一的标准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它的权威性又特别高啊,因为这是国家官方发布的这些数据。

所以呢,一般来说,大家会认为我铁定用这个标准来去看诶,你看我的那个家乡发展得好不好,或者说我们在这个省里面这个几个城市排排坐应该是什么样的座次啊,它和政治地位之间有没有挂钩,那很核心的,我觉得关联到个人,还有就是我在的这个城市,是不是我自己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往上向上的,嗯,这样的一种愿望也统一放在里面了,嗯。

就等于是一个原本是一个比如说在地的情节,或者说是某种集体主义的这个投射,现在因为城市有了一个统一的 GDP 这样一个经济的指标,首先大家能够比,其次的话可以这个这个比可以跟自己的这个个人的生活发展紧密地关联起来,所以它产生一种新的连接。

是,而且这种连接也可以打一个非常跟跟主对意识很像的一个比喻哈,我们因为在自己做城市排名的时候,会发现他和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尤其是中国式的义务教育,去对于所有小朋友的这个成绩单排排坐,然后排好名次,排好他的这个综合特长,哪个地方比较强,强弱优势都帮你分析好,然后给家长打个电话,诶,你们家小孩怎么怎么样了?

就是大家去看这个城市的得分的时候,其实也带着一种类似于家长的心理,嗯,我想去看看他有什么好或者不好的地方,这件事有没有可以提高,让整个名次能够提升之后,好像在我的心理上和这个关联度,和城市之间的这个联系会变得更强,他有种愿望在里面。

所以说它这个里面还是有一个量化的问题,其实量化让大家更容易意识到这个作词的关系的问题嘛。

呃,不仅仅是量化能意识到,嗯,而且是说实话,我们每个人对城市的感知都是千奇百怪,非常多元的,嗯,它必须要有个统一的标准,能让我们把城市的感知给统一起来。

嗯,这种可比性,它其实是靠这样的数据指标来去把它对齐的啊,不然的话,你说我在这个城市感受到的是一种文化属性的增强,那个人感受到的是我在这个城市他可能生活压力比较小,这些不可比,所以他们会需要一个抽象模糊。

其实一般的市民是不会知道说城市的 GDP 具体由什么去构成,这个甚至不是一般的市民,绝大多数的人都感知不了,但是他就相信这个数据。

因为它是一个单独统一的数据。

GDP 算法它是非常丰富,它里面包含了很多的经济要素去影响,比如说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它实际上比方说某一家硅上,特别头部的硅上企业,它可能是会带动影响到 GDP 的百分之几的嗯,这种拉动。

但实际上呢,我们的市民是完全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嗯。

但是它还是会因为我们这个城市引进了一个很厉害的企业而骄傲是好对吧?

对,是的。

嗯。

其实刚才从了的话,一开始先是从这个 c 端啊,就是大众的心理,为什么大家在意这个城市排名,以及为什么能够在意对吧,因为是有一个 GDP 这样一个比较统一的这个标准。

讲到 GDP 的话,这一点其实我觉得就可以让丛乐讲一讲第二个关于我们这个城市排名想要讨论的话题啊,就是这个排名在 g 端就是对这个政府或者说是城市管理者这一端,他们会产生哪些实质性的这个影响?

这个有可能我们会更加好奇一点。

理论上我觉得大众对于 GDP 的关注,它其实是源自于政府对于 GDP 的关注的。

嗯,尤其是我们刚刚提到说,基本上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应该是在 90 年代末开始,基本上是在 2000 年初之后有一个非常快的发展,大家都有印象,那个时候 GDP 很多都是双位数增长,对。

如果是单位数都有一点都有点不太好。

说不过去的啊。

所以这个数字拿出来呢,说实话,大概在 2000 年之后的大概十余年的时间里面啊,基本上各地政府确实是拿 GDP 这个数字作为呃在任的领导班子的一个考核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KPI。

嗯,对。

怎么去印证这件事情呢?

反推。

2013 年 的时候,中组部发布了一个通知,它是叫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通知。

你看,它其实是有政绩考核的。

在这个通知里面,它特地强调,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职级增长率,就是 GDP 级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正级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职级增长率排名。

那就说明以前搞过,对吧?

就是过去就是仅仅把它作为主要指标,并且把它作为个排名的。

是因为。

呃,这个的比较呢,原来可能跨地域的比较是民间在做得比较多,但是省内一定是在比的。

嗯,尤其是省内,其实头部的城市,基本上大家都是有默认的排名的。

嗯嗯,但是中间的腰部的这一段,其实进进出出,比上比下的,这个上上下下的波动还是挺大的啊。

那我觉得腰部这一段的主政官员,他肯定很看重自己能不能往上走一档。

嗯,因为腰部的官员基本上他们的行政级别都是平平起的,他们要向上走,那一定是在这个腰部里有凸显,他才可能去到头部城市,或者去到上一级的行政单位,才能去做他自己的这个升职的部分。

嗯,那么在这里面,你用什么来验证你做的事情是突出的呢?

那 GDP 肯定是个很好的手段啊,在这个里面,中国的或者说东亚文化里面,对于竞争冲好名次,得好分数这件事情,是有自己的很强烈的文化基因在,所以我们以前会听到说唯 GDP 论导致了,比方说一些呃,牺牲环境的,牺牲可持续的,牺牲资源的很多的发展模式,其实这种粗放式的也都是 GDP 这个大棒指挥之下导致的。

嗯,而且确实我觉得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大家有可能会比较熟悉,就是我们的这个管理者,他如果给他一个单一的指标,然后让他朝这个指标卖力,同时它能够改变这个指标的这个结果的话,那它实际上是非常有动力或者非常有能力制作这个事情的。

就像从来刚刚举的一个小小的例子,就是如果你是一个比如说呃呃,我们不说地级市的一个县级市的这样一个区域,你有可能引进了某一个重要的投资,或者这个重要的项目,对你这一个指标的拉动是非常明显的,就他能够去争这个排名,而不是说就是因为大家就有原原本的天赋禀赋,这些城市差别很大了,我就算去努力也没有用,他努力是有用的。

对,刚刚提到了,就是我们整个文化里面自带这一种很会去找到如何拉动自己的成绩增长的这种方式。

比方说我听说过的一个很具体的案例,就是世界银行大概是在 10 年或者最近的七八年里面,一直在推它的营商环境的整套指标啊。

这个词大家现在都很熟悉。

大家都很熟营商环境其实是适航的一份报告带来的,这份报告呢,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面,其实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一种集体性的重视。

嗯,呃,你就会发现非常 typical 类中国人的做法就是我先去把适航的营商环境报告的指标全部去打开,嗯,去看哪些指标是刚性可以涨的。

这个就好像我们以前为了高考去做这个辅导班对吧?

嗯,突击性针对性地去做。

哪门科你去做题能够把分数涨上来?

对哪门科涨的性价比最高?

嗯,去干这个事。

那世航里面当时其实有有几项指标大家应该很熟悉,我记得没错的话,它有一个指标是专门考核说评价营商环境嘛,你一个普通人要去这个城市里面新开办一家企业,要花多少时间?

嗯,其实理论上适航去评价这个指标的时候,他会觉得说你自然而然的,以一般来说,你设计的流程可以多快地满足你完成这件事情?

那么中国人对于这件事情的解读逻辑非常具体诶,这里面可以做事,他只要考核的最后是天数,所以我无限把这个天数压短,我一定在这一项上能拿高分。

所以大家可能都有印象,可能是在 171819 年 前后吧,有很多地方政府的行政办公窗口强推我们在这里可以你只要跑一趟,最多跑一次,我一定能够一天、两天、三天之内帮你把这个证办下来。

嗯,其实实际上它就是在冲这个指标。

所以这个逻辑是这样子形成的,并不是因为我们政府是觉得这个事情本身的冗余太多了,而是说正好有一个事情可以让它改善这件事。

嗯,双向肯定是有,嗯,但是你要知道,在中国的行政体制里面,它是一个很多层级的科层制。

嗯,如果单靠受,由上而下有一个动力去说,你得把这个窗口的办事效率去提升,我们的资源不能浪费了。

嗯,这就很困难。

嗯,但是它有个很具体的指标,天数,尤其是还是个国际组织来考核的,是你的天数好,这件事就特别好推,因为它是从上到下可以齐心协力去推动的啊。

这种就是很典型的政府去分解它的政绩指标,最后落到一个具体的值上,能把事情提上来。

当然,高玉老师提的这个点,我觉得它本身有动力,你现在数字化的政府、数字化的治理,它其实确实也可以用更高效地让数据跑,而不是让人跑的方式去改善这件事。

嗯嗯,正好这事有点有点一拍即合吧。

所以目前来说,确实国内大多数城市在办这种事项上快了很多。

OK, 老百姓还是受益的。

听起来就是我们国家不是很擅长做 OKR, 但是很擅长做 KPI。

好像是很有道理的样子。

对。

嗯,那刚才其实从了在讲营商环境这个例子的时候,他原原本其实是想来解释我们有一个指标就能很好地去追求他。

但嗯,另一方面,大家可以看到,其实对于一个城市的排名,或者说是评价的体系,已经从原来的单纯的 GDP 变得宽泛了。

当然就是呃信息线程信息所做的这个排名,我们是一个就是媒体的机构,我们从第三方的一个跳开的一个视角,自己做了一套肯定不限于 GDP 的一个很宽泛的一个指标的体系,这个嗯先不论啊,但是我们看到整个大的环境其实都已经是不为 GDP 而论了,对吗?

是的。

目前呢,确实从刚刚提到的这个通知开始,这个通知也实行了有十年以上的时间了,那确实目前的主政官员来说,他们的 KPI 或者 OKR 里面也更多地包含了一些方方面面的要求,尤其是比如说我们现在大家都切身体会到的这些年的抢人大战,大家他实际上不是说我抢来这些大学生或者我我真的什么地方的人拉过来落户买房,他就能提升 GDP, 那他更多的是想让这个城市综合的,这个服务能力也好,综合的城市下一步的未来发展他能够有自己的提升,他要为下一个阶段储备资源,那这个相对目光肯定是比短期之内提升 GDP 有效得多。

嗯。

抢人我觉得就或者是城市对于人才这个吸引的呃手段,包括他们的目的,包括他们的结果也是一个现在大家对于城市呃互相之间比较一个更加热的话题了。

我觉得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再单开一起来专门聊聊城市抢人的话题啊。

OK, 刚才从了从 g 端的角度呢,也给我们分析了一下,为什么就是说 g 端对于这个排名也是在意的,那有一部分的原因呢,就是因为还是有一些具体的指标给到政府,政府可以依照这个指标做一些具体的改善或者提升的部分,这个有一些具体的例子,除了 GDP 以外,已经开始在讨论的,当然为 GDP 论现在也已经开始不是那么有效了,因为政府也发现说噢, GDP 其实只是大家去感受到,或者说大家生活当中会在意的指标之一,那它其实有一些可以更加改善的地方,比如说有些营销环境啊,或者是一些具体的行政的指标,那这个我们之后可以看一下有没有机会跟丛乐继续聊。

那这我们第一期的城市就是这样对到这边,大家下期见。

下期见!

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