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131: 「迟早过年」· 加更 · 从病毒凶猛到走向共和

Episode 131: 「迟早过年」· 加更 · 从病毒凶猛到走向共和

2020/2/1
logo of podcast  迟早更新

迟早更新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任宁
主持《迟早更新》播客,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Topics
任宁:本期节目以SARS疫情和2020年疫情为例,探讨了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公共叙事特征。节目分析了潘国灵和汪民安的文章,指出疫情叙事中广泛使用军事隐喻,将疫情比作战争,对抗想象中的敌人。疫情期间,人们对医学专家的盲目信任,以及对自身身体状况的高度关注。疫情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同质性,以及个体差异的消除。疫情结束后,人们对疫情的认知会发生变化,从查找不足转向歌颂表扬。回顾SARS疫情,有助于理解当下疫情,并预测其后续影响。信息获取容易,但信息筛选困难,信息对个人行为有重要影响。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是 一则 来自 剪辑 室 的 强强 跟人 您 的 啰嗦 的 提醒。 今年春节 请 各位 减少 出行, 勤洗手, 去 公共场合 戴 好 口罩, 保护 好 自己。 与此同时 也要 避免 落入 另一个 极端 啊不要 恐慌, 不要 成天 盯 着 疫情 的 数字 和 群 里 传 的 消息。 如果 有 医务 工作者 在 听 我们的 节目, 也 跟 你们 说 一声 谢谢。

大家好, 欢迎 收听 第 131期 的 迟早 更新。 今天 是 大年 初八, 应该 是 这个 临时 变 长 的 春节假期 的 最后一天, 那 也是 今年 的 迟早 过年 的 最后 一期。 也许 你的 单位 明天 还没有 要求 上班, 但 反正 我是 做好 了 心理建设, 准备 要 从 假期 模式 里面 转换 出来 了。 那 我 再 提醒 一下, 今年 我们 还有一个 小活动, 只要 在 新浪微博 上面 评论 并且 转发 迟早 更新 发 的 任何 一期 迟早 过年 的 节目 微博 那加 更 的 节目 也 算, 就有 机会 获得 我在 今年 迟早 过年 的 第一期 从 伦敦 大英博物馆 带 回来的 纪念品。 而且 需要 说明 的 是, 这 不是 随机抽奖, 而是 我们 以 非常 主观 的 标准 在 元宵节 当天 选出 两位 各 送出 一份 小礼物。 我们 不需要 你 关注 我们的 账号, 只要 评论 并且 转发 就可以 了。 但是 你 啥 都 不说, 光 转发 一下, 是 不太可能 拿到 礼物 的。

好了, 我们 进入 今天 的 节目, 假期 延期 的 通知 来得 有点 突然, 我们 也没有 太多 的 时间 来 准备 节目。 那就 拿 老家 书架 上面 有的 书 来 跟 大家 聊 一 聊, 就 跟上 期 一样。 这些 书 基本上都 是 我在 比较 早 的 时间 买的。 比如 我记得 很 清楚, 今天 想 聊 的 这本 香港 文化人 潘 国林 写 的 城市 学 2, 就是我 在 十几年 前 的 一个 情人节, 从 香港 转机 去 墨尔本 的 时候, 在 铜锣湾 时代广场 的那 家 page one 买的。 这家店 在 2015年 已经 关门 了。

说 回 这 本书, 这本 城市 学 二 覆盖 的 话题 非常 的 广。 今天 时间 有限, 我 主要是 来 聊聊 这 里面 的 一篇 文章, 我 一年 标题 你 就 明白 我 为什么 要 挑 它 了。 这 篇文章 的 标题 是 SARS 历史 叙述 从 病毒 凶猛 到 走向共和。 而 这 篇文章 我要 搭 篇 另一篇 文章 来 搀着 聊, 那 就是 汪明 安 的 SARS 危机 中的 身体 政治。 王明 安 这位 哲学 学者, 我们 其实 在 第一年 的 迟早 过年 里 就 已经 介绍 过了, 是在 第 40期, 介绍 的 是 他的 论 家用电器。 那么 这 篇 SARS 危机 中的 身体 政治 是 来自 他的 另 一本书, 标题 是 身体 空间 与 后 现代性。

我们 知道 在现代 社会, 一个 公共 议题 早就 已经 拥有 了 超越 它 本身 的 意义 了。 疾病 和 许多 的 公共 议题 都是 一样的。 苏珊 桑塔格 甚至 写 过 一 整本书 叫做 疾病 的 隐喻, 就 来 谈 这个 话题。 他在 书 里面 的话, 无论是 在 03年 的 SARS, 还是 在 2020年 的 现在 的 这个 疫情 里面 都 能够 找到 印证。

比如说 我们 都在 对 疾病 的 叙述 当中 用到 了 军事 隐喻, 这点 我们 等 下马 上 会谈 到 任何 一种 公共性 的 疾病 和 它的 爆发, 以及 围绕 着 它的 这些 叙述, 这些 话语 都 被 各种各样 的 力量 层层 包裹 着, 牵引 往 不同 的 方向。 潘 国林 就这样 写 SaaS 挑动 社会 权力 结构 的 诸般 因素, 譬如 中国 与 西方、 香港 与 珠三角、 香港特区 与 北京 政权 医院 空间 与 民生 社区、 西医 与 中医、 公立医院 与 私家 医院、 医管局 与 卫生署、 港 大 与 中大 医学院、 资讯 保密 与 流通、 人身自由 与 公众 利益 等 多重 奖励。 如果我们 放到 这次 疫情 的 特定 语境 下面, 就 会有 武汉 与 其他 城市, 湖北 与 中央、 卫健 委和 医院 微信 留言 和 官方消息, 子女 辈 与 父母辈、 民间 力量 跟 政府 资源、 人民解放军 跟 老百姓, 吃 野味 跟 反对 吃 野味, 从 武汉 流出 的 人和 当地人, 春节 的 习俗 和 疫情 的 应对 等等 各种 更多 涉及 社会 权力 话语 博弈 的 复杂 情况。 而 关于 疾病 的 论述 可以 极大 的 改变 我们的 认知 和 行为, 而且 时间 也很 短, 对 吧? 在 现在 这个 例子 里面, 就在 短短 一个多 星期 之内, 从 一开始 的 这个 可防 可控、 可 治, 然后 到了 如何 说服 爸妈 戴 口罩 登上 微博 热 搜, 再到 有些 村子 里面 的 人, 拿着 武器 红缨枪 什么的, 站在 路口 不让 外地人 进去, 甚至 用 推土机 把 道路 截断, 或者 做 一个 墙 什么的。

我们 可以 非常 清楚 的 感受到, 在 这件 事情 的 不同 的 发展 阶段, 主导 意识形态 对 人们 施加 的 影响。 到了 现在 这个 阶段, 我相信 应该 不再 需要 家 里面 的 小辈 去 说服 长辈 出门 要 戴 口罩 了。 关于 现在 这个 阶段 人们 的 心态, 汪 民安 有 这样 一段 描述, 白色 大褂 的 医生 变成 了 身披 斗篷 的 教父。 人们 将 自己 毫不犹豫 地 交给 了 医学专家, 他们的 公开 话语 称为 圣 词。 人们 将 医生 的 要求 当成 神圣 的 法律, 言听计从。 我们 知道 我 之前 看到 一个 图, 什么 初一 纹丝不动, 初二 一动不动, 对 吧? 就 会说 什么时候 动, 钟南山 说动 才 懂, 我 接着 念。 医学知识 以 可能 想象 得到 的 形式 被 广泛传播, 它 力图 深入人心, 变成 日常生活 指南 的 常识。 医学 和 身体 知识 此刻 被 赋予 生活 杠杆 的 地位, 于是 人们 全力以赴 地 将 注意力 投入到 对 自己 身体 的 细微 揣测 之中。

最后 一句 啥意思 呢? 就是 如果现在 你 有点 头疼脑热, 对 吧? 可能 在 过去 在 平时 也就 随便 就 扛过去 了, 但是 在 现在, 你 和 你 周围 的 人 肯定 是 如临大敌 的。

但 如果我们 仔细 想想看, 这 里面 的 这个 如临大敌 的 敌 究竟 是谁 呢? 你 也许 会说 这个 敌 是 癔病 或者说 是 病毒, 但 究竟 是一个 抽象 的 概念, 一个 抽象 的 病, 还是 说 具体 的 导致 你 身体 不 舒服 的 这个 病源 呢? 如果你 只是 没 休息 好啊, 再加上 精神 很 紧张, 其实 并没有 感染 什么 病毒。 那 这 里面 的 敌人 又是 谁 呢? 不知道 你 注意到 没有, 这里 的 敌人 无影无踪, 无形 无状, 好像 无所不在, 但是 又 无法 确定。 但是 我们在 叙述 的 时候, 我们在 使用 话语 的 时候, 必须 要 有一个 明确 的 敌人。 因为 我们 使用 了 大量 的 军事 语言, 我们都知道 语言 可以 决定 我们的 思维方式。 于是 许多人 在 叙述 当中 就 必须 树立起 病魔, 或者说 一 模 这样的 一个 靶子。 潘 国林 在 他的 文章 里面 好 几次 谈到 了 在 SARS 期间, 香港媒体 经常 提到 的 一本 小说, 就是 加缪 的 鼠疫。 好的, 他用 的 是 这个 香港 的 艺名 了, 叫 卡缪 的 瘟疫, 我 这里 再 用 回 这个 大陆 的 译名。

潘 国林 注意 到了 这 本书 里面 的 场景 跟 SARS 香港 的 SARS 的 不同, 那 就是 香港 这个 城市 作为 一个 想象 的 共同体, 跟 军事 领域 结合 在 了 一起, 大量 使用 军事 语言。 这一点 这次 疫情 像 之前 说 的 也有 类似的 情况, 各种 媒介 都 大量 使用 了 军事 用语, 比方说 驰援 出征、 抗击 战役、 决战 大幕 拉开, 贻误战机、 众志成城、 围城 捐躯 等等, 甚至 不止 在 用语 上面。 在 我 准备 这 期 节目 的 时候, 我 看到 一则 新闻 说 天津市 将 启动 战时 机制, 成立 疫情 医疗救治 总医院。 在 新闻 里 说, 这家 医院 将 以 病区 为 单位, 建立 500个战斗 方阵, 组建 500个医护 战斗 小队, 实行 军事化管理, 所有 医务人员 也将 编入 预备役 战斗部队。 那 这个 战斗 是 跟 谁 战斗 呢? 那 就是 跟 想象 中的 病魔 或者 翼 魔 战胜 了 这个 病魔 或者 翼 魔, 我们 就 打赢 了 这场 仗。 那 这场 仗 是 为谁而 打 呢? 潘 国林 说, 在 SARS 期间 的 香港, 在 对抗 疾病 这个 共同 的 任务 前面, 在 席卷 了 所有人 的 这个 主流 叙事 的 这个 话语 里面, 每一个人 不仅仅是 为自己 而 战, 更是 为了 整座 城市 而 战。

他 想 写 城寨 之名, 漫步 整个 城市, 那 两个 数字 电子 屏幕, 一边 写 着 非典型肺炎, 一边 写 着 香港, 上面 写 着 悲伤 和 疫病, 与 香港 意识 如此 紧密 勾连, 对 很多 香港人 来说 是从 没有过 的 体验。 而在 后面 部分, 潘 国林 引用 了 著名 社会学家 托尔 干 的 说法。 图尔 干 在 论及 社会 宗教观 时 写 到, 任何 社会 都 需要 定期 的 支持 与 再 确定, 集体 情感 与 集体 观念, 宗教仪式 所 达成 的 社会 欢腾 便能 发挥 着 整合 力量。 世俗 之 物 也有 其 宗教性, 料 不到 的 是 疫病 所 带来 的 社会 沉痛, 也 能起到 增强 集体 良心 的 作用, 将 平时 散漫 的 道德 情感 和 信念 聚拢。

而 关于 当时 香港 的 主导 意识形态, 下面 是 他的 原文, 在 一 潮 之中, 爱心 话语 满意 香港人 表现 出事 无无 前例 的 爱心 爆棚 跌入 低谷, 香港 却 进入 一种 集体 亢奋状态。 非典 症状 包括 特强 的 爱心、 道德感、 团结 意志, 以至于 有 外国 杂志 说 香港人 在 极度 严峻 中 仍 保持 乐观, 近乎 真正 的 神经错乱。 某 程度 上 这 形容 并没有 太大 的 扭曲。 在 这 段 异常 的 非典型 时期 中, 富贵 于 香港 的 却是 在 平常 日子里 被 香港人 忽略、 遗忘, 本属 典型 的 人之常情, 如 关心 身边人、 互助友爱、 珍惜生命 等等。 这 未尝 不是 一 与 常 的 永恒 悖论。 爱心 的 升华, 以 殉职 的 前线 医护人员 为 最高 典范, 由此 而 延伸 出 掺杂 人心 人数、 舍己救人、 尽忠职守、 专业 精神 于 一身 的 英雄 论述, 在 一 潮 进行中 及 易 后 不断 被 反复 建构。

这段话 相信 不难理解。 在 这次 疫情 当中, 我 看到 反应 最快 的 最新 信息 最 敏感 最早 对 疫区 发起 支援 的, 呼声 最 强烈 的 是 那些 平时 总 被 认为 比较 偏向 自由主义, 崇尚 每个人 该 为自己 负责, 对 他人 比较 冷漠, 缺乏 集体 观念 的 那些 年轻一代。 但是 一场 疫病 真的 可以 有 这样 扭转 价值观 的 作用 吗? 我 倾向 于 不 那么 认为, 我 觉得 发生 在 他们 身上 的 变化 之所以 明显, 只是 因为 对比 和 冲击 相对来说 比较 强烈。

关于 这点, 汪 民安 这样 写, 城市 停滞 了, 但是 交流 在 每一个 角落 不停 地 汹涌 着。 这 是一个 人迹 罕见 的 城市, 但是 是一个 消息 繁殖 的 城市, 人们 被迫 的 固守 城市 一隅, 但是 他们 却 对 整个 城市 了如指掌。 身体 的 空间隔离 却是 人们 前所未有 的 连接 在一起, 单个 的 原子 般的 身体 惊人 的 制成 了 一种 铜 质感。 他们 关注 同 一件 事情, 收看 同 一种 新闻, 谈论 同一个 主题, 传递 同一个 信息, 服用 同 一种 药物, 甚至 进行 同 一种 身体 活动。 洗手。 人们 彼此 看不见 了, 但是 人们 用 彼此 的 类似 复制 来 互相 共鸣, 再也 找不到 一个 如此 充满 悖论 的 共同体, 一种 隔离、 分散 和 不 来往 的 共同体。 人们 看不到 广场 上 的 盛大 集会, 却 依旧 存在 着 一个 紧张 的 焦点。 将 人们 牢牢 的 同事 在一起 藏匿 起来 的 人们, 却 会 在 某 一个 共同 的 时刻 一起 砰砰 心跳。

今年 的 除夕, 不知道 有 多少 人都 是在 一边 看着 春晚, 一边 看着 手机 上 的 疫情 消息, 心里 特别的 紧张 难受。 将 度过 的 一方面 是从 各种渠道 直接接触 到 包含 有 大量 的 一线 医务 工作者 的 紧张、 焦虑、 疲劳、 恐惧、 痛苦 这些 信息 而 造成 的 过载, 或者说 是 同理心 的 一个 疲劳。 另一方面, 就 好像 王明 安 那段 话 里 说 的, 刚才 念 的 这个 同质性 或者 同一性 也是 令 现代人 会 非常 难受 的。

当年 在 这个 城市 战争 和 爱心 的 多重 民意 下面, 香港 的 全体 市民 达到 了 高度一致。 体现 在 生活方式 上, 比方说 这 戴 口罩、 洗手, 以及 在 这个 行为 背后, 你可以 看到 他们 对 自己的 身体 和 对他 人的 身体 关注度 都 增加 了 很多。 当然了, 你可以 说 我们 一直 对 自己的 身体 和 别人 的 身体 都很 关注。 但是 以前 人们 投资 身体 是 为了 拼命 的 去 消费 它, 使 身体 成为 一种 有效 的 生产 手段。 但是 在 疫情 里面 我们 呵护 身体 是 为了 积攒 他的 能量, 使 它 成为 抵御 疾病 的 一种 防御 手段。

伴随 着 刚才 说 的 这种 同质性 或者 统一性, 一场 疫病 也会 带来 抽象性。 什么 是 疫病 的 抽象性 呢? 这是 加缪 那 篇 小说 里面 的 一个 核心思想。 所谓 的 抽象性 不仅仅是 说 大多数 人是 通过 各种渠道, 隔着 一个 手机 屏幕 是 间接 的 获得 对 疫情 的 消息。 这个 抽象性 还 指的 是 个体差异 的 消除。 然后 潘 国林 就 引用 了 加缪 的话 这样 说, 瘟疫 已 吞没 每一件 事, 每一个人, 再也没有 什么 个人 命运, 只有 由 瘟疫 和 各种 共同 享有 的 情感 所 构成 的 集体 命运。

汪 民安 在 他的 文章 里面 也 说 到了 这点。 不过 他是 说 由于 疫病 和 隔离 人们 之间 的 这个 差异, 我们 知道 人与人之间 的 差异 有 很 多种, 但是 在 这个 时候, 人 与 人间 的 这个 差异 因为 被 简化 而 几乎 都 让位 给 了 身体 差异。 我们 就 用 这样 简单 的 方法 来 区分 彼此, 来 定义 彼此 或者 描述 彼此, 对 吧? 就 只有 两种 人 了, 换 或者 非 患者, 病人 或者 非 病人, 咳嗽 的 和 不 咳嗽 的, 发热 的 和 不 发热 的, 总之 只 存在 着 两种 类型 的 身体。 这个 二分法 就是 携带 病毒 的 身体 和 不 携带 病毒 的 身体。

而且 在 这个 二分法 下面, 空间 的 区分 也 被 简化 了也 是一个 二分法。 只有 医院 和 非 医院, 只有 隔离 和 非 隔离, 或者说 只有 要 戴 口罩 的 地方 和 不用 戴 口罩 的 地方。 那 在 这个 春节 里面, 不用 戴 口罩 的 地方 基本上 就是 在 家里。 我 有 很多 朋友 其实 平时 蛮 宅 的, 他 可以 好 几天 不 出门。

但是 这个 春节 他 跟 我说 就 不知道 怎么 觉得 就 宅 不住 了, 特别 想 出去 溜溜, 为什么呢? 汪明 安 给出 了 这样的 一个 解答。 家庭 成了 一个 自足 的 封闭 场所, 成了 个体 的 绝对空间, 这 是一个 纯粹 空间 意义 上 的 空间。 家庭 是以 一个 封闭 隔离 的 空间 来 表达 它的 完全 意义, 它 占据 了 房子 的 含义。 现在 家庭 开始 抛弃 了 所有的 情感 和 浪漫 神话, 它 不是 由 灯光、 音乐、 鲜花、 低语 和 客人 所 造就 的 缠绵 氛围。 家庭 现在 只是 一个 能够 将 自我 的 身体 和 病毒 隔离 开来 的 纯粹 空间, 它 变成 了 一个 身体 防护 墙, 在此, 空间 的 性能 压倒性 的 挤走 了 空间 的 格调。

几何学 排斥 了 伦理学, 人们 藏身 于 家中, 不是 对 逐渐 淡薄 的 血缘 伦理 的 反复 温习, 而是 对 这个 几何 空间 一遍遍 不厌其烦 的 耐心 检查。 所以说 当你 处在 自我 隔离 的 状态 的 时候, 虽然 你还是你 家, 还是 这个 家, 但是 你 其实 已经 不是你 了, 是 一具 潜在 可能 会 感染 病毒 的 身体, 家 也就 不是 家 了, 是一个 把 这 具 身体 跟 外头 那些 眼睛看不见的 病毒 隔离 起来 的 一个 墙。 那你 当然 就 宅 不 下去 了, 对 吧? 但 不管 宅 不 宅 得 下去, 生活 还是 要 继续。

攀 国林 的 文章 写 到 一点, 那 就是 在 疫病 过去 之后, 人们 对 她的 认知 开始 发生变化。 那 我 觉得 或许 可以 拿来 跟 这次 疫情 来做 一个 对应 哈。 他说, 在 SARS 战争 结束 的 同时, 全程 却 又 进入 另一 战备 状态, 民间 对抗 的 对象 从 外在 的 病毒 敌人 转向 内部 的 特区政府。 SaaS 没有 被 看成 是 独立 事件, 而 被 看成 是 特区 顽疾 的 大 爆发, 他 与 高 失业率、 问责制 失效、 23条 立法 等 连锁 一起。 就 连 与 SARS 没 直接 相干 的 张国荣 自杀, 也 成了 SARS 创伤 记忆 的 提示。 可以 预见, 在 这次 疫情 结束 之后, 甚至 都不 不 愈 等 结束了。 现在 对于 武汉市 政府、 湖北省政府 以及 一些 我 湖北 别的 一些 地级市 的 一些 卫健 委的 官员, 对于 他们的 责难、 批评、 抗议 和 处置, 就 已经 如同 山呼海啸 一般 了。 而 就是 在 前几天, 在 中国 拥有 巨大 球迷 基础 的 篮球 明星 科比布莱恩特 因为 直升机 失事 而 去世 的 消息, 也 注定 会 成为 这个 难忘的、 充满 创伤、 困顿、 迷惑 的 春节 的 集体 记忆 的 一个 提示 符号。

事实上 当年 在 香港 人们 的 恐惧 和 愤怒 直到 差不多 一年 多 之后 才 慢慢的 消除。 这 里面 有 文艺作品 通过 带领 人们 重新 经历 那 段时间, 从而 达到 抚慰 的 一个 效果。 有 很多 电影, 比方说 赵 良骏 导演 的 金鸡 2, 还有一个 叫 什么 东宫西宫 特首 不见了 还 什么的。 还 再 比如说 小说, 李 传写 过 最 是 瘟疫 难舍 时, 在 之前 叫做 张 大明 非礼 事件, 以及 城管 中 非常 有名 的 香港 三部曲 之一, 他用 粤语 写 的 京都 茶餐厅。

再加上 在 04年, 当时 的 香港 卫生 福利 及 食物 局局长, 以及 医院 管理局 主席 都 引咎辞职。 香港政府 又 开始 在 做 一些 纪念性 的 活动, 筹建 这个 纪念 场地, 办 回顾 展览 把 每年 6月最后一个 星期日 定位 为 SARS 纪念日 等等。 潘 国林 就 看到, 慢慢的, 对于 SARS 的 公共 论述, 就 从 查找 不足 转向 了 歌颂 表扬, 从 幽暗 转向 了 光明, 从 讲真话 转向 了 讲 好话 的 基调。 最后, 就像 所有的 集体 事件 一样, SARS 不仅仅是 发生 在 2003年 夏天 的 一场 疾病 爆发, 他 还 一路 延伸 下去, 最后 变成 了 一项 构建 文化 身份 的 记忆 工程。 于是, 潘 国林 总结 道, 一如 SARS 病毒疣 凶猛 走向 温和, SARS 记忆 亦 走着 弃暗投明 的 路径, 从 矛盾 冲突 转向 和谐 认同, 经 1比99的稀释, 相当程度 上 被 化 约 成 一个 香港 人的 骄傲 的 故事。

为什么 今天 要 来 聊 这 两篇 文章 呢, 因为我 觉得 迟早 更新 的 听众 里面, 很有可能 有 很多人 没有 真正 经历 过 2003年 的 SARS, 或者说 经历 过, 但是 印象 不 深 啊。 所以 在 当下 的 这场 疫情, 是 他 第一次 遇到 全国性 的 疾病 流行, 第一次 遇到 被 隔离 在 家里, 第一次 遇到 出门 一定要 戴 口罩, 第一次 感到 集体性 的 恐慌, 第一次 看到 所有的 微博 热 搜 都是 关于 同 一件 事情, 第一次 看到 空荡荡的 市中心 的 马路。 所以 在 这样的 时刻, 我 觉得 回顾 17年 前 发生 的 事情, 以及 当年 这件 事情 在 03年 以后, 在 0405年 产生 的 这个 连锁反应。 我们 一边 对比 一边 预测, 也许 会 是一个 挺 有意思 的 做法。

17年 前 03年 的 时候 我 初三, 然后 SARS 来临 的 时候, 我在 准备 中考。 说实话 我的 印象 也不 深, 因为 那 段时间 基本上 就是 在 复习 迎考。 但 因为 我的父母 当时 都 是在 一线 的 医务 工作者, 所以 这件 事情 我 比 同龄人 要 多一些 一手 的 信息, 也 多一些 直接 的 感受。 所以 这一次 对我 而言 也不 算是 第一次。 我 觉得 对于 第一次 经历 的 人, 肯定 会有 许多 迷惑, 许多 觉得 奇怪 但是 无法 很 好去 表达 的 问题 和 感受, 会有 害怕 的 情绪, 这 都很 正常。 而且 现在 也 跟 17年 前 不一样 了。

现在 这个 信息 获取 的 难度 大大的 降低, 但是 信息 筛选 的 难度 大大提高 了, 信息 非常 的 重要。 用 王平安 的话 来说, 信息 在 抵达 个体 的 同时 还 造就 和 决定 了 个体, 它 使 个体 产生 实际 的 防治 和 自我 诊断 行为。 信息 的 这种 威力 同 防治 性 的 政府 权力, 同 医学 救治 权力 相比 毫不逊色。 所以 如果 这 期 节目 可以 或多或少 让 你知道 一些 信息, 让 你知道 你的 感受、 观点、 遭遇 和 一些 所见所闻。 其实 并没有 什么 特殊。 其实 是在 某个 特定 环境 下面, 特定 情况 下面 几乎 肯定 会 出现 的 东西。 我不知道 这样 会不会 让 你好 觉得 好受 一点。

好了, 这 期 就 聊到 这里。 这 期 节目 时间 有限, 我 准备 的 也 非常 仓促。 如果 大家 有 兴趣 的话, 还是 推荐 自己 去看看 节目 里 提到 的 文本。 您 刚刚 收听 的 是 迟早 更新 的 第 131期。

这是 一档 探讨 科技 商业 设计 和 生活 之间 的 混沌 关系 的 博客 节目, 也是 风险 基金 ones ventures s 关于 热情、 趣味 和 好奇心 的 音频 记录。 我们 鼓励 您 与 我们 进行 交流 和 反馈。 我们的 新浪微博 I D 是 迟早 更新, 电子邮箱 是 embrace at we are one start com。 如果你 想要 访问 迟早 更新 的 网站, 可以在 浏览器 地址栏 输入 邮箱 的 后缀, 在 网页 导航栏 中 就可以 找到 迟早 更新 的 链接 了。 我们 为 每 一期 节目 都 准备 了 延伸 阅读, 希望 您 善加利用。 您 可以在 各 大 音频 平台 和 泛 用 型 播客 客户端 搜索 迟早 更新 进行 订阅 收听。 如果你 想要 在 微信 里面 获得 更好 的 收听 和 分享 的 体验, 那么 可以在 微信 里 搜索 迟早 更新 播客 这 六个 字, 就可以 找到 我们的 小 程序 了。 如果 您 喜欢 这 档 节目, 也 欢迎您 收听 我 跟 real 搭档 的 播客, 提前 怀旧。

我们 希望 通过 迟早 更新 能 让 熟悉 的 事物 变得 新鲜, 让 新鲜 的 事物 变得 熟悉。 那 今年 的 迟早 过年 系列 节目 就 到 这里 结束。 大家 不要 忘了 去 新浪微博 上面 进行 评论 和 转发给 我们 反馈。 我们会 来 挑 两位 送出 小礼物。 接下来 迟早 更新 会 恢复 常规 节目 的 更新, 下 一期 我也不知道 是 什么时候, 但是 肯定 不是 书评 了。 我们 下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