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31: 穿过你的钱包的我的脑

Episode 31: 穿过你的钱包的我的脑

2016/12/6
logo of podcast  迟早更新

迟早更新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任宁
主持《迟早更新》播客,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佳琪
枪枪
梅晨斐
Topics
任宁:迟早更新是一档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的播客节目,内容长度比大可瞎聊更长,有时会邀请嘉宾,主题与大可瞎聊接近。 知识付费的讨论焦点在于“知识付费”这个新名词的出现,导致原本免费的内容被商业化。 人们付费购买的是观点而非内容本身,因为观点具有稀缺性。 选择付费内容的标准是:内容在其他地方无法免费获得,且对自己非常有用,能够弥补知识短板,并方便在实际场景中消费。 选择付费内容的原因是其信息筛选功能,购买的是筛选渠道而非特定内容。 万维钢的精英日课与罗辑思维的风格不同,万维钢更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得到上的付费内容选择音频而非文字或视频的原因是音频是其平台重点,且音频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付费内容的模式类似众筹,用户付费后,内容创作者需要履行契约精神,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但内容创作者是否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与付费行为之间并非必然关系。 “知识付费”概念过于笼统,更准确的说是“服务付费”,付费内容提供的是深度分析和观点。 为内容付费这件事情跟播客是非常密不可分的,因为视频是一件太重的事情,视频好像比较难做到是按月付费。 我认为未来会是个动态竞争,就是比方说在一群博客主播对吧?然后每一个人他的一开始的起始价格是一样的,都是十块钱,都是十块钱。也然后定的人越多他就越贵。 我觉得为内容付费应该采用动态定价的技术,而不是说目的。目的是为了第一机率写多少,能够尽量的让新来的人也有机会,就激励老的写作者继续生产好的内容。第二让新来的这个平台上面的新主播也有是也有机会对吧?因为它便宜,别人都很贵的。然后再有就是说可以让这个多多少少让读者的filter ble能够大一点,不至于说就一直都定在那里了。 我觉得这个东西是一个服务,是一个service,它不是一个product,对吧?就是假设你付费了,他可以发给你一篇文章,那你最近买了什么?就好像本身你从itto下了一首歌,你在亚马逊上买了一本书,电子书,我说你到底买了个啥,对吧?就他你买了一个下载并且阅读他的权利对吧? 也就是跟音乐是一样,跟spotify是一样。 枪枪:一千年前人们主要为内容付费,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 许多人订阅并付费收听/观看知识类内容,例如得到、看理想、理想国、国外媒体等。 自己订阅了得到和理想国的内容。 得到上的付费内容用户群体小,但都是真正愿意付费的“玩真的”用户,这是一种用户筛选机制。 吴军在得到上做付费内容是为了监督自己,付费用户是对他内容质量和数量的约束。 知识付费与服务付费并不矛盾,付费内容提供的是观点,而更深层次的服务是定制化和个性化的。 离线和得到的用户群体的重合度很高,因为目前市场上优质的付费内容选择不多。 目前国内付费内容的定价参考了国外的标准,但国内的定价普遍更低。 梅晨斐:Blow Your Mind的主播认为,知识付费内容本质上是互联网内容,本应免费,现在只是被商业炒作。 付费知识内容的购买,实际上是购买一种服务,例如Ben Thompson的Stratechery提供对科技事件的深度分析,而非仅仅是新闻内容。 得到付费内容的评论质量不高,多为泛泛而谈,缺乏深度讨论。 用户对付费内容的反馈方式多样化,不一定会在评论区留言,高质量反馈可能通过邮件等方式进行。 “知识付费”概念过于笼统,更准确的说是“服务付费”,付费内容提供的是深度分析和观点。 离线和得到的内容生产流程不同,离线更注重选题策划,而得到更注重内容销售。 离线和得到的用户群体的重合度很高,因为目前市场上优质的付费内容选择不多。 目前国内付费内容的定价参考了国外的标准,但国内的定价普遍更低。 在行平台上的付费,更多的是购买服务而非知识本身,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等。 时间出租并非共享经济,因为时间本身并非所有权,而是使用权,且高价值时间拥有者很难有大量空闲时间。 我认为知识付费的模式会继续发展,并可能出现动态定价机制,以及更精细化的内容分级和打包。 邵佳琪:大可瞎聊是一个关于科技和互联网的播客,内容以聊天形式分享早期创业项目、投资孵化器等信息。 Blow Your Mind的主播认为知识付费不重要,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是心理咨询,内容只是引流手段,这体现了“屁股决定脑袋”的观点。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知识付费的模式,嘉宾们分享各自的付费内容消费经验,并探讨知识付费是否为伪命题。讨论涉及知识付费的本质、内容的稀缺性以及用户选择付费内容的原因等问题。
  • 知识付费模式的兴起与互联网内容的免费传播形成对比
  • 嘉宾们购买了多种形式的付费内容,如博客、音频节目等
  • 知识付费的本质在于购买观点和服务,而非仅仅购买内容

Shownotes Transcript

总有那么些人,令你不但愿意花时间,而且愿意付钱听他说的话,读他写的字。可就算你情我愿,这背后的定价、分发、选题和用户偏好的机制要如何设定才能让双方都满意?靠知识卖钱的模式在未来会往何处去?任宁和枪枪做了一期与「大可瞎聊」的串台节目,与其他两位收费内容的重度用户聊聊知识和内容的变现方法——不管怎么说,知识分子能靠知识吃饭,总是一件好事。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访谈嘉宾:梅晨斐、邵佳琪

「迟早更新」是一档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混沌关系的播客节目,也是风险基金 ONES Ventures 关于热情、趣味和好奇心的音频记录。我们希望通过这档播客,能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新鲜,让新鲜的事物变得熟悉。

官网:http://www.weareones.com/podcast) 微博:http://weibo.com/chizaogengxin) 知乎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chizaogengxin)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反馈,欢迎发电子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