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82: 「迟早过年」·《马桥词典》

Episode 82: 「迟早过年」·《马桥词典》

2018/2/18
logo of podcast  迟早更新

迟早更新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任宁
主持《迟早更新》播客,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枪枪
Topics
任宁:本期节目围绕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展开讨论,探讨了语言、乡土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节目中,任宁和枪枪从多个角度解读了这部作品,包括其独特的词典形式、非线性阅读体验、对地域文化的展现以及对语言和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他们分析了书中人物形象,例如马明,并将其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比较,例如孔乙己。此外,他们还讨论了方言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以及语言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枪枪:从个人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对乡土情结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经历,探讨了创作中遇到的挑战和思考。他认为《马桥词典》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读者可以从任意一个词条切入,体验非线性的阅读乐趣。同时,他也对书中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和含义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语言文化现象进行了比较。 枪枪:我个人对乡土情结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对家乡历史和食物的怀念上,虽然我已忘记很多方言词汇,但方言的音调依然能勾起我的回忆。我认为《马桥词典》的价值在于它展现了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一个地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以及语言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书中独特的词典形式也为读者提供了非线性的阅读体验,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词条开始阅读,如同探索一个地方的过程。 任宁:我认为《马桥词典》的核心在于它强调了个人表达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书中对马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有趣,体现了语言对人们理解事物的独特影响。同时,我们也讨论了方言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以及语言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以《巴别塔》电影为例,探讨了语言差异导致沟通障碍的可能性。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讨论乡土情结的定义,以及食物和家乡记忆在引发乡愁中的作用。通过对乡土情结的讨论,引出许多作家都具有乡土情结,并常常在作品中融入家乡元素。
  • 乡土情结的定义:对故乡的特殊情感,包括喜欢故乡、怀念家乡特产、使用家乡话等。
  • 食物在引发乡愁中的作用:熟悉的食物味道能够勾起回忆和对故乡的情感。
  • 许多作家都具有乡土情结,并在作品中融入家乡元素,例如方言。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是一本个人化的、以词典为形式的地方志。麦克卢汉说,「我们塑造了工具,因此工具也塑造了我们。」语言作为一种沟通手段,是对人类文明影响最深的工具,亦是人类文明的基础。而节目中提到的「每个人的词典」,也许已经实现了——那就是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本期主要内容:- 文白异读- 鲁迅在《且介亭杂谈》里的文章《门外文谈》- 韩少功的书《马桥词典》- 韩少功与韩刚翻译的米兰·昆德拉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许钧翻译的米兰·昆德拉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任宁失败的小说尝试《暮春之初》- 米洛拉德·帕维奇(Milorad Pavić)的小说《哈扎尔辞典》- 杨志发表在《法治周末》上的文章《比〈马桥词典〉好看的「马桥事件」》-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的电影《通天塔》(Babel)- 毛翰发表在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上的文章《保護方言為哪般?》- 杨葳和杨乃浚的书《绍兴方言》(相关链接请参见知乎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chizaogengxin))本期主播:任宁、枪枪「迟早更新」是一档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混沌关系的播客节目,也是风险基金 ONES Ventures 关于热情、趣味和好奇心的音频记录。我们希望通过这档播客,能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新鲜,让新鲜的事物变得熟悉。官网:http://www.weareones.com/2)微博:http://weibo.com/chizaogengxin)知乎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chizaogengxin)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反馈,欢迎发电子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