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213: 经得起审视的崇高

Episode 213: 经得起审视的崇高

2024/12/25
logo of podcast  迟早更新

迟早更新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任宁
主持《迟早更新》播客,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Topics
任宁:本期节目从听众对“收藏”定义的差异出发,探讨了节目中所表达的收藏观,即一种带有‘试图据为己有’和‘不那么了解’的热情,并引用William Gibson的文章《Modern Boys and Mobile Girls》对“御宅”的描述来解释这种收藏热情的特点。 进一步地,节目还探讨了William Gibson的另一篇文章《Disneyland with the death penalty》中对新加坡的批判,以及Rem Koolhaas对Gibson观点的回应,以此来解释这种收藏热情的重要性。 节目指出,真正的收藏是一种精神连接而非物质控制,对收藏对象的了解程度并非决定因素。以周杰伦的歌曲《七里香》为例,说明了这种“不完全了解”的挪用也能取得成功。 节目随后转向对宏大叙事和崇高感的讨论,以气候危机的讨论为例,指出部分人难以理解其宏大规模的原因可能源于人类大脑的演化限制,并结合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进行阐释。 节目还讨论了B站up主“高校搞鱼之王”的视频以及“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口号,将其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个人层面寻求崇高感的普遍性。 节目深入探讨了“摸鱼”行为与齐泽克解读的梅尔维尔小说《巴特比》中“I would prefer not to”的本质区别,前者是个人策略,后者是哲学抗议。 节目批判了将“摸鱼”行为崇高化为对社会权力的反抗的观点,指出这种崇高化掩盖了其本质上的被动和妥协,并可能削弱人们真正质疑现状的动力。 节目进一步指出,“摸鱼”行为的崇高化阻碍了对自身和社会处境的深刻反思,掩盖了无力感,并可能导致对现状的接受而非改变。 最后,节目呼吁寻找一种新的、动态的崇高感,能够在反思中净化,在批判中完善,并体现在现实关怀和具体的日常行动中,并以苹果、谷歌、微软等公司的企业使命转变为例进行说明。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任宁认为收藏者应该试图据为己有而非不试图据为己有?

任宁认为收藏者的能力应建立在试图据为己有和不够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不试图据为己有和足够了解。他认为收藏的本质是驱散未知地图上的迷雾,形成精神连接,而非物质控制。这种观点强调通过野心和勇气去拥抱未知,而非仅仅通过理解和欣赏。

William Gibson 在《Modern Boys and Mobile Girls》中如何描述御宅族?

William Gibson 将御宅族描述为热情的痴迷者和鉴赏家,他们是信息时代的化身,更关心积累数据而非实物。他认为御宅族是理解网络文化的关键,具有后国家主义和超越地理的意义,象征着一种杀气十足的风景。

任宁如何看待摸鱼行为与齐泽克提出的“I would prefer not to”之间的区别?

任宁认为摸鱼行为是一种个体化的、策略性的逃避,目标是让工作显得不那么难熬,并未挑战权力结构。而齐泽克提出的“I would prefer not to”是一种普遍化的、哲学性的拒绝,通过不合作来批判整个体系,暴露权力的空虚和系统的依赖性。

为什么任宁认为崇高化摸鱼行为会削弱真正的反思和行动?

任宁认为将摸鱼行为崇高化为反抗会掩盖其本质上的被动和妥协,让个体误以为自己已经采取了行动,从而避免更深层次的反思。这种崇高化会削弱人们对现状的批判性认知,甚至让他们接受现状,而不是试图改变它。

任宁认为经得住审视的崇高感应具备哪些特征?

任宁认为经得住审视的崇高感应建立在现实的真诚认知上,尊重个体自由,具有自我反思和开放性。它应容忍质疑和反思,能够自我调整,而不是要求绝对服从。例如,环境保护和性别平等就是经得住审视的崇高目标,因为它们具体、可操作,并关注集体和个体的需求。

任宁如何看待传统崇高感与动态崇高感的区别?

任宁认为传统崇高感往往建立在情感驱动的叙事或象征上,容易在审视下显得脆弱甚至荒谬。而动态崇高感则强调在反思中净化、在批判中完善,激励行动而非自我安慰。它不需要宏大叙事支撑,而是体现在具体的日常行动中,如改善社区生活或推动小范围改革。

Chapters
本段落探讨了收藏的定义,讨论了收藏是否需要建立在"不试图据为己有"和"足够了解"的基础上,并以William Gibson的文章和周杰伦的音乐为例,说明收藏更强调的是一种精神连接而非物质控制。
  • 收藏的定义并非单一,而是存在多种理解。
  • 收藏更强调精神连接而非物质控制。
  • 周杰伦音乐中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元素的挪用,体现了收藏的另一种形式。

Shownotes Transcript

就像过马路,左右都看看。

📢《恰恰小报》)是今年上线的新节目,关注鸟人、鸟趣、鸟事情,每月至少更新一期,有音频也有文字,欢迎各位尝试。

许久不见,赶在今年的尾巴上,祝各位节日快乐~

Show Notes:

主播:任宁

「迟早更新」是一档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混沌关系的播客节目,也是风险基金 ONES Ventures 关于热情、趣味和好奇心的音频记录。我们希望通过这档播客,能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新鲜,让新鲜的事物变得熟悉。

官网:https://podcast.weareones.com) 微博:http://weibo.com/chizaogengxin)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反馈,欢迎发电子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