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221: 一次告别

Episode 221: 一次告别

2025/6/17
logo of podcast  迟早更新

迟早更新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任宁
主持《迟早更新》播客,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Topics
任宁:我于2024年夏天离开了TZO耳机品牌,结束了这段旅程。回首过去,我既有怀念也有遗憾。当初参与TZO,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希望能帮助这家公司从2B业务转型到2C。这些年,我尽力而为,TZO也取得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但整体销售未达预期,公司始终未能盈利。现在反思,如果当初在品牌名称、团队规模、核心部门外包等方面做出不同的决策,或许结果会有所不同。当然,在用人方面,我仍然坚持选择信任的朋友,即使这导致了管理上的挑战。TZO雀这款耳机,从产品定义到设计制造都倾注了我的心血,我至今仍觉得它是一款不错的产品。在营销上,我们尝试了大量播客投放,虽然最终亏损,但也帮助了更多新声音被听到。然而,我们始终未能扭转“播客耳机”的认知,这与我们最初的定位有所偏差。 任宁:离开TZO,与我个人生活变化有关,特别是孩子的出生,让我重新审视了 priorities。耳机并非我最有热情的事物,我对耳机的认知都是在参与TZO后恶补的。尽管如此,我不后悔这段经历,它让我体验了多地生活,创造了实际的产品,也让我尽力回报了大家的信任。如果我能更热爱耳机,或许公司会做得更好,但我更喜欢与人打交道、自然和创作内容。离开TZO对我来说是一种松绑和解脱。未来,我计划从事与观鸟相关的事情,并尝试自然文学创作,希望能为中文读者带来更亲近、更多元的自然体验。

Deep Dive

Chapters
任宁宣布离开Tizzo耳机品牌,回顾了参与Tizzo的历程,从最初的顾问角色到全职负责品牌运营,分享了品牌运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反思,包括品牌命名、团队规模、营销策略等方面。
  • 离开Tizzo耳机品牌,已不再参与运营。
  • 回顾了参与Tizzo的历程,从顾问到全职负责品牌运营。
  • 分享了品牌运营中的经验教训,包括品牌命名、团队规模、营销策略等。
  • Tizzo品牌在最高峰时年销售额达2000万,但一直未盈利。
  • 在播客广告投放方面,Tizzo进行了大规模尝试,但销售产出并不理想。

Shownotes Transcript

各位好,欢迎收听第 214 期的迟早更新,我是任宁本期节目是我的单口哎,好久没有跟大家见面了啊有些朋友知道过去几年呢我参与了一个叫做 Tizzo 的耳机品牌也一直都有朋友来关心,问 Tizzo 做的怎么样啊也有朋友来告诉我说因为支持我而买了 Tizzo 的产品也有人来找我做售后或者说咨询一些产品的使用上的问题啊等等

那么被问的多了呢我觉得也有必要来解释一下以及我也想从这件事情开始聊起再谈点别的首先呢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啊但是从去年也就是 2024 年夏天开始我就已经从 TZO 离开了那当然不是说这个品牌没了这个品牌还在只是呢我已经不再参与运营了这次退出是非常平稳顺利的我当然会有些怀念也有些遗憾但是呢没有别的矛盾

那么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宣布这件事情也是为了给接续的团队一些缓冲的时间从我退出到现在也已经将近一年了那么我在前半年还是远程参与了管理层的周历会也是想着能尽量帮到一点忙那么刚才说参与踢走而不是创立踢走是因为这件事情里面其实最初有一点因为责任而为的意思

10 年前就是 2015 年我在北京投了一个做主动交造解决方案的公司然后他们就是卖功能方案给二级品牌然后他们是从功能方案做到了产品方案然后再到我找了一家上市公司和他们合作到东莞去建厂再到他们觉得自己从设计制造品控各方面都能做那么也就可以做一个品牌于是注册了品牌去做

后来发现了做惯了 2B 生意的人很难适应所谓做 2C 的逻辑了绕了很多弯路那么在初期我也其实也就是每半年开开董事会但是后来因为我相对比他们更懂一些品牌于是就担任了一个类似顾问这样的角色就是帮着八大官引入一些资源这就是参与的更加深了一些

然后在后来发现这么搞下去效率太低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无法落地那么于是在大家讨论之后决定让我去参与更加日常的工作去负责这个品牌并且把品牌公司独立出来放到了深圳概括来说这就是这几年一路走来发生的事情

那么这段时间呢我也尽力做了一些工作啊提走确实也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做了几款产品出来有一定的销量那是整体而言是不及预期的在最高峰的时候我们一年做了 2000 多万的销售但是营销成本高的初期直到我走的时候这家品牌公司也一直没能盈利

现在回头去看有许多我接受的时候已经固定但如果让我再来一遍可能会修正的事情比如说这个品牌名称当初他们决定用这个品牌的时候我还是那个顾问的角色最后也不是我拍的版提走这个单词没有任何的意思就选它单纯是因为只有四个字母比较短甚至连它的这个读音我相信大部分人一眼看过去都会读 Tazel

对吧 但是当时的负责人就坚持要发 T 走 那么也就一直沿用下来了在后来的工作里面 无论是和用户和营销时候对接的博主还是和各种各样的别的合作伙伴我们大概纠正了能有几千遍 不是 T 走是 T 走再比如说团队 如果再来一次的话 我可能会减少团队规模而不是上来就市集 20 人 30 人 40 人往上走

以及在初期可能会选择尽量外包掉一些非核心的部门而不是连仓库都要完全都自己来运营甚至说推到最基本的就要不要做这个品牌品牌这个产品要不要做耳机我可能也会再斟酌我知道也有些品牌是很难发音的或者说你可能甚至看都看不明白也有些公司上来就是所谓的这个高举高打也做的不错做了很多年也赚了钱了那么

我觉得这种选择也许没有绝对的对错吧只是说在这个事情里面有许多和我风格不同的点在最开始就是有点拧巴的那当然了有些事情是那种我现在想想如果倒回当初我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的例如说用人我选择了很好的朋友一位老同学来合作来负责品牌运营

这么做的好处是我相信这个人的人品因为我经常不在公司而运营涉及到投放和销售是和钱密切相关的我们说直白一点如果是换一个人他也许会在里面弄点自己的小舅舅也说不定但是我选的这个人是不会的但是坏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是由最一开始的这种状况定义的

因为我们之间的起点是朋友和同学所以他一直没法帮我当答应好的领导我们之间无法去建立起一种正常的高效的上下级关系这种局面其实过去经常令我感到很沮丧这几年间我也花了许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跟他的沟通上面可是到最后效果也不好可是如果我再来一次也许我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因为有它的存在让我可以不必须要随时随地的扎在梯子上面去处理各种琐碎的事物可以抽身花时间在别的地方去接触更新鲜的想法去在产品层面做更多的思考而且因为它对我诚实所以我们当时是研究尝试了一圈发现在哪个营销渠道费用也降不下来在哪个渠道也卖不动更多的货

按照数据来看似乎独立耳机有商们也都没怎么在挣钱得出了这个令人失望至极的结论的时候我至少是不用去质疑这个困境的真实性的刚才说到产品 T-ZOAD 却是一款从想法开始到产品定义设计到包装制造全部都因我而起的一款耳机

我到现在也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产品我现在自己还在用雀也收藏了几乎所有的耳语在我现在这台坏掉或者说电池导明耗尽之前我应该会一直用下去的那么目前除了早期的版本会有充电时间长了以后发热的问题其他方面平心而论这是一款很不错的耳机尤其是这个潜入耳的设计确实让我长时间用了以后耳朵也不疼

就在上周的狂喜播客节上面还有一位朋友来跟我说他买了雀觉得戴着比 AirPods 要舒服雀上面比较有争议的点是耳语有些朋友觉得这是一个伪需求大家可能并不需要你可以自己定义外观的耳机可是这么说就好像耳语变成了唯一的或者最大的卖点

但我一开始想做的是一个本身功能很不错并且还有一定 DIY 空间的耳机就好像有些车嘛它本身很不错而且有很大的改装空间但是可改装肯定不会是它这个唯一或者说最大的卖点对吧但是在营销宣传的时候可能因为耳语太过于吸引人注意力了结果就有点本末倒置说起这个还有一个营销的时候直到最后一直都没能完全扭过来的事情啊

因为我们在播客上做了不少投放我之前统计过一个数据 2023 年 4 月到 11 月 TZO 在 171 档播客里面投了广告然后其中这些小的节目也就是小宇宙订阅量不足 1 万的这个节目占了 103 档 171 档里面占了 103 档投了 171 档播客这就算不是中文播客史上最大规模的投放论之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 TESOL 投放的节目在小宇宙上榜了 37 次各种各样的榜了最热榜 行星榜 锋芒榜还有那个编辑竞选也就是上首页那我相信这至少说明或多或少的 TESOL 帮助了更多更好的新声音被送到喜欢他们的人的耳边也体现了我们的某种品味吧审美啊还是这么说呢甚至还有别的品牌找到我们希望我们来帮他们来做播客投放

我很感谢这些朋友啊无论是那些相信我们这个让我们去帮他们做投放的朋友还是说这些做播客的朋友虽然这一波大规模的投放如果我们就看投入和直接的销售产出的话到最后是亏钱的但这些朋友们热心的支持然后无论是在节目里面还是节目外面都令我感到很感动

那么刚才说的那个一直都没能扭过来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也许因为我们做了很多与播客相关的事情然后最后出现了一句话就是人家做了一个播客耳机那么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是说听播客为什么要用专门的耳机或者说播客耳机跟别的耳机有什么不同但事实是我们从来没有声称自己做了播客耳机我们的确针对听播客

搞了一些优化设计比如说这个播客里面因为都是人说话所以我们就通过调音让人的语音更加突出再比如说听播客因为经常是在通勤场景比如说地铁里面我们就用主动降噪去把环境噪音降掉但是把爆炸的声音给保留下来然后你就不会有坐过站的困扰然而这绝对不意味着这款产品就可以叫播客耳机对吧

我们在早期为了占据一个认知点曾经根据场景发明了一个叫通勤耳机的概念就是说大家经常会在通勤时候听播客但是后来也没有再提了也许是因为这个动作让人觉得去或者踢走就是一个播客耳机吧那说回我离开踢走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它跟我的人生的别的方面的变化有关

去年我和强强的孩子出生了这件事情确实对我们俩的影响都很大越是临近孩子到达这个世界的时间我就越有一种感觉一些以前觉得重要的事情变得不再重要而一些以前觉得可以妥协的事情变得让我想要尝试和坚持

比如说虽然说 T-ZO 的产品定义都是我做的我现在对于耳机的设计也好制造也好品控各方面相关知识应该可以说是有了专业级别的了解但说实话耳机从来都不是我最有热情的东西我从来不是一个耳机发烧友然后在深度参与 T-ZO 之前我其实一直就是随便用着 AirPods 我也没有去研究那些各种来耳机品牌的产品还有什么差异

我对于耳机的认知都是在参与提走之后去找人请教到处跑工艺上的工厂然后去卖厂一台台的试耳机看各种网上的资料一路下来拼命恶补的结果但是这些学习的过程我说实在的并不愉快就是说这个工作嘛我似乎就是无法沉浸到耳机的世界里去

但是我并不后悔参与 TESOL 这件事情一点也不后悔事实上我觉得我很幸运它让我可以有机会去体验多地的生活可以自己的理解去做出一样实际的产品给拿在手里的产品而且是蓝牙耳机这样的一种涉及到多个领域电子 神学各方面极其复杂精密的东西然后我也觉得我以我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努力

来作为了对大家信任的回报无论是工作上面的同事家人用户还是说帮了许多忙的这些播客圈的朋友们但说实话哪怕到此刻我也一直有点自责如果我能够更加热爱耳机这个设备这个东西

这个领域就像我想象中一个真正的耳机公司 CEO 那样对各家的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销量渠道如数家珍跟各种同道中人喝茶喝酒那会不会让这家公司就会做得更好一点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我喜欢跟各种人打交道我喜欢自然我喜欢消费和创作有趣的内容我喜欢观念

这些事情已经占据了我许多的生活以外的时间要舍弃掉什么拿来换成耳机呢我只知道我什么也不舍得我不想舍弃我自己的某些部分这种感觉跟自责同时存在其实也挺微妙的然后类似的就是我一方面为没有带着激动团队赚到钱而感到抱歉为没有能把一些想法实现出来感到遗憾对于过去几年总往深圳跑的

那些生活有些留恋可是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次离开像是一种松绑或者解脱那么离开 Tito 之后要做些什么呢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之前是在做风险投资嘛但是 Once Ventures 的基金已经投完了该回收的项目也在回收的过程中看现在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形势风险投资应该不会是我短期之内会加大时间投入去继续去做的这件事情了

我也找不到十年前那种人人都觉得自己有机会的活着的感觉了那当然也许现在这种情况才是常态那么要做点什么我说出来可能大家听了要笑啊我想做和观鸟相关的事情我倒不是想去做鸟岛啊就是说带人去看鸟的那种鸟岛我也还没到那个水平了而是我想要和观鸟人们打交道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现在正在做两件事情其一是一个硬件现在还在研发而且销售的市场是海外我就先按下不表了其二呢则是内容我想当个作家也许作家这个词显得有点太隆重了但我其实只想当一个写作者可能用这个词会显得不那么华丽一点这个稍微轻盈一些我想写的是自然文学

英文文学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非虚构的门类叫自然写作 Nature Writing 有着很长的历史跟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还有很多的奖项 协会 资助项目等等这些配套的资源但是简体中文的自然写作它时间很短 作品不多

如果你现在去书店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的自然写作都是外文翻译的比如说罗伯特麦克法伦的念念远山荒野之境古道生死之旅或者说海伦麦克唐纳的在黄昏起飞和移英之名这些都是很棒的书但是对于中文读者来说它有一个永远无法补足的劣势

就我们经常说自然母亲嘛 mother nature 好像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但是翻译过来的外文作品里面的自然对于中文读者来说肯定是很有距离感的因为里面提到的地名地方动物植物全都充满了抑郁感对吧因为它本来就是发生在国外的事情嘛都是在这个国外生活分布的那些生物

就比方说我经常看到美国的自然文学里面会出现主红雀和灌篮鸭这两种鸟那这两种鸟确实在美国很多地方相当常见但这两个名字对于中文读者来说肯定是陌生的是吧如果不是去特意了解你去搜索可能大部分人连它们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可能还不如说北极熊你脑子里还能有个画面对吧而这样就会失去自然文学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人和自然之间的断点虚联

我觉得自然文学描写的对象它就应该是读者身边的那当然这个身边可以是地理空间意义上面的也可以是文化心理意义上面的这种对象应该是读者可触及的你可以去实际的或者说抽象的去跟他发生关系的从而去和作者产生共情的但是翻译作品很难做到这一点以及呢中文的现存的这些自然写作就

还是有很多小清新的调调很多是在强调治愈啊疗愈啊就好像自然是一座医院似的但是我不喜欢小清新当然这是我主观的偏好了可是自然写作或者说从自然里面获得灵感和能量的方式

我相信也可以或者也应该是更多样的是吧自然它当然可以是沉重无比的可以是让人心碎的它可以是这个羁羊粪发的当然也可以是引发更多人的这个灵感和思考的你听到节目的这个时候我已经做了一些自然写作的尝试了我发现这是一件我十分热爱十分享受甚至可以说有些有点天分的事情

去年也就是 2024 年的 12 月我突发奇想做了一个实验一次我们所谓的压力测试我尝试在一个月里面每天写一篇两三千字的自然写作主题都跟鸟有关这个创作的过程当然是带着痛苦的但是我居然做下来了并且数量和质量都符合我当初给自己设定的标准

这些文章以及后来我写的其他一些文章都在恰恰小报的网站上面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看唯一一篇没有在上面的会刊登在接下来会上市的新一期的单独上我前几天在出差的时候在酒店看了一部电影是关于电影配乐大师 John Williams 的一部传记片吧

他就是给星球大战这个新德勒的名单夺宝奇兵侏罗基公园哈利波特很多特别有名的电影配乐的那个人很多时候你说起某部电影或者某个场景其实脑海里面就会想起他那种恰如其分的配乐然后我看完以后我忽然觉得我想写的那种自然文学和他的配乐有点像就是自然当然是主角是那个电影本身然后我希望

这个做到的事情是有人看到了我在文章里面这个写过的提过的那些自然界的景物也好现象也好或者森林它是鸟是植物什么都好这个人他会想到一句两句我写的话这种给自然配乐的自然文学就是我想创作的

今年下半年或者说明年吧我应该会有一本小书面试也许明年还会有第二本现在还没确定那么到时候我再跟大家来说这个事那么当然播客还是会继续做恰恰小报的播客我是最近相对来说花精力比较多的那里已经有好几期的选题准备好了提前怀旧也时不时的在跟 Rio 聊啥时候重新剪起来做一期录一期而迟早更新呢

说来惭愧相信大家也发现了现在除了每年的迟早过年这些年我们的打引号的常规节目也变得越来越少完全不常规了一方面当然是工作和生活的忙碌了二方面也是因为我和强强都觉得迟早更新的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在和我们最初

设想的或者说我们现在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些错位好像想做的事情想做的节目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或者说已经人在做了你再去做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重复自己或者重复别人所以说如果要继续把迟早更新更新下去那么无论是节目的内容还是形式还是说我们从节目本身和做节目这件事里面的收获可能都需要有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

作为一档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混沌关系的泛科技博客到明年迟早过年的时候迟早更新就是开播十周年了我想现在作为一个转折点去做些调整其实也是挺合适的那么具体怎么做我们我和强强还需要再讨论再思考当然如果听到现在的你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也欢迎通过各种方式来联系我

你当然可以在各种评论区里面留言当然我最偏好的方式还是通过电子邮件请发邮件到 embraceatwearewants.com 这个邮箱的地址我们会放在 show notes 里面无论如何强强和我希望通过迟早更新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新鲜让新鲜的事物变得熟悉这件事情是十年以来一直都没有变的

如果有朋友能通过我们过去的 213 期节目里面的一期或者几期能够或多或少的感受到这一点那我们就很开心了好了这期就到这里吧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