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就想读。
大家好,欢迎收听了就读书,我是赵王爷,又到了每周一听宋朝文学的时间啦,今天翻开乐死人的文学史,突然呢有一些不舍。
不知不觉啊,已经讲到第 17 集了,已经到了目录中的倒数第二课,也就是说下周一就是最后一讲了。
这四个多月来,陪伴着大家走过了 17 个周一的夜晚,不知道大家听得过足瘾了吗?
希望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希望能让大家喜欢语文,亲近历史,热爱读书,收获知识。
不知道大家听了这么久,是不是发现自己的成长了呢?
如果有,那我就太满足了。
上周我们讲到了忠君爱国的陆游,讲到了他出生时的颠沛流离,讲到了他壮志未酬的一生,多多少少让同学们唏嘘不已吧。
今天的主人公辛弃疾比陆游还惨,陆游好歹 9 岁时在家人的带领下逃到了南方,最终相对稳定下来了。
但是辛弃疾一出身就是在金国人的地盘上山东济南。
济南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千佛山、大明湖、暴徒泉是济南的三大名社。
大明湖西侧修了一座辛弃疾祠堂,是专门供后人纪念辛弃疾的地方。
在辛弃疾祠堂里,郭沫若先生留下了对联,让我印象深刻铁板铜爬寄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情悲署济南,宋末随鸿雁南飞。
这真是对辛弃疾这辈子最好的总结了。
赶紧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吧金戈铁马辛稼轩。
1140 年 5 月, 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金国人的统治区。
更不幸的是,他正好赶上了一个动荡的年代,恰恰在这一年,诵经之间再次爆发了战争。
其实,南宋在这场战争中是占了上风的,因为岳飞将军举世无双的本领,巾帼被打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可是南宋朝廷忍气吞声惯了,对经过原来的威风也还是心有余悸,于是赶快见好就收,在宋高宗和秦桧的主持下,一盒春城割地赔款,额外还送上了一份大礼岳飞父子的姓名。
于是乎,首都杭州又讨来了临时的安宁,西湖边又开始了歌舞升平的生活。
暖风心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遍州。
唉呀,林生这句诗真是讽刺的太好了,可是遗留在北方的汉族人可怎么办啊?
咱们难道不管了吗?
陆游看着心痛啊,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移民泪尽胡尘里,难忘往事又一年。
唉,辛弃疾他们就是被遗留在北方的可怜的汉族人。
不过辛弃疾还算是运气比较好的,他们新家是济南的名门望族,他爷爷心在是金国的开封之府,也就是开封市市长,这可是相当大的官啊,很多同学说老师啊,不对啊,他爷爷在巾帼做官,按照现在的说法啊,那不就是汉奸吗?
哎呀,大家说的对呀,不过心在呢也是被逼无奈,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念念不忘恢复中原,时刻等待着一个起义抗金的机会。
每次吃过饭后,他都要带领辛弃疾这些儿孙辈儿的登高望远,指点江山,给他们上上军事课。
辛弃疾呢,对爷爷所讲的这些兵法韬略非常感兴趣,他也因此读了孙子兵法等一些兵书。
所以这种场合一出现,往往他表现的机会就来了,这让心在非常欣慰,经常摸着他的头表扬啊,不错不错,咱们新家又有胡子了。
辛弃姨从小文武双全,励志灭津,年轻的时候就拉起了一支 2000 人的农民起义军。
其实啊,在那个时候,金国的地盘上,反抗金国的农民起义军多如牛毛,身世最浩大的是济南人耿京领导的队伍。
耿京本来是个农民,因为布满惊人的横征暴敛,欺负汉族人,他带领着几十个人聚一起势,很快队伍就扩大到了 100 多人,然后搞上山下乡大串联,起义军一下子就有了上万人的规模。
就在这个时候,辛弃疾敬重耿京的人品,加入了耿京的队伍之中,耿京见到辛弃疾呀,就像见到亲兄弟一样,唉呦,乐疯啦!
为什么?
不是因为辛弃疾那 2000 兵马,而是因为辛弃疾的家世背景和他的才华。
要知道那时候北方汉族军人和有点身份的读书人都瞧不起耿京的农民出身,把听从这个农民的命令当作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所以耿京的上万起义军得不到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
这下好了,有了辛弃疾,齐军的地位一下子就高了。
辛弃疾可是个读书人,而且家世显赫,出身名门望族,更精对辛弃疾非常器重,让他做起义军的长书记,类似于现在领导身边的高级秘书,掌管起义军的大印机密文件等内容。
实际上,由于耿金的起义军基本都是大字不识的几个农民,像辛弃疾这样有高度文化修养,熟知兵法韬略的人真是极度稀缺。
所以耿靖安排辛契机在身边当找书记,显然不仅是因为有个文化人做跟班,脸上倍儿有光彩,更重要的是辛弃疾可以为他出出谋划策,做他的智囊和高级参谋。
辛弃疾有个熟人叫异端和尚,平时除了念经,还很喜欢谈论兵法,辛弃疾因此跟他有过一些交往,关系不错。
一端和尚见各地纷纷起义,抗京形势一片大好,于是他也拉起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
辛弃疾加入耿京军队之后啊,也劝说一端投奔耿京,不料这一端和尚是个投机分子啊,在起义军里面混了段时间,大约是日子过得不太好吧,觉得这份职业没有前途,就偷偷地开了小差,还顺手牵羊地把辛弃疾保管的公章,也就是起义军的大印给偷走了。
这下子问题可就踏了,象征着统帅权威的东西弄丢了,那还了得?
庚金火冒三丈,大老粗的脾气一上来,指着兴起的鼻子就是一顿臭骂你一个秀才,教的什么狐朋狗友,居然敢偷走俺的大印?
限你三天之内追回大印,要是追不回来,你就提着你的脑袋来见我!
辛弃疾这个郁闷呐,一端和尚也一端和尚,你不想干革命,走就走吧,干嘛还阴我一刀啊?
你那么无耻,就别怪我无情了。
一端肯定是去金国的营寨邀功请赏去了,于是他就单枪匹马往金国的驻地方向飞奔而去。
果然在路上截住了一端。
一端一键,辛弃疾啊,被吓得滚下马来。
哎呦,老兄,咱俩一起投降巾帼吧,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啊!
星期几听了肺都气炸了啊,还不受死?
一端一看情形不对啊,立马求饶老兄,我知道你力大无比,要杀我小菜一碟,但是求求你,放过我这条小命吧,饶命啊!
辛弃疾当然不可能放过他,手起刀落,咔嚓,一端的脑袋就咕噜咕噜滚地上了。
于是,辛弃疾搜出大印,提着一端的脑袋,不到三天就飞奔回营,向耿大帅报告答应在此,人头在此。
耿京一看就服了乖乖,厉害呀我的哥!
后来,辛弃疾带领上万军队归顺了南宋,准备联合南宋军队一举打败靖国,宋朝皇帝热情地迎接了辛弃疾,立马给封了官。
宋孝宗登基以后,更是给辛弃疾升了官。
理论上说,辛弃疾应该可以大展宏图了,可是还是遇到了像陆游那时候一样的问题。
皇上生活得好好的,不想打仗啦?
辛弃疾特别想上战场杀敌报国,可是皇上给他安排了个什么工作呢?
安排的是国家粮食局办公厅主任。
我晕,辛弃疾最擅长战场冲杀,出谋划策,结果皇上说老弟,咱们来聊聊国家的粮食问题吧。
呵呵,辛奇奇这官当得很不得劲啊,再加上当官当了 13 年,调任就调了 14 回,这也真是醉了。
就在这郁闷无奈之下,辛弃疾写下来这首流传千古的青玉晚元溪。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宝马刁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湖光转夜鱼龙。
额尔雪柳黄金缕,笑雨盈盈暗向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天夜里,有着 10 万人家的临安城,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挂起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流光溢彩,远远看去,就像东风一夜间吹落了千树万树耀眼的花朵,又好像吹落了满天的星云,非常美丽。
那些达官贵人们都出来玩了,马路上各种各样装饰着华丽的马车来来往往,香气四处漂浮。
在那些大型娱乐场所里面,生肖不断,鱼灯、笼灯翻腾舞动,彻夜狂欢。
城里到处是装扮得齐齐整整出来游玩观灯的美女们,他们头上戴着额尔雪柳黄金缕这些各种各样的首饰、头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说说笑笑地从辛弃疾身边风情万种地走过。
而辛弃疾呢?
它只是在熙熙攘攘的人潮里苦苦地寻觅着,他想要发现自己心中的那个人,可是无数次的追寻,换来了无数次的失望,他所想念的人始终没有出现。
终于,辛弃疾心灰意了,他就强忍着万千留恋和不舍,猛然转头想要离开。
就在这一刻,他忽然发现,原来那个人已经来了,只不过他站在那灯火稀疏、冷冷清清的地方,成了这个繁华热闹的夜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于是问题来了,那个人是谁?
有人说是他的爷爷,姓赞有人说是耿金耿大帅有人说是爱国的仁人志士,也有人说是他的女朋友,在我看来都不对,他在找谁呢?
他在找自己,在灯火阑珊处,那个满怀报国热情,清高而寂寞的自己。
众利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话后来被王国维,也就是清朝末年的国学大师说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哦,对了,再说一个八卦百度公司。
百度这个名字就是从众里寻他千百度这句话而来的。
后来的后来,辛弃疾起起伏伏,在家闲居了 20 年,64 岁的时候,机会突然又来了,还是上期我们讲的那个主战派宰相韩托咒邀请了一把年纪的辛弃疾当官,辛弃疾高兴坏了,立马应邀,可惜不到一年,又被变惯了韩佗胄也被杀了,人头送到金国了。
这下辛弃疾彻底绝望了。
68 岁锤锤老李的辛弃疾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了,就在双眼马上就要闭上的时候,他突然直起身子,持剑大呼沙子 a!
沙子 a!
然后与世长辞了。
唉,一代英雄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
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感受一下辛弃疾金戈铁马的壮志豪情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此以祭芷。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影。
八百里,分麾下,治五十弦,反赛外生。
沙场秋典毕,马座敌奴飞快。
弓如霹雳,险惊了雀。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绳。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
接连响起了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的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战马像迪撸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砺前文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湿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今天的金戈铁马新稼轩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收听老旧读书,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让他们听到,请关注本文公众号。
更多干货课、真题资料等内容,请扫下方二维码。
下个周一,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