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再见爱人》麦琳:在社会中失权的女人,又怎么可能在家庭里得权

《再见爱人》麦琳:在社会中失权的女人,又怎么可能在家庭里得权

2024/11/17
logo of podcast 读笨书Read or die

读笨书Read or die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播
以丰富的内容和互动方式帮助学习者提高中文能力的播客主播。
Topics
我对于在节目中展现出对女性主义不熟悉的女性角色持宽容态度,因为她们在生活中接触女性主义的难度很大,而麦琳正是这样一位女性。我不认为节目中所有嘉宾都围绕着麦琳转是因为她自我,而是因为她是节目中唯一一个无法有效解决自身困境的人,这主要体现在她缺乏清晰表达自身需求和困境的能力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杨子虽然自我,却能够通过语言表达使自己的逻辑自洽。在李行亮和麦琳的关系中,李行亮虽然能够解决问题,但他的解决方式往往流于表面,例如直接满足麦琳的物质需求。我认为这种解决方式并非源于他是理工男,而是男性在亲密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困境:他们认为亲密关系应该像港湾一样提供庇护,而不应该要求他们付出额外的脑力、情感和时间。我不愿意审判麦琳,因为她在节目中是一个真正的弱者和无权者,处于社会金字塔的底端。造成她这种处境的原因既有主动也有被动,而主动原因本身也是父权结构造成的。我不认同将女性之间的冲突简单归咎于个人恶意,而应考虑父权结构对女性友谊和女性同盟的影响。许多国产综艺的观察室带有明显的厌女倾向,其维稳的主要手段是性别,女性是其主要工具,而阶级和性需求等因素则被刻意忽略。观察室的真正目的是与观众产生共情和连接,而非帮助嘉宾解决问题。节目中,很多人都在使用一套厌女的语言,这套语言很容易激起大众的负面情绪。麦琳本人不仅意识不到问题所在,还会主动迎合这种厌女的叙事。例如,节目中让李行亮哄麦琳的行为,恰恰说明了李行亮才是家庭中的上位者,这反映了社会失权的女性在家庭中也很难获得权力的现实。这种用词更容易加深观众对麦琳负面形象的印象。如果将“哄”改成“聊聊”,就能缓和大众对麦琳的厌恶情绪。我们不能因为女性抗拒女性主义意识而去指责她,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依然是一个父权制的环境。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更友善的女性环境,理解麦琳的困境,并帮助那些能够改变的人改变。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再见爱人》中观众对麦琳的批评,以及嘉宾们似乎都在围绕麦琳转的原因。节目认为,这并非因为麦琳自我,而是因为她缺乏表达能力,无法解决自身困境,导致其他人不得不介入。
  • 麦琳在节目中展现出的困境和缺乏表达能力是导致他人围绕她转的原因,并非其自我性格。
  • 与杨子等其他嘉宾相比,麦琳是节目中唯一一个无法有效解决自身困境的人。

Shownotes Transcript

【主播的话】

大家周末好,主播还是没忍住,做了一期节目聊了聊麦琳。这期节目,我回应了一个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人讨论的话题,即为什么所有人都要围绕着麦琳转。我不同意黄执中说麦琳自我的观点,因为杨子也自我,但在这个节目上,所有人并没有围绕着杨子转。我认为节目发展到最新一期呈现出来的“绕着麦琳转”恰好说明了,麦琳,是这个节目里唯一一个没有能力去解决自己困境的人。而这个能力具体到节目上,就是表达能力。麦琳不具备通过语言表达清楚自己需求和困境的能力。而杨子,他非常懂得如何用语言让自己荒谬的逻辑自洽。

这期节目,还有一个我非常想要提出的视角,是观察室视角。我在最近的两档综艺里都感受到,观察室真正的作用,不是为了帮助嘉宾解决问题,而是通过“阐释”、“分析”去和观众达成连接,简单来说,是为了上热搜的。

大多数国产综艺的观察室就像一个微缩的维稳机构,“性别”是其维稳的主要手段,“女性”是其手段中的主要工具。而那些绝口不提的方面,如阶级,性需求,是打破稳定的破坏性因素。 

好了,具体的内容,还请大家收听这一期小小节目,希望我们都能一起创造一个更友善的女性环境。努力打破父权制的诸多陷阱。

【联系我】

📢一则通知

《读笨书Read or die》已经上架各个播客平台,包括不限于苹果podcast,Spotify,substack等,如果想要订阅《读笨书》的newsletter欢迎大家发邮件给我,或者去微博@过细雨查找订阅方式,我会不定期更新,虽慢,但更。

以及,豆瓣《读笨书》也上架了,欢迎大家去给我评分。别骂我,主播很脆弱!

微博@过细雨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