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59:你的“迷之自信”是从哪来的?|《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Vol.59:你的“迷之自信”是从哪来的?|《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2023/7/11
logo of podcast 读书破万卷

读书破万卷

Shownotes Transcript

收听目录:

02:07 达克效应

04:33 “周哈里窗” 自我认知模型

09:31 存在认知偏差并不可怕

11:00 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自我评价的准确性? “普信男”就是一个网络热词。

两性关系只是一个很小的切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学校还是职场,一定见过不少这样的人,明明能力普通,却展现出难以理解的自信;也有一些人在外人看来能力优秀生活出彩,已经高于常人之上,却深深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

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属于同一类人: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

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达克效应。这种现象不局限于男或女,也不局限于何种职业和阶层。可以说每个人都会对自我认识产生偏差。

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品性这两个方面的评价为何往往会偏离客观事实?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提到的这本书叫《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从认知偏差到自我洞察》,作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邓宁。

为什么有些明明是很明显的答案或是常识的事情,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答错或做错了却仍然坚持自己没错?为什么有些人会有着一种迷之自信?为什么社会上有那么多的“普信男”“普信女”?

不少调查研究显示,总有许多人认为自己的表现优于其他人,其占比远远超过50%以上。也就是说,认为自己超出中等水平的人的数据跟实际上的客观事实有着很大的差距,两者的结果是相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