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目录:
02:36 形成自我:2岁的叛逆期
04:32 成为自我:青春期
07:10 装满自我:三十而立
08:17 打破自我:中年危机
10:28 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一体化自我的消长
12:54 植入文化的作用
庄子说我们“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在科学技术之前,我们大多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只能靠自己去悟。
然而,细胞学揭开了我们生命的秘密:我们之所以活着,都是仰赖细胞无时不刻的新陈代谢。所以,我们明白了“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却是对我们生命存在的揭示。
但是,对于何为自我,我们还是不太明白“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所指。而佛对于这一指示有一个很明确的补充,即“即生即灭”。虽然这句话可以几乎等同于“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但“即生即灭”却可以更形象地表示我们的意识。
何为自我,正是我们意识的构建过程。至于何为自我,在我们的一生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通过不同的现实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给我们不断定义自己的机会。
因此,我们对人生的不同意义和自我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总是沿着一条“即生即灭”的路线行走。但是,在人生的长河中,这些意识时而叠加时而疏散,与生命的发展历程相结合,构成不同时期的演化――停滞阶段。
大家好,欢迎打开《读书破万卷》,我是许诺。今天我们一起打开的这本书叫《发展的自我: 自我成长中的过程与问题》,作者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凯根。
书里从意识层面,外显地向我们阐释庄子“方生方死,方生方死”的古老命题,让我们从意识层面更明白我们何为自己,让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具体的认识来觉察、优化我们的人生,并有意识地引导、教育我们的的孩子。
这本书一经问世,就畅销全球40年,成为“建构――发展”心理学的开山之作,使无数人突破自我认知的防线,成为终身成长者,为这个世界的发展做出不朽的贡献。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