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6. Hoxton Mini Press:从东伦敦走向世界,这家出版社 12 年只做了一件事

06. Hoxton Mini Press:从东伦敦走向世界,这家出版社 12 年只做了一件事

2025/5/31
logo of podcast 开放编集室

开放编集室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H
Hannah
一个在网络上表现活跃且具有复杂心理状态的个体。
一知羊
小糖
Topics
Hannah: 我认为霍克斯顿迷你出版社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视角。从Fake News这本书对假新闻的解读,到Vintage Britain系列对昔日英国生活方式的记录,再到Opinionated Guide系列对伦敦的另类解读,每一本书都充满了创新的观点和深刻的洞察。出版社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观点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一知羊: 我觉得霍克斯顿迷你出版社的价值在于它对东伦敦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通过摄影书的形式,记录了东伦敦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记忆,展现了东伦敦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出版社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机构,更是一个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小糖: 我觉得霍克斯顿迷你出版社的成功在于它与全球共通的连接。出版社不仅仅关注东伦敦的本土文化,更关注全球范围内的人文和社会问题。通过摄影书的形式,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故事和情感连接在一起,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共鸣和思考。我作为一个曾经在伦敦生活过的人,我深深地被出版社的这种连接所打动。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介绍了东伦敦独立出版社 Hoxton Mini Press,从其出版的关于假新闻的书籍谈起,探讨了其独特的出版哲学以及对东伦敦的记录。
  • Hoxton Mini Press 出版了一本关于假新闻的书,从古希腊到特朗普时代,视角独特。
  • Hoxton Mini Press 创立于 2013 年,以东伦敦为中心,记录东伦敦的独特之处。
  • 出版社的 logo 是一只狐狸,象征着伦敦的生态与文化。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欢迎来到开放编辑室这是一档由文化创意机构物源文化 DCP 出品的播客节目

今天来到我们节目当中的是大家的老朋友《地球的周末》的编辑 Hana 然后还有怎么介绍小棠呢我是设计班专师现在就是在帮 DCP 做设计相关的任何工作叫我小棠就好

大家好我是地城的周末的编辑然后同时也是乌云装扮者的编辑 Hannah 好温柔哦其实我们会想要聊今天这期节目其实非常偶然我们今天这期的主角是一个来自东伦敦的出版品牌叫 Hawks to Mini Press

会突然想到说要聊这个题其实是来自于 Hana 的发现而且这么多期播客我一直都说我说这个物源文化是 DCP 嘛其实它的全称是 Docload Press 就也有一个 press 所以说也是这样

就是冥冥中的一些安排然后就促成了这一期就当时其实没有想那么多然后那时候我是在找那个乌云装扮者的选题嘛然后就看到 Hogston 最新不知道是不是最新但反正是最近出了一版关于 Fake News 的这本书然后

我就覺得他的思路很有創意首先他是從古希臘開始講到特朗普怎麼創造假新聞就是我覺得他這個視角真的很神奇因為以前在大學上課的時候就老師會講就是蘇格拉底就開始說什麼詩人的藝術其實是一種模仿然後是一種欺騙嘛然後他就以這個為切入連到特朗普了我就覺得很震撼然後

介面上它就有幾個簡單的介紹就是它這本書裡面有什麼內容然後我光看它那個介紹我就發現這個書就小小的 128 頁但很快的就一下就全都讀進去了然後我就覺得這本書好有魅力喔然後我當時就知道你那個小陽書不是一直會在做那個建書嗎然後我就想說那我不如發給小陽就是是不是也可以推薦一下這本 Fake News

然后所以现在当事人非常后悔就不知道莫名其妙为什么就多了一些工作量其实刚刚 Hannah 说就是 Fake News 这本书是从古希腊讲到了我们现代嘛然后

就是想跟大家揭秘的一点就是 Hanna 就是一直求学的过程当中也是研究古希腊的就怪不得这本书一开始有就是触动到她吧就是它是一个柏拉图比较著名的理论就它在理想国里面提到说人类有两种通过模仿来完成的欺骗一种是诗歌一种是艺术然后它就从这个这一类的欺骗开始降落

到現在的假新聞也屬於一種欺騙我就感覺那這個編輯他在選這個題的時候他肯定是對古典學的這個背景有一些了解然後他又可以從古至今那樣聊到現在

我对 Hox to Mini Press 的了解或者一开始的印象就和看到完全不一样其实是因为公众号刚刚开始兴起应该是在 2014 年然后 2015 年我觉得这是它就是那种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然后当时网上就有一堆人说你们知不知道就是这个伦敦有一个超级小众的出版社出了一个以 80 多岁的老人为主角的一本摄影书

那个也是 Hogson Mini Press 第一本书他们 2013 年创办的这个消息传回中国互联网的时候特别是关注文化关注创意的人都是为之感到非常的兴奋

然后所以我当听到 Hannah 在再次提及 Huckston Mini Press 的时候其实我是有一点点就第一她还活着就是这种网红机构她还活着然后刚刚听 Hannah 说到就是她现在又有一些新的这些什么 fake news 这样的策划的时候我就觉得说这是一个特别值得

关注值得再去多了解说在这你看剧经它创办到今天应该有 12 年的吧这样一个创意机构它在这些年当中它都做了些什么什么让它一直这么有创造力然后它有一些什么新的策划我觉得是值得好好来看一看的无法是因为我之前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出版社然后我也没有去过伦敦所以我刚开始选这个题的时候

我不太知道他跟他当地有那么多的那么深的连结就是我查了才知道这个 Hockstown 它是基于他们当地的社区那个 Hockney 来展开出版的内容嘛所以今天也是很开心就是可以把小唐找过来一起因为小唐是有在伦敦生活的经验土生土长的土长哪有

我觉得我是精神很得人我这个就是没有我在 fake news 因为我们就在准备要录制之前然后看到小唐坐在那里然后他此时拿起了 Hawks the Mini Press 出的书然后就就

小唐不是在伦敦留过学吗所以说就立刻拉上了小唐来加入我们的对话当中其实小唐你最先知道 Hawks Mini Press 是你在当伦敦人时期吗好像就是有去一个书展的时候然后有看到其中一些书但是其实说实话就是当时也没有

太多的了解它但是对它这个 logo 是有一个有一个印象的就是像刚刚 Hannah 有介绍到说嘛它其实是以东伦敦为原点那东伦敦在你们伦敦人心中是一个怎么样的定位呢我记得好像就是在一开始有了解到说在

工业革命的时候吧然后那时候就可能伦敦的那个它整个风向是从西边往东边吹然后就会它的那个烟包括各种毒气就会往东南东北那边吹所以那一边就是一个像

穷人区其实是被气候决定的一个导致的现在的城市的一个分布然后现在的话东北边就更像是一个

很嬉皮的存在那边有一条河叫 Rivers of Lee 就是一个上面住着很多常年就是住在船上的船只者对然后当时也是

毕业设计的时候有去调研那一块的人但现在大家对这个叫 Hackney 和 Shoreditch 那个地方的一个标签就是嬉皮然后都是那些打扮的可能比较偏

前微潮流然后各种新的时尚的东西都会在那边发生的一个地方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就西伦敦和东伦敦它就是两个世界是就是西边就是很 push 什么白金汉宫啊

什么摄政公园啊对然后反正只要是通过因为伦敦不是有那个区标就是邮政的那个标就比如说是 N 和 W 就是可能就是偏西和北边的就是

有钱那一块然后如果是以 S 开头或者是 SE 开头就是很明显的知道嗯然后我当时在是在 SE 那边一个叫金史密斯的学校读书

所以就是其实像东南边的话可能土生土长那种可能就是一辈子都不会设住过的地方我刚刚浅浅地看了一下就是 Hockston 它这个地方它确实是个地方但是它可能面积比较小然后我在地图上看了一下好像它周边街廊的地方都还是有些说得上来的比如说 Hockston 南边就是那个 Barbican Center 然后再往那边走一点就是 Whitechapel 那个

那个地方就是白教堂楼下岸对对对然后附近还有一个很很鲜的一个叫 Columbia Road Flower Market 就是那个超好对那个是一个很很疗愈的地方就是去那边食榜可以买一盆长得特别特别好的龟背竹哈哈哈哈

你刚刚提的三个地方全都书里都有诶就是那个 Columbia 那花市就是他有在他一本那个 Free London 里面提到就是你想要在伦敦找到一个免费的玩的地方就可以去那个花市就是我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我也列了一个拓展好奇的点是

为什么 Hogston 这个地方会那么有魅力那么有创意吗然后听了小唐讲了之后我好像可以理解就是他们可能有以前那种嬉皮的那种文化传统然后一直延续到现在然后他们就有很多源源不绝的心灵感然后这个出版社就也把他们都编辑成册就是因为这个他的创办人不是那个摄影师吗那个 Martin

但后来就是也是看到一个采访里面他就说 Hawkson 他就是关于东伦敦的这些记录或者是说以他为原点去发散出来的东西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还是以摄影书为出发点的就是我记得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就说书是所有摄影的终点

就是现在你摄影你随便发在社交网络上面就已经发了嘛你就分享了让大家看到了包括小红书上面你在配合上一些最新的信息它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播但是这些照片最后的归宿它还是属于实体的就是它是记录下来的一刻嘛也就是真实发生过的一刻然后抵抗遗忘嘛就是我看就是昨天我拿到这本实体书的时候我找不到了

就是 就是他前言就是第一頁就在封面之後的下一頁就第一句就是他觀點就表達得很明確他就說以前他們開始創辦這個出版社的時候很多人跟他們說印刷已經死了但他們相信就是

現在的書已經不再是關乎信息了是在關乎觀點然後他第一句就說就是資訊已經死亡了觀點萬歲然後我覺得跟你剛剛講的就是那個書是所有攝影的終點這個觀念就是很連貫因為我覺得他每一本書其實是還挺強的觀點輸出的就比如他這本這本書他就會

我現在手上拿的基本是 Ecoland 然後他就會說我們不會我們不會放棄出版書籍就像你不會放棄想要去城市裡邊玩所以我們還是會選擇以我們自己的觀點和我們的視角來做這個策劃然後來出版更多的書感覺跟你講的就是他一開始想以攝影開始是連貫的因為他攝影也很

强观点的性质这些就是小唐有提到嘛就当时在那个书展里面其实是他这个小狐狸的那个 logo 有引起你的注意我

我就想起他那个创办人他不是做过一个系列的那种摄影的策划吗他就做了一个假的那个狐狸的模型然后把它放在伦敦的各个地方比如说什么那种小商店啊我觉得他是一个对生态有意志有关注的人嘛包括他一系列的那个创办人他一系列的摄影都是关于小狗的关于小狗比如说他在车里啊什么的

然后是这样的我觉得他的那个观点输出表达是一直在的但不一样的是可能 Hawks the Mini Press 作为出版社来说他更多的是执着于自我表达就关于人的因为我觉得那个 Martin 他我一开始以为他是很注重生态保护的但我发现他用的方式很特别他不是比较传统那种比如他就是

助助流浪狗就是他有一个很明确的思路是他想呈现动物跟人之间一些不可跨越的鸿沟就比如他在做的那本狗的书里面他那个主题是车里面的狗狗他就专门拍

在車上等主人的狗然後整本攝影書就是翻起來其實是有點悲傷的然後他覺得是他的靈感是來自他小時候的經歷就有一次就是他坐在車裡面然後他爸媽就下車他在車上等然後他就感受到那種悲傷的感覺然後他後來看到狗之後他又有這個情感的連結所以他就去拍了這一個系列的攝影機

然後我覺得他對這種人類跟動物之間就是這種很不可名狀甚至是像他主題講的就是不可跨越的這個鴻溝我覺得他是一直有在捕抓到這一點的就像你講的那個他做的那個狐狸模型那他其實也是想說就是這些狐狸他也跟人類一樣生存在這個城市裡面但是人跟狐狸是沒有辦法溝通的

然后我觉得他这种就是很细腻的人对物和人对动物人对环境的这些情感其实是有在他所有那个书的策划的里面的其实我有点好奇啊就虽然说刚刚我们就说这个 Hawks and Mini Press 它的 logo 是一个小狐狸包括那个 Martin 他做的这一系列摄影展也说什么狐狸来到了城市那

小杉你自己在伦敦见到过狐狸吗你这么一说我忽然想到这个狐狸其实还蛮有说头的就是在去伦敦之前大家我觉得你们应该都看过那个剧叫《伦敦生活》它那个里面就是一个异想化的存在就是在最后

嗯就是第二季的时候那个狐狸在很多场景中都出现过有的人会把它解读成它是一个诱惑的象征就是嗯它在反复地诱惑那个神父然后到最后的时候嗯

那个狐狸本来要继续跟着那个菲贝走但是菲贝可能当时的心境就是放下了一些执念然后那个狐狸最后就离他远去了然后那也是一个嗯

当时我就是知道伦敦有很多狐狸然后在最最后真正去到的时候我发现确实是就是有的时候可能深夜一两点的时候他们就会在街上走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狐狸他就是可能是被车撞了然后那那个有一只脚就已经是不能再走然后他就是三个脚在那里蹦

然后我一开始还想这是什么生物然后好可怜的狐狸对但是好像当地人他们对狐狸的一个看法就是觉得那是个害虫就是会在他们家的垃圾桶里翻来覆去然后有些小狐狸可能会比较可爱它甚至会翻到那个院子里然后找别人要吃的对我觉得有可能这个

嗯他的这个 logo 我觉得他真的你这么说我觉得真的有可能就是因为他确实是在伦敦经常常见的一个生物忽然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你说很多人伦敦人都觉得他是害虫我就觉得说不愧是一个冷漠的大都市

不过就确实是我觉得这城市人离动物太远了就真的是不知道怎么与它相处嘛就我之前读书的地方是在一个农村然后我们附近就会有一种熊就真的是比人还要高的一种熊然后它也会翻垃圾桶啊什么的

但附近的人就对他就是那种关注你知道吗密切关注他今天又去哪里了然后把他送去加拿大什么之类的然后他自己跑回来了把熊送去加拿大上学不是就把他送去他的老家而且是他还带了一个是他小孩还是他老公回来学业有成对应景还乡真的

成家立业就是我觉得不管是这个 Huckston 他一定用这个狐狸他在表达什么我觉得就是他可能还是想要重新在城市或者说让人们

就是我觉得去找了一些比较本真的一些东西吧最先我们和自然的连接是怎么样的包括我觉得城市里面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狐狸除了狐狸他们自己本来的一些生存技能上有提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伦敦的环境就是在变好嘛就是让他们愿意来生活但这只是一个很不专业的揣测了

其实说到这里我觉得听众朋友们应该对这个出版社他是做什么的然后

或者他有什么样的特色已经很有概念了吗我觉得就不如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就是去看他做的哪些具体的事情的这个部分就是除了所有人都也不知道所有人吧很多人第一次认识 Hox Mini Press 的那个老爷爷的那个摄影书之外他们还做了一个系列其实是 Hanna 告诉我的

就是复古系列就是跟小杨说要一起做这个 Holston 之后我就开始在嗯

呃 公眾號的搜碼 然後發現就是在微信裡邊好像流傳的比較多的是它一個很早的一個叫 Vintage Britain 的那一個系列然後它基本就是拍的是上個世紀就是英國人是怎麼生活的然後比如它有好幾本就是我覺得很有意思

就是他提到是英國在大概 70 年代到 80 年代我錯了就是在 50 年代的時候就是很流行去西班牙旅行嘛然後他們就有一個相對固定的點就是會選在那個瓦倫西亞這個地方然後他這個攝影機就拍了非常多就是倫敦人開開心心的去瓦倫西亞

就跟現在就是那種很像網紅打卡有點像就是大家都會就是穿比基尼然後你就在海灘上美黑然後你就會享受當地的那些什麼咖啡啊然後會在那邊做瑜伽什麼的然後他那整本那個攝影術就關於你在瓦羅西亞的這個回憶

然後我覺得這一點就是很好玩它就等於是有點把一個過去的那種時代記憶給定格下來了我要不要提這個事情我感覺我會被你取消但是我又不能這樣講你說你說你說就是我跟大家描述一下剛剛就是

Hana 長輸一口氣然後露出來丹佑的神經對 我們很想聽就是就是我前幾天跟我媽打電話的時候又在說就是我媽跟我說她去一家麵包店叫 Yomiko 就是去買了一個麵包然後我就愣了一下什麼是 Yomiko

然後我才想起來那個 Yumiko 就是以前在我還在家的時候那家店它是叫口福然後那家店它以前就是算是在我家上就是

做的麵包比較精美的然後比如有朋友來找我吧我就可以去送給他就比較好看那樣嘛然後就在我的回憶我的時代的回憶裡面他是叫口復這個名字但是他現在改名叫 Yomiko 了之後就是我媽就開始叫他 Yomiko 了然後我就跟我媽講就是你不要再叫他 Yomiko 了你這樣叫他的話我就不記得他以前是什麼樣子就想到這本書我就想說就是可能我小的時候

經歷過的那些回憶我長大我就忘記了或者是它就關掉了就是它那個店家關掉了或者是我已經對度假旅行那種不太感興趣了但是這本書它還完完整整的封存我那個年代做過的事情然後我當時真的一刷到這本書我就想起來我媽跟我講的這個事情然後我就超喜歡這個系列嗯

原来是因为这个就我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想过但就是像就是去拍外国这种切入点后来想一下确实是你比如说有一本什么摄影书去拍什么八十年代的中国人都在法国去了什么地方我也会很想要看啊

我这里可以补充一个虽然跟东伦敦没有太大联系但是是在一个在中国城附近有一个叫 Prince Charles Cinema 的一个影院然后它是一个还挺老的影院然后它是我应该是伦敦最喜欢的一家

然后有一次我去看那个电影就是它是在那个 SOHO 区我当时是买了一个盲盒厂就是我根本不知道我接下来会去看什么电影然后就是坐下来那一瞬间它开始放的是我忘了具体那个电影叫什么了但是

它那个画面上就是呈现的大概是三几年就是上个世纪的伦敦的那个街景然后那个正好就是我刚刚去走的那个影院会走过的那条街道

就是那种感觉就是我当时现代的时候我走过这条街道然后来做到这个影院开始看这个电影然后这个电影里面放的是我刚刚走过的这个街道但是是上个世纪的版本然后那一瞬间就感觉像是真的是把我带进去了对对对我觉得这个摄影书很多时候就是会承载这种感觉就是给你一种沉浸式的

虽然也是一个客观的你没有真正体验过但是也能够感受到他那个西班牙的阳光或者是下滩的感觉你讲到这个我想到那个创始人 Martin 他在采访的时候有提到为什么会选那个 86 岁的老人吗他说是因为看到他自己一个人站在那个 Hogston 的那个广场的时候他周边都是那种

很潮的人然后他一个人非常的沧桑就有那种落差的感觉所以他要开始把这件事情做出来然后小棠讲这个时候我就想到就是小棠一个亚洲人然后在伦敦的那个很老旧的从三十年代到现在一直存在的那个影院就如果 Martin 当时看到小棠这样应该也会有这种很奇特的瞬间

开始讲一些乱七八糟的话我没有啊我觉得是可爱的是不好意思

就是当时那个 Martin 看到那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我觉得可能在大众传播的语经里面他已经变成说是与现在的时髦的东伦敦完全不一样的那么一个代言人真正的经历过贫穷混乱或者是留下来的这种阴影的人然后和现在这种在城市更新之后再去看的东伦敦当然现在的版本也很有活力但总感觉像是那个老人经历过的那个好像才是

打引号的是真的一样除了 vintage 系列还有 portrait 系列它有一个 portrait 它那个是和英国摄影杂志合作的两个系列一个是关于

英國人然後他那個攝影雜誌就是會應該是每年吧就是會選大概精選 200 張關於英國人的不同面相然後不只是性別然後包括你你的可能身份你的職業身份然後甚至可能會透露出你的階級還有那種就是你的性向

就是會把這些所有的攝影的照片就是廣了告知放在地鐵啊然後各種地方這樣然後他這一系列就是會專門把他這些公開的照片就集合成冊然後出版

因为我刚刚突然想到另外一个就是我觉得可能是就知名度仅次于那个老人家的一本摄影书的一本书就是他有一本书就专门记录在 Hogney 这个地方都有怎么样的发型好像一共是有两百多种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就是

我觉得这个角度也蛮好玩的就是因为我在英国街上或者是说我从小就是对于英国人的印象其实很多是来自于足球运动员的印象中就是他们的发型就是很奇怪的就什么机关头啊之类的但就我不知道小唐当时在伦敦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这个一说我还

还真有就是我想起来我当时住的那一块叫 Deaford 然后我记得当时有一次老师好像跟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去周边收集任何一个元素也好信息也好或者是最有印象的是当时别的有一个组他们就是去周边就我们那条街 Deaford Street 上就有

各种的理发店然后这些理发店也很有意思的是因为可能黑人的头发它比较难打理真的是弹弹的是卷卷的那种对就他们有一个他们的专门的理发店然后除了这个之外另一个人种就可能是像中东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喜好的发型店然后就会是另一种

他们可能这一条街上有很多还有面向女性的然后好像白人的比较少就这边的话可能就是超级多理发店但是面向的种群都不太一样然后那一组的同学他们就是去每个理发店收集到的所有头发然后他们当时编了一个巨大的毯子

然后最后那个还蛮震撼的然后最后他们就是带着一条毯子在那个街上做了一个大大的游行就是这个行为我们就不用去考探究太多但是就是当时就觉得哇好有意思就是去每个理发店收到的就是那个头发

就是嗯还挺震撼的而且我感觉就有一点反映出就伦敦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这种本质就我去了之后才发现不是每个人说话都是 I need water 是各种各样的我啊你是不是啊啊就不是完全不是这样就各种各样的口音都有然后觉得自己是无缝融入的包括我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去东伦敦的时候有吃埃塞俄比亚菜

而且我觉得那个调味也真的挺好的呀

就是我觉得就是发型这个不仅是反映出就是伦敦人的这种个性吧就小唐这么一说我其实会反觉得说他反映出来是每个人身上带来的带去伦敦带去哈克尼这个地方的文化我想到一个点是就是因为我不是学历史的吗然后以前学英国史的时候就是会讲到英国人他们通过殖民扩张就把全世界的很多文化都带到自己的首都就到了自己的国家然后

因為就是書上看就是不太有那種感觸但是我看到他們有一本就叫那個 Makers of East London 就是他們把那個東倫敦的那些手工的

匠人 就是都編輯成冊 然後我就看它裡面選的人都很好玩我覺得我現在對那種手工藝的或一些製造工藝的理解可能就是製造一些電器啊或者是就那種很流水線的那種工業的想法嘛但是我就看它這本裡面它就是有那種

做地球仪的然后做那个霓虹灯的招牌的那种人然后还有他举的例子里面还有那个专门做那种很尖头的鞋子的那种人就是类别很明确然后还有手工做伞的

就是一下就讓我把上課那種就是很全球化的東西在倫敦流通的那種感覺就就立住了真的全世界很多手工在用的東西就是從東倫敦這個小地方然後那個人一針一線的給你做出來

就是他的这个系列书里面就是除了 vintage 那个系列然后还有就是我们刚刚聊到 portrait 系列然后还有这些单行本

还有我觉得就是可能是我觉得就最近越来越多的刷到的这个 Opinionated Guide 这个系列就是熟悉我们的朋友的话可能知道就是就现在在开放编辑室这个空间里面办公的也有就是 Jetlag 书店的同事嘛然后是 Jetlag

HGLAC 书店的同事有一次在做就是这个春夏的书单的时候就提到了 Huckston Mini 的这个系列就是 Opinionated Guide 然后那个主题是当时有让我就是觉得顿一下的怎么还有这样的旅行指南啊他就说适合带六到十岁的小孩去的去伦敦的一些地方的指南嘛然后我就

是因为这个然后再重新对 Hawks the Mini 有所就是关注的确实还蛮意外的当时的第一感受就是这个东西好轻啊就是而且他完全就没有在担心因为像我们如果去做一个指南之类的肯定你会希望他尽可能的全面

然后你可能希望他的信息可能是更新的可能你不会选择就是那些非常新还没有在这个城市里面站住脚跟的那些店铺但这个指南他的思路就不是很一样他可能一本书里面

就是一家店铺给你配一段话就是我对它的这个评价然后设计也非常的简单嘛就是你也会期待说比如说在一个指南里面你会配上这种精美的地图什么的但它不是它把那个地图就藏在这个封面那个折页里面就是它的封面和封底的这个折页一打开就是一个小的地图然后你可以看到里面介绍的第 20 家店第 30 家店它分别在哪条街上他们有没有挨戴衣服

就是这么简单而已我就觉得这个思路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这个地图就是在这里我都没发现我其实觉得这个真的还蛮就很伦敦因为就是我对这个城市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就是它总给我一种折叠着的感觉

就是它的每一个精彩的地方或者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它其实都是像这个书的这种设计一样它就是

藏在里面 伦敦折叠因为就是我在那的时候就是可能就是一条很熟悉的街道我不同的天可能突然今天想的是我要不要往那边走一走或者是之前没有兴趣的一片街我就想说今天可以这边说不定有意思的东西就是但都是会有给我一些很

很意料之外的收获就比如说我当时是有一段时间住在那个 Greenwich Park 那附近然后你知道那附近有一个开演唱会的地方叫 O2 就是在泰晤士河沿岸然后我每天就是会基本上傍晚的时候就是朝那边跑步那是一个富裕的地方吗不算富裕我觉得算是可能新一开头的嘛是

你学好快反正就是当时有一段时间我突然跑到一个新就是沿着那个泰晤士河跑到了一个之前没有去过的地方然后当时看到了一个在河边停着一个巨大船的切面就很意外就是你想想那个巨大的一个船

切了就是中间一个横切面就像你想象一块蛋糕然后你就能看到那个船舱的里面的一些结构它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他就是把一个巨大的船切了两刀然后

就只是一个例子但是对我觉得之前不是有一个很精简的话叫什么如果你厌倦了生活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生活我现在觉得这句话可能应该是说应该是会让我反省就是如果说是不会生活的人应该就会很容易厌倦伦敦吧对

你講這個我想到就是他其實有一本書叫 How to leave London 就是他這本就我個人還蠻喜歡的因為像我們在北京這種大城市就也經常會有就是你可能你走了你離別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然後我看他這邊

這本書的策劃就我會帶入北京就是然後我看它裡邊它應該怎麼講就是它大概是採訪了很多離開倫敦的人然後把他們的小故事就是做一個觀點比如它有分享到就是一些人可能他離開了然後通過他的採訪內容然後他那一個主題就是你怎麼不害怕改變

還有就是類似那種就是你怎麼把你的事業和你的家庭都一起換到一個地方就是它乍一看像是一個指南但是你仔細去讀它的內容的時候其實它有點像一個離開倫敦的人的人生經驗的分享然後我在讀這個時候我就有一種感觸就是覺得原來離開倫敦的人他可能就只是把

自己的它也是伦敦故事的一部分然后他只是把一部分的自己带离了伦敦那样对哦哇好完美突然想到就刚刚那个头发的一个故事嘛就好像就是你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文化来然后就组成了伦敦然后你走的时候你带走了伦敦的一部分嗯对啊然后包括就是带走伦敦的这一部分这个故事本身它也是伦敦的嗯

我忽然想到虽然说这个头发稍微有一点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有点恶心但是之前好像有个艺术家也是就是在伦敦的地下铁里收集了很多头发就是你想那个地铁里可能就是总能看到有一团头发在那里飞就是在角落里窜然后它其实是杂肉了各种人种然后有一个艺术家好像就是收集完之后去看里面到底有具体哪些人种

然后之前好像是有说伦敦整个城市是有 200 多种语言的人在这里生活着刚刚 Hannah 说的那个采访各个伦敦的人然后我想到之前有看到一本书叫《伦敦人大城市的日语业》我看我们办公室还有这本书对我之前有在伦敦读这本书

当时真的蛮震撼的就是他里面大概采访了很多很多生活在伦敦的人或者是曾经离开的人里面的职业包括水管工

环卫工出租车司机货币交易员我觉得大家可以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这本书就是不是他们出的但是我觉得可以作为一个文字版的呼应因为 Hawkson 可能跟片图像然后这一本书的话它就是一个作为一个补充

然后还想到之前有看一本书,是一个中国人叫做王邦的作者他写的,这本书叫《平去恩德之感》,这本书还蛮能够体现英国现在的一个普遍的现状吧。

他是有点把自己作为一个人前线调查的感觉在写然后里面真的写了蛮多我当时在英国其实还是一个学生的身份但是这本书的话它可能就是更多以

居住在哪里或者是一个更深入的视角在看整个社会历史啊这些的小唐这样这个这些书忽然间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他那些指南系列可以有那么多的观点就是因为我们乌云装扮者就是我们大概每大概可能一年几个季度我们会推荐一次那个北京的新店嘛

然后我们每次在做那个新店的时候我们会尽可能就是会带入一些编辑的视角就是可能我们有关注到有观察到北京有什么新的一些动态嘛然后在我们最新一期的新店推荐就是五月份就有提到说现在北京的新店都喜欢通过卖生活方式来卖产品比如说我喜欢听黑胶这是我的生活方式然后我在这里卖咖啡所以其实我卖的也是一种

對那種黑膠的這種品味的追求的生活方式然後感覺就是他這一系列的

就是我們自己的觀察還是基於北京的但是就是我作為一個編輯的視角來看我會發現它所有的視角就像小棠講的是關乎不同的人種然後不同的階級然後像它裡面就除了剛剛小陽提到的那個 Kids London 就是它有兩本嘛一本是六歲以下的小孩的

對 0 到 6 歲的 Kids London 還有一個大一點的小孩歌就是 Big Kids London 然後

我覺得這個市場本來就很特別就是以一個推薦一個孩子可以去的倫敦然後除此之外它還有很多其他的比如 Free London 就像小棠剛剛講到的那個 Columbia 那個花市就它也在那個 Free London 裡面就是你想要在倫敦什麼便宜不用花錢的地方然後你可以去那個地方

然後它還有一個 secret London 地下倫敦就是市長我覺得超好玩的它就真的有推薦幾個比如像是那個 London Transport Museum 他們辦了一個那個導覽就是你可以去參觀那個戰爭的時候那種防空洞我們重慶也有還有那種就是那個 post building 的 roof top 就是你可以

免費爬上去然後就俯瞰整個倫敦那種感覺就是我覺得他所有的視角就是他輸出觀點的視角就像小航講的他是基於倫敦不斷在流動的不同的角色然後不同的人來完成我覺得我特別喜歡就是他的

我怀疑我就是可能有点母爱犯难啊最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看到那个 Big Kids London 然后包括这个 Eco London 我们现在手上拿到的这本书他们都是同一个作者写的那个作者他说他在伦敦是住了十几年嘛然后他在这个城市养孩子

应该是 16 年养孩子就有 8 年的时间然后他就和很多人的观点不一样都觉得因为很多外国人或者说伦敦人他都会觉得说大城市不太适合养孩子就像养孩子和养狗他们都觉得说应该有自然应该有个大院子让他们去奔跑

但伦敦就是这种比较公共的空间也就是可能那些什么小的口袋公园之类的但他的观点就是他觉得这里超适合养孩子就虽然说你作为一个都市人你要去承担比如说什么污染的代价但是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在这里尝试一些比较可持续的东西所以他把那些东西融入了这个 Eco London 里面

首先第一我觉得是一定会有这样的受众会需要这样的指南然后第二个是我去查这些作者背景就这个 Opinionated Guide 的第一本应该是关于伦敦的建筑的嘛那个写伦敦的建筑 Guide 的一本书的

作者他是 2013 年就是开始在 wallpaper 工作然后后来又换成这种自由职业啊之类的然后我就觉得说 Hoxmini 它作为一个这种厂牌的存在它就是能连接到就是在这个行业里面非常资深的人让他们持续地在做这样的创作所以说你累积下来的一些经验不会说不算数这方面的积累还是有地方可以去施展的

我想到是我覺得 Hogs 的另外一個比較打動我的點是我覺得他會通過很多不同人的故事來陪伴我

就是像你講的你這個大城市養孩子的問題就是他其實有一本書叫 Single Dad 就是他把那些單身父親的故事就是記錄下來然後我記得就是我覺得在我們中文就是互聯網的語境大家都會有點就是覺得爸爸帶孩子就是不靠譜啊還是什麼但是大概看了他裡邊的內容的時候我覺得是真的很動人就比如他都是分享

实际存在的一些父亲带孩子的故事而且他那些父亲的分享你会发现他不会有比如我们互联网去渲染的就是

歌頌自己的功德或者是強調自己的苦勞就是沒有這種東西他就會很真誠的跟你分享比如我跟我前妻離婚之後啊就是我孩子 17 歲才住到我家然後我家就要因為我的孩子來了我的生活方式做出了什麼改變然後你就會發現他這些基於個人的分享他是一個社會很普遍存在的問題然後

你就會開始以一個很心平氣和的去看待因為這個就是真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然後除了這種 single dad 就他還有其他的比如有

呃 sister 就是講姐妹之間的這種感情也是很 就很相似的視角都是像一個你的鄰居然後你知道他就是有一對就是一對姐妹或者是你另一邊的鄰居他就是一個單身父親然後他就跟你真實的分享他們的故事然後你就有這種感覺就是

你被陪伴到了不是很强势的在教你怎么做一个单身的父亲或者是经营这个姐妹的关系你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然后你知道比如有一天可能我成为一个单身母亲还是什么我知道还有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在我其实真的之前没有意识到摄影书还有这方面的魅力就因为我在我心目当中就是很贵的书然后就是嗯

可能在图书馆里面看看得了或者说它是关于艺术的但我就觉得 Hoxton Mini 它人家能做大做强做到从东伦敦出发然后有这种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就真的是这种连接是全球共通的然后才能做到吧就是你刚刚说摄影术我想到之前有一直很喜欢的一个中国摄影师叫于

浴室里他之前出过一本摄影书是他在伦敦 date 了很多的男生然后他都会去跟男生拍一幅这样的作品就是最后做了一个系列

很美他这本书叫 My Tinder Boys 就是因为大家看不到嘛就简单描述一下就是这个艺术家的首页上面就有一些就是没有穿衣服的 Tinder Boys 赤裸的与我们相对中国摄影师他现在好像发展还挺好的然后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一种他记录他的伦敦的方式吧

那他的这个系列书他们书的系列我觉得是不是就分享的差不多了

当然就是如果有我们漏掉大家也可以去他们官网上查看一下他还有哪些系列说不定也会有你喜欢的当然更好的是欢迎大家前往就是如果你在北京的话欢迎来 Jaylag Books 先下去看看这本书翻一下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和这种什么城市旅游人文生活方式相关的相信也可以给你一些启发吧就是其实我还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点其实

我点进他官网的时候我会发现他不是一般就是他的那个网址下面那一条就会是什么什么大促销啊什么我打多少多少折一些外国官网不是长期都是这种吗但我

点进 Huckston Mini 的时候他是说你下单的时候就种一棵树我当时还没有觉得说你这个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在想说也许这就是真正正确嘛你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但点进去发现还挺好玩的点进去他就会跟你介绍说我们所有的这个出版物都是碳排放中和的

他书背后也有写是吧背后说这是一百八千碳中和然后 purchase from stand for trees 就是这个组织对就是他们的这个碳中和的

举措吧其实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就是用那种环保纸张所谓的 FSC 认证的纸张就确保这个是来源比较良好的树木做成的纸张嘛然后第二个就是

那个你下单然后就种一棵树就是要去那个种树他就说不管你是买一本还是十本他们都会去种一棵树嘛然后你就点进他们的那个可持续的那个网页的一个链接然后你会看到 Hockston Mini Forest

真的然后就是他是跟别人合作的嘛就不是他们自己的这种设计风格的语言但你就点进去就会看到像那个蚂蚁森林一样的那种东西而且你就可以看得到比如说我今天下单啊然后今天种下去的那棵树是什么样的种类然后他种在哪里他本来他就本来就种之前可能是八万棵树在这儿然后种

比如当天你下完那一单然后在这里增加了一颗那个感觉还是蛮好的我觉得这个真的有点打动到我而且后来一想就这些书的纸张它就是从树来的然后你种下一棵树而且它名字又叫 Hawkson Mini Forest 你好像真的就觉得说我真的没有欠地球什么好妙啊对不起打断一下你的感动就是摄影书不能循环吧

就是攝影書的那個材質那種紙張可以嗎是不是只有這一套天哪問到了對不起我覺得它已經不需要再去循環了它只是你種下了這一棵你買下這本書的時候你可以永久收藏這本書然後你的種下那棵樹會讓這個循環變得

不是直接的循环我觉得他就是说以另外一种方式循环嘛因为刚刚就是 Hannah 你念到的那个它其实是它的第三个步骤就是它每去印一本书或者印一套书吧它就会计算说会要就是就是有多少碳排放然后他们就会去买那个证书

然后用这样的方式去把它碳中和掉然后刚好也是小唐刚刚提到说其实你通过收藏的方式以及就是这个生产的方式其实形成了一个碳中和让我想到说这个牌子它有点东西的是它有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就说就是为什么那么少的品牌出版商拥有自己的品牌就是他们总是想的是我做一本书卖一本但 Hawkson 想做的就是我要做的是 A Family of Books

就是它就是用来收藏的

就是说你一套比如说像是我们手上的这个固执基建的指南它不是像彩虹一样吗就是一整套这么放在书架上面它就是从一开始他们就已经想好了的吧我觉得他如果是抱着我要把这个做成一个我们文化的遗产的那种使命去做的话那他肯定在每一步之后都会想得很清楚

我其实觉得他们做的这些有点像实体版的小红书但是它里面就是店铺也好推荐的那些 list 或者是实实在在的人也好它就是可以渊源流长的给我这种感觉

我覺得我很喜歡小棠講的就是有把這個人類的文化遺產留下來就是包括可能你在同一個地點然後倫敦它 30 年代是這樣的然後 70 年代是那樣的現在又是那樣的但是雖然它那個地點還是一樣但是生活在這邊的人不一樣所以我現在想一下如果比如我把

我把我小时候对那家面包店口服的记忆也拍下来然后我妈现在说她叫 Yumiko 然后那个 Yumiko 的记忆也拍下来那不就也保存了就是我们两个人不同的一个时代记忆吗所以还是要多记录不管是通过拍照还是怎么样的方式我就觉得就是这些

我们看到的图片啊然后来自霍克森这些文字或者他做一系列的策划吧我觉得都还是蛮激励人去行动的

不管是真的走到一个实体的空间还是说对于我们之后要去做什么吧因为作为伦敦人嘛然后也在我觉得小棠在伦敦时期应该有蛮常去伦敦的各个地方像你说刚刚有到处去走的这种经验就是如果你下一次再去伦敦的话你会去哪里以及你会想要推荐我和 Hannah 去哪里我觉得

一定要去的就是我刚刚说的 Prince Charles Cinema 那是伦敦最好的地方就是买这个盲盒电影场对 但是它除了盲盒它还会有一些现在市场上比较当红的一些电影同时它还会做一件现在很多电影都不会做的事情就是它每周都会放春光乍泻啊

真的啊真的这是他们的然后你就是会在那个电影院里看一大群西方人讨论他们是如何热爱这部电影有的人真的是拖了一大帮子朋友过来跟他们每周每周都会基本上我看他们就是我总是会哪怕我现在可能接下来不会去伦敦但是我经常会打开他们的网页看他们现在接下来这一个月的牌片然后总会看到春光

扎西不是不是春光扎西不好意思我说错了花样年华但是春光扎西也会放不是美洲但是花样年华是美洲我还以为是因为我还以为是因为酷儿比较多所以放春光扎西不好意思但是也总是会放很多对这个系列的电影然后还有第二个我觉得一定要去的就是 Greenwich Park

就是那个本处子雾线经过的那一个天文台就是它是一个很美的公园然后每一天去哪怕是下雨或者是冬天都会有不一样的景观我记得就是冬天有一次下雪了然后我有个

玩那个双板的朋友然后他就背着双板从那个 Greenwich Park 的最高处滑下来挺让我意外的一个举动但是同样的也给我哇 Greenwich Park 不论是一年四季什么时候去都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可不可以分享一个我被这个 Hogson 种草的

就是看到他那個 secret London 的那個系列就提到就是下週六月初的週末就是他們會開放他們的私人的花園然後因為倫敦不就是有很多花園嗎就是很多那種很美的那種

爵士的官 官邸那種他就平時都不開放然後他就只有在六月初的那個週末就是開放兩天然後你可能要提前好幾個月就要搶票然後就是是哪個的花園啊嗯

就參與的有 100 多個花園我覺得是不是為了炫耀他們的原意但他們原意不就是真的特別好有可能有可能 對吧然後就感覺它就像是一個很設定的倫敦體驗就是會讓我覺得那我下次去倫敦我要比如可能我明年要去的話那我就要跳那個週末曲那我可以去那個花園然後我提前要早早去搶票嗯嗯

我觉得有一个叫做 Open City 的那个组织他们也是有做类似的事情但是他们可能不局限于花园就他们会把很多的一些建筑

就是在大概每年的九月份都会有一个叫 Open House Festival 然后就会有一系列的比如说很大的那种宅议或者是一些市政厅或者是一些平常不会对公众开放的地方开放给甚至是有一些那种私人的俱乐部

虽然我没有参加过但是我觉得如果是有机会去的话一定要去体验一下是 secret site 真的就觉得这个点就是很伦敦有些地方它平时就是不对公众开放然后你就会感觉私人的和公共的它是有一个界限的但是在某一天它忽然间就会向你敞开那种样子就很有魅力

那不管是就是 Hana 在收集资料还是小唐曾经在伦敦实地去过的地方你觉得哪个地方是你现在觉得最能代表东伦敦就是 Hogs the Mini Press

我忽然想到有一个点也是我之前在就是 Greenwich Park 附近跑步的时候遇到的那个属于东伦敦是东伦敦其实就是泰晤士河往下一点点走它其实是东边但是属于东南对然后我有一次是跑过那边的时候遇到了一大群青少年他们在玩轮滑

然后是一个很开阔的场地就在那个泰晤士河旁边就能看到对岸是那个金融城勾导那边然后当时我看到就是被他们迷住了就是很有活力他们会有各种招式有倒着滑然后还有那种可能是单脚或者是

他们会一对列就是顺着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然后大部分都是黑人黑人朋友然后我当时就是有完全没有办法移开我的视线就是一直在看谈论华然后旁边就会放着各种 rap 或者是那种 drill 的那种英国的街头的音乐

然后事情还没有结束就是在前段时间我在工作的时候我一般会用一个叫 retransfer 的软件一个网站其实就是一个即时的文云盘然后这个网站它很有意思的是它有的时候旁边会有一个随机的一个视频一个图片然后我当时那一天我传这个文件的时候旁边就是

那个场景就是我当时今天看到的那一群黑人少年在那里滑轮滑然后是一个可能就是一个 YouTuber 他们路过那里的时候然后就给他们拍了一支影片

特别美然后我当时那一瞬间我真的是可以哭出来我其实觉得就是可能很难说一个东西来代表整个东伦敦或者是东南或者是我们说的 Hackney 那个区域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

他们的那种生活的态度或者是生活的状态吧我觉得小杨的问题我可能答不上因为我没有去过伦敦嘛但是我觉得如果说我就这样回答就是从 Hogson 的系列里面

让我对东伦敦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我觉得是那个就是他在出了那个 85 岁的老人之后他应该是比较早的一个系列就是专门只拍东伦敦的摄影的然后他其中有一本就是叫那个 Drivers 呃

1980 年代的 Drivers 然後我覺得他那個策劃很有意思是因為他那個攝影師他本來去在東倫敦拍攝的時候他當時他想要拍的是關於那些開那個勞斯萊斯的人然後當時是那個勞斯萊斯被私有化了之後他就想要拍大概那些景象然後沒想到他走在路上的時候就發現堵車了然後他發現那些堵車的人也很好玩然後他就把那些

堵在车上的人的状况拍下来了然后我当时看到这本文书我就觉得哇就是好酷啊就是你本来想干一个事情但是总会有一些新的更好玩的东西吸引你的注意然后他就去拍那些堵车的司机嘛然后那些司机就

就还是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点比如像那个摄影师他本人就在这地方生活了很多年然后比如他的祖辈就是什么做过什么草药医生救护车司机房东什么打火工人事业就好像

或者说那里住了好多擅长讲这些故事是的所以才会有好事好的很完美的结尾好专业老师太专业了被你们这么一说我一下子已经有联系好几本想要马上下单的书天哪那别忘了在 Jetlag Booth 官方小程序好的快变成了一期带货博客

没有啦大家就真的是很好的东西很喜欢分享给大家啦对好的那非常感谢 Hannah 和小汤谢谢小杨的邀请很开心对用这一期告别六月不迎接六月真的很棒好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拜拜谢谢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