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权制是一种社会体制,通过男性支配、男性认同、男性中心和对控制的痴迷来促进男性特权。它涉及对女性的压迫,并在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力分配中体现。男性支配表现为在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男性认同则指社会文化中将男子气概与正面品质(如控制力、竞争力)联系在一起,而将女性气质与负面品质(如情感表达、脆弱)联系在一起。
许多男性否认男性特权的存在,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享有的特权。特权往往体现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男性在夜晚散步时比女性感到更安全。此外,父权制教育男性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他们难以察觉自己享有的特权。即使男性个体没有直接参与压迫行为,他们仍然受益于父权制的特权分配体系。
控制-恐惧动力学是父权制中的一个核心机制,男性被鼓励通过控制来寻求安全感和地位,同时也对其他男性的控制能力感到恐惧。这种动力学导致男性在追求控制的过程中疏离自我,并陷入恐惧他人控制的循环中。这种恐惧和控制之间的互动是维持父权制的重要动力。
父权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从平等社会向控制和支配社会转变的过程。丽莎白·费舍认为,驯养动物和人类生殖的经济价值奠定了父权制的基础。男性与创造生命的连接不可见,导致他们需要通过控制来弥补这种缺失。控制-恐惧动力学进一步推动了父权制的形成,使其成为围绕男性支配和认同的社会体制。
男性可以通过承认父权制的存在并公开谈论它来参与改变。具体行动包括不再支持性别主义的笑话、在家庭和职场中讨论性别平等问题、以及为平等发声。男性还可以通过放弃父权制的最小阻力路径,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从而推动文化转变。改变父权制需要男性承担责任,但并不需要内疚或责备,而是通过建设性的行动来履行义务。
📚导言
最近有一本书,我读了一个多月,做了两万字的笔记,却迟迟没有来介绍。因为它很复杂,读后的冲击也很大,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它就是艾伦·约翰逊的《性别打结》(我在年度总结里已经提到过)。
艾伦·约翰逊是美国的一位社会学家,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性别、种族和阶级问题。他的另外一本著作《见树又见林》前段时间也再版了。那是一本从实践出发的社会学入门书,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找来看看。
我一向认为,读书全凭兴趣,没有什么书是一定要读的。但这本《性别打结》我真的想推荐给所有人,因为它解决了一些基本问题。如果大家都读了这本书,网上关于性别议题的争吵将会少很多。因为很多争吵,都是因为双方的知识结构不同,导致鸡同鸭讲。
《性别打结》有一种穿透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性别不平等的根源。
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父权制?为什么会有父权制?父权制中女性受到了何种压迫?男性在父权制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为什么父权制仍然存在?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改变它?
🤖【你将听到】
6:10 什么是父权制?父权制的四个特征:男性支配、男性认同、男性中心和对控制的痴迷
12:18 为什么很多男性否认男性特权的存在?
17:14 什么是控制-恐惧动力学?
20:49 父权制的起源
23:47 区分体制和个体很重要
27:25 男性如何参与改变体制?
🛒【你可以在这里买到《性别打结》】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更多内容】
关注公众号:魏小河流域(每周四次更新,播客没有呈现的内容,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