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井忍: 我在本书中采访了12位日本人,他们选择了一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但都活出了精彩的人生。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是源于2017年从北京回到东京后,感到孤独和迷茫,想要寻找与自己类似,生活在主流之外,却又与社会保持联系的人,探索他们的生活方式。书名“格外的活法”源于日本农业中“规格外”蔬果的概念,指那些虽然外形不完美,但味道一样好的农产品,隐喻书中人物选择非主流生活方式,但同样精彩的人生。我通过采访和写作,希望展现这些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反思自己,如何平衡真实性和个人解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避免对被采访者造成侵犯。
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也在不断地挖掘自我,当感到自我被掏空时,需要与外界产生联系,重新发现自我。创作是一个不停地挖自己的过程,而与外界交流,与人和事发生关系,才能让人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格外的活法”并不一定需要辞职或放弃现有工作,可以在现有生活中寻找并实践。例如书中提到的相吉玉人,他一边从事稳定的工作,一边运营关于中国摇滚乐的网站,保留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非虚构写作需要在真实性和个人解读之间取得平衡,写作本身也是一种创作。我尽量避免对被采访者进行过多的评价,而是通过对他们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他们的个性和人生选择。
网络虽然发达,但不能代表社会的全部,过度依赖网络会限制视野。我更倾向于与人面对面交流,感受真实的互动。
选择在大城市或小城市生活各有优劣,重要的是根据自身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是对于爱书的人来说,拥有的书籍数量也并非越多越好,重要的是选择和取舍。
我未来的写作计划是继续记录东京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例如我居住的小房间周围发生的改变,以及我与邻居和周围环境的互动。
魏小河: 这本书反映了当下许多年轻人对主流生活方式的焦虑和逃离,以及对寻找自我价值和意义的渴望。这本书探讨了在“路变窄了”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困境和绝望。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作者需要反思自己是否侵占了被访者的生活,以及如何平衡真实性和个人解读之间的关系。
在追求效率的社会中,我们需要重视非效率状态下的思考和创造,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这需要与人和事建立联系。即使不从事创造性工作,也可以过上有意义的生活,例如拥有家庭、养育孩子等。“格外的活法”并不意味着非主流,主流生活同样可以精彩,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和坚持。无论选择主流或非主流的生活方式,都会面临困境,重要的是在其中找到创造和充实自我的方法。
AI写作虽然方便,但缺乏人类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展望,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创作。面对人生迷茫,建议享受当下,关注眼前的事情,不必急于寻找目标和热爱。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