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院拥有自己的土地,称为学田,这些土地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清末民初的土地普查显示,全国公田的三分之一属于学田。官办书院通常由政府拨给田产,以田产的收入维持书院运营。私办书院则通过地方名士、富商、退休官员和士绅的捐赠获得土地和资金。
私办书院更注重经营,因为学田被视为书院的私产,管理者更加在意其收益。相比之下,官办书院虽然也有学田,但经营效率通常不如私办书院。
书院藏书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书院自己刻印的书籍;二是官方赐予的书籍,如皇帝御赐的国子监本九经;三是私人捐赠,文人官吏在职或退隐后会捐赠自己的藏书,单次捐赠量通常达到上千册。
旧式文人一生以买书藏书为爱好,年老时希望自己的藏书有所托付,因此捐赠给家乡或学派的书院。这不仅是一种学术上的安慰,也能让后代学人看到自己的名字和印章,留下学术传承的痕迹。
书院依山而建,受到佛教禅林的影响,因此书院的领袖多被称为山长。这一称呼源于禅宗的寺院禅林,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寺院就是中国的文化教育基地。
上一课我们讲书院课书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传承下去这涉及到书院和山长本人的学术名声所以书院本图书它的质量要求都很高一个书院它能出的书不多但是书院的基数大历代的加起来总数就非常惊人书院课书是古代四大课书系统中不容小觑的力量
但是书院课书它的钱从哪来呢对吧讲《大藏经》的时候我讲过课书是个特别费钱的活尤其是雕板课书官办课书它无所谓成本政府做事嘛对吧贴着钱干私家课书那也不是一般的人就叫私家私家都是具有钱的大明士他们课书也无所谓成本私家课书也是硬贴着钱干
如果不是书坊这种模式就是书店我把课书卖书当一个买卖座以卖养课对吧以饭养息那么课书这件事情是一个只亏钱不赚钱的活而且啊课书啊还不像现在印书它不是亏一点它是亏好多书院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它为什么有能力自己课书呢这就跟我们中国古代的助学制度有关古代的书院啊跟古代的寺庙一样
他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稳定的经济来源叫学田而且这个学田的总量呢大到一个你想象不到的地步就是全国有多少学田清末民初全国做过土地性质普查当时全国公田的三分之一属于学田
那你就说官办的民办的这个盟学私塾家族艺学地方书院他们占有的土地占全国对外租赁土地的三分之一那这个数字就很恐怖了他们哪来的这么多的地呢对吧一个书院怎么会有这么多地呢就是不光书院啊就所有的这种民办和官办的教育机构他们拥有的土地总和就是全国三分之一就哪来的官办书院
一般情况是政府拨给你一个启动经费跟那雍正似的我给你一千两然后次以贬额然后呢除了启动经费之外官办书院大多拨给田产因为我不能老给你拨经费嘛对吧我拨给你块地你以田产的收入作为维持书院的这个学银这是官办书院那这就一大块地啊私办书院呢
你想一下啊能私办书院的是什么人不是说我想私办一个书院就私办一个书院了古代能私办一个书院在地方办个书院的那都是名动天下士林的读书人就是到不了名动士林也得名动一方就在当地啊属于当地的荣耀的读书人这种人才有可能去办书院那作为当地的名士这个号召力是摆在这里的富商巨骨
当地退休的官员本地的士绅那有人私办书院就多得捐赠田产就都得捐多少你都得捐因为一个地方如果他有自己的书院盟学私塾家族艺学这都是家族办的啊但一个地方书院他就属于公开的了相当于这个地方的自己的私立中学那这就不是一个家族的事一个人的事这就成了整个一个地方的事情
地方的士绅地方的望族包括曾经在地方执过政的当地官员就这人已经就是当年在这做过县令当年在这做过太守然后或者说这个人是现执政的就这些执政的执政过的官员们他们也都是要给钱的
那也不是说都有钱啊给不了钱怎么办一般会给地所以也存在说一个书院这个地儿书院在一个别的地儿它还有块地那就是当年在这执政过的官员给的会给块地那以这个地的填产作为这个书院维持的经费因此历代私办书院的填产它其实都往往超过官办书院而且私办嘛私办大家就知道就是自己的东西就更在意它属于我们书院的私产
因此他比官办书院更注重经营私办书院的学天收益往往都要比官办的要大这就像我们说美国一样美国好的学校私立大学全是私立的公立的也有啊少书院他的任务
那讲学读书思考研究所以他不光是要课书那课自己山长的书老师的书他关键是要藏书对吧他的任务就是要读书思考我们讲他的教学模式就决定了主要要读书那要读书的前提就是他得有藏书有的时候书院课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藏书但是我们讲过你课能课几本对吧课不了几本你得有很大量的藏书
书院的藏书除了他自己刻的部分之外啊主要有两个来源两大来源一个来源是御赐的对吧或者是地方官府出的就是一个来源是官方给的比如皇帝御赐的书全国书院都有一套还有一些呢是地方官府出资买了买了赠予作为课本也好呀读物也好啊赐给你比如说皇帝赐的国子兼本九经
那五英殿课的这十三经二十一史那五英殿课的不能每个书院都赐但是有的地方政府会说我出钱去五英殿买买完了给你政府会拿公引去买官版的经史子集发给地方书院书院藏书还有一个来历是大头是私人捐赠图书比如说在职的或者退隐的文人官吏在这个地方的读书人当过官退隐了
他最后会捐赠自己的藏书而且私人捐赠藏书这个量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一般一出手单次都是上千册就一个人啊一出手捐书院三五千册图书是很平常的前面我讲过元代太极书院那赵赋被忽必烈忽悠住的那回家一拉藏书太极书院一建一拉藏书多少册八千册八千册直接捐了
因此明清书院它都有自己的藏书楼书多而且它都有专门的图书捐赠制度根据这个制度对别人捐赠的图书进行登记编目整理盖章这有一套制度并且有专门的向捐赠图书的致答谢礼答谢仪式答谢函的传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这个读书人去捐赠图书呢
因为这是一个旧式文人的这个风气旧式文人他一辈子没有什么爱好以前也没有那么多育了所以有钱也就是买书藏书但是老了老了对吧这些书下一代不一定读就留给自己家乡的书院或者是自己这个学派的书院我学的这新学我学的是泰州学派把这个书留给自己学派的书院后代学人在书院里看书一看哦上面盖着某某某先生
捐赠的四张或者盖着某某先生的自己的这个章对于这个文人来说呀他也算是一种这个学术上的安慰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的收藏有所托付一个书院他的藏书刻书的好坏可以反映山长书院山长的水平高低书院的领导叫山长啊是山长负责制的书院都是这个就现在叫院长负责制书院叫山长负责制
也有叫院长的也有叫栋主的也有叫斋长的也有叫堂长的这个名字很多山长院长堂长斋主栋主白鹿洞那叫栋主书院它来自于皇家档案馆我们讲来自于像东台啊兰庭啊这种但是它实际的民间先驱和雏形来自于佛教是佛教的寺院禅林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寺院实际是中国的文化教育基地书院受到禅林的影响所以他也依山而建禅林都依山而建啊禅宗的派都是山名依山而建所以书院也依山而建比如朱熹卢山白鹿洞陆九渊象山吕祖迁明昭山张氏岳禄山这些书院领袖也都是依山来建自己的书院所以书院的领袖
也都称为就多称为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