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聊升学过程当中很多家长会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难题难题决定了你在中考高考和平时的各种大小考试里面能够考出多少成绩以及你在选拔里面能够去什么样的学校我们家长聊到这个难题之后他们一般怎么说最常见的结论就是家孩子就是懒他就是不爱思考
态度对上去的就直接标签贴上去了对对对其实事实上不是事实上就是真正的看起来就是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不愿意思考的时候其实孩子已经在思考了等一下你刚才说家长会说孩子懒那有说孩子笨的吗一般都是背着孩子说
这我知道背着孩子说嘛我其实想问的问题就是下场现在他们政治觉悟到底咋样了这个跟人沟通里面还会直接用懒啊笨啊这样的词吗就是已经进化的会用相对来说温柔一些的词汇来说所以他们用什么词但是他会觉得小孩子就是不愿意主动思考
这个是替代了懒那替代了笨的是什么呢替代了笨呢就是他在这方面感觉不太灵活没有天赋对可能天赋稍微弱了一些但是当面聊是这么聊但是就是我们经常在群里聊的时候或者私信聊的时候家长也确实是会没有那么多顾忌也会直接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说我家孩子怎么就是在这方面确实哈哈哈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明白我们的客户的家长里头有多少会日常跟你有这样子的沟通去抱怨去描述自己孩子这方面很少我们的家长都是好的家长
你可太会了我们的家长都非常好但是我非常能理解家长这种想法因为我们的家长普遍都比较优秀学历也高工作也好挣钱又多但是他们面对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挫折的时候确实会有一点手足无措因为我自己就是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因为他是自大毕业的夫妇两个人都是自大毕业的因为我们很早以前就认识了我们认识的时候就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那个时候他没结婚没孩子
那个时候他经常我们在一块聊天他就是一个平和的人而且很谦虚他就说我从小到大学习还可以考上浙大但是我从来不觉得我聪明因为我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遇到在智商上碾压我的人他们在做面对难题的时候他们的思路比我清晰的我难也比我快很多所以说我呢能考上浙大主要靠我自己的努力我就是一个普通人这是他那么多年以来就是在生孩子之前或者在孩子开始上学之前的一个普遍的结论是这样的凡尔赛中年人呗
对就是我们在其他人听来可能是凡尔赛但是他真的这么想这一点我是能感同身受的是因为我自己也会这么想我也觉得我是一个普通人所以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凡尔赛普通人不是不是不是真的我觉得很本因为我真的我们见过很多聪明人确实自己不行好
这一位是罗老师极大成长论十有五学科教育的合伙人继续讲你的方二三故事不是我的我先讲我朋友我有一个朋友不是我我有个朋友这个朋友是这样的就是他什么时候观点开始发生改变了呢就是他有了孩子之后有了孩子之后他孩子长大一点他开始辅导孩子的学习的时候现在孩子大概是在三年级或者四年级我已经记不清了就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他就发现原来我孩子才是真正的普通人
我已经跟他相比我已经不能算是普通人了为什么我举一个非常小的例子因为小朋友学习上稍微迟钝一点因为我们在小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很多抄写作业尤其是这个课文你没有背下来老师就会有一些不知道算不算惩罚性的作业就让你抄抄这个课文抄几遍抄的时候他就发现他儿子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我们小的时候都做过抄写作
我们普遍做抄写作业的时候都是左边是课文右边是你的作业本然后你就看一句写一句左边看一眼看一句右边写一句对吧但是他发现他儿子做不到就这么小的事情他都做不到他儿子能看一个词写一个词看俩字写俩字看俩字写俩字
就是头得左右摇晃反复的摇晃他就没有办法完整的把一句话看下来之后完整的把它写下来记不住这个现象是我们咨询过程当中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家长描述到这个事情的比例非常高我非常好奇你的这位朋友他把这件事情是归到懒上的还是归到笨上的笨上
归到本上因为他还是很平和的他就觉得说我确实意识到原来我可能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样子应该是这个样子可能我儿子才是一个普通人他开始自省尤其他跟他妻子讨论了之后得出的一个这样的结论所以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天赋稍微弱一点但是他也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件事情
所以我们今天骨骨头来我们来聊第一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有的人就擅长做数学难题有的人不擅长做有的人在压轴题上的表现就更好一些有的人表现的更弱一点其中到底是努力的因素占比高还是这个方法的占比高还是说更多的依赖于天赋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从来不否认天赋的存在我自己做数学老师已经做 15 年了我们确实遇到过很多小朋友他也没有什么方法论
也没有人给他更科学的方法更科学的训练他就是在这数学题上就会表现出来更好的知觉他就可以可以更迅速的找到合适的思路得到合适的结果但是如果说你问他有没有一些方法论的支撑他没有你问他怎么想到的他不知道他就是可以想到难题他就可以想到他的技巧性想到他的方法但是他没有办法解释自己是怎么想到的所以说你
不可否认这中间肯定是有天赋的灵光乍现我们从小到大恨得牙痒痒的那种天赋型选手我们还在想过程的他答案都已经爆出口了对对对所以说我们在讨论压轴踢的时候必然会讨论到天赋他讨论到天赋很多时候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尤其是我们作为很多高知的家长他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他发现原来我以为我是个普通人
我已经不普通了孩子才是普通人当他遇到这种现实之后他不可否认的会产生一种印象觉得可能更多的人就依赖于天赋就是我们学习好不好依赖于天赋我们可以把这个事情更进一步我们最近看到的这种观点也很多就是很多小朋友说你看我家小朋友就比较勤奋他家小朋友就没有那么勤奋甚至很多家长也会把勤奋本身也归结于天赋的一部分
觉得他之所以能做到勤奋是因为他天赋当中有勤奋的那个因子所以他做不到勤奋因为他天生就不是一个勤奋的人我也不否认这个观点因为他不可证伪我也不知道他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不可否认可能确实有这种情况的存在就是有的人天生生命力可能他就比其他人的生命力更强一些他的坚韧程度更强一些这也肯定有天赋的成分但是我的观点依然是天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我们如果把
所有的东西归因于天赋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哪里呢难道我们就天天坐着不动等待宿命的安排吗肯定不是那我们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该往哪个方向奋斗呢是不是
所以说不能做一个简单的这样的结论其实关于这个就是天赋到底就是重不重要这个事其实我们的确是很难去做一个很客观的评判但其实的话就是在做这期播客之前然后我大概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实验就这个实验的话它其实是斯坦福然后他们在就是 20 年前左右然后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当时的话他们是选择了纽约然后
找了 12 个中学然后一共选择了是 300 多个学生然后他给这 300 多个学生分成了两组分成了两组之后的话他们在分组之前他们首先先做了一个对应的数学测试然后测试先确认他们目前的就是在数理的思考能力上逻辑的推理能力上然后包括对应的数学成绩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情况下然后分成了这样的两组分成这样两组之后他会对这两组进行了不同的一个
就是一个方式的话就用的是一个相对来说就是他们研究出来比较科学的这样的一个训练方式然而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对应的就是所谓的学习理论然后另外一个训练方式的话其实就更加偏向就是比如说刷题然后知识点然后接着刷基本是这样的一个模式然后进行这样的一个训练然后这个训练的结果是什么呢训练结果就大概是进行了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时间之后给他们做了一次测试这个测试的结果是给他们进行个就相对来说更加科学方法
然后他们的成绩比另外一个组高出了 12%就是说用这个更加科学的这种方式去训练它的一个结果是比它的就是正常的那种训练方式就是刷题然后知识点然后再刷题这种方式高出 12%的而这个结果的话其实让人更加惊讶的是什么惊讶的是在两年之后因为这波学生是新年级的两年之后他们进高中了到高中的时候这个成绩差异差异到了 47%就是它的差距会变得非常的
所以说的话其实可能相比于天赋这件事情可能对我们影响更大的其实反而是后天的一个引导或者说是后天的一个思维方式的这样的一个训练你的这个例子我听出来的是刷题没用啊对照组被落后的是你刚才说是刷了很多题对对对的组也就两个月就后面都是正常的也就这两个月然后他们是用刷题的这种方式去学的刷
刷题不是没有用就是长远看来它的用处没有那么大它会很快遇到瓶颈
这位是大冰老师是极大成长论 10-5 的高中物理负责戴涛老师对的大冰老师说的这个是一个实验这个一个偏向于人文社科方面的实验这个实验其实就证明了说我们的思考能力也就是我们面对压轴体的能力不仅仅依靠天赋除了天赋之外后面后期的科学的训练就是不同的训练方式可以带来差异很大的结果这个说的非常对那这里面我们就引回来说我们说另外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会发现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为什么说现在我们说这个市面上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所谓的学习方法非常多尤其是互联网现在普及了之后呢我们在网上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上不同的平台上可以看到特别多的理论知识
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说很多小朋友他的思考能力就提升不上去呢是因为他不知道好的方法吗就很多家长会疑惑说我家孩子学不好是不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其实我们看很多广告其实也是这么说的一旦我们直接下一个简单粗暴的这种结论就很容易走入误区因为我们在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之前我们要先解决另外一个问题
就是心理的问题就是情绪的问题我回头来讲说我们比如说我们说一个最直接的常见的现象我不知道吉大知不知道就是大概在十几年前就是我们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本书很流行就等你在清华或者等你在北大你听说过这书吗当然听说过我老喜欢看这个书了当然对我来说它更多的是一个励志的书籍
那里面书籍会讲考上清华北大的他们是怎么学习的他们的励志故事他们吃了多少苦除此之外他们在里面会详细的介绍我是怎么学数学的我是怎么学英语的那他们的方法肯定不可能是错误的方法他们就靠这些方法考上清华北大的是被证明是对的方法但是事实上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方法那么好我这本书先卖老便宜了十块钱能卖两本一本是等于在清华一本是等于在北大两个地方都等你去其中一个就行了是吧就增加二倍的概率哈哈哈哈
但是他只要 10 块钱而且正版的这 10 块钱你买一本你按照这个学就不就行了吗对吧这个不是很简单吗我们还报什么补课班我们还找什么就是乱七八糟的什么高人指点完全不需要但事实上现实显然并非如此我们没有办法直接模仿清北的人的学习方法为什么这里面的核心大家以为是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方法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这之前我们要解决一个情绪的问题一个心理的问题
那说到这里我就要说一点就是一个非常非常残酷的事实有很多家长尤其是九年级的家长到这个时候他慢慢有感受高三的家长有这种感受就是我们的亚洲体的提升是非常慢的一件事情绝大多数九年级的小朋友基本上就是在九上的期中考试前后开始接触亚洲体
但事实上他到中考的时候的压轴题的水平跟他久上刚开始接触压轴题的时候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也就是说一个小朋友可能他在九年级上学期阴谋考试的时候上海的中考有 25 道题压轴题就是第 25 题他只能做第一问在中考的时候大概率也只能做第二问顶多第二问多写一点那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呢就是说他在中考的时候做 25 题的第一问的速度比在阴谋的时候做 25 题的第一问的速度
快了一点可能在一末的时候做 25 题的第一问需要三分钟到了中考的时候只需要两分钟有一分钟的差异经历了大半年的训练就得到一个这样的结果这个又让我想起刚才大兵的这个例子就是刷题刷了半天他只能把第一小问的正确率给刷上去
仅此而已对对刷题就是刚才大斌举的这个例子刷题很容易遇到瓶颈为什么因为刷题是在不断的加成印象不断的积累经验它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他的思考本身他思考形式思考模型思考的惯性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这就非常容易遇到瓶颈所以说它表面上看起来你在刷压轴题你在训练自己的思考其实实质上训练的是你的记忆所以这就是它比较危险的地方而且老容易放弃了第一题我能做第二题做不了我再换一道题做第一小文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我们会觉得他天天做压轴题他不是每一次做压轴都需要重新思考吗对需要精进他需要重新思考他反复思考思考能力为什么还没有优化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人他的思考
他没有办法真正进入到深度思考的状态他的思考主要靠回忆在想我联想我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的东西他没有有逻辑的思考那我再说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这种非常非常常见每一个家长都会感同身受比如说一个小孩他看到一道难题他不会做他盯着他想了十分钟就十分钟没有动笔就想了十分钟他一直盯着这道题
家长在旁边就会觉得很诡异你盯着大腿看了十分钟你一个字都没写家长有点急了肯定会着急我就干过这事对吧着急他就会问这个小孩说你盯着腿看了十分钟你在干嘛你是不是走神了因为家长就会这时候质疑孩子你肯定没思考你今天走神了对不对你走神了你真的在思考吗小朋友就会很委屈说我真的在思考我不相信你嘛你说你在思考那你跟我说说你思考了什么你会发现小朋友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我不知道自己在思考什么但是我就是在思考你不要冤枉我
对吧他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一个小朋友他没有办法描述自己的思考为什么他不知道自己在思考什么因为他的思考所谓的思考就是联想就是在反复想我们有没有这个点我有能想到什么那个点我想到什么他的思考全部是碎片化的他没有办法进入到深度思考的状态我再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子高中生身上更常见就是很多小朋友高中生他面对压轴面对难题的时候他思考思考他就会特别难过
为什么一旦他思考思考发现自己还是不会做他就会联想到另外一些现象就是我为什么做了那么多的压轴题那么多的难题我的能力还是没有提升我这样的话是不是说明我智商不行我智商不行是不是就学不好数学那我智商不行学不好数学其他课目肯定也学不好因为不可能只有数学需要智商所有课目都学不好我是不是考不上
我听你讲这个东西老感头生受了我小时候成长经历过无数的这样子的自我拷问就是大部分人都是这样
但是问题是思考本身是什么思考本身是把无序的东西变成有序把看起来没有关系的东西之间建立连接对不对这是思考本身的意义但是如果说你一直处在情绪内好当中你一直没有办法进入的深度思考这些所有的事情都是都不会发生
来我抓回到你刚才讲的这个浅度思考和深度思考你刚才描述了浅度思考它就是不断的随机性的去联想回应深度的思考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深度思考是有框架的是有逻辑的我比较喜欢说一句话就是什么时候一个人的思考能力都能够提升就是你能够把自己抽离出来作为一个旁观者能观察到你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上帝思维上帝视角对相当于说分裂出了一个人格自己观察自己这个时候你就能
当然聊到这个地方我们聊的可能就有点深了那回到刚才我们想讲的就是说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什么情况下就是你有一个稳定的内核你有一个稳定的情绪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真的能进入思考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心理状态而不是一边思考一边自我怀疑我是不是个傻子我是不是太笨了那你要这样的话你肯定永远没有办法真正开始思考因为你的杂念太多了你的恐惧太大你没有办法进入到真正的一个思考的状态
因为你太不纯粹了所以我们刚才讲说想解决压轴题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再回过头来讲说为什么九年级的学生为什么高三的学生他的压轴题的能力反复提升不了就是因为他杂念太多他不纯粹了在这里呢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就是我们来对照一下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天赋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天赋是不是你解决压轴题的唯一的因素是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来聊一下这个问题就是我有一个学生我的一个这个学生呢是一个小男孩
我认识他的时候是在两年前那个时候他在五年级现在他七年级那个时候五年级我第一次见他就是帮他做一个初中的学习规划和他的学习问题的分析这个小孩我特别特别的喜欢所以我对他的印象很深刻为什么喜欢他因为他的情绪极其的稳定然后他极其的纯粹他甚至可以说他是很单纯的一个小朋友他的
他对于外界的事情很少能干扰到他所以我当时认识他的时候呢他其实还有另外两个朋友他在小学的时候呢就是正是因为这两个朋友的存在其实他经常会受到一些所谓的挫折我们听说过一个句话叫又怕朋友苦又怕朋友开路苦对不对就可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比我们优秀我们都不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们的朋友比我们优秀那就是很难讲哈哈
五味杂陈是不是很心酸是吧你很难去评价这种感受就是他就处在这种状态他两个朋友就是很明显在数学上就比他更怎么说呢就直觉更好更容易想到一些难题的方法他们三个从小一块玩经常会在一块他们也没有系统都没有系统的学高数但他们平时会做一些附加题额外的这种压轴题小学的难题会在一块那两个小朋友很明显会比他做得更好甚至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两个小朋友有的时候他们三个虽然都是很好的朋友
但另外两个小朋友会在做难题的时候不带他就是觉得会拖满他们的进度他们两个之间会更喜欢在一起讨论因为他们两个更同频所以这个小朋友其实受了一些打击但是我们聊过这个事情但是他完全内心没有受到冲击他跟他们依然是很好的朋友并不是说因为你们做数学更厉害所以我跟你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所以我们分道扬镳完全没有这种情况所以这个小朋友就是一个内心极其稳定的小朋友我说一下我跟他的故事就是他是从五升六的暑假开始上我的这个数学课的
当时他妈妈就是想让他上陪伍班但是我跟他妈妈讲说这个小朋友他的情绪稳定他的性格非常的坚韧而且他的坚韧我虽然说不想面对这个困难但是知道这个对我有好处所以我强忍着痛苦也要面对没有他的坚韧是没有痛苦的
他的努力是完全是乐观的努力没有负面情绪的努力我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品质所以说我建议他实施自照班他妈妈还是有点没自信是因为他妈妈知道他跟另外两个小朋友之间是在这方面是有一些差距的在我强烈的建议下他妈妈就给他既报了配偶班又是报了自照班配偶班要更简单进度也更慢嘛自照班要更难进度也更快他整个暑假就坚持下来了坚持下来之后呢当然了
就像我预料的那样一样就是他在整个过程当中确实会过得比较辛苦他妈妈也知道这种情况我也知道这种情况但是我还是建议他试一试因为他足够坚韧我印象最深的一种情况就是我记得在某一节的自招课我们每天上完自招班会有作业在写作业的过程当中他妈妈跟我讲说今天这个小朋友他盯着一道我们的自招班的作业想了 40 分钟终于把它想出来了非常非常的兴奋非常开心然后他就希望跟我分享一下这种喜悦和
这个事情我印象特别深刻但不管怎么样他是整个暑假学自招班学的是比较辛苦的到了秋季因为还有学校的作业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要去应对所以他妈妈就是跟我商量能不能挑回陪优班秋季就只学陪优不学自招了我当然没问题所以他秋季只学陪优但是我们会发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只学陪优他刚开始在他们班在他们学校也不是最出力拔萃的但是还不错大概能考 90 分出头 90 多分但是随着他年纪的增长比如他到了七上的时候
他校内的成绩就能达到 120 分 120 分的意思就是你的卷一就是公共部分可以拿 100 分附加题 20 分也可以拿满分也就是他的成绩越来越好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就是在校内成绩上表现得越来越好所以到了七上的时候他妈妈跟我报喜说他现在校内那个卷一可以做 100 分卷二更难的这个附加题他也可以做满分他妈妈跟我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又建议他来学自照办案
注意这个时候离他在六年级接触自招班已经过去一年半了就是绝大多数的时候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讲如果他在自招班的学习上断层断了一年半他很难再跟上去了因为他进度落下太多了难度也落下太多了但这个小朋友就是从寒假就是七年级的寒假又开始上自招班的课在上课之前他自己通过自学把进度的问题给解决了但难度的问题解决不了所以他寒假来上自招班的课依然会有点辛苦现在是七夏春季他还在上自招班的课
他还是会觉得有点辛苦但是他依然能够扛得下来所以我跟他妈妈经常聊这个事情我跟他妈妈讲说这个小朋友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小朋友我跟他妈妈说过很多次就是你不管他现在的成绩好还是成绩差不管他的成绩这个过程当中有多少起伏你完全不用焦虑完全不用担心因为
在您跟他父亲的这种培养下让他有了一个非常好的非常优秀的品质就是乐观的坚韧又乐观又坚韧情绪又非常稳定非常优秀的品质这个品质可以帮助他在中高考当中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同时等他大学毕业之后进入这个社会之后能够帮助他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绩这就是我对他的判断
一个温暖而鼓舞人心的故事对对对非常好罗老师上的节目经常会有评论说罗老师讲的把我们说的老焦虑了罗老师只是会讲一些事实罗老师 15 年的数学老师生涯当中见过很多的学生我们
鲜血淋漓的事实至少我们今天讲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回到我们今天的主线故事在解决难题这个方向上你觉得这个孩子未来面对中考的难题可能是什么他依然可以做得很好但他有可能做不到最顶尖的因为上次还有一个九年一的家长问我说这个小朋友也是个很优秀的小朋友说现在离中考不是只有六七十天了吗他小朋友现在唯一的难题就是在 25 题的第三文有的时候能做出来有的时候做不出来
我跟他家长讲原话就是您不要焦虑这是一个正常现象我们不指望任何一个小朋友能在面临中考压轴题的最后一问每一次都能做出来所以说中考即便是中考考满分的人也不可能保证自己每一次都能考满分他一定是有一些灵感的成分一定是有一些运气成分在的因为他已经难到这种程度了但是前面的这些题目 145 分之前的题目
我们都可以用一些品质啊方法论等等去解决所以你觉得这个孩子大概就 145 分对我不敢保证他因为他跟那些可能天赋顶尖的选手相比可能他在天赋上并不占优势但他的品质就足以保证他可以把他托举到 140 分以上其实那个罗老师刚刚讲完这故事之后我也想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当然我这个孩子现在已经是高三考完了他这个孩子是在
就是改革就是高中物理改革的第一年元年然后进入的这个高一然后这个孩子当然给我一个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就是他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会问一些很怎么说吧就是很让周围的同学会笑出声的问题我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不是一个真的就可以说类比一下的这样的一个例子就比如说我在上课的时候讲这个地球绕太阳的这个周期是一年
然后那么他就会问地球是绕太阳转的吗就他会问类似于这种问题就是可能是因为就是他原来的就是这个知识体系啊或者知识结构啊然后会导致他有很多东西是缺失的但是他会问很多很多这种问题你觉得他真的是缺失还是他是一个数目宝
绝对不是刷宝绝对不是因为就是我认识了三年了因为他三年一直在我的班级里上所以说我很明确他就是一定是他的知识体系的问题但是的话就是最让我惊讶的是什么事呢就是因为就是当很多同学去提出这种问题让周围同学笑出声的时候这个孩子一般他就不问了
对对他就不会再去问了但这个孩子不是的这孩子不管周围同学怎么笑他一定问他是一定会去问而且的话我没有在他脸上看出来不开心的一个状态孩子老勇敢了对非常勇敢非常勇敢然后所以说这个孩子的话就是我当时给他的判断是什么就他的确
在理科的基础逻辑上然后或者说是在之前的这种训练模式而且包括他其实初中数学考的其实并不高就数学基础上的确是有一些欠缺的但是我一直给这种就是此类孩子的一个判断就是你可以通过努力在高考的时候达到 B 的水平就 B 或者 B 加就 B 加相当于前 25%然后 B 相当于前 35%你能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那么这个孩子的话其实在高一的时候就因为他的这种知识结构的体系导致他在做题的时候会经常出现
各种各样的你意想不到的错误就很奇怪的错误就乱七八糟的就一会儿是这个就好像就是谁让谁赚闹不清而且还有个特别搞笑的错误我记得特别清楚就是比如说 A 给 B 了 10 厘米的水银柱然后 B 留掉了 5 厘米然后问 A 给 B 了多少第一句句话
答案就给了 A 给 B 的 10 厘米对吧然后他就一定非得说是 5 厘米就剩了 5 厘米对吧非得说一定剩了 5 厘米就这个问题我给他解释了半个小时就是这么一个状态但这个孩子最终在高一高二高三整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在过程中是没有感觉的过程中你会一直感觉他问一些傻问题但在高二的时候其实他问的问题他就是有一部分
是体系的问题就一部分是这种就是让人会笑出声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就已经变成了真正切要害的问题到了高三的时候虽然说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善高三的时候他其实也是还会问一些原来的问题但他最终的成绩的话是拿到了 B 加感觉是个张无忌型的选手对
你可以把它总结为张无忌这种类型的选手他是这种类型的选手我刚才从那个大饼老师这个故事里面我的感受是什么就是刚才我们有共同的感受就是他是一个极其勇敢对吧对对对这是很少有人做到的就是我们肯定我们在提问问题的时候
除非说我们可能当我们年龄小的时候我们会尝试哗众取宠对吧我也是一个喜欢哗众取宠的人在小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羞耻心会越来越重而且我们的社会化会越来越强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越来越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越来越在意我们是否表现的是否得体但这个小朋友没有难道他自己完全不知道别人可能会嘲笑他或者说是别人会觉得他这些问题
奇怪吗他知道但是他依然愿意没有任何情绪消耗的没有任何包袱的思想包袱的把它表达出来这个就非常重要就是我是觉得那勇敢这个品质其实对于我们刚才讲压轴题为什么说对压轴题来说也很重要包括我刚才讲这个小朋友的情绪稳定为什么都对做压轴题那么重要
因为无论是勇敢还是坚韧他就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内核强大的生命力支撑才可以实现你没有勇敢这个品质你就会反复怀疑自己反复怀疑自己的人就也没有办法进入深度死亡中是两位老师刚才讲的这两个例子我觉得一个共同性是我们非常确定这两个孩子以后在人生当中是可以完成很大的事情的而我反过来讲如果说我们
要通过选拔做出压轴题需要的品质也是这个样子的话其实回过头来讲选拔的逻辑是成立的对这个完全没有问题还我这里面多补充一点就是吉大说的这个问题说的我觉得正合我心意为什么因为很多人误以为压轴题是更难的题目其实压轴题不是更难的题目它只是更复杂的题目
复杂跟难是完全不一样的难就是你想不到你怎么想都想不到原来是这个竟然还可以这么想你想不到但复杂是不是复杂只要是你的思考有逻辑性你有条理性你抽丝剥茧你会把每一条线抽出来之后你会发现单独看起来每一条线都不是很难
但是他之所以你想不到就是因为他所有的这些所有的那么多条线混在一起了是不是所以刚才我们讲说很多人说天赋那你天赋可以支撑你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能想到但是人每个人大脑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思考都是单线程思考这是人的天生决定的不可能说我可以多线程思考我说一个最简单的
小时候是不是都看过《神雕侠侣》我是河南人河南人就是我特别在爱练武我喜欢练我对武功有情有毒种小的时候就幻想自己成为一个武林高手所以我看《神雕侠侣》的时候特别投入我对其中一个片段印象特别深就是周伯通他会一种武功这种武功的名字叫左右互搏左右互搏就是你会左右互搏你一个人两只手使出来两种完全不同的武功
就是你的武力值就 double 了嘛对吧翻倍了我这武功也太帅了但是什么样的人可以练呢郭靖可以练小龙女可以练为什么小龙女可以练因为小龙女比较纯粹所以她呢可以一只手画圆一只手画方这个我练了很久很久一只手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左手画个圆形右手画个正方形根本画不了你练再久的时间画出来你只能画出两个椭圆两个圆角矩形你根本不可能一手画圆一手画
因为人的天性就决定了说你只能单线生思考你单线生思考也就是说你同一时间只能思考一件事情所以说你的天赋再好你的同一时间也只能思考同一件事情无非是你的思考速度更快或者你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但是在复杂问题当中你依然要学会抽丝剥茧才能把它处理好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在小学的时候看很多奥数学得很好的小朋友他中考的压轴都不一定做得好
二手学得好的小朋友在高考当中面对高考压轴题的时候就没有很独特的优势这种情况是非常非常常见的所以说我们再回过头来讲刚才讲的就是说你光靠你的天赋根本不支撑你把现如今的这种压轴题处理得很好是不是
好讲到这里我们的结论是说需要一套成体系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而这个东西我们刚才通过两个例子会发觉从大面上讲就是现在中考和高考通过难题去选拔出来的人对这个共识我相信讲到这里呢我们讲了很多故事啊讲了很多的这个推达这个点对于很多的听众朋友来说并不陌生大家也都在点头那么既然这是一个大家脑子里都有的一个共识那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方式你选拔什么我培养什么吧我就是刷题嘛那这套思维模式为什么它不是一个有一个标准的大家都能够练得很好的东西这就是我刚才讲的它有前提的就你从一开始就坏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培养小朋友的时候我们很在意能够量化的东西我们很在意一个结果你如果非常在意一个结果的时候代表的影响就是小朋友也非常在意一个结果
我再说一个很小的例子就是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人就是我作为老师我这些年最遇到的最多的经常遇到一种情况就无论几年级的学生家长就跟我讲说现在小朋友时间紧现在小朋友时间不够用初三的家长跟我讲现在离中考只有 70 天了所以时间不够用初一的小朋友也会家长也会跟我讲现在小朋友已经初中了初中小朋友的时间紧时间不够用上次最离谱的是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家长问卢老师你们有没有线上课
我说我们不仅没有线上课我们都没有小学的课然后这个家长我说你小学二年级第一我问他嘛你为什么要补课第二为什么一定要找线上课他说哎呀这现在小朋友的时间时间不够用啊你说小学二年级有什么时间不够用的好
好那这个问题就来了你为什么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你想让他做的事情多嘛对吧你什么都想让他做然后呢你什么样的东西你都想兼顾你在所有的方面你都希望面面俱到你在所有的方面你都希望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你对每一个层面的比如说他的语文数学英语你都更
非常关注结果然后你对他甚至的兴趣一般的表现你也非常关注结果钢琴考级你也很关注结果所有的事情都关注结果但这个是我非常能够理解的因为结果可以看得见结果可以量化所以我们关注结果但是问题是如果说你要反复关注结果你要希望面面俱到的时候你不可否认的就会焦虑因为没有小朋友能做到面面俱到
即便他做到了面面举动你觉得这个还不够那你就把面再加的多一点嘛所以回到我刚才的问题我们对于如何培养一个孩子的好的思维方式底层的这种带系统性的这种思考事情的方式其实科研界脑科学界教育界是有一套定论的对
有一些偏差但是大方向大家是确定的然而大部分的孩子我们说上海大陆国内的孩子父母在带他们乘岗过程当中这个主线任务不去做去追求各种各样的钢琴考棋了什么打棒球了这些支线任务而这些支线任务他又去照着可见的结果去花了很多时间反过来这个主线没人关心了做了一堆支线任务七零八落对
主线任务我们不去做对其实主线任务也是这样包括我们很容易陷入说对于小朋友各个阶段的成绩的关注比如说你现在青年你就希望他马上期中考试期中考试考得好那你期中考试之后你希望他越好考得好越好之后你希望他期末考试考得好你关注的永远是眼前离你最近的这个目标那提升最近目标的方法是什么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当然是刷题了嗯
对不对但你培养思考能力它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培养思考能力就决定你一定是对过程的关注要远远大于你对结果本身的关注所以这就带来的影响就是说如果说你一直反复去关注被这些结果给绑架小朋友也会受这个东西的影响那我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辩护一句关注过程这件事情是反人性的
太烦人性了关注结果结果黑和白是个真实的过程是不确定的对啊我会反复怀疑我搞这些东西有没有用的对因为比如说一周我这么坚持按照这种方式做一周如果看不到效果我要不要坚持两周两周看不到效果要不要坚持三周我非常理解所以说家长有这种心态我非常理解我太理解了但是如果说我们在频繁的关注结果的话小朋友的心态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我再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
太多这种情况了有一个妈妈是特别容易焦虑的焦虑的妈妈她的孩子体现是什么就她就是那种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就觉得孩子不爱思考每天就觉得孩子还不够努力的那种家长她小朋友的情况是带来的影响就她小朋友其实很乖的一个小朋友没有逆反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个小朋友小朋友带来的结果就是极度的不自信比如说她现在做 22 天 23 天她总是错误率很高不太能做得出来顶多的只能做一半现在基本上做得比较稳了最近一段时间每次都能做对了
小朋友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说这个题是不是有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我做的这个题是不是跟以前比是不是简单了很多去年二摩提 22 23 是不是比前年的简单所以说我最近的正确率才会提升他完全不觉得是自己学习能力提升了
这是挺常见的现象对就是我没有提升了我怎么能有提升就大家有一些比较年轻的家长或者还没小孩的听众会觉得这世界很荒诞的事情但是我们教学咨询过程当中碰到这样子的例子是非常多的所以你反复对于结果的关注就会导致小朋友他也会对结果有
过度关注对结果过度关注的时候当结果变好的时候他就会不觉得自己变好了因为你对结果过度关注的时候日常生活当中受到的最常见的就是打击最常见的就是不好的结果他经历的多了他就不相信自己也可以得到一些好的结果了他就会陷入焦虑如果说他做的好他就怀疑是题目出的太简单做不好他就觉得我太笨了就完全不享受这个思考的过程他没有从这个思考过程当中得到乐趣
那么既然我们觉得这件事情是反人性的给我们家长一些小的建议怎么样管住自己能够管住主线任务因为我最近一直在讲开一个压轴题的讲座这个压轴题的主题叫做如果提升小朋友面对压轴题的思考能力这个讲座已经开了九场了至少会再开个九场十场如果大家有兴趣大家可以过来听你把我的广告的部分给讲到了好
我们这期节目会留罗老师的二位马上再感兴趣可以扫码我来听听我在这个讲座里面会提的一个句话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非常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要斩断不同事情的逻辑链所谓的逻辑链就是比如说他这个数学压轴题这道题做不好不代表他所有的压轴题都做不好他所有的压轴题做不好不代表他明年还做不好也不代表他中考就考不好中考考不好也不代表他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也不代表他能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也不代表他这辈子就过不好了
所有的因果关系全是不成立的你要先把这些给斩断你要自己坚信不疑的你要相信这个理论因为我说的这个是对的它没有因果关系因为我确实也认识一些比如说浙大的 交大的学土木的同学们他们现在过得也不是特别开心当年都是很高的分数对啊 土木现在老男了没有桥给他们修了所以他们也很痛苦所以很有意思的我上次还问我一个浙大的学土木的同学我说你们最近过得怎么样你们同学有没有学经济的金融的或者互联网的
他说有但现在已经不是朋友了他们已经不跟我一起玩了非常的心酸所以说我们刚才讲的这些东西所有的这些因果关系它都是不成立的各位家长你们自己要坚信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个事情因为只有你自己坚信这一条你才能让小朋友坚信这中间的焦虑的链条才可以被斩断只有这样你的心态才会稳下来心态稳下来你才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压轴题
有了这个耐心有了稳定的情绪之后你才有可能进入到一个心流的状态你进入到一个心流的状态之后你的思考的潜能才可以被彻底激发出来你才有可能提升这方面的能所以我翻译一下对于嘉奖来说这次他考了 98 分丢了两分
不是天大的事他晚上盯着一道题目做了 40 分钟然后把你后面后续的要安排的什么弹钢琴了什么刷英语题了时间挤掉了不是天大的事重要重要所有的事情都不重要当然啊前提是你心中要有顶伞神不散的那条主线在对对对你的关注点始终在他这个过程当中他真的有没有享受思考这件事情
好说到这里我再举个例子这也是家长特别喜欢问的就是 Rosh 初三的小朋友做一道 25 题这种压轴题多长时间合适他最喜欢问他思考半小时如果还思考不出来是不是还有没有必要继续想下去这个问题本来就不该问为什么你问这个问题说明你在干什么算性价比一旦你开始算性价比
你就不纯粹了但是追求一个支线任务结果去了对吧你就变成我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因为你没有办法一边思考一边追求思考效益的最大化这两件事情可能同时存在的你如果追求思考效益的最大化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真正思考了你被干扰了这是一个核心的原因我希望大家首先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然后我们才可以聊这个思考本身的方法论的问题
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点我希望各位小朋友你们在面对压轴题的时候是没有情绪内耗的是没有焦虑感的是情绪稳定的是不着急的然后做好这一切的准备之后你才可以耐耐心心的心无旁骛的面对这道题思考能力才会发挥作用这个是关于思考能力这一派的讨论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下
让我绕不开这个话题是说我这些底层构建有了我情绪也是稳定的那或多或少我还是要去刷些题的对那么我觉得我们这期节目最后就聊一聊刷题这件事情那其实还是回到大兵片头抛出来的那一个例子他的斯坦福的这个实验两拨孩子一拨是给他一些底层的思维的思考
我相信在这基础上也会有一些练习但是可能他没有到拼命刷题的地步另一拨人我解读正确的话就是直接跳过了这个方法论去到了刷题对吧那么听到这里大家能够理解我们首先是不鼓励你在没有一个完整的思维方式的情况下去做刷题的给我们几个反向的例子就直接这样子的孩子他如果进到初中面对压轴题大概比可能
会呈现什么样的情况他会形成路径依赖就是只要是他考不好他就会多刷题这个家长也会形成路径依赖因为家长也特别喜欢问一个问题就是说我家孩子这次考试没考好我应该给他加一本什么样的辅导书所幸的是上海的版本是护教版护教版的教辅书要少很多他不像人教版有那么多辅导书可以选
但翻来覆去就只有这几本《一课一恋》《新思路》《世北自由生》《剑子生夺冠》翻来覆去就这几本所以它也是有极限的但是我为什么讲这个你要形成这种路径依赖你就一本书一本书往上叠加但这个里面的问题就在于说你的精力是有限的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刷无限多的题而且这个过程当中你会看到有一些例子我先说一点就是有些小朋友本身他确实是刷了很多题他的确实成绩也非常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我们不可否认讲说他是天赋好那肯定是有这样的小朋友的他天赋好的表现是什么就是他在刷题的过程当中他的总结他的分类他的深度思考包括他的知识迁移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大脑能够自动完成他有这方面的直觉这方面的敏感度他有这方面的天赋他就是自动就完成了他自动就记住了自动这个方法自动就总结出来了可能他总结的这些东西他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述
但他的大脑自动就可以得出这种结论所以他在面对同类型的题的时候他就是可以做出来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做不到绝大多数学生 95%以上的学生是做不到的 95%以上的学生是什么 95%以上的学生就是哪怕他刷了一套原题他过了两个星期或者三个星期又考到了这个原题你跟他说你考的这个题是原题为什么你这次还没做出来他就会有一个疑问
这道题是原题做过这道题吗这才是常见的情况就是他根本都看不懂别说他对这些题做分类总结了他对于方法做抽象做泛化了他就不记得自己见过这道题了他完全没有任何印象他记都记不住记忆力都帮他实现不了这一点更何况思考更实现不了
这一点所以我们对于大部分学生我们想实现这一点就是说那题目是什么题目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回到刷题来讲你始终要明白刷题不是你的目的没有人的目的是刷题除非你热爱刷题那确实我也喜欢你这种生活状态对吧但是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说你始终要明白刷题不是你的目的刷题只是你用来实现你思考能力提升的一个工具所以说你每次刷问题之后你要明确地问自己我的思考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就是我有没有做分类做总结我有没有抽象出来具体的知识点
知识网方法网习惯网我到底从这道题里面学到了什么而你刚才讲的这个关键的是很难的事情对非常难不要说对于学生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这种复盘很多人是不愿意做也做不到的出现的现象就是如果我们讲初中生初三生他更愿意去刷一道他知道他 100%能做对的题目他有安全感然后从家长角度说我家娃今天刷了三张卷子三张模考卷子他可努力了对
但实际上它就是在出事圈里面没有涨进的低层次的低水平的重复对鸡蛋你刚才提了个很关键的点很多人就是他不知道就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样他不知道怎么做分类总结不知道怎么做复盘也不愿意做复盘那这里面这两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做和不愿意做这是两件事情对不对
我要再说一个很常见的误区很多家长也是这样很多小朋友也是这样人都一样小孩还是大人大家都一个样弱点都是一样的我们很多时候以为之所以不做复盘是因为自己不知道复盘的方法其实不是其实就是没有复盘的意愿你有这个意愿你的复盘的方法会自动涨
是一样的比如说我说分类总结你知道这些年尤其是很多家长就觉得罗老师你不是懂学习方法你不是懂学习的基本框架吗就是他们就特别爱问我一个问题就是我家小朋友不知道该如何做分类总结怎么办我说这个事就特别好解决其实如何做分类总结分类总结的方法根本不重要我可以给你因为我这个人好对吧非常的善良非常的贴心我可以给你一些方法论
有很多但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愿意坐下来对今天的内容进行分类总结我不知道做分类应该如何开始随便开始你可以下分类你无论从哪个角度分类都行无论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你可以把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题放在一起你就觉得他们这一类为了是他们的长度一样他们的字数他们都有三孩
你都甚至都可以这么分非常荒诞为什么我这么讲因为你的大脑会自动校正你自己你一开始可能你完全不知道分类总结的时候你就坐下来开始瞎做瞎做的过程当中你大脑自动就会寻找正确的路径你会自动调整你分类总结的方式调整你分类总结的习惯慢慢慢慢你就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率的这种分类总结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意愿才是最重要的对
我用成年人的例子在罗老师这段往上讲一讲大家工作过程当中一定会有这种高效工作方法论什么番茄时间法了什么 GTD 了什么高效人士的七个方法了我们以前刚进公司刚进外企的时候公司还出钱派我们去参加这个培训回过头来讲其实他就是学了一堆的方法论对啊
你往往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然后呢你拿这些方法论内心还很恐惧还很抗拒就真正的学了七个方法论成为高校人士的人就很少对就是我们刚才讲说方法论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你这个做这个事情的意愿本身我带给大家提供一个小例子因为我自己我包括我们的老师包括大斌老师我们在这方面会做很多的
大家听我们这个播客包括看我们的文章应该感受出来我们是很在意大家的思考习惯思考能力的培养的这件事情这就是我们的独特性我们的价值观也是这个样子我们会做很多尝试但我是不想我在这里跟大家讲每一个尝试都非常艰辛非常简单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从六年级开始带课带了两年了就是从五十六的暑假就开始我每一节课之后会做一件事情就会给小朋友写一个复习纲要复习纲要就上面就是大概其实
问题也很少一张 A4 纸上面会写五到六个问题这个问题问的是什么呢就是针对今天我讲的学习习惯讲的思考习惯讲的学习方法就是一些概括性的问题所以是问的是学习方法并不是今天学的知识点对问的不是非常具体的题目你拿讲一遍不是的问的就是比如说我们看到边的第一反应应该想到什么看到角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想到什么如果一个题目告诉我们具体的边长这个具体的边长应该放在哪里
哪个地方用应该怎么用大概就这些问题听起来有点抽象的问题但为什么对小朋友来说其实它不难呢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我在上课具体讲过的内容完全我在上课给他们帮已经帮他们做好总结了做好梳理了只是让他们在课下的时候用自己的语言再概括一遍就这么简单而且我非常贴心的甚至都写了答案
当然不会给他们看给家长看我的这个作业的操作方式就是家长拿的这几个问题提问小朋友你知道我得到最多的反馈是什么小朋友宁愿再做一张新的试卷他也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太痛苦了因为这个回忆的过程他就没有办法仅仅依靠记忆去回复了为什么因为我在课上讲这个东西我是对应着具体的题目讲的
我讲完题目之后做了类似的总结但是现在有人对他进行提问的时候把这个题目给剔除掉了需要他去迁移对他缺少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东西做支撑了他需要去概括这个东西虽然说我在课上他回答的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在课上都讲过原话但是我在课上是跟每一道题对应讲不是这么讲他需要自己办的总结出来他非常痛苦他就非常痛苦他固有的经验没有办法依赖
来 问个统计问题我们的学生你的学生一百个里面纷纷累你根据家长的反馈我老喜欢问统计的问题了多少他们给出的答案是符合你的预期的多少是觉得小朋友愿意尝试但是回答出来不对的多少是逃走了宁愿去做题目耍题也不干这个事我们直接说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吧就是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不愿意
回答我求你了你给我一张视频让我做吧回答这个破问题但是我们这个过程怎么办说这里有一些家长建议就是当你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自己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让你焦虑的因果链全部斩断之后你自己有了耐心你自己情绪稳定了我们现在决定培养小朋友的思考能力了你怎么能够把小朋友那些焦虑的链条给斩断让他有耐心坐下来愿意思考呢其实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就是你跟他搞好关系慢慢磨就是这样的
总有一天他会发现这个地方的价值因为我们也是我上课我跟我的同学们的关系也挺好的比如说有大部分小朋友可能他也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家长就跟他讲你要不回答我就跟罗老师讲我试试吧他就愿意试试愿意试试回答的不好回答的不好那就是先去我跟他们的要求也是回答的不好答案回答不出来也不要看答案看哪呢看我们课程回放视频去视频里面找答案
视频里面东西是全的你看答案那就直接看答案你就觉得答案是理所当然的答案不是理所当然的它是有来源的看答案的时候一定要看上它的来源他们就去视频里面找找了之后再来回答就好一些了
那什么时候事情开始转机呢有相当一部分小朋友坚持了比如说他坚持了两个月三个月慢慢养成习惯之后他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对他的成绩影响慢慢就出来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就是七上的时候七八考试之后有一个家长跟我讲说我家小朋友一个女孩
家小朋友这次期末考试考得不错考了 100 分满分做压轴题的时候他就很兴奋说这次压轴题都是恰好用到了卢老师讲的那个方法然后我就问他妈妈是哪个方法他妈妈就讲就是说其实就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设一个角是α把能用α表示的角都表示出来标在图上晚上我
我就哭笑不得因为我跟他妈妈讲这都不是一个方法是一个基本的做题习惯只要你做的跟脚相关的题就这么做他为什么因为他用到了方程思想我在课上给他们解释过他就是一个基本的习惯他们一开始就不信邪这就是一个基本的习惯就是花了这么长的时间这还算是一个比较相对来说比较天花的小朋友可能经历了一个多月才接受了这个习惯运用了这个习惯然后再经过了一段时间到期末考试之后才发现我这个习惯竟然那么好用然后在他身上才看到了正法
他才可以把它延续下来所以说他就是需要我们有十足的耐心在这里面我想跟大家强调一下我的耐心已经强到什么程度了所以你会发现老师很多时候有耐心老师变得很啰嗦为什么要啰嗦他就是要反复重复反复重复小朋友才会形成记忆形成记忆之后他才会变成动作
所以我的耐心已经变成什么情况了就是说就像我刚才说的那句话大家不知道我课上说了多少遍我从开始讲几课开始到现在这半年时间里面几乎每节课都至少会说五到十遍多的时候就能说十遍少的时候会说五遍以至于现在已经达到了一定什么程度就是说我只要说前两个字小朋友们他们下面异口同声的就会把下面那个句子接下来所以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能养成这个习惯才会按这个方向走他会往这个方向走
那我刚才说的是做题习惯思考习惯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的他其实就是这样反复培养反复磨出来的就是很多家长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们的小朋友可能他就我们回过头来刚才讲分类总结这件事情你们要想要分类总结的方法论我可以给你们你们可以加我微信我都可以给你们没有问题但是重点就是你能不能让他每一次都按着来执行对吧
每一次你都能看着他每一次让他慢慢磨一直让他形成习惯其实说你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培养和维护好情绪稳定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而且各位家长要知道我们现在学校去培养这种习惯的方式是很糟糕的你如果学习习惯不好做作业习惯不好学校现在非常简单方式就是发钞发链甚至提发嗯
罚车罚链这个就是一个负向反对负面作用非常大负面效果非常大那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很有可能我也没办法改变学校没有办法改变老师那家长在家里就要知道怎么样去给他平衡这件事情而不是成为学校的帮凶对对对因为你去用负面的惩罚这是个太爽太容易的事情了
对刚才那个鸡大提到了一个词叫平衡中和对吧这个非常重要这就好比说你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对应的东西去做平衡和中和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是怎么做这个中和的就是我被逼无奈我的讲故事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就是为了平衡他们烦我他们觉得老老是天要求这要求那事那么多我每天课间休息都会跟他们讲故事
我们要想办法让小朋友情绪稳定
我们施加了一个让他不爽的任务我们想有一种让他快乐的方式用做一些中和那我选择的让他们快乐的方式给他们讲一些故事至于各位家长你们选择什么的方式你们可以自己是做尝试如果说我们想要孩子情绪稳定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的内核那么我们建议各位家长从你自己开始
成为一个这样子的人然后你给孩子选老师选学校选课外辅导班的时候尽量也去挑这样子的老师可能学校你已经无法选了那么你选课外班的时候尽量选我们罗老师我们大冰老师这样子的老师
我们最近是在开一系列的关于中考亚洲题的讲座中考 高考 亚洲题它的能力是一脉相承的是的 我们在这个讲座里面会讲很多今天播客没有办法衍生出去的方法论的东西我们今天播客更多的还是讲情境 讲故事唤起大家的认知如果大家唤起认知以后对于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来听听我们讲座我们这个讲座目前很遗憾只在上海
现在针对的年纪是就是我们会有各个版本的就是听起来是一场讲座其实它是好多场讲座有针对小学生的有针对初中的六七年纪的有针对八九年纪的有针对高中生的也有针对各种不同现状的知道没有主要是根据小朋友的年龄好的
行 我們會在小宇宙的 Shownotes 和公眾號的正文裡面留下羅老師的二維碼大家如果對這個講座感興趣歡迎過來看一看一個內心強大 情緒穩定能夠課間講好段子的老師老羅是什麼樣子的
那最后我叠个假可以叠个假是这样的就是我知道可能会有家长觉得我听你们在这叨叨叨叨叨叨这个那么长时间一期节目听完了感觉你们就全在灌鸡汤讲故事你们也没有什么干货对吧好一旦你这么讲我就要说了就是你看看你又是对于结果过度关注而不关注而不关注过程本身
当然我这个刚才那个是开玩笑我想说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没有在这个播客里面讲过多的方法论的东西第一是因为它场景不合适因为我们通过音频来传递没有图片没有文字的辅助没有具体例子我不可能说在这个音频里面放一道压轴题对吧放不进去是吧没有例子的话我很难把这件事情讲清楚方法论的东西很难讲清楚这是其一其二呢就是我前面讲的其实方法论的东西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愿意耐心坐下来来办这件事情这个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你的意愿还是小朋友的意愿所以我们在播客里就七一通文了对好的这一期播客如果家庭的喜欢欢迎把它分享给对你重要的人那今天谢谢大鞭老师和罗老师感谢大家大家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