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捕梦者说Vol.22|范蓓蕾:在流动中关照当下

捕梦者说Vol.22|范蓓蕾:在流动中关照当下

2024/12/23
logo of podcast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第一季 中国当代建筑师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朱莉亚
范蓓蕾
Topics
朱莉亚:作为主持人,我强调了本次节目关注建筑师如何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和感受,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体验。建筑设计不应是对过去生活的简单重复,而应通过构建新的场景来重新理解日常生活,并在最普通的事物中寻求形式和空间的力量。 范蓓蕾:作为建筑师,我分享了自己对公共建筑设计理念的理解,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关注空间使用者的体验和感受,并希望通过建筑设计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场景。我特别喜欢消防站这个项目,因为它是一个功能性很强的建筑类型,我希望通过设计为消防员创造一个舒适、便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一言一物的博客栏目我是主持人朱莉亚今天做客的嘉宾是建筑师范贝蕾她是邓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这次她将跟我们分享近期的几个新的公共建筑有消防站、学校、住宅在这些公共空间的设计中除功能外,她更关注使用者的体验和感受

温柔地对待每一处空间也在流动中关照当下贝雷好跟我们的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哈喽大家好我是更建筑范贝雷对我们刚刚有拍摄到你的消防站的这个项目我觉得我自己非常喜欢我来了几次了我觉得很好奇就是怎么接到消防站这个项目的

因为之前在昆山做项目然后就接触到了消防站然后因为消防站这个类型非常特别觉得它是一个特别功能性强的一种建筑类型所以就很想尝试一下这第一次接到这个消防站的类型的项目吗对第一次而且当时呃

同时有两个消防站一起在做设计主要也是因为相关部门希望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然后所以在消防站前期的时候跟传统的项目不大一样是先给你一个任务说还是我先去跟消防大队的工作

校方员开会然后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再反过来拟任务书所以这个项目比较吸引我的就是建筑师的主导还挺大的所以一开始算是一个共创的项目吗跟你之前的合作的项目是不是不太一样

对,因为之前所有的项目的业主他会给你一个清晰的任务书,你在这个任务书的框架上跟业主讨论需求,然后有一些调整或者是优化,但是消防站本身呢,它是一个类型建筑,是有这个图级的,消防站图级的,所以所有人都觉得消防站可能就应该做成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它反而没有用书就只是根据一个大概的面积去框算一下所有的指标反而给建筑师很大的自由度对一开始对消防站这个建筑类型不太了解

就是感觉好像离生活很远但他们只出现在非常紧急的这个时刻那消防站里面它会有些什么特殊的那个点吗包括我看到消防站里面厕所淋浴间都只有男士的会有女士吗

我也是了解了消防站去参观了好几个消防站之后才觉得特别有意思以前没有想象到的其实消防员他是要 24 小时都住在里面要值班的所以我们平常看到的只是消防车出警但是在消防车库后面有很大一块是他们的宿舍他们平常要锻炼然后他们还要吃饭休息

我有时候就觉得它很像一个以前的这种修道院就是大家一起要锻炼身体要出操然后要出勤反而居住那一块是大家从来没看到的但是我恰恰觉得这么多人住在一起 24 小时待命在一种很紧张的状态下生活反而居住的那个部分应该是要被充分考虑和照顾的

之前的普通的消防站的居住条件之前考察的什么样之前就是底下一个车库然后车库上面是宿舍就是都是密度比较高的地方很简单然后我们这个消防站的场地很特别它是在一块新规划的地我第一次来的时候这周边几乎还没有其他的用地和规划而且用地面积比较宽裕

所以我第一开始想的就是我要像修道院一样给他们做一个院子然后大家围一个院子的树居住然后有一个车库但这个车库呢又很敞亮就大家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幽闭的然后都是有汽车尾迹的空间而是一个有自然通风有采光然后有很明亮的庭院前前后后住在里面很舒服的一个感觉

我感觉到了里面很亮所有地方对我感觉很舒服不像是一个消防站因为我之前也没有去看过消防站里面什么样但是外面包括市中心的那些高安路消防站然后我家附近我常乐路消防站它都很小感觉就是满足了基础的这个功能那因为这个项目它是在昆山离市区有点远

那甲方他会有一些什么其他的诉求吗我们这次很特别就是我要求去见消防大队的大队长所以我记得上去碰面的时候聊了很多但当时正好是疫情刚开始可能刚有过一段时间的这个大家都在自己家里隔离的那个时期

所以当时消防大队长跟我说的主要的故事就是他们觉得以前地块小然后功能比较简单但是大家都是可以出去运动可以绕着街区和城市道路跑步啊可以出去到到周围可以锻炼啊然后现在全部围在一起其实也没有什么出景的活动有时候因为大家都隔离嘛那么

消防在内部的设施他就觉得太简单了他就问能不能加一个打篮球的地方但这个打篮球是可以遮风避雨的有室内空间的然后我了解之后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确实他们需要保持日常的这个力量训练和肌肉量嘛但如果你只是枯燥地做这些健身我觉得很无聊其实打球就是一种

运动也是一种娱乐而且它也是一种心肺锻炼啊多有氧锻炼啊我觉得还挺好的所以主要的一个诉求是这个的话我就去跟相关的建设局去讨论主要是造价问题就是要把造价提高一点然后同时呢还需要比较巧妙的去利用怎么去做这个室内空间所以最后就准备做一个比较轻巧的磨解构

然后这个结构本身呢也是利用原来消防塔的结构和宿舍尽量让这个结构简单然后同时又可以用最低的造价最轻的方式给他们做一个覆盖然后可以让他们打篮球这个地方原来是做什么的原来就是消防站吗原来是空地就是相当于乡下的这种应该算是工业用地吧我觉得相当于在一个原来的这个郊区的土地上从无到有建一个新的

他这个项目做了多长时间做了很久因为 19 年就开始了疫情前对然后又经历了整个疫情然后在疫情中间有很多没有办法很多必须要妥协的比如说你没有办法到现场盯工地然后有很多材料你也没办法

到现场看然后有些他在现场做了做错了但是因为造假的原因可能只能就近整改所以这个项目非常之折腾但是比较好的就是所有的这个啊

代建方还有相关的建设局的部门都非常支持然后我也比较坚持我会我觉得就是沟通吧就是设计师要知道什么是特别重要的然后要把这个信息要传递出去然后设计师要非常坚持告诉他们必须要这样做因为

只有设计师是有一个完整的画面的啊如果设计师不不坚持的话大家都会觉得哎呀这就都就是都省事了哈哈哈所以最后也是我们团队组长项目负责人也非常坚持就是每个礼拜都来然后啊

所有的修改啊调整啊都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去找业主啊找待见方所以现在这个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还是觉得比较幸运的

因为这个项目经历了疫情因为你看到了消防员他没有办法出来所以给他去设计很多的这种公共空间让他去可以自由的活动那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这样设想的吗还是说疫情能加剧这个想法的路程

因为我们接触到这个项目然后后来经历了疫情然后开始设计具体设计所以主要我觉得那时候我是非常有热情和激情的就是突然理解这个地方是这么多人住在这里然后周围又是有小有河流有这个

很好的植物那我一定要营造一个比较舒服的环境让大家都在里面可以比较舒服的有日常的生活吧因为它现在还没有投入使用那现在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工人们或者是建筑师们对现在的这个反响是怎么样的

我还真的没有跟他们聊过但大家都觉得很敞亮都很喜欢就是走廊也有天光车库也有天光哪哪都很敞亮都不需要开灯这种自然的感觉很好

我有这种感觉拍摄的时候也有就是这里我们现在在的一个淋浴间就感觉就是白天很亮对很舒服的这种感受那其实这种公共类的这个项目是你之前会涉及到的吗我自己我慢慢觉得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就是公共建筑因为公共建筑它的

功能性比较强然后建筑就有点像一个工具一样就像茶壶茶杯一样就是它满足使用的同时呢又营造一个比较好的生活场景就是它在我看来比较直接吧然后尤其是做完之后看到人来人往好多人用得很好我自己也比较有满足感像消防站

我们当时团队内部讨论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它很像一个工具箱就是放消防车的工具箱那么这个工具箱我们想让它做的就像机器一样特别简单直接没有特别多余装饰的部分

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考虑这个车库是自然采光然后有通风然后第二个就是消防站有一个特别严苛的前提条件就是警铃响了从任何一个地方过来要在两分钟以内可以出警所以这就决定了你要紧密的处理宿舍跟包括这个淋浴洗澡吃饭跟这个车库的关系啊

所以我们在这个车库和庭院之间你如果走到一层的话你会感觉整个一层都是透明的你可以看穿院子可以看到后面的食堂可以感受到整个一层的环境其实这种透明的感觉也是方便他们出景的你可以从四面八方跑过来

我看的时候我有一种像是去了岭南建筑那种三进三出然后它的那个空间层层叠叠但是它又有一些交织的那种感觉它是打开的所以你说到那两分钟的这个速度应该是的因为我们刚刚拍摄的时候从这个楼梯下来到那个楼梯是通的然后是两分钟可以回到我们刚刚的化妆间

对就是哪里都是可以兜回来的然后铺面关系也很有趣就是其实宿舍是在车库的应该算是车库的半层它是有一个视线有光线可以共交流的然后同时其实本来我们是想做一个玻璃窗就是你甚至是可以看到这个车库的但是因为它是这个防火分区要夹击防火嘛都造价影响比较大所以我们还做了一个混凝土墙

但是这个关系铺面关系我觉得还是很有趣的就是你车库的上方是宿舍而且是在半层的地方压得很低因为往常宿舍都是直接在车库上面然后车库又不能坐很高因为消防员要下来所以车库也很逼真也很暗

现在这个布局就是很舒服你可以上上下下走来走去我觉得材料用的也很好那个大门我觉得就是对我印象最深的一进来哇这个大门很气派然后又是那种电动的又是那种铝面的感觉又可以看到里面然后它外面就是跟旁边好像也是有一点关系的

对就是车库是花了最多心思的因为我觉得整个消防站的核心就是消防车然后消防车最重要的就是要出警所以这个车库门就是要在一两分钟之内要全部打开所以我就觉得我们的消防站就不应该再做一个专门的立面它的这个车库门就是它本身的这个立面所以这个车库门就是我们用了比较好的这个就是折叠的

有轴的电动轴的门然后同时呢设计了这个视窗就是你在里面和在外面都是可以通透的可以看见外面里面发生的事情

对我觉得这个很妙你说的那个门打开的那个那个其实就是最把它的墙和门混为就是混在一起了就没有一个门跟墙的这个界限打开了对它就像因为其实大家很多建筑师都很想做这种比较灵活的空间嘛就是可分可合像一个装置一样嗯

我觉得消防站是非常适合做这个的因为它本身这个门就是它平常要高频率的打开关上所以就想把这个空间做成两种状态就是它有点像中国传统的这种折叠的隔山门一样你平常没有车的话你可以打开一两扇然后人就可以进然后全部打开之后室内外就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很明亮的一个半室外的空间有那种感觉

其实非常有名的建筑师她的处女座就是做消防站对在瑞士的一个地方我觉得能接到这种比较特殊的这种公共建设类的项目很不容易的对 我觉得还蛮幸运的因为之前一直在昆山做其实做了很多项目但是这个是现在终于建成的而且完成度我还挺满意的

那这个项目类似的这种工件类的项目还做过一些什么可能就是比较多的就是学校

那其实就是我们说到工件类的项目从消防站到学校它其实都是为公众的嘛为普通人的大部分人都会去关注学校的这个点那其实在学校里面去营造如何去营造这种公共空间公共性其实也是现在应该去思考的问题吧

我是自己做了学校之后我慢慢才意识到其实现在小朋友的整个童年主要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因为他们上学很早放学又很晚然后又经常要去上完自习然后还有其他很多的这种学校的活动所以如果只是把学校想象成一个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教室放在课堂我觉得是蛮可惜的因为小朋友的整个

同年青少年都是在学校里面跟不同的同学啊交往啊所以我是希望把学校做得更有生活的状态就是它是有各种各样的公共空间就走廊也是可以玩的可以坐宽一点然后

然后吃饭去食堂食堂也可以做的功能更丰富一点就让大家因为各种各样的目的来到一个空间然后这个空间又留了各种各样的小的角落可以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比较有趣的部分我每次采访建筑师的时候一般建筑师都会说我的建筑跟自然有关但是有些建筑师他们去解决这个方案的时候就是种树

这个是比较简单的一个方式那其实对你来说怎么去处理建筑的跟自然的关系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就是在室内的时候你能够感受到外部的环境吧这样是比较舒服的就首先我们肯定是不希望暴露在大自然里边的因为你风吹雨淋的就是之所以有建筑就是因为希望遮风避雨嘛

但是你待在室内如果外面风景很好阳光很好你感受不到的话又很可惜所以你看传统的这些建筑都会有个院子

因为有院子你就可以在天气好的时候把朝院子的门打开然后有了院子之后就会有廊子因为廊子这种半室外空间就是可以让你的房间更私密一点但是这些交通空间可以停留可以作为很好的那个半室外活动的区域其实大的逻辑就是这样就是你营造一个自己的小天地这个小天地

种种树花花草草然后围绕这个小天地你有一圈半死外的廊子廊子里面的房间又是可以朝着廊子打开的这其实我觉得就是特别舒服的一种生活场景所以我们在做消防站的时候当然也是这个逻辑就是围绕着树居住吃饭然后同时这个院子又可以让周围所有的空间都比较常亮

那除了种树还有什么别的解决方案吗去处理建筑跟自然的关系还有就是光线吧就是我觉得光从上面下来的感受是很特别的

就是一个空间如果它上面被光打亮的话你就有一种半时外的感觉因为天光是比较强烈的一种存在感觉像上次去西家的那个建筑教堂它的光就从顶上打过来然后有一种很神圣的感觉对我去年去正好也是去参观西家的几个学校我还就是有挺多启发的就一个就是

我发现西,西家是把所有的力,很多力气是用在学校的交通空间,就是你看平面是平平无奇的,就是跟我们,甚至跟我们图级都差不多,就是一个走廊,然后串一排教室,但是你真的走到这个空间,你才发现原来这个空间跟这个平面是,你是完全,

只看平面是完全想象不到这个空间的它会把这个走廊空间上下变成一个立体的空间二层三层都是可以有光线的交流视线的交流但往往就像我觉得就像城市里的街道一样你可能本来就是为了交通用的但是你把它做得舒服做得大做得有很多角落那么它就变成大家可以在旁

在街边停留休息玩的地方我觉得以前这种大家都喜欢这种古村落的街道也是这个原因就是街道的丰富是来自于两边的这些房子很丰富然后同时环境很好大家就想去用它

对光线的处理,我觉得就是静儿是很爱用光嘛,然后有不同的时间的光,它又折射出不一样的这个光线的角度,我们刚刚在拍摄的时候,那个走廊,我就觉得体验感很强,就是我们之前下午来的时候,它比较暗一点,但早上的光它非常的亮很透,然后在里面感受很好。

其实是整个屋顶是一个均质的带天窗的屋顶然后下面的空间通过这种错层楼梯间可以把光影下来是高侧窗所以就整个空间很敞亮我觉得就是白天其实大家在带这里跑来跑去走来走去都是很舒服的你不需要开灯关灯的

有一种就是半室外的感觉有自然的光自然光小时候感觉在里面穿着穿着那种感觉而且这样空间就会比较感觉比较大嘛你就想这么多人每天你要 stand by 在这里你我觉得有一个很舒服的这种敞亮的空间大家的心情也会好很多那你在做学校的时候也是用这种设计策略吗

对 做学校我会把它做得更丰富一点我会像设计一个小镇一样就是它是首先是从塑造外部空间开始的就是通过摆建筑来塑造一个个外部空间有广场也有街道也有花园也有庭院然后同时建筑本身的内部的这些交通空间我也希望它是一个立体的能够让人在里面有

想去漫步或者长阳或者在那里发呆的那种冲动所以现在我觉得也就是看了西渣的建筑之后我当时就拼命当时在改当时的那个设计就觉得还有一些有趣的东西可以加进去西渣是你的那个建筑偶像吗

因为我自己的导师王芳琪老师从大学就一直在分析西渣的作品其实我对西渣的建筑的

图片和平面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我就各种不幸运吧就是到去年才第一次去西加拿大那几个学校我就很震惊就发现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波尔图建筑学院对还有西班牙的那个大学就 Santiago 那个大学

就觉得完全不一样才意识到就是平面的几何和空间的组织动线的安排以及这个光就所有东西你其实是可以就是捏在一起的整合在一起的就是很简单的铺面但是其实它就是每个铺面都不一样它是像做雕塑一样像做一个太湖石一样就很立体的把光线和周围的环境引入到建筑里面来

我第一次去那个波尔图教学院的时候,我有一种就是我觉得怎么这么多元素都放在一起,但是又不是很违和。我后来第二次去的时候有见过是一起,然后他们说因为这是建筑学院,所以他把所有的一些建筑形态放在了一起,让大家学习,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然后但是他要保持他学校的完整性,我觉得西沙真的这部分很高级。

对而且他做了各种各样的窗户什么高窗横窗然后小的窗对小窗天窗他说就是要让建筑系的学生可以感受到这个窗户的各种各样不同的窗户应对的这种情况以及带来的感受所以我就觉得帕尔图建筑学院出来的学生肯定都很厉害

对的而且那些不一样的窗放在一个建筑里面也不违和也做得很好大家的这个整体感受也很不错是而且都是用最朴实的材料白墙然后那些我就觉得中国用很多的不一样的材料或者很奢华的材料但是敌不了人家用最朴实最简单最廉价的材料用的效果好对

对它就是粉刷白墙都是很简单的一些处理没有特别复杂的特别装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它房子既抽象但是又很有空间的那种丰富感那你后来做公共建筑或者是说做学校也会去参考西扎的设计风格吗还有别的建筑大师吗

我觉得建筑师其实受到启发反而是很前端的部分就是他的在寻找主题然后在整个的这个空间的组织构成抽象的关系

这个我觉得是可以学的因为风格很难学风格是很个人的东西而且一学你就会觉得特别像就很像在模仿所以恰恰西扎的材料呀或者它的构造呀或者它的那个风格的东西是我喜欢但是我自己却不会去做的部分

那在学校呢说说就是在深圳的学校因为那个学校还停滞了一段时间对现在还在等待就是故事已经到了第四集第五集但是我觉得首先那块地是在一个自然的山地上面去建一个学校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我

我觉得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们也是用最轻的方式去做尽量保留原来的山体保留原来的树木那必然也会给建造带来一定的麻烦我觉得可能就是各方都还没有想好就大家就先放一放所以也已经很久了对啊 做学校好像不是很容易那现在在崇敏的学校怎么样啊

从明的学校我觉得它不是公立学校然后也不是中小学比较类型就是功能性比较强的这个中小学而是一个混合的技术高中和技术大学

在我看来我觉得在崇明风景这么好的地方然后有很好的自然环境我是把它当做一个小镇去规划的所以我一开始花最大心思的恰恰是在规划上面就是怎么让这个地方大家来住有访客然后学生都觉得在里面不无聊不是觉得这个地方就是学习的而是一个可以在里面生活的地方

在学校那个学校你的在设想是不是就希望把很多的空间开放给更多的公众不仅仅是学生例如旁边住的一些居民也能去对我觉得而且周围已经有好几所大学了我觉得周围那几所大学都会来这里来用因为我们整个一层的空间有大量的

开放空间大厅还有一些吃吃喝喝的小店包括食堂也找了很多不同的这种档口吧就是各种各种菜系的档口因为董事长好像对这个事情非常在意他说一定要大家吃得好中国的大学一定要吃得好中国的学校一定要普选对所以就也是在已经开始施工了然后又开始对食堂的所有的档口

进行设计调整然后找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应该是运营商来给方案那其实就是把更多的公共空间释放给了给到公众那你怎么去理解就是把公共还给公众这样的一个概念我觉得首先

把公共还给公众的一个前提就是大家觉得好像有很多应该公众用的空间没有给公众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中国的现实就中国的公共空间就是有一个私人业主把一块地管理得很好维护得很好同时他很慷慨分享给大家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在中国会比较积极的一个公共空间的地方所以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其实这个说法也是来自于刘嘉空老师

西村大院总的来说它就是一个私人的业主的一块体育家商业用地嘛但它规划得很好之后它开放给所有的人来用的话它又自己维护得很好那就会是一个比较积极的让大家都想去的地方

现在大家更愿意去公共空间可以在一个什么包括城市里的口袋公园啊这种的有更多体验感是就我自己做阿纳亚的商业我就发现其实比较比较比较有活力的部分是主理人的空间就是他有一个人他特别有想法然后把这个商业空间注入很多新的内容比如搞活动啊搞沙龙啊搞各种各样的交流啊

然后一方面是他的品牌的一种宣传然后另一方面也是让更多的人就是觉得这个还挺有趣的就像我当时了解到有一个酒吧它就是让不同的客人自己来学调酒做一天调酒师然后你可以招待你自己的朋友所以每天都会觉得有一个主人在那里请大家喝酒帮大家调酒那个氛围感就非常好嗯

那是不是只有在安南亚才有这种其他回到这种普通的城市当中这个酒吧恰恰是从上海过去的对上海做得很好之后被安南亚请过去的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看人吧就是每一个比较有活力有想法的人然后大家搞一摊事然后大家所有的事情凑在一起然后就会形成一个比较好的社区

对社区这个概念我觉得现在也是大家一直很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怎么去营造一个很良好的一个社区包括在城市当中在疫情前我们都不知道邻居是谁然后现在开始大家会知道我们会需要一个好的社区

我觉得就是一群人他们都在使用一个空间彼此都不认识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搞搞活动然后大家坐下来吃吃喝喝聊聊天认识了之后就会开始想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自己的环境越来越好嘛

他有了这种主人的感觉然后有了这个意识之后他就愿意投入然后有不同的人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之后呢大家就对这个社区有信心有了信心之后呢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入所以它是一个比较良性循环的当然就是要有一个要开头嘛就是经常会说要先有一个村长哈哈哈

然后要先有一个有担当的然后愿意扛事情的村长然后把这个事情给搞起来那建筑师呢

我觉得建筑师首先就是要了解这些,就是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我做建筑有趣或者对我来说比较挑战的恰恰是这个部分,就是生活一直在变化,然后人的活动一直在变化,然后这个活动需要的空间的要求一直在变化。

那么它一定有一些是一直不变的部分比如说大家要坐在一起交流然后大家就从最早的这个广场到后面的沙龙空间但有些东西会一直变化就是

今天消费社会对于各种商业活动的要求所以你了解这些变和不变之后你才会去设计那个场景就是建筑师脑子里要有那个画面的然后同时呢你千万不要很有信心的以为

你可以想到所有未来发生的事情就那样的话我觉得就有点就有点像有点像小说家写小说就是这个事情可能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但是呢它也可能发生在其他的时代然后大家看了这个时代的事情就会对未来有更多的想象力但是不是说这个脚本就永远的会重复下去

我觉得一个好的空间就是这种感觉,就是能够让人在里面有比较自在的感觉,但是它又不是让人觉得你的所有的行为都被设定好了,你所有的空间的模式都是被固定好了。

但不是说我们要做一个可变可分可合的东西而是总有一些空间它在每一个时代都会留下来那这个空间就是建筑师要去观察要去理解的部分我觉得加工老师说的那个西村大院它这个大院它就是一种类型就它就很适合很多人很多功能空间聚在一起

我最近在看一个哲学家的书叫《包门》,他讲说一切都在流动,其实就跟现在的这个社会是一样的,就很多在变,那其实在流动的这个过程之中,在关注当下你现在最爱关注的哪一部分的空间?

我现在自己就会去人多的地方看一看就是比如说听说哪一个地方的商业做得挺好的或者哪个地方的城市空间做得挺好的我就会过去看一看感受一下氛围倒不是说我要做一样的建筑或者一样的风格而是说我会觉得它有活力的地方来自于哪里建筑师到底做了哪些聪明的决定让这个空间变得更积极

这些地方是我会去的比如说成都的原野大家都会说 Regular 对 Regular 大家就会觉得那里很好然后像安纳亚它 17273741 它一直都在迭代然后我们也经常会去我也经常会去转你就会看哪些地方大家坐得住哪些地方就大家不愿意去哪些尺度大了所以建筑师可能一开始把握的是尺度那第二个其实就是空间的

组织和动线的组织就你动线动线不是说开场大家就愿意去而是说你可以让大家能够转起来或者可以坐下来所以这些都是要日常点点滴滴积累我会花很多心思去看这些部分那你现在觉得如果有选择的话你会更想做什么类型的建筑

我还是喜欢做公共建筑吧我觉得学校啊这些文化艺术类的对对就是就是那个类型更古老一点的公园那种的对我觉得这种 public 都挺好的嗯

就是跟普通人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对包括居住啊我现在也在开始设计公寓啊就是这些我觉得都是很多年它都在那然后只是说在不同的时代它有一些需要附加的新的东西

建筑师主要是去理解这些新的东西和那些不变的东西之间的那些关系吧就是也不是说他一定有一个条条框框怎么去指导你的设计而是说你多看多想之后你会培养一种感觉然后在你做具体判断的时候就比较有确定的那个感受说到居住其实

现在人对居住的理解跟居住的要求也不一样了

也许在十年前二十年前大家都千变一虑的居住一种商品房都是模式化的三室两厅两室一厅那现在有不一样的这个居住那你怎么去理解或者是说去期待未来的我们该怎么住中国人该怎么住我是觉得居住这一块独立建筑师还没参与进来

我自己做了安娜亚友一弯然后跟所有的这些小业主回访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空间的就是还是有很多可能性的所以就是公寓和居住这一块也是我们现在继续在往下做的一条线而且这一块我比较了解嘛因为大家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就是你从小到大的一种经验

就是大家对居住的这个空间跟期待它有更多的这个可能性打破了原来的房地产商去做商品房的这种逻辑了对我觉得地产它这么多年迭代下来它也有它就是我觉得特别有价值的部分但是还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就是因为毕竟人各种各样啊

大家对于生活的要求都很不一样其实是可以再去有想象力的去想一想居住的这些户型有没有包括阳台啊包括空间组织类型还有整个社区的这种氛围的营造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那给我们讲讲友谊湾这个项目吧

阿纳亚鱼湾这个项目比较特殊,它其实是在北戴河的阿纳亚九七北岸,就特别大的一个社区里面那个小社区,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参与就是从规划开始的。

然后在参与的整个过程中都是跟业主阿娜亚然后又跟运营方卷宗这边都是密切讨论的其实就是一直在从比较前期的空间怎么用空间怎么规划然后最后空间呈现的那个场景去开始设计的

所以一开始的这个大的一个目标还是想做一个比较舒服的一个小社区吧所以我们当时就是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它其实很重要的是就是你能够想象出这个空间的一个画面或者一个场景就是每一个场景是怎么被人使用的

那么当你在想象这个场景的时候你就要先设定是什么样的人会来用这样的一个空间所以这个是我们整个设计的一个起点吧所以我想象的就是我每次来阿纳亚参加活动那些行色匆匆的拖着这个行李箱的比如策展员啊艺术家呀作家呀所以我就觉得那这个家它比较重要的就是大家特别需要的是什么一个空间呢

我现在自己想,我就会先想我自己嘛,就是我如果去住酒店的时候,我就会觉得一进这个房间,最主要就是一个床,然后桌子小小的就很不舒服,而且经常你会觉得在里面工作是一个很密闭的,很内向的一个空间。

所以我们在做这个酒店还有在做家的时候它其实有一个大的一个目标就是我们是想让大家即使你是在住酒店或者即使你是来到这个度假度假的这个第二居所但是你在这里工作还有你在这里

或者是搞沙龙或者大家一起吃饭你的那个感受感觉还是蛮自在的就不是那种常规的我们去住酒店或者去别的度假小屋去生活的那个感觉所以在客房上面呢我们的一个大的一个策略就是把这个客房定义成一个围绕

书房空间的一个客房就它的主要的空间其实是窗前的那个书桌然后还有个小阳台可以出去发发呆然后床是在一个很次要的一个位置你进去之后它的那个面宽也很舒服是一跨半的嘛

所以你会感受到它其实是一个方方正正比较浅的空间就不像我们平常去酒店是一个比较狭长的然后以围绕床为中心的这种空间然后同时又可以把这个客房的面积控制在比较一个合理经济的面积不用做得很大

然后对于家来说就是关注那个客厅空间就是把最好的资源都给客厅就客厅是朝南和朝东朝广场的因为我们觉得可能来这里大家不是像在城市里面第一居所你上完班很辛苦嘛然后晚上回去又可能和家人一大家的住在一起所以你那个卧室空间就会需要比较大甚至里面可能会有书房可以休息的地方可以

看书或者是工作的地方但在这里大家旅居嘛就是这个客厅可能就是你白天工作的地方然后你下午可能约朋友过来聊聊天吃吃饭所以我们其实把主要的资源都放在了客厅做了一个 8 米 4 宽 4.5 米高的一个非常开场的面对着景观的客厅而且这个客厅还有

8 米 4 长相的这个阳台就很舒服对对对我有去看过它的那个挑高非常高感觉那个客厅是一个就是整个家的这个精神所在大家朋友们可以一起在里面去聚集包括我觉得你旁边的酒店其实跟去设计的这个挑高也是这种很高的色彩用的也很有意思

对就是可能就是先从想象什么样的人来使用这个空间然后去设定这样的一个场景吧但是后面等这些公寓都销售出去我们来回访的时候其实还有挺多惊喜的就是发现

其实大家来买这个卷宗公寓主要就是觉得它的这个户型还挺特别的挺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有三种户型嘛像乐高一样是扣在一起的一个户型可能是瓶子进去的一个户型进去之后往下走

1.5 米对然后还有一个对角线所以我们发现后来就年轻人他会选那个往下走年轻的夫妻或者是年轻人他会选择往下走的这个空间因为他觉得有高低然后让卧室空间和客厅感觉有点距离所以他年轻人在下面闹我在上面睡觉也无所谓

但像工作室的那一些人他有工作室的一些人他就比较会选这个对角线空间他觉得这边和另外一边他在对角线上这个感受这个尺度是最大的同时在这里工作也会觉得比较开场

就是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户型而且这些户型都很特别在平常城市里面的住宅很难看到所以也是给我一个启发就是想接下来可以多尝试一些特殊户型吧

对因为在城市当中大家都习惯了正常的南北朝向三室两厅两室一厅但是对于比较没见过的户型或者是打破了传统的我们认知的这个户型大家就会觉得好奇和有新的想法我从构建一个社区怎么去突出这个社区的公共性这一块你当时是怎么去把握的

我是建筑师嘛所以我基本上是从我们过往经历的这种比较好的案例或者是经历过的体验过的一些好的城市空间开始的我们当时就看了一些欧洲的一些因为我觉得整个安大亚九七它真的那个吸引人的地方其实在于它是一个步行尺度的小镇

就是哪哪都是可以走的然后到处都是有各种各样的配套比如说商业啊吃饭的地方啊然后有酒店有礼堂然后有图书馆然后有艺术中心就这其实蛮像欧洲一个小镇的

欧洲小镇我们比较吸引我们的是什么我觉得其实恰恰就是欧洲小镇的这种户外生活就是大家都是大家都比较比较熟悉的就是一些画面就在教堂前面或者是市政厅前面有一个很小的广场然后广场旁边还连着广场就是其实就是以广场意义

室外的客厅的方式能够容纳户外生活让大家都愿意在外面坐着其实你的那个公共性啊还有那个社区的氛围就出来了嘛所以我们在当时规划这个小社区的时候也是做了三个小广场就一个是

硬质的活动的一个是有植物的可以坐下来吃饭的还有一个就是公寓背后比较安静的所以这三个广场其实也是从公共到私密有一个层次然后它也让公寓它有了这个内外积分就是它面对广场可能是比较热闹但是它后面还有一个安静的庭院让人们回家是有一种回到一个安静的庭院再走进家的那个过渡感

就是通过户外空间把它拉出层次让人的这个感觉也可以感受也会有多种不同的那个差别然后让你在家里面的感受也是有的就是客厅打开门外面阳台是热闹的但是因为有阳台这个过渡呢你在客厅里面也不会觉得直接暴露在

然后卧室跟客厅之间有比较宽的这种走廊压地的玄关然后卧室打开是后面比较安静的庭院就大概就是因为你有了这些丰富的不同层次的户外空间之后呢你就更容易去规划你内部的空间组织而且我们比较幸运的就是就是

就是卷宗他来运营这个微社区他们从一开始就有很多特别具体的想法比如说用一种策展式的就是在很小的这个社区里面有 20 家不同的店然后每家店都是就像策展人精心挑选的他是

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或者是各种各样的类别然后每个主理人都很有意思然后大家对空间要求都比较高他就拼凑在这个拼在这个小的这个社区的步行范围之内你就在虽然就在这么小的可能一百米见方的这兜兜转转但是你就会感觉到这里很丰富就那个商业的密度是够的

对我感觉到里面还有一些杂货铺还有那个有超市还有海边的市集这种感觉还挺有趣的在那个社区里面它算是一个未来理想的这种居住社区包括阿纳亚它也是大家向往的这种生活的一部分的样子

我觉得安娜她比较有趣的地方是在于她从 17 一直到 97 她就一直在生长嘛然后她们又特别关注这个运营所以她就会一直在反思然后在观察就是每一块

哪个地方人气比较多哪个地方大家比较待得住然后再去想这个尺度其实他们就是在考虑尺度上面是花了很多心思的然后卷宗也是卷宗也是不停的去调整就是我们在整个设计的推进过程中其实那些店的布局还有店的内容就一直在调整可能到最后一刻才定下来

大团圆结局对我觉得就是对我来说我觉得就是建筑师比较有满足感的就是你设计的空间最后被很好的使用嘛我每次回访友谊湾我都比较比较感动就是就觉得诶就是都整整齐齐然后大家都都搞得挺好的你就感觉有人特别

在意这块然后一直是很好地在维护它运营它然后同时经常还会讨论怎么让这块人气更高一点然后有没有更好的优化的方案所以现在有就是安纳亚这个北戴河的这个有意外还是在不停地要去改造改造改造就它永远不是一个

停止的那个状态就永远是要优化优化再改造改造我觉得这样反而其实拉长了这个时间感还挺好的就有了那个慢慢的社区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丰富的那个感觉

我觉得建筑就是应该是有生长力的,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一个状态,然后我们聊到了就是关于社区的这个部分,那你觉得一个理想的未来居住的社区或居住的空间,它比较必备的会不会有哪几个点可以总结的?

首先我觉得就是从这个内容上面它肯定是要功能混合一些的我觉得现在中国很多城市就是大片的社区然后大片的商业综合体然后大片的办公就很割裂嘛它就会让生活不是很方便如果我们有机会在一个大社区里面去

更好的去规划每一个局部的话我觉得功能混合可能是比较重要的点就是你下楼就可以喝个咖啡你周末可以约朋友你早上起来先游个泳然后去烘焙店吃个早饭然后就约朋友去画廊看看画然后带小朋友转一转然后中午一起吃个饭然后下午你还可以立马回到自己的工作室工作一会儿然后傍晚再去

春台吃个饭还有酒吧可以喝喝酒也许周围还可以看看表演散步就可以到海边那这种单身的适合在友谊湾居住那那个家庭呢你有带你自己的小孩去友谊湾或郡中公寓住吗他们他有什么那个感想

小孩就特别就更喜欢了因为有海嘛有沙滩嘛好像小孩子对沙子都是有一种莫名的热爱就只要有沙子家长就解放了我们当时有一个业组它是一对应该是

姐弟两把他们他就是买了两套然后把它打通然后他就带着两个小朋友在那运动还挺好的就是因为安娜亚比较大就是给小孩玩的地方挺多的还有专门的骑马的学校还有他们自己的幼儿园和自己的那个好像是自然学校吧都还挺好的

那其实你作为女性建筑师然后因为你有了宝宝之后对设计的什么部分会比较敏感吗或者说对关注的人的体验之类的我觉得就是有了小朋友之后你的世界就会比以前大了很多

因为我自己是比较宅的就没有事就不会出门我之前经常说做建筑确实帮我拓展了很多生活的那个边界就是因为我做不同类型的项目我就会去了解不同的领域嘛然后你要把这个领域要了解的很深理解的很深你要去考察很多地方其实小孩是一样的因为你要嗯

小孩首先他成长就会需要去接触方方面面然后小孩的教育然后包括带小孩去体验不同的东西所以他就会让我的体验会更丰富就是没有我经常会说没有小朋友可能我现在我生活可能整个世界大概只有现在一半的大小然后这样的话呢我也能够去做一些

就是做一些我以前接触不到的类型的时候我会比较有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比如说学校是一部分就是天然的然后包括商业也是就是因为有了小朋友你要去不得不去提

体验一些商业空间还有小朋友的一些空间母婴空间对然后你就会去一些你以前绝对不会去的地方比如说商业综合体啊或者是一些比较好玩的地方啊针对小孩比较好玩的地方所以就是也不是说小孩让我变得更敏感而是说小孩让我体验到更多我以前可能不会去注意到或体验的部分

对的没错然后再说说你的那个日常穿着风格因为你之前说你自己只穿黑色白色不穿黑白不会走路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风格的好像就是我自己开始做独立事务所之后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省事因为你穿黑白之后你不用花很多时间去考虑搭配问题你就抓起来一件衣服就可以穿

几乎不会花时间去想你明天穿什么就只要两件衣服就肯定能够搭起来

然后第二个就是我现在其实连白色都很少穿了我主要穿黑色然后就是黑色比较比较耐脏吧就不会就是出现那种你去一趟工地那你就没办法再干接下来的事情了所以我我基本上都是都是都是穿黑色对穿黑色嗯

我印象中你好像就没有穿过别的颜色的衣服对 然后而且黑色它你去挑衣服的时候也很简单可能就两件三件你也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就是健身师的审美应该是他虽然是黑色但是他对一些扩形啊衣服的一种剪裁是不是也会有要求对那是必须的就是那个审美审美还是蛮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可能也是因为黑色白色在审美方面容易协调吧就是如果

那个颜色比较丰富啊或者是对颜色你一旦有颜色它对质感什么要求都会比较高它就很难

就很难满足我的那个审美要求吧然后我自己是喜欢特别轻的特别方便能够被我揉在一团放在包里的然后掏出来再把一团打开穿上的那种衣服所以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我的衣服大概都是这种不怕揉不怕皱然后宽宽松松的那种

感觉到了都是比较的它会让身体更自由的衣服对对对就是基本上不会觉得有什么东西就是很紧啊什么的那种感觉因为我们这一次拍摄的时候穿了几套 Lara 的衣服因为我们这次拍摄也是由 Lara 去赞助的所以在拍摄的这个过程之中你最喜欢哪一套衣服

我觉得就比较宽大的我都还挺喜欢就那套白色的衬衫和黑色的那个裤子那套我就对那套我就比较觉得比较舒服那你平时就是在穿衣服的时候还会去选择什么材质的吗或例如是羊毛什么的就其实主要就是轻一定要轻就是我穿上不会觉得有衣服的那个感觉我就会选

就是后来第三套那个灰色的那个羊毛的裤子我就觉得很舒服很轻因为我平常从来不会买羊毛的裤子我就觉得会很重吧看上去太厚了我那天我还觉得这个好轻啊还挺特别的那你的衣橱里面的衣服都是一个颜色然后不同的款式还是说相同的款式同样的颜色很多件

如果是我平常比如说就是工作或者是自己独处的那些衣服那些衣服我要特别特别特别的舒服但我一旦发现有一身衣服我穿的特别舒服我就会买两套或者是三套一模一样的对一模一样的就比如说帽衫啊戴帽子的帽衫啊或者是那种运动裤啊或者是那种就是

长袖 T 恤我就会就这种我就会买买一模一样的会买好几套鞋子也是的就那种一脚蹬的鞋子我觉得很舒服的那种羊皮一脚蹬的鞋子

就是要尽量让我觉得不会让我的生活特别的复杂尽量简单但是因为又是衣服这个审美这个功能很重要所以就也还是会花心思去挑挑一些自己觉得比较适合自己的但是就尽量把这个时间压缩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