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一吾** 这是一档富有人文价值和美学品味的自述类音频节目**,提供趣味性&有价值&有启发的新知。 节目邀请当代具有创造力、思想力和启迪力的代表者——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学贯中西、长于跨界、乐于分享,或旁征博引,或梳理脉络,或回溯自我,呈现自述者的灵感来源和自我塑造中的吉光片羽。 中国当代建筑师** Vol.26 王辉 | 格罗皮乌斯的罗生门(下)** 初冬京城,丝丝寒意 我拜访了建筑师王辉 他是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朋友圈曾经传言王辉一年会读100本书 当我见到他时,这个“谣言”得到了实锤 “读书多”的建筑师真是非他莫属 采访前,他抱着一摞书进了办公室 说今年是包豪斯建校100周年 要赶着快结束的2019 和观众朋友们分享一下最近读包豪斯的趣事 【包豪斯校长会不会画图】 【为什么人们总是认为“格罗皮乌斯等同于包豪斯”】 【格罗皮乌斯的爱恨情仇】 所以估计八卦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今天,建筑师王辉就同我们聊聊格罗皮乌斯的罗生门(下)** 建筑师 王辉 王辉,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课导师。作为一名学者型的建筑师,他除了在专业领域发表过大量文章,在人文艺术领域也有广泛的兴趣与深入的钻研。 内容提要 八卦,人类永恒的话题 阿尔贝斯基金会负责人尼古拉斯·福克斯·韦伯与在包豪斯唯一的艺术家夫妇安妮和约瑟夫·阿尔贝斯相处多年(她是一名纺织、玻璃、金属、木材及摄影艺术家)。阿尔贝斯夫妇向尼古拉斯讲述了他们自身的故事并描绘了与他们的艺术家及教师同事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保罗·克利、瓦西里·康定斯基、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以及这些人的鲜为人知的妻子们和女伴们在包豪斯的生活。 这也成为了后来的《包豪斯团队:六位现代主义大师》。不过,六位设计大师,唯独讲格罗皮乌斯时总是离不开他的感情生活,不大的文章总共17小节,几乎每节都有他的感情八卦。 The Bauhaus Group: Six Masters of Modernism,2013 Fiona MacCarthy今年出版的《Gropius,The Man Who Built the Bauhaus》更有趣,在做格罗皮乌斯包豪斯魏玛时期的编年史时,不是用他的职业成就来叙事,而是用生活中重要的女人来编年:1910-13 Alma Mahler, 1919-20 Lily Hildebrandt, 1920-22 Maria Benemann, 1920-25 Ise Gropius. Gropius,The Man Who uilt the Bauhaus 2019 书籍内页以重要女性来进行的编年 马勒 第六交响曲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Mahler),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德奥音乐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勒音乐的崛起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音乐现象之一。今天的听众中也有人更多地从马勒高度个性化的音乐语言中感受到新奇或怪异,但马勒音乐的伟大和艺术价值已得到举世公认。 古斯塔夫·马勒(1860-1911) 马勒的《第六交响曲》MAHLER:Symphonie No.6,a小调,作于1903-1904年,原作有标题《悲剧》,后被马勒自己删除。1906年5月27日在艾森首演,指挥是马勒自己。其中部分章节是妻子阿尔玛的画像,并送给她作为礼物。 第六交响曲首演现场 这是一部充满悲伤与阴郁的作品。马勒的一位朋友听过此曲后曾问马勒:“像你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为什么写出这样辛酸阴沉的作品?”马勒答道:“我一生所忍受的不如意的遭遇,都集中了这部作品里。” 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使用的分谱 津津乐道的感情生活 格罗皮乌斯的第一任妻子阿尔玛也是传奇人物。她是位音乐届难得的天才,但有个更著名的身份——马勒夫人。一次阿尔玛在奥地利度假,遇到了格罗皮乌斯,二人很快就坠入爱河。马勒得知妻子背叛后,反而对待阿尔玛更好,试图挽回妻子的心。 阿尔玛也显得“重情重义”,在马勒逝世后,才与格罗皮乌斯结婚。 阿尔玛·玛利亚·辛德勒(1879-1964) 第一段婚姻就如此具有戏剧性,也可以理解传记作家们总是放不过这些素材了。甚至有论调认为,正是因为婚姻不幸,才激发了大师的艺术创造力。 The Economist 书评 即使是不屑于八卦的Giedion,写格罗皮乌斯的职业成就时,也先从他的“个性”personality写起。和阿尔玛的爱情故事也是格罗皮乌斯个性的显影,这段并不愉快的感情伴随着格罗皮乌斯在德国生涯中经历的两个艰苦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创建包豪斯。阿尔玛的存在并没有令他在痛苦的环境中获得温情,反倒是雪上加霜。但他都挺过来了, 成了战争英雄,也成了现代主义的英雄。 这也回答了为什么谈格罗皮乌斯时,总是绕不开他的感情生活? END. 本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