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4+4"培养模式 ,到底能不能培养出合格医生?vol.32

"4+4"培养模式 ,到底能不能培养出合格医生?vol.32

2025/5/7
logo of podcast 菠萝因子

菠萝因子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李治中
田刚
Topics
田刚:我从事医学临床工作几十年,深刻体会到培养合格医生至关重要。无论采用何种培养模式,只要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生,对病人和社会都有利。4+4模式从体制上来说没有问题,关键在于细节和执行。美国医学生培养模式灵活,本科专业并非医学专业也能成为合格医生,关键在于补充相关课程、通过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以及住院医师期间的考核和医师资格考试。美国医学院毕业生均为医学博士,学位名称不代表能力,住院医师培训才是成为合格医生的关键。我个人挺推崇4+4模式,它给了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决定是否想学医以及是否愿意承担漫长的培训过程。4+4模式的学生经过严格选拔,学习努力,最终成为优秀的医生。医学生培养模式并非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课程设置、统一考试和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中国需要更多合格的医生,各种培养模式只要能培养出合格医生都是值得尝试的。培养合格医生的关键在于学习内容、实践以及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中国需要更多合格的医生,4+4模式是一种尝试,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医学行业。医学生培养需要淘汰机制,保证留下优秀人才。中国医生承担科研和临床工作压力过大,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临床研究应该服务于临床实践,解决临床问题。美国医生在科研方面,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投入程度,没有强制要求。美国医生做科研的动力,更多的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而非单纯为了发论文。科研应该服务于临床,缩短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中国年轻医生的收入与压力不成正比,这需要改变。中国医生的培训时间很长,但成为合格医生后,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我对协和还是有一种还有一种特殊的感觉特殊的崇拜感当然我们近期都是一些老医生是兢兢业业好多医生我们都是看着就这些医生兢兢业业一辈子就在协和也不聪明也就是对病人真是就像自己亲人一样我对病人无论是大问题小问题,病人来看你了就是对你信任,我认为你大问题给他解决好,能怎么解决给解决好,小问题对病人也是大问题你就给他解决好,所以就是真正帮病人解决问题,当然这就包括你把你的知识要更新,你要是要花时间要跟病人交流好,所以多数人只要是有就是你负责你愿意付出时间一个合格的医学生如果具备这种就是尽心尽力都会能成为好的医生。 李治中:需要认真探讨医学生培养模式,例如4+4模式的利弊以及中美医学生培养模式的差异。中美医学生培养模式差异巨大,美国本科专业不限,研究生阶段进入医学院,需要补充课程并通过医学院入学考试。4+4模式的理念很好,给了学生第二次选择的机会,但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国内学生对本科专业选择过于焦虑,其实还有考研和转专业的机会。对中国年轻医生需要做科研的现象提出疑问,认为医学博士的科研要求不应该过高。中国医生承担科研和临床工作压力过大,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医学生培养需要淘汰机制,保证留下优秀人才。对协和医学院在医学生培养模式上的探索表示肯定。理性看待4+4模式,不要因为个例而影响对整个制度的评价。中国确实需要更多的医生,希望更多有志向和能力的年轻人考虑把学医作为自己的职业。 supporting_evidences 田刚: '医生的数量远远供不应求所以八年至四加四甚至六年只要培养出合格的医生我想这只对大家都有好处病人来看你了就是对你信任真正帮病人解决问题一个合格的医学生如果具备这种就是尽心尽力都会能成为好的医生' 李治中: 'Hello 大家好欢迎大家如期的回到波罗因子的播客那么最近我相信大家都吃了不少关于鞋盒还有 4 加 4 的瓜我自己也看了不少的文章我觉得到现在已经有点越来越离谱了但其实除了吃瓜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值得认真探讨的话题比如说医学生到底应该怎么培养' 田刚: '我后来特意问了他我说那你英语专业你是后来怎么进入医学院他说他是四年大学毕业我他额外又上了一年' 田刚: '其实我也知道有些毕业生由于他没有学过足够的课程他额外补或者在上大学期间他就是学一些额外的课程有的人在上一年大学就是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就为了补医学医科这些生物这些知识然后他和别人一样也通过这些美国叫 MCAT' 田刚: '这个就有医学院入学考试然后他也当然在做住院医期间每年有考核到最后有这种医师资格考试' 田刚: '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讲呢他是虽然他学的是英语专业大学到最后也是很合格很合格的医生'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医学院“4+4”争议刷屏,本科不学医也能当医生,靠谱吗?医生缺口大、成长周期长,哪种模式能培养出更多合格医生?好医生该如何定义?

今天,我请来协和8年制元老、美国执业20年的肿瘤科医生田刚教授,聊聊他所了解的“4+4”,以及中美医学生培养的差异~

本期参与

/ 嘉宾 / 田刚  医学博士,美国田纳西州韦斯特肿瘤中心肿瘤血液医师

**/ 制作 / **小雨 🧩4+4,创新还是捷径?

03:17 4+4真的能培养合格医生吗?

04:34 “跨界”医生实例:英语专业出身的放射科大佬

07:35 8年制、4+4、5+3+3......这些医学生有什么不一样?

10:12 教育应该允许你再选一次

20:07 4+4 医学教育真的公平吗?

22:07 我们缺的不是制度,是医生!

23:29 谁能读 4+4?学校排名真的那么重要?

🧬学医之路:选择和压力

28:01 年轻人,选错专业也没事?

32:04 全世界都缺医生,但不是扩招这么简单

34:03 不是人人都适合当医生,淘汰机制很重要

34:59 医生都得搞科研?样样都会的中国医生压力有多大?

46:53 中国年轻医生收入和压力不成正比

🧑‍⚕️好医生该是什么样?

52:23 病人少了,医生就会更暖心

56:29 医院不是拼个体,要靠整体赢得信任

59:10 “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01:03:00 此生做医生,一点不后悔!

🎙️主播

- 田刚:医学博士,美国田纳西州韦斯特肿瘤中心肿瘤血液医师

- 李治中(菠萝🍍):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北京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

制作 |   小雨 🎵BGM

2002年的第一场雪 - 刀郎 (田医生喜欢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