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As Slow As Possible

As Slow As Possible

2024/7/9
logo of podcast 99% Invisible

99% Invisible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G
Gabe Bullard
R
Roman Mars
Topics
Roman Mars介绍了德国哈尔伯施塔特持续639年的管风琴演奏项目,引发听众的好奇心。该项目演奏的是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的实验性作品《ORGAN2/ASLSP》,其核心在于以极慢的速度演奏,每次和弦变化间隔数年甚至数十年,这挑战了人们对音乐时间和节奏的传统认知。 Gabe Bullard作为记者亲临现场,详细描述了音乐会的场景、乐器以及观众的反应。他采访了项目参与者,了解了项目背后的理念、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以及人们对这个项目的不同看法。他指出,这个项目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个跨越时空的艺术装置,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乐迷,他们不远万里前来观看和弦变化,并沉浸在独特的音乐体验中。 Rhinard Noigabauer作为项目负责人,阐述了项目背后的哲学思考,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最初的和弦变化时间计算错误,以及音量过大等问题。他分享了项目团队如何不断调整和改进,以确保项目的长期运行。他还表达了对项目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对资金和人员的担忧。 Annegret Borgmann作为项目志愿者,分享了她参与项目的心路历程,以及对项目未来发展的展望。她强调了项目团队的合作精神,以及志愿者们对项目的热情和投入。她认为,这个项目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个跨越时空的艺术装置,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乐迷,他们不远万里前来观看和弦变化,并沉浸在独特的音乐体验中。 Claus-Dieter Hinrichs作为管风琴专家,解释了管风琴的构造和发声原理,以及为什么管风琴是演奏《ORGAN2/ASLSP》的理想乐器。他详细介绍了管风琴的历史,以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是99%隐形,我是罗曼马尔斯。当你去看音乐会时,你可能会尝试在门一开的时候就到那里,或者你可能会慢慢来,跳过开场表演。但总的来说,你希望在演出开始时就在那里。二月份,所有去德国哈尔伯施塔特参加音乐会的人都迟到了23年。这场演出的曲目叫做ORGAN2/ASLSP。ASLSP代表“尽可能慢”,这是作曲家想要演奏的方式,而这特定的一天将涉及和弦变化。ORGAN2/ASLSP上次改变和弦是在2022年,这个新的和弦将一直演奏到下一次变化,即2026年8月。之后一年会有一次变化,再之后一年也一样,以此类推,直到2640年。完整的演出预计持续639年。记者盖布·布拉德前往德国见证和弦变化,并找出为什么这样的音乐会首先会发生。尽可能慢

1 哈尔伯施塔特是一个古老的中世纪小镇,就像你从故事书中所期望的那样。那里有紧密排列的木框架房屋,弯弯曲曲的鹅卵石街道。但没有时间观光,音乐会正在进行中,盖布计划早退,因为这场音乐会每个人都早退。这是一首名为ORGAN2/ASLSP的曲目的演出,ASLSP代表“尽可能慢”,这就是作曲家想要演奏的方式,而且就是这样演奏的,非常慢。我千里迢迢来到哈尔伯施塔特的原因是,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演出,我来这里是为了看一次和弦变化。ORGAN2/ASLSP上次改变和弦是在2022年,这个新的和弦将一直演奏到下一次变化,即2026年8月。之后一年会有一次变化。

2 再之后一年也一样,以此类推,直到2640年。

3 完整的演出预计持续639年。走到音乐会现场,看起来是这样的:我要进去了吗?演出在圣·布尔卡迪修道院教堂举行,建于13世纪。这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墙壁是裸露的石头,地板大部分是砾石,还有一个木制管风琴。当我进去的时候,有几个人看着我意识到那是管风琴,但这看起来不像一个典型的管风琴。房间中央有一个木制结构,有两个悬挂的塔,然后是金属管从它伸出来,它们正在发出声音。这些管子发出的声音充满了这个房间,只有一个声音,就是这样。这就是演出,至少在和弦变化之前是这样,届时管风琴将演奏一个不同的单一声音。在过去的23年里,这个微小的管风琴演奏着这种响亮的嗡嗡声,吸引了数千名粉丝,尤其是在和弦变化期间。它虽然不起眼且不和谐,但却能让人们在听到它后不断被吸引。有些人会来参加每一次变化,经常从数千英里外赶来。有些人会整天待在教堂里聆听。有些人被ORGAN2/ASLSP真正地带到了这里。我来哈尔伯施塔特是为了弄清楚为什么,也就是为什么ORGAN2/ASLSP会存在,以及是什么让人们如此着迷于待在这个寒冷、破败的建筑里聆听它?

4 这首非常非常慢的曲目的艺术家是约翰·凯奇。凯奇是一位美国作曲家,他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创作了像1948年的《风景》这样的广受好评的器乐作品。

5 凯奇的作曲可能是复杂和现代的,但它们并不总是突破界限。这种情况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了变化,当时他开始进行实验,不是音乐的声音,而是音乐的概念。

6 他最著名的作品可能是《4分33秒》,在这段时间里,表演者应该保持沉默4分33秒,所有观众都倾听房间里的任何声音:空调的嗡嗡声、其他人不舒服地挪动的声音、外面经过的车辆的声音。

7 我喜欢声音的活动。这是他在1961年谈论它时说的话:“如果你听贝多芬,你会看到有两个音符,你看到它们总是相同的。但如果你听交通,你会看到!”

8 它总是在变化。你可以从凯奇的作品中解读各种意义。它应该让我们思考沉默或随机性,或者也许它根本不应该让我们思考太多。在一次采访中,凯奇引用了哲学家阿蒙·卡恩的话:“有两样东西不必有任何意义,一个是音乐,另一个是……”不必有任何意义,以便给我们带来非常深刻的快乐。这是在1985年。

9 1985年。

10 1985年。凯奇尝试了时间,并创作了ASLSP的第一个版本,并明确指示尝试尽可能慢地演奏它。这是一个早期尝试!

11 如果你认为字母ASLSP并不真正对应于“尽可能慢”这个词,那么凯奇领先你一步。这个标题也是对詹姆斯·乔伊斯小说《尤利西斯》中的一行“柔软的早晨城市嘴唇在哪里”的引用,其中“嘴唇”的拼写是LSP。这与音乐有什么关系并不清楚。

12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开始对ASLSP感兴趣,很快,试图遵循凯奇指示的表演者就遇到了障碍。凯奇将这个第一个版本安排在钢琴上演奏,但存在物理限制。在钢琴上,你按下一个键,一个锤子敲击琴弦,但琴弦最终会停止振动。因此,ASLSP的第一次演出持续了10到20分钟,对于一首歌曲来说相当长,但不是那种非常非常长。表演者感到受限,他们想要一种演奏ASLSP的方法,比在钢琴上演奏的速度慢得多,但后来在1987年,凯奇为一种没有这种限制的乐器重新创作了这首音乐。

13 那就是管风琴。克劳斯·阿德希纳·里希特是该项目的董事会成员,他将凯奇的ASLSP带到了哈尔伯施塔特,他是哈尔伯施塔特大教堂的音乐总监,你听到的管风琴就在那里。它与凯奇项目隔街相望,也是我去了解为什么管风琴是需要持续很长时间的演出的完美乐器的地方。大教堂的管风琴在一个高耸于主楼层的大石头阳台之上。为了到达那里,我们穿过一扇木门,走上一段弯弯曲曲的石头楼梯,楼梯上凹凸不平的凹槽是多年来磨损而成的。在顶部,克劳斯说:“我们身处一个石头区域,月光从一个巨大的华丽窗户射进来。”

14 哇!

15 你能看到管风琴吗?

16 是的!

17 令人印象深刻,是的,你可以往下看,是的!

18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一个正在工作的管风琴内部,我的第一个想法是“管风琴”这个名字很贴切,就像人体器官一样。管风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完全是关于移动空气,只有空气。这也是管风琴可以演奏比钢琴长得多的音符的原因。它的声音不是来自振动的琴弦,而是来自气流。空气来自管风琴所在的任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它来自大教堂内部。克劳斯向我展示了一个带有屏幕的开口,这是为了防止鸟类进入,然后又出不去。有时它们会飞进去,然后它们就在里面,然后就出不来了。来自大教堂内部的空气通过风箱进入管风琴。这些基本上是大泵。在过去,风箱必须手动推动,有时是由站在上面的人像大型中世纪动感单车一样工作。但在像我爬来爬去的现代管风琴中,这个过程已经通电了。克劳斯·阿德希纳·里希特走到一个开关前把它打开。“现在你看到了吗?”

19 那是……?

20 是的,来自风箱。我们穿过另一扇门,进入一个满是管子的房间,这些管子整齐地排列着。然后我们走上一系列越来越窄的梯子和楼梯,爬得越来越高,进入更多有更多管子的房间。有些管子比保龄球还粗。

21 而另一些则比铅笔粗不了多少。风箱中的空气变成音乐的方式是通过这些管子。每根管子都调到一个音符,A、降B、升C等等,但每根管子也有它自己的音色,这取决于它的制作方式。它可以是大而响亮的,也可以是细而清晰的。管风琴演奏家如何控制声音呢?

22 这是通过打开或关闭所谓的“音栓”来实现的。

23 如果大管的音栓……

24 响亮的管子是打开的,那么管风琴的声音就是这样。管风琴演奏家不需要只选择一个音栓,可以同时打开多个音栓。因此,按下单个键会通过多个管子发出声音。这就是我们得到“拉出所有音栓”这个短语的原因。

25 我问他是否可以为一个键拉出所有音栓。“你能带我了解一下一个音符吗?随着音栓的打开,声音会如何变化?一个音栓接一个音栓?”

26 是的!

27 我每个都试了一下,例如,铃声……

28 听起来很不一样,等等。例如,我可以复制低音……

29 太神奇了。只要有一个音栓打开,按下键,空气流动,管风琴就可以无限地演奏这个音符。所以回到1987年……

30 当凯奇专门为管风琴改编ASLSP时,他尽可能慢地演奏它的指示有了全新的意义。凯奇于1992年去世。

31 但6年后,音乐家和哲学家在德国的一个会议上会面,以确定演奏ASLSP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32 在管风琴上非常缓慢地演奏ASLSP,你能演奏多久?然后他们在德国做了一些事情。莱因哈德·诺加鲍尔是约翰·凯奇管风琴项目董事会主席。他说,与会者有一些截然不同的意见,例如,演奏ASLSP的管风琴演奏家是否应该待在管风琴旁。有人说:“哦,管风琴演奏家必须去厕所或吃点东西。”然后,一个……一个……一个宗教……他们正在寻找的人说:“不,不,管风琴演奏家必须演奏到他死为止,从……从……从管风琴演奏家那里死掉。”所以这是一个管风琴演奏家的……管风琴演奏家的……一生。诺加鲍尔说,这些想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管风琴演奏家只能演奏这么长时间!

33 但音乐并没有说必须由一个人来演奏。你不需要一直都有一个管风琴演奏家。你可以固定琴键。换句话说,你可以找到一种方法来保持琴键被按下,这样总会有气流,不需要管风琴演奏家。通过这种方法,唯一的理论限制将是管风琴本身的寿命。

34 所以如果管风琴坏了,音乐就结束了。

35 除了这场辩论,凯奇的想法是在专门为演出制作的管风琴上演奏一个非常长的ORGAN2/ASLSP版本。哲学家、逻辑学家和音乐学家也需要一个地方来举办这场无限期的音乐会,他们把它放在哈尔伯施塔特。哈尔伯施塔特在某种程度上是完美的选择,因为在管风琴的世界里……

36 这个只有4万人的德国小镇在餐厅、酒店的小册子上被称为“管风琴之城”。封底有一张地图,标注了城镇周围8个不同的管风琴,大约每5000人就有一个管风琴。该项目的组织者知道圣·布尔卡迪修道院教堂的一座古老教堂非常适合这场演出。到1998年,这座教堂状况不佳,自9世纪初以来,它几乎被用于除宗教仪式以外的一切用途:仓库、啤酒厂、养猪场。该市同意将教堂移交给该项目,但演出还远未准备好。我们有了地点,然后我们必须考虑……我们演奏多久?安妮莉丝·博格曼是凯奇项目董事会的另一位成员,与克劳斯·阿德希纳·里希特和莱因哈德·诺加鲍尔一起,她说,确定演奏时间并不像说“直到管风琴坏掉”那么容易。ASLSP是用乐谱写成的,它有开始和结束。如果你真的要演奏它,你必须有一定的速度。因此,基金会回顾了哈尔伯施塔特的管风琴历史。我们有这么多教堂,当然也有这么多管风琴,还有管风琴的历史。那段历史始于14世纪,当时在大教堂安装了一架管风琴。所以有人建议:“嘿,镇上的大教堂安装旧管风琴究竟多久以前了?让我们演奏这么长时间。”结果是639年。因此,在约翰·凯奇的生日,2001年9月5日,诺加鲍尔和基金会的其他成员聚集在圣·布尔卡迪教堂,开始了他们的639年旅程。

37 一开始休息了一下,只是风箱。“是的,你刚才听到的是17个月的风箱!”

38 凯奇管风琴的风箱位于教堂后部的一个木制结构中,大小约为一辆小型汽车。它们有一个备用电机,可以保持它们运转,而且它们从未停止过抽气,即使这些空气没有进入任何管子,只是进入教堂。在那一天之后,如果你想看演出,这就是你听到的,只是空气通过这个装置移动的声音。你可以说这是作品标题中提到的“柔软的早晨城市嘴唇”,这完全是凯奇风格的。管风琴的设计同样以其缺失的东西而著称。没有钢琴式的键盘或开关来打开或关闭音栓。唯一的控制装置是前面三个小的木制琴键,上面有微小的沙袋,用来保持空气通过管子流动,这些管子安装在一个备用的木制框架中,以发出不同的音符。基金会的成员更换了管子,将新的管子放入空槽中,并取出旧的管子。作品的某些即将到来的部分可能需要比管风琴目前安装的更多的管子。但因为这是“尽可能慢”,安妮莉丝·博格曼说:“问题是紧急的。这是我们后代的问题,因为第一部分将在2022年结束。那时我100岁了,我想他们会……我不知道,也许在2640年,他们会讨论如何继续下去。这并不是这首作品第一次需要一些调整。你可能会认为,每隔几年只演奏一个音符,可能有什么问题呢?”

39 好吧?

40 事实证明有很多问题。第一次和弦变化是在错误的日期。早期,一位记者进行了一些计算,并意识到该项目计算错误。他告诉诺加鲍尔,如果这首作品要真正持续到2640年,最初的17个月的风箱吹奏应该为28个月。

41 最慢的演奏速度太快了。那么我们现在在哪里可以赶上这11个月呢?

42 因为我们是德国人,是的,德国人对这个想法很重视。“当我创作一件作品,当我结束作品时,它必须是完整的。”该小组推迟了下一个和弦变化以弥补时间,现在这首作品又回到了正轨。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问题。该项目启动时,在17个月的休息后演奏的第一个和弦也过于响亮,而且是一个非常不和谐的音调。“哦,当……当……当你爆发时……当……当一辆车坏了时……是的,是的,所以它……它听起来有点像这样。”有些人听到它,他们报警说:“我们睡不着觉。”但你不能只是把管风琴的声音调低。声音来自空气通过管子流动,没有音量旋钮。因此,近十年来,他们不得不把管风琴放在一个难看的有机玻璃盒子里。

43 这扭曲了声音。然后在2021年,他们引入了两个新的低音管。新的管子加上对风箱的一些调整使管风琴安静下来。我和两位邻居雅奇和玛格特·丘巴交谈,他们说今天他们根本听不到管风琴的声音,太安静了。

44 九!

45 九,九!

46 销售经理九!

47 我问他们对此有什么看法,雅奇梅说这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我不理解,”他说,“我想他不是九。”

48 但盖布注意到的一件事是,管风琴带来了游客。该项目做得很好!

49 他说:“这很好。”在和弦变化的那天早上,修道院的庭院在大事件发生前几个小时就挤满了人。乌托·珀西坐在教堂旁边,躲避着风。“你来自哪里?你在寒冷的风中等待,你在这里喝咖啡吗?没问题。你看,他们非常投入。你休假,你有一天是来工作的吗?是的。”有些人甚至把和弦变化变成了一次更长的旅行,即使他们对实验音乐不太了解,比如阿尔伯特、西娅和彼得兹,他们正在进行他们的第一次欧洲之旅。“好吧!我来自佛罗里达州。哦,哇!是的,我来自纽约。我们只是为了这个来的。是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借口,你知道,来欧洲。但……但亮点是……亮点是……你们是凯奇的粉丝吗?我们从未听说过他。”大约500人出现了,随着变化的临近,教堂的门打开了!

50 我们挤进了教堂,那里相当冷。诺加鲍尔和其他人走进来,聚集在管风琴前面,旁边是一个乐谱架,上面显示着乐谱,标注着演出的每个月。另一位董事会成员开始讲话,观众们安静下来。发言人要求几分钟的安静。“请安静,放松一下,享受这场仪式!”

51 很安静。我被数百人包围着,没有人发出声音,我们只是听着不变的嗡嗡声。然后,戴着白色手套的诺加鲍尔拿着一个调到D大调的新管子走近管风琴。当他把它放入管风琴的一个开口时,我们可以听到空气开始流动,整个管风琴都调整到了变化。我们又静静地待了两分钟,我们都被这种新的声音包围着。然后是欢呼。应用后,人群散开了,人们在教堂里走动,许多人走到管风琴周围的路障旁,带着敬畏和灿烂的笑容看着。我注意到有人在哭,是凯奇项目的莱蒂·耶切尔。她把新管子递给了诺加鲍尔。“每个人都只是为了把管子带给他和管风琴,这样他就可以安装它了。我很兴奋,这是我参与的一部分。”

52 感觉如何?很疯狂吗?

53 我认为这是非常感人的。是的,这只是一个管风琴,但这确实很感人,是的。什么?

54 什么?

55 是什么赋予它这种权利?嗯,你知道,你听了大约两年,现在你告别了一种声音。这有点像音乐节,人们在草地上闲逛,有些人计划来参加下一次和弦变化,包括埃德托雷·巴托利尼。“你有什么想法吗?没有印象吗?任何东西吗?我认为母亲是相当……不言而喻的。”我遇到了一些童子军,他们有在哈尔伯施塔特远足参加和弦变化的传统。另一个小组正在制作一部关于该项目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要到管风琴音乐会结束时才会完成。他们计划将未完成的作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持续几个世纪。

56 但即使是最忠实的粉丝,也只有这么多时间可以花在管风琴上。莱因哈德·诺加鲍尔70岁了,他花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生命来参加这场音乐会,他说,要让“尽可能慢”继续下去,需要很多忙碌、紧张的活动,而不是尽可能慢。在带领游客参观、管理志愿者、筹集资金、宣传演出以及检查管风琴之间……ORGAN2/ASLSP实际上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诺加鲍尔正在考虑退一步,对他来说,这意味着接受这个项目的不确定性。“你认为它能持续639年吗?”

57 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你必须说我们不知道。也许500年后这里太热了,没有更多的人住在这里。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经历了四次大的洪水,来自严重的暴风雨。也许某个独裁者拥有核武器,特别是一个……一个……一个……也许没有人对此感兴趣。我不知道。这是一个严肃的答案。目前最大的威胁是资金。每年运行管风琴大约需要60欧元,加上志愿者的所有时间。教堂的墙上贴着牌子,人们赞助了演出的几年,一个基金会计划预售最终演出的门票。

58 这将传给后代,费用为2640年,也就是音乐会结束的那一年。他们计划在修道院举办其他活动和项目,不仅是为了产生收入,

59 而且是为了获得更多志愿者来维持这一切。这些志愿者之一是安妮莉丝·博格曼,她四年前加入了这个项目,她计划在未来几十年里更加积极地参与。“但这将是2034年非常忙碌的一年,我们将有三次和弦变化,所以我们真的有一个……一个忙碌的……一个时期。是的,是的,那时它将移动得相当快。你真的喜欢这个项目吗?”

60 是的。

61 当然,我认为让某人认为这是一个……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同的项目,这真的很好。是的,这是一个严肃的项目,但我也可以对此微笑。例如,当我来到教堂时,我会微笑,例如,鸟飞进教堂。

62 这很奇妙,也很有趣。我可不是开玩笑,德国人有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感觉。

63 你说“费尔胡克”是一个疯狂的想法。在约翰·凯奇的作品中,它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是疯狂的;另一方面,它是……移动……将某物移到一边,以启动……跟随它的节奏,即使这个节奏非常慢。

64 在哈尔伯施塔特待了三天后,我独自一人回到管风琴旁。之前围绕和弦变化的所有兴奋都只是演出生活中的一点涟漪。现在,就像大多数时候一样,管风琴只是独自待在教堂里,没有人群,没有电视摄像机,没有游客。我绕着教堂走动,听着管子之间以及管子与墙壁和地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演出随着我的移动而变化。在某些地方它更不和谐,更像是一个均匀的音调,另一个则不是。我去了诺加鲍尔推荐我站立的角落。这里有一个空旷的空间,声音真的很……你可以听到不同的泛音传来,它听起来不像来自管风琴,它似乎几乎是从墙壁里传出来的。我开始感到有点兴奋,不知所措,不仅仅是因为声音,还因为这个项目在这个同一个地方持续几个世纪的想法。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它将在我死后很久继续演奏。这令人难以忘怀和不安,但后来又有点平静,然后又变得有趣了。我看着一个管风琴演奏了2年半的音符,我听说过639年。我在这里做什么?

65 我不知道,我喜欢知道它在这里。

66 后来,我想起了与约翰·凯奇的旧档案采访。“当我谈论音乐时,最终会进入人们的脑海,我谈论的是声音。它不必有任何意义。他们说,你的意思是它只是声音?认为某物只是一个声音就是认为它是无用的。而我喜欢声音本身,我不需要它们成为任何东西。”

67 我只是让它成为一个声音。

68 当我们回来时,我们将讨论哈尔伯施塔特对音乐史的另一种贡献。639年前的背景,所以我们又回到了盖布·布拉德这里。盖布,你在故事中提到哈尔伯施塔特在1361年得到了一架管风琴,显然这架管风琴在音乐史上的作用不仅仅是激发了这场非常非常长的管风琴音乐会。“是的!”

69 所以14世纪的记录并不完全准确,但历史学家有理由认为哈尔伯施塔特的管风琴在创造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标准西方钢琴键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70 好的,很有趣,告诉我更多。“我会的!”

71 但首先,我想让你了解一下14世纪的管风琴是什么样的,因为它们的演奏方式与现代管风琴略有不同。当我与哈尔伯施塔特音乐总监克劳斯·阿德希纳·里希特交谈时,他告诉我一些旧管风琴很难演奏。“对不起,在这个片段中,你会看到克劳斯的英语和我的德语并没有完全吻合。”

72 哦!

73 “你不能快速演奏,对吧?它非常重……他们做了什么?他们是如何演奏的?你必须……用拉丁文……击打……但它……它……它非常重。那是什么?人们在击打它,不像一个键。那是什么?它是一个……某种东西……你有一个……一个板子……某种东西……是的……不,不……是的,非常大的勺子。”好的,好的!

74 非常大的勺子。你会……你会用拳头击打它。所以,翻译一下克劳斯所说的“非常大的勺子”,基本上就是一个球。

75 所以我的理解是正确的,不像我们今天知道的琴键,它们就像人们用拳头击打下来的手大小的球。是的,是的,他们会击打它们,并用他们的整个手按住它们。我的意思是,考虑到这种限制和演奏管风琴的这种限制,我很惊讶管风琴还能演奏。

76 我也是。但这些早期管风琴的一大特点是,无论琴键的大小如何,它们在各个管风琴上的排列方式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你想象一下你今天坐在几乎任何钢琴、管风琴或合成器前会看到什么,你几乎肯定能看到你标准的12个键:7个白色,5个黑色。这代表了一个八度音程。所以当我们谈论向上或向下移动一个八度音程时,我们谈论的是使声音的频率加倍或减半。这部分只是物理学,这始终是正确的。因此,代表一个八度音程的12个键的模式会在你的手移动到键盘上更高或更低的八度音程时重复。正确。键盘上的这12个键甚至反映在我们使用具有12个半音的音阶来书写音乐的方式中!

77 A、升A、B、升C,一直回到A,一个完整的八度音程,12个键演奏12个音调。但问题是,实际上没有必要将八度音程划分为12个音调。在大部分西方历史上,我们并没有这样做。那么,你还可以用哪些其他方法来划分八度音程呢?12只是许多方法中的一种。一种乐器可以每个八度音程有更少的音符,也可以有更多的音符,它可以有音符,这些音符不是以半音递增的。几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一直在用不同的方法划分八度音程。为了给你举两个快速的例子,这里有一些东西叫做古希腊不和谐音阶,它可能是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发展起来的,这里还有另一个古希腊音阶……

78 哇!

in into what makes those scales sound so different so with that first inharmonic scale there are notes that are in between the notes on your standard piano keyboard like they would sit between the C and the C sharp and so your ear might not be used to them, but they've kind of been waiting around for us to listen to or to hear them for 25 hundred years。

i mean that's so cool i love that that twenty-five hundred years ago Western music could be built out of such different component parts and sound so different from music of today it's pretty cool and that's how things were well during the Middle Ages。

musicians and instrument makers divided up the octaves using different scales but then in the year 1361 Halberstadt got its organ OK i think i see where this is going and and i'm going to make you go there anyway, because i am now going to show you an old drawing that depicts what the keys on that first organ look like OK?

so these are the really big and ball-best ball-paddles that you have to pound down with your fist and but what's uncanny is that it really looks like a modern piano key layout like there's, a big row of keys and smaller ones in between you can totally see these the white keys, these the black keys and for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 that looks like a present-day Western keyboard exactly yeah and it's believe this is the first example of a keyboard like this!

wow and to be clear records are very spotty this drawing is from more than two hundred years later and while people had divided the octave into twelve notes before this is what a lot of writers say was the first big church organ to organize the keys this way and it played a big role in the layout becoming the standard in Western music as more and more instruments were built like this with just and that's why almost all classical music is built around those twelve notes yeah and one thing Clausured told me too is that there was this kind of push and pull between organ makers and musicians composers could push the limits of what an organ could do but unless organ makers changed their instruments then the music had to fit what could physically be played right and i suppose when you think about the most familiar music notation to us all that the staffs。

the sharps, the flat symbols, they're indicating those twelve notes exactly it now!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ere are some good underlying reasons why the twelve-note system eventually became the dominant format dividing an octave by twelve makes, harmonies, and chords a lot easier to find and play,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big downside is that the dominance of twelve notes ended up limiting the kind of music that could be made however Schoenberg was saying that of all the notes inside an octave you only have twelve to choose from and so throughout the years this has generated pushback yeah, i can imagine so who pushed back and how did they push back so that ancient Greek scale we heard earlier was from a nineteen fifty-eight documentary on the late music theorist and composer Harry Partch and Partch was not a huge fan of the Halberstadt limitation in a book in 1949, he coined a phrase that i heard, a lot of people in Halberstadt say when i was reporting the story, the fatal day of Halberstadt the fateful day of Halberstadt to Partch called it the fatal day of Halberstadt because it would eventually lead to that keyboard and then those tones being locked in for Western music and the other potential scales and tones kind of fading away and Partch wanted to recover those old tones and so what does that mean like did he just want to resurrect other scales that are falling out of disuse like the ancient Greek one or did he want to create entirely new scales both i like Harry Partch OK?

yeah!

he said we should question the ideas that physical instruments lock us into so he built instruments that could play different intervals and the math behind how to do this gets pretty strange but he came up with a scale that had 43 notes here he is playing it on an instrument he made called a chromolodian here is the scale on my chromolodian an adapted reed organ?

makes me feel incredibly tense, oh, my goodness very Partch OK, but after this point, we've been focusing just on Western music and I'll hurt plenty music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where twelve isn't the standard and hasn't always been the standard oh!

definitely a lot of Middle Eastern music uses up to 24 tones and in a lot of places outside the influence of the Halberstadt organ scales and instruments have historically been played differently and i should say we hear these in-between tones sometimes called microtones all the time now even in Western music i'm looking at a guitar here in the corner of my office and the neck has frets that divide the octave into but you can bend strings and that can make the blue note that makes the blues so distinct, and sometimes a singer like Mariah Carey might do a big vocal run in a pop song, or there's that opening bass slide in "These Boots Are Made for Walkin'" not everything fits that twelve-note system and people find ways around it。

well Gabe this has been so fascinating and fun uh thank you so much for sharing your office thank you Roman it's been a pleasure, 99% Invisible was reported this week by Gabe Bullard and edited by Joe Rosenberg, with additional editing by Kelly Prime, mixed by Martin Gonzales, music by Swan Rio, fact-checking by Sona Avacian and special thanks this week to Len and Golden Caddy Two is our executive producer Curt Colstead is the visual direction to Lany Hall is our senior editor Nikita Upadhya is our intern the theme includes CRISPR Ruby, Jason Dalione, Emofitscurl, Chris For Johnson, Vivian Lee, Lash Madonn Gabriel, a Gladmy, Kelly Prime, Jacob Multonana, Madina Nina Potec and me Roman Mars the 99% Invisible logo was created by Stuffin Lawrence we are part of the Stitcher and Sirius XM Podcast family now headquartered six blocks north in the Pandora building in beautiful Uptown Oakland California you can find us on all the usual social media sites, as well as our new Discord server and if you want to find out more about Schoenberg's cage project or its a company's 639-year-long documentary there are links to that as well as every past episode of 99% Invisible at 99percentinvisibl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