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老鼠(环球旅行家;个人公众号“Seamouse”;《隐藏人物》等5期嘉宾):7分;“最喜欢原创配乐部分,而不是那些对同时代的我都过量的怀旧歌曲。”——海老鼠(海老鼠的其它打分:《天才捕手》7.5分;《隐藏人物》7分;《月光男孩》7分;)
法兰西胶片(资深媒体人,《乐高蝙蝠侠》等2期嘉宾,微博/豆瓣ID“法兰西胶片”):6.5分;“锋利的东西似乎都被历史符号泡软了,不知道在躲什么。”——法兰西胶片(胶片的其它打分:《乐高蝙蝠侠》7.5分;《欢乐好声音》6.5分;《天才捕手》6分)
波米:6分;“很多历史与迷影符号放置的都很对,只是有时候,‘对’不等于‘好’。”——波米
音频后期制作:Siyuan/波米;编辑排版:波米;
平均分: 6.5
本期节目流程与目录:节目时长:约1小时25分;
开场曲:<Theme From Taxi Driver>(Bernard Herrmann)
第30秒-第1分:嘉宾及公众号信息介绍;
第1分-第4分半:影片信息介绍(无剧透);
第4分半-第8分半:三位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波米介绍节目流程(无剧透);
第8分半-第23分:胶片和海老鼠谈及《八月》“亮点”,波米谈及该片“问题”(涉及剧透):
1、海老鼠认为《八月》最大的亮点在于配乐,浅谈德彪西以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旋律的使用;
2、胶片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肯定了《八月》对于父子之间的互相观察以及对国家大势之下“个体无力感”的描绘和呈现;
3、波米谈及“问题”时认为本片使用“黑白”的有效目的仅仅在于“遮丑”,而影片放置的部分时代符号也有些让人出戏;
第23分-第47分:交换意见,胶片和海老鼠谈及《八月》“问题”,波米谈及该片“亮点”(涉及剧透):
1、胶片结合《告别》,谈到本片只是把“电影制片厂”这一环境背景当做了“怀旧”元素呈现,没有呈现“制片厂制度”在“国退民进”浪潮中的变化;
2、海老鼠认为《八月》“时代符号”堆砌太多——“我不喜欢总是停下怀旧,因为我的视野更广”;
3、波米认为该片最大亮点在于“父亲”的人设以及一两处可以小见大体现“时代更迭”的细节;
第47分-尾声:外延环节话题(涉及剧透):
1、三位结合《铁西区》等片谈及“下岗潮”及其影响;
2、海老鼠结合“苏东变色”等伤痕题材电影,谈及为何我国“下岗潮”题材始终未有杰作诞生;
尾声歌曲:《从头再来》(刘欢)。
影片《八月》重要信息:本片推断分级:PG级;内地是否有2D版:本片为2D黑白电影;龙标版是否删改:总时长不变,部分细节与FIRST参赛版稍有不用,但非源于审查原因;
『反复无常的夏天』( 1968 )
『出租车司机』( 1976 )
『童年往事』( 1985 )
『蒙古精神』( 1991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1991 )
『爷儿俩开歌厅』( 1992 )
『站直啰,别趴下』( 1993 )
『亡命天涯』( 1994 )
『悲情布鲁克』( 1995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998 )
『赵先生』( 1998 )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2001 )
『铁西区』( 2003 )
『孔雀』( 2005 )
『耳朵大有福』( 2007 )
『二十四城记』( 2008 )
『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 2010 )
『钢的琴』( 2011 )
『邮差的白夜』( 2014 )
『告别』( 2015 )
『黑处有什么』( 2016 )
『少年巴比伦』(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