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131 | 右翼青年单挑白左青年——这就是《谍影》导演新作的全部?

Episode 131 | 右翼青年单挑白左青年——这就是《谍影》导演新作的全部?

2018/10/24
logo of podcast 反派影评

反派影评

Shownotes Transcript

『7月22日 』

杨超(国戏教师;《长江图》导演;《遗传厄运》等8期嘉宾):6.5分;“这不是导演最好的水平,但可贵之处在于,他并未把‘谍影重重’的类型片风格带到这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来。”

波米:6.5分;“这片的终极命题是精神上的消灭必然比肉体消灭更有效,这才是凶手失败的根本原因。”

(音频后期制作:Siyuan/波米;编辑排版:效愚)

平均分: 6.5

本期节目流程与目录:上半场节目时长:2小时5分;

开场曲:<Extreme Ways>(Matt Hartless/Moby);

第20秒-第2分钟:嘉宾及抽奖信息介绍;

第2分钟-第7分半:影片信息介绍(无剧透);

第7分半-第11分半:两位主播综合优缺点为影片打分(无剧透);

第11分半-1小时11分半:嘉宾杨超和波米先谈《7月22日》“优点” (涉及剧透):

1、嘉宾“杨超”在谈本片优点时觉得导演提取“两个青年的对决”作为主线,使得影片结构清晰明了;在拍摄暴恐戏时毫无渲染、懂得克制,法庭戏非常出色;

2、波米认为影片确立了肉体交锋和精神交锋,以一头一尾在两个战场的三次对抗,呈现出两个青年此消彼长的交战过程;影片通过刻画从母亲到右翼领袖对凶手的一次次背叛,呈现出挪威社会在左右势力严重冲突下,仍然坚守基本底线的现实;就国人觉得挪威法律对凶手量刑过轻,对“杀77人只用坐14年牢还能玩PS3”等新闻发出普遍嘲笑的现象,两位主播在这一环节进行了具体讨论;

1小时11分半-1小时39分半:交换意见,两位主播谈影片缺点(涉及剧透):

1、杨超认为

影片信息量过小,结合BBC同题纪录片来谈,诸如屠杀时有学生游泳逃生等细节,本片也未能展示;

2、波米同样认为在事件当天“中东难民被挪威白人当街暴打”和岛上发生的“让领导先走”等争议事件影片均只字不提,而这反映出影片对事件是在进行二元对立的提纯化展现;而影片所有关键情节“全靠嘴说”的表达方式过于平庸;重伤男孩的家庭戏份和挪威首相戏份过多,而右翼领袖和凶手母亲的戏份过少;

1小时17分半-尾声:外延环节(涉及剧透):

1、相关暴恐电影简述,重点提及《于特岛7月22日》、《理工学院》和《15点17分,启程巴黎》;其中《于特岛》一片为挪威本土反思同一事件的电影,全片“一镜到底”且“凶手始终不出现”等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2、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前作回顾(此部分内容将于明天呈现)。

尾声曲目:<Sunday Bloody Sunday>(U2);

影片《7月22日》(22 July)重要信息:本片北美分级:R级;资源状况:网络1080P全高清中字资源已出;

本期片目

  • 『大象』( 2003 )

  • 『理工学院』( 2009 )

  • 『挪威大屠杀』( 2012 )

  • 『美国狙击手』( 2014 )

  • 『间谍之桥』( 2015 )

  • 『人言可畏』( 2017 )

  • 『红海行动』( 2018 )

  • 『15点17分,启程巴黎』( 2018 )

  • 『于特岛7月22日』(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