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锦:5.5分(资深媒体人;《此房是我造》等6期嘉宾)我发现谈论这部电影的人全是在强调自己的共鸣,大谈自己与母亲的关系也是如何如何的,但这种感受和电影本身有什么关系?
熊阿姨:4分(资深媒体人;《三和人才市场》嘉宾)豆瓣上最高赞的评论是:“这片的政治角标就是为了讨好西方观众。”能写出这样傻逼评论的人自己就被洗脑了;高密度的政治标语正是当下这座城市的显著特征,想去避开都没有可能。
雷普利:6分(本期控场;《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33期嘉宾)这部电影本质上是在讨论女性面对权力时的虚无,也呈现了女利主义的普遍存在,而那些被大众认定的所谓女权片其实根本没触及过这些议题。
平均分: 5.2
节目流程总时长:01:39:37;
00:00:16-00:02:08:嘉宾介绍及播客更新信息;
00:02:08-00:04:32:影片信息介绍;
00:04:32-00:06:02:三位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00:06:02-00:31:22:在第一环节讨论中,我们将涉及:
1)从“贝克德尔测试”角度切入本片的性别议题,影片在女性主义表达上是否有进步意义?
2)为什么说这是一部始终在冒犯观众的电影,冒犯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片中抗日神剧与政治标语的铺排有何隐喻?
00:31:22-01:05:28:交换意见之后,我们会讨论:
1)主角的平房、爷爷的楼房、男友的工作室与象征体制的演播楼大厦分别呈现出怎么样的空间感?大量北京胡同的细节仅仅是风光展现?
2)在母女主线剧情下,突然插入的“高知会客厅”情节有何意图?
3)如何评价本片两位主角的表演?原定的曾美慧孜是否会比导演亲自上阵更为适合?
01:05:28-01:39:37:外延话题,我们将重点讨论:
1)本片是否可被看做中国版的《伯德小姐》?对于同样出现的“更衣室母女对话”,两部电影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2)从《秋日奏鸣曲》到《钢琴教师》,影史经典中都有哪些令人难忘的母女关系呈现?
3)北大吴谢宇弑母案是否才是真正的“我和我妈,相爱相杀”?开场/
结束曲:《妈妈,我没有做错》(夏韶声)
影片信息本片推断分级:PG-13级;是否有2D版:本片为2D电影;内地版是否删减:对比柏林版删减1分钟;片尾是否有彩蛋:长镜头持续到字幕结束,之后无彩蛋;内地是否有IMAX版:无;内地是否有全景声版(Dolby Atmos):无;音频后期:Siyuan;编辑排版:效愚;封图设计:画电影moviesketching
『秋日奏鸣曲』( 1978 )
『热泪伤痕』( 1995 )
『钢琴教师』( 2001 )
『无穷动』( 2005 )
『我们俩』( 2005 )
『小说』( 2007 )
『我杀了我妈妈』( 2009 )
『女导演』( 2012 )
『日常对话』( 2016 )
『伯德小姐』( 2017 )
『四个春天』(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