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莲:7分媒体人;《何以为家》等7期嘉宾上一部就有人说他失手了,此前拍超英电影也有人说他失手了,失手又能如何呢?输不丢人,他也不怕,一个65岁功成名就已经站上巅峰的人,能够做到不怕失败、不怕输、什么都不怕,已经是赢了。
荡科长:6分《狮子王》等15期嘉宾我绝不否定李安作为导演的成就,但我也不相信李安会是推动技术变革的那个导演。现在大家都在努力接受李安推广的新技术,或许并不是因为自己真的认同技术,仅仅是因为我们喜欢李安这个人。
波米:4.5分高帧率是视频概念,绝非一个电影概念。游戏早就到144帧了,体育转播也有60帧,其它领域它连噱头都算不上,到电影这里吹嘘这些的都是井底之蛙。天天谈什么沉浸感,说到底还是强调娱乐性。然而艺术是不能以追求最大化的娱乐属性作为前进方向的,尤其我们就生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这是倒行逆施。
平均分: 5.8
节目流程节目上半场时长:01:29:03;页首音频包含内容有(无剧透):
1)嘉宾与抽奖信息介绍;
2)影片信息简要介绍;
3)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页首音频的优点环节谈到的话题有(含剧透):
1)影片是否可被视为科幻版的《野草莓》?
2)影片开场的“火车出站”有何隐喻?李安此次的弑父对象是什么?
3)为什么说李安尝试高帧率技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缺点部分涉及到如下话题(含剧透):
1)对比游戏等其它领域,为什么说: “只有高帧率视频,没有高帧率电影”?
2)艺术的终极追求仅仅是所谓的沉浸感?画面越逼真就越高级吗?
3)回顾影史,为什么说高帧率技术不是进步而是彻底的倒退?
4)肉眼极限是150帧,顶级游戏是144帧,所以120帧也是终将被淘汰的过路货?
5)喜欢李安是不是就要喜欢他推销的技术?能否认清“爱屋及乌”的粉丝情感?
开场曲:<Don't You Feel Pain>(Lorne Balfe);
结束曲:<I Got A Woman>(Ray Charles);下半场节目“李安往期作品回顾”将于之后推出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上半场节目。
影片信息本片北美分级:PG-13级;片尾是否有彩蛋:无;是否有2D版:有;内地是否有国配版:有,本片为长影译制;内地是否有IMAX版:有;IMAX版是否有特殊画幅:无;内地是否有全景声版(Dolby Atmos):有;感谢动画导演张扬对本期节目的帮助。后期:思源/波米;排版:效愚;封面设计:画电影moviesketching;
『火车进站』( 1897 )
『日出』( 1927 )
『电话谋杀案3D』( 1954 )
『野草莓』( 1957 )
『西北偏北』( 1959 )
『黑客帝国』( 1999 )
『卧虎藏龙1』( 2000 )
『谍影重重1』( 2002 )
『色,戒』( 2007 )
『阿凡达3D』( 2009 )
『雨果3D』( 2011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3D』( 2012 )
『超凡蜘蛛侠3D』( 2012 )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3D』(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