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8分《长江图》导演;《仲夏夜惊魂》等12期嘉宾过誉了。所谓“从面孔中发现山河”,面孔有,山河没有。影片在社会议题层面都太浅太脸谱化,哪些华尔街精英会有地铁里那几位的做派啊?说得通吗?最大的亮点反而是它认真关注了一个心理疾病患者的内心,此外的一切社会化批判都是笨拙的。
鲁韵子:7.5分媒体人,《痛苦与荣耀》等6期嘉宾过誉了。之前都号称这片和DC没任何关系,甚至说它牛就牛在敢于和DC传统决裂;结果我一看,哎呦我去!这每一帧、每一秒通通都是DC漫画的内核啊。这片就是把DC最精华的成人世界观给大众科普了一下好吗?缺点是它就停留在科普的层面,优点是终于有人开始科普了!
波米:7.5分过誉了。最大的过誉,就是那些境外刷完大银幕的观众所表达的评价,预先影响了更多只能在电脑或移动端上看到一个“中韩语字幕交替、打满水印广告、2.0声道以及没有片尾的资源版”的观众。两批观众都没有问题,因为这种落差感我自己也体验了一把。看完韩版,我指着那个威尼斯一通吹的波米说:哥们儿,你真吹过了。
平均分: 7.7
节目流程上半期节目时长:02:22:26;页首音频包含内容有(无剧透):
1)嘉宾信息介绍;
2)影片信息介绍;
3)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4)简述目前资源的版本问题及字幕质量(含剧透);讨论正片缺点部分将涉及(含剧透):
1)本片如何一步步成为“年度最被过誉影片”?
2)本片是否“表演之外,一无是处”?
3)漫画迷眼中这一版小丑是否OOC?重写小巷枪击是否算魔改?
4)剧情上可否总结为“前半段卖惨,后半段煽动”?
5)在与漫画的对比上,影片所谓的颠覆其实全是老梗?
6)导致小丑诞生的那些社会因素是否站得住脚?
7)影片对社会问题的展示是否严重不足?
8)对于香港等地的事件,本片是否真具备可比性?
9)影片的结尾是不是画蛇添足?10)什么叫“观看渠道决定观看效果”?资源质量差也导致了影片降分?以上优点环节谈到的话题有(含剧透):
1)全片一共出现了几种笑?这几种笑分别代表什么?
2)影片在好莱坞保守的大环境下有何稀缺性?对比《毒液》,为什么说它所处的工业环境与独立制片无法相提并论?
3)影片是否彻底颠覆了白左电影“为爱伐木累”的老套主题?
4)影片对漫画《致命玩笑》有着哪些致敬?如何理解片中的蝙丑关系?
5)为什么说哥谭是一切大型城市社会病的集合体?
6)影片的多义性具体有哪些?如何看待后面杀人事件的行为动机?
7)身世之谜为什么必须开放式呈现?这一桥段是“塔西佗陷阱”的变种吗?
8)同为精英人士,“喜剧之王”与托马斯·韦恩分别代表了哪两种权力形态?小丑更在意哪一种?
9)侏儒开门的挑衅意味在哪里?它与赵本山拿残疾人作梗的小品有何区别?10)影片攻击了白左思想的哪些薄弱环节?它是否指责了“觉醒文化”伤害了喜剧本质?以上外延第一部分将涉及:
1)为什么说《喜剧之王》中的德尼罗更接近小丑的本质?
2)除了展现“私生饭”及饭圈文化,《喜剧之王》还呈现了哪些时代氛围?
3)德尼罗在《出租车司机》中的表演是不是现实主义式的?
4)《V字仇杀队》是《小丑》更为优秀的同题范文吗?
5)《小丑》的右翼思想是来自《猛龙怪客》吗?
6)为什么说马丁·斯科塞斯亲自执导《小丑》效果未必更好?
7)影片对全球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有推波助澜作用?如何看待遍布全球的《小丑》涂鸦?
8)《小丑》的胜利是否反映群体观影形式的胜利?这就是真正的Cinema?
开场曲:<Smile>(Jimmy Durante);
结束曲:<Put On A Happy Face>(Tony Bennett);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完整节目。有关DC历任小丑盘点的话题将于下半场呈现,节目最早将于本周五(11月22号)呈现。
影片信息本片北美分级:R级;是否有彩蛋:无;是否有删减:韩版资源无片尾字幕;资源状况:内嵌韩语硬字幕版网络1080P高清中字资源已出;后期:思源/波米;排版:效愚;封面设计:画电影(可关注B站“画电影”频道);
『猛龙怪客』( 1974 )
『出租车司机』( 1976 )
『喜剧之王』( 1982 )
『雨人』( 1988 )
『蝙蝠侠1』( 1989 )
『V字仇杀队』( 2005 )
『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 2008 )
『摔角王』( 2008 )
『宿醉1』( 2009 )
『守望者』( 2009 )
『正义联盟:闪点悖论』( 2013 )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下』( 2013 )
『索尔之子』( 2015 )
『死侍1』( 2016 )
『自杀小队』( 2016 )
『你从未在此』( 2017 )
『毒液:致命守护者』( 2018 )
『此房是我造』(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