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8.5分又一次我们要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同样的动作在不同社会总能演变出截然相反的意义:像“念名字”的情节,在《八佰》里所有士兵自报家门然后视死如归,“念名字”念出的是个人投入洪流的集体主义赞歌;而在这里,“念名字”念出的却是每一个个体最值得被铭记。同样的事,有人借此反战,有人借此宣战。
雅琴:7分这部电影是直指当下的。电影许多外景地的雕像其实都是在BLM运动中被推到的雕像,它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在大选之前团结美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反川普”,导演的兴趣点并不在于还原这件事本身。
波米:6分它对美国大选的呼声有多响亮,在影史上溅起的水花也就有多轻微。索金总能在别人执导的电影里展现极强的作者性,这次却在自己执导的电影里,完全沦为斯皮尔伯格的模仿者,水平也就勉强与《药神》、《1987》和《辩护人》的导演持平吧。
平均分: 7.2
节目流程节目总时长:01:28:25;页首音频包含内容有(无剧透):
1)嘉宾及影片信息介绍;
2)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以上缺点部分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法官形象是否被丑化?
2)丑化反派的目的是什么?
3)囧瑟夫一角有哪些人设缺憾?
4)影片构建的阴谋论是否成立?
5)左派领袖是否吃了人血馒头?
6)哪些问题是由政治喊话导致的?
7)这个剧本看不出索金风格?
8)为什么说索金导演水平一般?以上优点部分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如何通过历史映射当下?
2)美国与世界观众的鸿沟是?
3)这部戏为何庭辩无推理?
4)鲜血的主语问题为何上庭不说?
5)推进汤姆·海登反抗的步骤是?
6)念名字其实早有剧透?
7)前检察长对海登的影响是?
8)两位主角如何完成价值观交换?
9)黑人提前退场是亮点?10)影片还有哪些幽默细节?外延话题谈到:
1)有关原案的其他影片简介;
2)索金前作概览;
开场曲:<Chicago>(Graham Nash);
结束曲:<Take The Hill (Hear My Screams)>(Celeste);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完整节目。
影片信息本片北美分级:R级;片尾是否有彩蛋:无;资源状况:网络1080P全高清官方中字资源已出;本片原名为: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后期:思源/波米;排版:效愚;封面设计:画电影(可关注B站“画电影”频道);
『斯巴达克斯』( 1960 )
『冷酷媒体』( 1970 )
『香蕉』( 1971 )
『弗拉基米尔和罗莎』( 1971 )
『死亡诗社』( 1989 )
『刺杀肯尼迪』( 1991 )
『好人寥寥』( 1992 )
『美国总统』( 1995 )
『共同警备区』( 2000 )
『波拉特』( 2006 )
『芝加哥10』( 2007 )
『对话尼克松』( 2008 )
『社交网络』( 2010 )
『辩护人』( 2013 )
『血战钢锯岭』( 2016 )
『茉莉牌局』( 2017 )
『华盛顿邮报』( 2017 )
『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 2017 )
『黑豹』( 2018 )
『我控诉』( 2019 )
『好莱坞往事』( 2019 )
『誓血五人组』( 2020 )
『八佰』( 2020 )
『夺冠』(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