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112|做实验的小白鼠总是死去,于是就转行学了管理

E112|做实验的小白鼠总是死去,于是就转行学了管理

2024/7/31
logo of podcast 子非鱼

子非鱼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S
Shibo Zhou
Topics
Shibo Zhou: 我最初的学术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本科心理学毕业后,我曾保研至中科院神经所,立志成为一名生物学家。然而,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实验,加上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我决定退学。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几个月的思考和挣扎。当时正值申请北美学校的截止日期已过,我便将目光投向了欧洲,最终选择了荷兰的鹿特丹大学攻读硕士。硕士期间,我逐渐对商学院产生了兴趣,并在之后前往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现在,我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回顾这段学术旅程,我始终认为,在每一个选择的时刻,都应该在有限的选项中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即使这意味着放弃曾经的理想,也要勇敢地追求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各位子肥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 Garrett 欢迎收听这一期播客这期播客的嘉宾是现在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的周世博老师他本科是我北大的师兄学的是心理学后来先去了荷兰的路特丹读了硕士又去了美国的 Georgia 读了 PhD 后来到了哥本哈根来做博后周世博老师个人的研究领域非常有意思比如说

电脑游戏再比如说作家的创作等等我邀请师兄来录制西波克呢一方面是想跟大家展示一下他的这种丰富多彩的求学的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和

关键的决策节点上的一些思考另外呢也是给大家介绍一下研究者的生活帮助大家走进一些平时可能没那么熟悉的地方比如说北欧事先要预警一下这期播客当中呢可能会有一些英文的词汇是因为我们的嘉宾的日常工作语言是英文另一方面呢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学术的术语或者说和科研比较相关的内容比如某些期刊杂志等等

我们尽可能地在相关的部分涉及到相关名词的时候给予必要的解释对于在读博士或者以后想做教师的听众而言或许这期播客会有一些启发那么对于与科研无关的听众而言这期播客或许也是可以呈现一种生活与工作的面向所以无论如何都欢迎大家收听这期播客

哈喽师兄欢迎来自飞鱼做客我其实比较好奇一点还是你的来回在各个地点之间的腾挪因为我刚才看师兄的网站我就发现你在北大读完本科之后先去了荷兰的路特丹读了我其实先在上海待了一下在上海干吗我本科是心理的然后我当时保研去了上海中科院神经所所以你还是去读了一下我读了一下我立刻就去读了一年

没到一年吧但是从 CG 上看很久其实不是待了大概半年就准备跑这路的事情然后你是就得从那退去了去的路特丹读的硕士然后再从路特丹读完硕士之后去的招式要读的 PhD 是的然后现在在哥本哈根做 post-doc 是你是对这个木有什么偏好吗也没有就是你在当时你的选项是每一个时刻你的选项都是有限的 OK 只是在那个时候的选项里做是最好的选项

他刚好一个一会儿在荷兰一会儿在美国一会儿在丹麦那你也就没办法了所以比如说你升硕士的时候学习也深了北美的相关没有因为你知道我当时在中科院读国马九月份入学肯定不可能一入学就准备退学当时也是抱着成为一名生物学家的理想去读的去了之后大概也是过了三四个月你才会觉得这件事情并不适合我

然后手术成功率又很低然后你看看你周围的同学们的就业的前景也很差就感觉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事情但这时候已经可能 11 月 12 日深北美已经截止了但是欧洲的升线可能要持续到三四月份这样子所以跟这个 timeline 有关系跟 timeline 是有关系的你不得所以说就是说你在有限的 office 里面

做一个最好的,把欧洲的商学院的调出来,看哪个比较好,哪个想去,所以你去路德丹其实也不是说你之前跟荷兰有什么渊源,其实你那时候是哪一年,2015 年,那时候其实荷兰留学人还非常少,大家对荷兰其实很不了解,现在起码人多了,

我现在知道 Eversmuth 是个很好学校他们的发挥技术很好当时啥都不知道我没听说过对荷兰概念就是啊什么一些产业一些莫名其妙的产业吗什么什么大麻呀然后什么什么合法卖淫之类的当时会感觉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方 OKOK

那你在那读完硕士之后你升 PhD 的时候是会更 ready 的去申请对那其实稍微有一些概念知道那些学校是好的那些学校是烂学校的然后起码你在你们有在跨学科申请的时候你认为有一些人的 advice 你可以去找人家就跟老师聊一聊看看我这个申请学校的一些类别怎么样

所以你在读硕士的时候就已经在商学院读对已经在商学院读那时候就跟生活有关系就这一步跨越里面你会感觉有什么转折性的这种就是要克服的壁垒或者其实很重要就是因为绝大多数学校我觉得你申请硕士的时候它会要求你的专业或背景有一定的一致性 OK 荷兰以及欧洲的一小部分项目可能是给这种

没有这方面的比较能准备的这是你唯一就是包括我当时唯一能选的东西你本科学心理的时候没修精霜其实我有学过精霜但我学了一学期不去为啥呢当时学了两个第一学期学了两个课一边精霜一边宏观我觉得我宏观还不错然后精霜是那个不是半选教授精元精元精元虚照风尚文哈哈

这能想吗可以想可以 没问题当然你不知道他想啥他也没有招到曼谷那边说他想我也都被听得莫名其妙然后我觉得没考古好像没到 60 分反正是你知道薛尔夫现在在国际非常火

我知道 我就比较好奇就因为他之所以活起来就是因为他表达能力什么的能把经济学很就是通俗一种讲给大众你来说我就很好奇就是他当时上课的时候为什么会那么一个状态我觉得他是一种不中意的态度在上课也没有一个 size 也没有一个非常好的系统和条理就纯假 但反正那是就我还是想一种条理的东西

你 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蹲下来,这样我就知道我在干嘛,哪怕我 miss 一些东西,我自己可以,我那太没有了,所以当时我也就非常不喜欢那种收获方式,哇,算了,退了吧,我要做名生物学家。那你对生物学的这个执着其实还是有一些的,否则你也不会去读内博是吗?对,其实我是有的,就当时饶益跑到我们心理系来,他给了个 talk 叫全北大的心理与生物联合起来,

我就被感染了我记得当时特别清楚他在一个非常小的会议室然后没想到来那么多人我都是在这个会议室的外面旁听的这个东西在窗口听的甚至然后我被感染了然后就跑去生科院后来自己修了什么细胞生化一些的生科的技术课然后就立志成为一个生物科学家后来发现其实上课或者你对这个 topic 感情的取合做实验其实两回事

所以就是单纯就课程内容你觉得还 OK 还 OK 其实包括现在我做 business 我也会更不要我现在其实做一些 health careindustry 的东西对那些 pharmaceutical 的一些比如 orange book 啊这些东西读起来会相对的感觉还蛮感兴趣的第一因为你也知道作为一次肯定肯定要看 industry background 的嘛

看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就比看什么 semiconductor industry 的东西多了但是就是所以说你是纯粹对那个做实验比如说解剖黑溶液就这种东西我当时做老鼠座也是死一只老鼠应该 supposed 活着来看一个长期的观察但是我的老鼠座玩的都死了为啥不知道啊就手不够巧吧但是就是你这个从坑里跳出来的反应速度很好

因为很多人都会有那种沉默成本的概念或者我要再忍一忍什么看一看我要自我反省了就你这个说跳就跳没有任何也没有你现在描述起来肯定是就本身就走了仿佛很潇洒那其实当时有很多阻力包括纠结你家里也觉得你从中科院中国警局政府跑到一个荷兰听起来不明其妙的地方也是一个很 risky 甚至一个不合理的一个局面

我当时自己也纠结但是后来想想你包括了解一下还有原因当时我在中科院的老板是一个院士但当时国家主宰法条例什么院士要退休 75 岁就要退休他那些反正肯定大约 75 岁了就失去了导师反正觉得非常不到底怎么退不退也不一定但是非常就 risky 就觉得算了你真的不感谢全民革命抢自己了

所以你刚才提到就是说当时你从 PhD 毕业的时候选择丹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丹麦的数据的资源这个是因为你的研究的兴趣和这个相关是吗

首先就是如果讲原因的话第一又从小喜欢北欧这个纯粹是从小形成的滤镜对就是单纯的一个滤镜但是我心里喜欢北欧我也知道我这辈子极大概率是不可能在北欧过一辈子这事实在是对中国人而言就不是很切实际太无聊了但是你想说有这么个机会去那边待了三年应该有错

然后那是 based on that 考虑到北欧的 data 它其实非常隐蔽我因为读批示这期间可能就 focus 在 division 上就那么三个我可以推荐但是到了长期而言你可能希望 build a pipeline 或者起码在那边 build some connections 就以后哪怕自己得不到一些 data 可以通过 co-author 去 get access to that data 然后这所以呢就觉得确认也不错然后我也知道那边的 interferencing 也做得很好第三点呢我在招债的老板有便宜啊

我在 CBS 跟老板又一天 AER 我觉得 work with 有 AER 的人 work with 依靠背景的人对我而言更 comfortable 一些所以你们也很 value top 5 很 value 我一直以为卖里面都会有一个单独的体系没有我觉得管理学这么多年一直是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早些年情是我觉得是 IO 组织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s 出来的一群人和 organization behavior 出来的一群人

互相交叉碰撞形成的这么一个分支但我觉得两个学科一直互相瞧不起搞一块这些人瞧不起他们写 amj 的那种常常变的 theory 所以他们的 theory 并没有得到实证的证实是虚拟宝套的然后写 amj 的一些人就觉得我们太重重 data 了然后没有任何的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可能只可以解决一个非常

narrow 的一个 problem 并没有一些 implementation 所以大家会觉得是无法消息的但我的培养我的 training 一直是依靠背景的所以我多多少少是更希望跟这群人一起 work 然后这群人其实我觉得是在少数的比如现在美国几个学校欧洲几个学校

我其实比较好奇,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就听说过说北欧就特别单卖那个数据质量很好,比如他经常就是有全样本数据,而且都是政府收集的等等。我其实比较好奇他这个东西的这种具体实现机制是什么,以及比如说公共数据会和一些所谓的互联网行为或者说其他的这种行为打通,比如说你点的外卖的数据等等,这个会有这个作用吗?

外卖不会但是比如说银行什么的都是一定会的这个就是由政府在主导的对它有一个 ID 因为 ID 你会理解为身份证就是你去了就会有一个号码这个号码是属于自己你从事所有的跟公共但凡沾一点的东西哪怕你就买一个公交卡如果你是个实名公交卡你都要用这个 ID 进行从事

这个很神奇就是说那是在很早的阶段这国家就意识到了这种数据打通的重要性我们才采取这样一种我不确定它的这个动机是为了实现数据打通还是为了方便辨论但是结论算是结果就是整个北欧地区包括丹麦包括瑞典甚至包括一些辐射的荷兰不算美欧了他们都是统一的政府去清理处理的东西我觉得是它的社会主义

他虽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所说的怎么在他们身上算是个不好意思他们也以此为傲他们觉得这样是好的是对的因此呢由政府去操心这些公共服务事业也是对的所以你在公共服务事业打交道过程中你就难以避免的把你的信息提供给他们

但是这几年比如说关于隐私保护什么的这些说法就是越来越热闹就因为我刚才想如果在美国的话比如说美国联邦政府要搞这么个 unique ID 去识别每一个人为什么等等肯定大家是要 say no 的我比较好奇就是因为其实在隐私保护以及对互联网大公司的反垄断里面欧洲闹的是很欢的其实是他们居然没有这方面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但美人非常信任政府是什么

他们真的很信任政府我不知道他们的反对党他们肯定有反对党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无所久久在内目前的执政党人都是持一种比较信任的态度因此他们比较放心地把政府对这个东西交给政府来管目前来看确实管得挺好的也没出过什么岔子然后我们作为研究者想要 access to 这些 data 的话

也都没有 identifier 也都知道某人比如说 1999 几年出生挣多少钱但是永远还是基本不可能 check 到这个人到底是张三还是李四那在丹麦是个工作的每天生活是种什么感觉我从来没去过丹麦我无法想象但其实我觉得我们学校跟丹麦整体社会蛮隔离的我们学校就我们系吧大概是十几二十年前突然决定走国际化他们招了一批 faculty 导致我们现在 Junior faculty 一个丹麦人也没有

全是外国人然后汇聚了一群德国人意大利人葡萄牙人然后接下来可能会有几个中国人来那肯定工作语言都是英文工作语言都是英文然后这群人的你会看他们 publication 都很好非常卷的一群人我们在试堂外面贴了一个墙墙上写了一个每个人有 TD 的 publication 就感觉跟小学的什么小猴花平比一个一个如初一就要看他的属性所以就整个戏里是有特别卷的态度周末也办公室里有人

然后大家工作非常迷然后你看 publication 如果你在 utd 上选那么几个我们瞧不起旁边的戏我们戏是远远好于别的戏的你刚才说他和这个丹麦整体社会有点隔离意思其实就是说丹麦整体没那么卷丹麦整体就是会变得非常好喝个下午茶下班了也不至于喝个下午茶下班但是下班时间比如 3:30 开始 4:00 开始那就真的是没有人在工作

我跟我另外一个旁边学校不是我不晓得的单白人聊天当时在吃晚饭然后 9 点多钟我老板给我发了封邮件我就在手机里回邮件我当时说我觉得这样很好我觉得这是 professional 状态一个 researcher 就不应该休息一个 researcher 时刻要保持自己的脑子是 busy 的然后我的单白朋友他是一个生物品事业他就非常的反对这种状态他觉得这是不 professional 的

你就应该下班了就远远的跟你的工作就划分界限 work and life 就是不能 mix 在一起但是这个我觉得有个职业种类的特性我觉得科研这个工种就是这个样子

你即便想 work life balance 很难你要让自己的脑子能不想那可以吗对他和干金融的下班关电脑是两个概念我是这么觉得尤其当你的 processor 还有海外的去 international 人的时候他们都不在你一个市区你怎么可能保证自己关了电脑就不操心这件破事所以说我觉得但凡想做一个杰出的 research 就不可能真的让你的脑袋是休息的其实我觉得我当年的入职是签合同

就 overtime work 那一项就写了你作为一个 researcher 我们不会 pay 你 overtime work 这是你的本职工作的就业他们也清楚我们作为研究者不放假时候有时候也会给自己放假你 require stock 像当时面试吗还是面试申请你们还面试吗跟我老板当时聊过聊一些对于方法的态度比如说 identification 这些东西

确保他知道我知道什么叫 identification 确保我不会乱用一些 regression 做一个 regression 好器但是就是说你的这个博物项目等于是也是那种直接申对然后你的这个合作的比如说 endorse 你的这个老师也是你直接联系对不是之前有 connection 不是老师但他其实我后来知道他认识我在美国的老板

但也可能就只是那种会议的纪念之源那种东西但不会是那种好朋友舒适的推荐的方式那你刚才说就是你们 postdoc 也可以 teaching 这个是自选的是吧就是如果你不想上课可以补上其实绝大多数 postdoc 是补上的我算是因为我平时以前我在美国没上过课因为我们学校当时不确认上课

然后我觉得以后找工作还上上嘛所以要积累一下经验然后所以还上了一下那美国不是一般必须要平时地做 TA 才能发那工资我做过 TA 但是没有独立上课 OK 这次是纯粹就是从备课到讲课就纯粹自己来真的是上辈子杀猪这一类的教书说一点错误

你上什么课上方法论性质的课吗还是讲那种具体的某个领域具体的我教课叫 technology strategy 好抽象的课其实 50%的时间都在讲 patency 讲专利讲它作为一种制度是吗对就我们为什么有专利系统然后专利系统的设计你不能比如专利保护期你不能太长你也不能太短所以为什么现在大概是 20 年然后你保护的太宽也不行保护太窄也不行

有了这个政策之后公司又如何利用这个政策去赚钱比如说他给 license 和 patents 他可以用这个 patents 去跟人讨价换价等等这些东西所以说你会发现这个东西本身你希望用一些 case 去让大家讨论起来

但是丹麦学生的用户画像你会发现跟美国和中国都不一样那他们是什么样的他们是特别安静永远不会发生的丹麦整体文化是这样是吧就他崇尚这种 silence 他不是他确实是很沉默的一群人他们只会跟自己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会变得特别的喧闹笑容就是特别的吵闹

但是如果就是在这种公共场合需要发言还有自己意见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会变得特别的害羞和怕犯错误我后来有一两个同学会跟我聊这件事情他们其实蛮想表达的但是很怕犯错误所以从来不敢说话这不是我们小时候看的逸林还是读者说中国学生都这样外国学生不这样我觉得他这么说美国学生是没问题的

因为我之前在美国听的时候就有老师一小时 15 分钟课他刚讲大年头剩下 45 分钟大家就在信息的讨论我也是这么背课的你背了一次就发现根本不行因为根本没有人说话所以我当时上课是连续三周每周四天每天三个小时所以走过 12 个

差不多然后这 12 个基本上就是他们是不会说话的只能我说话然后偶尔他们放视频如果你在课程里设计机率制度比如说你的 GPA 是和这个你的课堂的什么 participation 不行的因为我们规定了你就最后考核只能是考试

这么神奇如果是秋天那种每周一次的课是可以安排一些 participation 因为相当于他有一周一次课你可以学生有些准备时间但是 summer school 是一种连续每天都要上课然后不能要求学生太多东西所以只允许安排最后的考试你可以选择考试形式是教论文或者比较好事

但是你不能安排这个 check attendance 这种东西我只能给他们发巧克力让你们讲话了我给你们吃巧克力那他们也不会吃我来之前我看一下你的招发可以推出来

这个先给听众科普一下就是学术求职过程中除了要有简历之外你还要有一篇求职论文这个叫做 job market paper 我读了一下我发现 job market paper 是做跟那个游戏的用户评论就是等于大家给这个游戏做出评论之后游戏厂商怎么样基于这个评论去做产品的

这个改进然后我看你主页上还专门强调你自己是很喜欢玩这个游戏的我就感觉很有意思就是说因为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说法就是说一定不能把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一旦结合起来这个兴趣就会变成一个让你完全找不到乐趣的东西了我就很好奇就是说你肯定还是你先喜欢玩游戏然后延伸出来的这个研究这个过程里面所谓的兴趣和自己的这个研究它是怎么样互动的一个关系

我觉得最开始我现在国内有这种 second year paper 这种东西吗其实有其实最开始它本身就是一篇 second year paper 然后那时候它最开始是一篇课程的 paperindustry and organization economics 的 paperIO 的课变成我的 second year paper 然后 second year paper 我老板还蛮喜欢的觉得 data 还蛮好的然后在最后又变成我招拔给别人的然后为什么做邮寄产业我觉得做 business 的 research 最重要我觉得你肯定知道最重要一些是你要了解这个 background

你要了解 industry 怎么运行你让我单纯从第二年第三年去写篇 pharmaceutical 写篇半导体的也没有那方面的支持其实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游戏玩这么多年你非常知道游戏产业怎么运行什么游戏好什么游戏不好而且我还认识了一些游戏开发商所以你可以做一些比较 initial level 的 quality study 去问问他们是不是真正 care 这件事情

就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会觉得写游戏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他离你最近你了解他的背景的信息再加上我们需要培养方案是一种培养思路是一种自生自灭型我们老板就是你啥也做不出来也无所谓那是你自己的事啥也做不出来就给你开了就在这里对也不会就但是不过有时候老板我老板有一篇 paper 做了开了 1/3 开了 1/5 带你上传

这种事我们现在不存在了,但是又一定是一篇 imprimed paper。你用一些政府的公开的 first hand data 的话,其实都又有点做烂了,但是你很难有用标签利益的东西。但是游戏呢,data 相对还好搞一些。然后像我做那个游戏产业的那个平台的 owner 呢,比较 open-minded,就说你们的 data 想要拿 research 做的话,随便拿,所以 data 比较好搞。

细于是两种一方面了解背景一方面 data availability 你就把这篇 paper 搞了出来 OK

这里就是因为我没有仔细展开读它实证的那个部分因为我看到就是说你其实强调的就是比如说从消费者的方面来说基于用户评论做出一些消费者调整是很正常比如说我吃饭之前先看看点评拿下评论框但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他可以基于这个去改进他的产品这里我好奇一个点是因为我之前也留意过这方面的研究就是游戏这个产业这游戏产业里的创新或者说改进怎么界定

这其实是我遭到一个非常大的 pushback,from the editors 也好,from 会议的一些参与者也好,就是传统的 innovation 的 lead creature 一般就认为 patents 是 innovation,对,file paper 是 innovation,很多太 trivial 的东西他们不认为是 innovation,你一个新的手机,如果你的新的手机没有新的 patents,他不认为这是 innovation,但是从这个角度而言,software industry 本身就不是一个非常 patents intensive 的 industry,

很多 algorithm 能不能 patents 是一个非常玄学的问题今天可以了明天可能就不可以了这跟那个 USPTO 包括那个 superiorim card 的制度今天摆来摆去都有关系的

所以说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 pushback 就首先 GPF 能不能发是取决于你的 editor 是站在哪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个东西就是才是不是 buy in 这个东西也是创新的一种对对对所以在我的这种 improviso 角度而言我就认为游戏你有更新就是 innovation 但是为了保守起见呢我又不把它叫做 innovation 我给它叫做 product developmentdefinitely is a product development 是吧那至于 innovation 呢人者见人之者见之吧

我刚才问这个问题其实还有另一个背景就是你说的那个我理解另一点是这样的就我们当时那个研究室

有人提出来一个问题就是说创新会分好创新和坏创新他指的就是说举个例子来说你这游戏你有很精巧的设计有这个很好的这样一种游戏的机制比如说就是咱平时所谓的好游戏对吧这个是一种创新还有的是那种就是你利用人的比如说人的行为天物你设计一些课金机制

用到大家去充钱让人成瘾然后让大家 lose control 最后沉溺在这个游戏里面当然你从游戏厂商的利润的角度来说那也是一种好传奇对但是你从 social wifi 的角度来说那就是柔化的所以在做相关分析的时候你有没有考虑这相关的其实没有我本身就把这个当做一个 hgt 去考虑比如说有些 one time purchase 的游戏你买了就永远拥有像是书一样的游戏

Versus online game 你本身玩游戏也费但你比如说花钱抽卡什么要收费这东西你首先肯定有 network effect 然后除此之外可能他们的更新的频率也不一样因为有的可能某一种东西能带来钱另一种东西能不带来钱但是我觉得把它定义为好或者坏可能有一些太 arbitraryI see 对就从谁角度而言好从谁角度而言坏而且从玩家角度而言你能不能说一说中国的游戏产业现在是个什么状态

我们现在还想做一个迷哈游的游戏的一件 paper 因为我目前其实关注的就是 PC 游戏和 console game 对于手机游戏不太关注因为手机游戏我觉得 logic 不是特别一样我们这问题有背景是因为我有朋友是非常喜欢玩游戏他们就给我提出来一点因为我不懂我说中国这个游戏好像也很繁荣比如说网友荣耀什么的甚至进了什么电竞比赛他们的观点意思就是说在我们这种资深玩家看来

那东西不叫游戏什么中国游戏全部全是套壳的什么这些年能拿得出手来的也就一个原神或者什么就有那么一两个说胜利的不止一提你们看的那都是市场热闹什么因为中国人不多您就帮着荣耀当然玩的多了收费高了说在资深玩家看来不止一提

我觉得在私人玩家里他们包括我在内吧就有观点说游戏是第七艺术哎第六还第七 anyway 那就是除了什么音乐绘画以外游戏可以成为一种艺术我觉得中国确实这方面做的比较少就这个具体是指什么你能拆开讲讲吗是因为我理解比如说王者好像他在进击性上或者什么影响大家课金上也做的很好对啊就我觉得从商业利润角度而言中国游戏厂商做的完全肯定不和比国外厂商差但是从一些呃

独立游戏角度而言就好像比如说中国的音乐你说中国音乐比外国差吗也是我的忙去对吧或者说你说中国哎你举什么例子就比如说我的 sample267 个游戏 267 是怎么选的呢是发了六年之后销量达到 100 万份的游戏你会发现有很多外国游戏这些并不是 capcom 或者是 nintendosony 这些大国资格的

很多是一些独立小厂做的比如说在东欧的一些小厂就是波兰 蠢驴就是个发表做这个叫什么叫什么巫师的它就是一个小小的可能就几十号人可能都不到二十号人的小厂但这件事情在中国基本是不太可能为什么是因为中国的大厂会把这些小的制作室挤得没有什么我觉得中国是没有耐心做这件事情这是我的一个解释

早些年其实有的比如说仙剑奇亚传我们非常喜欢对我是资深现象是吧他其实你现在想在中国玩到一个中国生产的仙剑奇亚传游戏其实挺难的去年还不前年还有一个游戏稍微火一点点但最后感觉我不知道是因为你说仙剑 7 不是仙剑 7 的以这个意思叫什么来着东周五还是叫什么就那种独立游戏能够在游戏模式上音乐上美术上都达到一种比较赏心悦目的状态然后还是有一个小场的出现

这些事情在中国现在我觉得已经很少见了这个耐心具体指的是什么呢还是经济上的账算不过来对因为你开发游戏的时间是蛮长的然后你要能够等这么长的时间让这个钱回本其实是我觉得是挺困难的一件事情那还是不够真爱对啊就不够被爱发电然后其实我也比较关注 creative industry 比如游戏啊书啊包括今天想来就是想看看 podcast 有没有什么可行之处就我觉得

strategy 或 innovation literature 过于关注了 pharmaceuticalsemiconductor 当然他们是非常重要的加持他们有很大的 revenue 很大的 profit 推动社会进步但除此之外我觉得这些创意产业也很重要我记得

不是哈尔的吧 朱峰他研究过什么小说的对就是说小说的订阅平台调整机理机制怎么影响创作者的商业你指的就是这种对吧这种没法说 包括美根麦格是 BU 的一个 professor 他是经济系好像还是少学校

就做了一些什么他甚至追溯到很早时间就简爱这个年代女性主义的作品是一个非常少见的东西然后当时当地的报纸它起到了一个 platform 作用就是你可以自费发表你的小说这种最初形态原始形态的 platform 促进了这种 niche market product 的发展对吧如果你没有这种报纸能够替你自费发表小说你写的女性主义小说永远达不到的

他们想看的人手里头对我看你有一篇推翻的题目很有意思叫 novel and the novelty 是的另外那边讲的是什么故事那边讲的是其实也是用 novel 讲的就是比如我们知道 JK Rowling 他是写哈利波特的但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欧巴碰瘸其实跟奇幻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那是一个讲英国政治历史其实我没读过但我知道他跟奇幻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我们想知道就是说当一个作家或者说任何一个人达到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他是更愿意深耕他原本的这种 expertise 就继续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还是说我既然已经有了资源和能力我们去开发一些其他的一些比如从奇幻跳到的历史对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还是说 JK Rowling 是一个 special case 这边不是 一个 pushback 更大

大家认为 software updates 有些人还买账说是 innovation 换一个书的类型人除了极个别人很多人都不觉得它是课他不觉得它是 innovation 是吗这个我很明白因为我感觉在外国人的眼中他们应该非常 value 比如说这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我们那篇 paper 的 framework 叫做 exploitation versus exploration 他们觉得你换一个章吧尤其我老板

包括当时肯明奇的很多人就觉得这个东西绝对不是 exploration 他觉得你还是从事所以他觉得罗林比如说我原先写哈利波特我现在跨界写个历史政治的书这个不算 exploration 他觉得罗林比如昨天在写哈利波特明天去开发药物了这才叫 explorationOK 我明白了他们认为这跨界不够大你还是在做文字的文章

对他觉得就是说你还是用你原来的一些技术只不过可能你的参考输入变了别 Randall introduce something new to the world 但我看你的文章不是已经发了吗也是发的 conference 还是吧所以管理是 conference 发了之后还可以再继续投资可以啊可以啊

经济学不也是吗没有经济学没有 conferenceAEA 发一发不是 AEA 没有如果你发了 AEA 的那个 proceeding 的话就不能再推了是吗对我们 AOF 的 proceeding 发了还是可以发 OK 那如果他再发了的话最终的 citation 是已发表了没有是已发表了主要是有些会议的水分蛮大的所以你发一个 proceeding 的话大家可能不会特别关注他

只有你发的真因为所以现在在做一些别的工作大家觉得这个东西因为 data 不是特别的完善所以说想在补补 data 之类的这么说应该为什么不用中国数据做中国啥数据你把豆瓣全爬下来虽然我们知道虽然我知道讲好中国故事把乐人写在中国大地上这些重要的事情但其实真的挺难的我不至于感觉可能中国的数据是不是会更完备一些也是的我觉得中国的有些数据中国 platform 数据是真的是好的

对,与之相对,adminscriptive data 非常烂。中国最烂的,有待完善的,是 patent data。我们学校的张尔波老师其实做了很多人脚完工作,他最近好像专门有篇文章讨论中国的所谓的假专利的问题,就是说因为你中国有很多基于研发的激励政策,于是大家就疯狂地往上跑。

然后爆了一堆其实没有用的这个事实后面既没有形成什么引用也不会为后来的怎么样他纯粹是为了这个政策应激之下造成的所以说用中国的专利局的专利数据发的 paper 我觉得 99.99%是不可能发到一个 top journal 的那如果用一些技术手段下来真的我觉得这是剩下的百分之零零

如果你想比如说讨论中国的专利数据到底的多值钱或者你用一些 Machine Learning 之类的方法去甄别真正有价值的数据 Versus 没有价值的 Title 这是唯一的可以用中国专利数据做出来的东西

没办法中国专利本身起步就摆小波老师好像最近刚有一篇 NBR 的 openme 就做这个那我回头去来读一下真专利假专利好像是叫这个差不多我觉得这是专利的唯一中国专利唯一的一个可以搞的一个点不然不然这个没法搞 USPO 的专利每年都没像中国这么蓬勃爆发刚才我想到那个点就是说如果用中国数据做可能是不是跟你那个做法就用希望数据做出来结果会有不同

这等于说中国的作家当他所谓的工程研究或者取得一定成绩之后他的策略的调整因为这个和你刚才说游戏的时候所谓的耐心我觉得都是有一些关系

这怎么可能中国这作家经常写了一个长平作之后就开始敷衍了然后搞很多烂事或者挖坑不解这其实也是就因为回到这个 paper 上也 perfect pushback 就是说你只看到了成功的 exploration 有些人比如说 JK 文明他想写一份什么下编生物书

写不出来我看过报道就是说罗林新写的书一开始他用笔名写就完全没有任何水话 OK 后来即便他接就是亮明身份了之后这个书也还是没有什么就比之前稍微好一点因为有一点 JK 罗林的流量但其实还是不行大家不关意那个 sense 所以说 pushback 很多而且他毕竟是 archive data 就是能关到发出来的东西你无法仔细去看到底这细节发生了什么失败 exploration 所以可能就是

在经济学上像我老板说的经济学背景而言这不是一个好的 paperwork project 而且我明白了他就 survival bias 你最终只能看到写出来对

因为我本来是想借这个机会批判一下南派三叔写盗墓笔记这个有始无终当后来想了想这马经老爷子写冰与火之歌也没跑到哪去很多人都有始无终啊挖了坑最开始都填不上我最近就是在读一些这个小说嘛就也在考虑一些这个东西然后也有一个是之前我一直追接一本穿越小说叫新宋然后作者后来还是写了几本啊写的奇烂无比然后再有就著名的公案红楼梦这个就就就

那天我们还聊起来就大家说也有可能其实这即便写出来结尾大家也不会满意我高中的时候有一本书叫英雄志可能至今也没有结尾那我知道什么金庸 风女 古龙世江湖唯有英雄志就那本差不多好像有这么个品位那本书其实我觉得写的蛮好在网络小说里头算是一本青流吗可以叫青流吧稍微有点价值的东西了但我觉得可能我也不知道是王子坑太大了还是作者就懒得去写了还是怎么样至今就没有结局

这里面有的人有一种说法就是他会认为是因为这个和你刚才说的那个有关系就是因为那个所谓的 consumer review 当他进来了之后会使得这个作者进退失去也就是说假如说这个作者是封闭式写作或者那种的就是什么在报纸上连载那个 feedback 即便有也是很少什么读者来信就

很少于是他至少能以自己为主体先完成这个创作的本身你说后面改或者什么那就再说了但现在因为这个反馈太快甚至你这一张刚挂出去一个小时之后评论区就变成那个样子于是这个时候就是等于这个 production process 会被改造使得这个东西至少完结这个基本目标都变得很难就

就你会发现回到游戏里面你会发现大公司和小科 startup 在处理 review 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ok 有什么差别大公司明显就我不关心你对我产品设计的抱怨就我只关心比如你抱怨我这个修 bug 那我去修但是我

就是有点类似这种硬的和软的或者说 proper innovation versus process innovationincremental innovation versus dramatic innovation 大公司说包括我采访的时候大公司说他们自以为他们很懂其实玩家们只代表他自己的想法我们大公司在这个行业得从事这么多年我们很清楚玩家们到底需要什么或者至少我们清楚我们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这是我们的 strategy 所以我们只关心如果你真的有 bug 我们就去修我们给你提供一些优化

但是你们提想的一些关于 design 方面的东西我们不管但是你看小公司他们其实不太管 bug 一方面他们修 bug 本身也挺困难的如果真的是简单的 bug 可能从一开始就搞定了也不再需要这么多 optionization 的破事持续到他们的后期但他们真的就想 meet the demand of the users 所以说 user is 这方面的东西他们会提想对吧所以说但你看作者的时候也一样作者他们都是更

偏向于小公司而言所以说他们的 learning 的 strategy 或者说他们的 go 明显是跟出版商的态度是相同的你刚才提到播客就截止目前为止有什么用播客数据做的研究没有啊我那天找了找我也没找就一篇都没有啊

其实好像有一个 quality team 的 data 我好像见过因为美国的博客其实非常发达是中文的其实这几年当我是 20 年开始做紫碧鱼的那时候还是一个很小众的事情就等于这是过了 4 年这个东西算变得比较普及了但美国我在刚一开始做的时候我去搜过那时候就已经是个很常规的东西因为大家开车的时候要听就是有很多美国居然没有在这上面去做一些研究我看过比如说他们用

唱销书的榜单或者什么那个 Sporty Run 音乐榜单的推荐他会强调就是 being on the list 会有什么影响就是这些做了一堆那我发现就即便在 podcast 的情景下有很类似的 setting 但大家都没有做所以我觉得就是一个机会我觉得一方面是早些年我们不太有手段去处理对包括处理像音乐的话它有

有销量可能一方面另一方面因为有 genre 之类就是摇滚还是什么东西很多东西你可以就 play around 不客气的可能技术能够发展我觉得就是是有机会去做这个所以在管理里面比如说 my different size 就算是一点

我知道还有什么 sfj 比如说什么 amj 就是这么小就是回到我们刚才讲的 organization behavior 跟 ioeconomic 冲突出来这么 strange 的选项 ioeconomic 的人就会比较喜欢发 management science 或者 smj 因为他们会比较侧重 research powerback end of the papertheory 要有前面的 front end 的东西要有但是可能就不需要特别严格但是你看 academic management journalamj 和 amr

他们就对前面的 theory 和 hypothesis 要求的非常严格就一定要有一个抽象式的概念 AMR 甚至不放 international paper 这个请恕我这个审理能力有限因为我读过我们本班在学校要读那个 paper 我一直没太开始到他们的 theory 到底指的是啥

依靠的 theory 跟 mentionment 的 theory 不太是一回事依靠就是个 model 当然也可以说它没有用当然是可以的它就是数学语言把经济学的职业抽象出来对但是至少读这个我明白他在干什么他在用数学的语言说这个事他给我 highlight 这个 trade up 然后管理的那个 theory 我是确实就没太感觉到当我读完了它之后我要从里面那个 take away 什么东西但我觉得两方面各有利弊这时候正面性能干得到事情比如说来回到 platform 这件事情上对

依靠的人会把 platform 就是 two-sided platform 或 mode-side platform 你一个阿里巴巴你这边有 seller 你这边有 buyer 对但是你可以抽象的然后他们这些互动你可以抽象成一个数学 model

但是从管理学角度而言是一个 ecosystem 你很难给它抽象成两个赛的你比如说阿里自己搞的一个 delivery system 他有自己的运输系的快递系统他算哪个赛呢好像都不是你算的普通话好像也不太一样对吧但是这个时候如果就是管理学的学者写一个 theory 的话来刻画这个东西那他那个 theory 最终的目的就指的就是说我要对这个现象进行一种

抽象但是又不能把刚才的这种细节给淹没掉的是的叙述我是这么理解的对就是说它会有一些提高的东西这样这个东西相对的更 genealize 一点但是又不能丢失掉太多的细节所以说我觉得两方面都有可取之处但是你说

这种比如回到 platform 你真的很难用数学的 modeling 语言去把 delivery system 再给它这么一个东西作为一个 parameter 加入加进你的 modeling 当然可能很牛逼的 modeler 也可以但是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是有路径的惯性我发现一个人很难成为多面手比如说最近我们写过中文文章写案例的我就发现就是说我很难以习得表述的方式真的

我那篇 paper 为什么写同 management science 因为我根本不会写 hypothesishypothesis 你必须把那个逻辑那条拉得非常清楚但我只会写 identification strategy 我只会处理那条我尝试写过那种推荐我就感觉我写的时候我自己会很不相信你对对对因为我感觉你这个 hypothesis 其实是假的

你不是像自然科学一样对你是先有了你的 request results 你明明知道你文章后半边长什么样了你在前面把海报的词词词你知道你知道符号正的还是负的对其实最开始做研究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就是评论一下这有可能评价越好越 update 吧就我要留住个我也可能评价越烂我要改善一下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个符号应该是正的还是负的这是依靠比如说 RES 我觉得可能是有东西对你可以刚开始没有一个固定的阶段然后你慢慢给大家慢慢展示

像 am jmr 一开始一定要是正的负的然后给你画几个 box 拉几个线条上面不要不正好但是这个时候 referee 和读者也知道你这个是后延伸

你是看了你后面的结果所以前面才这么绝学的说实话还是有人最开始就来到那么写的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少对因为我也读到过那种就是后面正轨了前面的对对对这是我们在谈的对吧对那听起来你是非常偏一考我非常偏一考我觉得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

就我我我这么说吧我现在虽然我是皮质的 imaginary 的 amr 可以从一天到六

我真的看不下去大概第二天就会睡着这个也和你最早的时候是不是那个就是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的那种春天的这个系统是有关系因为我觉得这两方面调用的是人不同的能力对对对你像我当时我们 pcd 上课老板是一抗的人所以给我全都是扔去跟一抗的人一起上课 matches 我上了三年三门就 matches1matches2matches3

然后他还嫌我们招待 tech 的 econ department 不好给我扔去 emory 上课就疯狂的上各种各样的 econ 课然后 micro economics 但至今我没有上过宏观所以我宏观是一窍不通的因为宏观在现在这个 econ 里面它相对而言就是它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范式就是它比较 cyber 的因为就是经济学我感觉它有几个领域就是说它会有一些比较

特殊的地方或者说就是他那个 modeling 的方式等等就是非常的 specific 于是你不是这个领域的学者你就很难去掌握当然你修个课是可以 OK 其实每口啤酒是不是也不好放

现在什么配备都不好办我没看过这难法我感觉因为 micro 和 structural 可能都是它本身做起来会比较慢我没做过我不知道反正相关同行会跟我讲他们做起来就会本身就很慢我以为他们会比较快不是他们跟我讲会比较慢特别是 versus reduce form 的话会比较慢我以为他们就推一条公式什么的也不用搞 data 会容易一些不是的

而且他们推 model 的难处好像又有自己的难处我知道他们肯定是另外一些我没有的 skill set 我很好奇的去一些学者的办公室参观因为我说你们也不用电脑在那 clean data 你们每天这个工作的日常是哪是草库纸要买来的吗他有一个小黑板要用来玩纸的还有他们要在电脑上有时候做一些模拟这个东西在没解出来之前他就先看上他的信息

我记得我有一年就是我们 jojo tech 来了一个 assistant professor 他是一个是 CMU 的 content,Econ PhD,纯 Econ,一点也不懂只不过那个东西在 Econ 叫 labor dynamics 在我们就知道 human capital 本质上有一个东西他是说那方面他搞一些 modular 的东西我给他当 RA research assistant 他让我帮他看看他推的 modular 对不对我简直要了我命了那是疯狂的人就把我的那个什么什么早些年的一些什么教材都翻了出来求便宜分在那

对他们 hire RA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工种就是你要做平行验证把它确认一下它没推错我觉得我比较欣赏的 paper 是那种最开始用毛组理然后导出 proposition1 proposition2 然后又能用对用实证去解一下这个 proposition1 和 2 都是对的我觉得这种 paper 是你未必的难度最高未必价值最大的一个是读起来是最舒服的而且就是它的理论和实证部分可以互证然后就帮助你去理解因为读者很难以像作者一样去理解一个文本

我觉得那些 model paper 像 IS 型很多 identity model paper 它就导致个东西说起来很道理但是你也不知道对不对

但如果能导出 procession 123 然后搞一搞 implicable data 去验证一下就非常不错那从你的研究领域上来说其实中国现在很多平台都可以成为潜在的研究对象因为我们从广义上说创新不特指专利因为你包括知乎那应该也算对就是就是为什么我每到暑假寒假都会国内跑一跑跟学者聊一聊一方面就是自己毕竟还非常猪腻

很难跟那些平台大让话搞到什么 data 这一方面自己人也不在国内虽然大让话也不太好 access 这些 data 所以希望他有什么机会我觉得国内的数据最好发的 paper 就是探访的东西因为他数据非常非常多人多所以数据

但国内的国内的 platform 又非常难以与之合作是吗这我不知道而且就是说中国可能跟美国别的地方不太一样那 platform 是什么绝大多数的特质我觉得是可以接见的这里面是这样的就是它有所不同是在于什么呢你比如说美国它一般会有一个专门的这个公司里的部门

或者 department 来处理这种与学生的合作并且他们会希望这个学生的合作对他们要有帮助不管是你在公共政策方面能帮他们发声还是在研究成果本身对他们运营有帮助国内是这样的就国内他不 value 这个东西他不认为学制的研究会对这个有很大帮助

所以他主要是做什么呢就是说国内的平台企业与学术科研合作相关的大部分是在公关部门或者政府关系部门就做一个数位供应的过程对然后呢所以说呢就是这个部门本身就很弱势因为他没有数据他也没有 IT 团队

你要数据呢得他再去问他们内部要然而在他们内部的 IT 或者大数据团队来说你这个事情排不上期就是我有无穷的来自于产品团队或者研发团队要处理的需求你让我放下手里产品上新功能突然间去给你提一个数据说这个数据你要拿去做科学研究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说国内的特别是互联网大厂

是非常之难以拿到数据的所以他们也不会雇什么还有什么 economist 的职位没有他们远没到国外你比如说国外都有什么 data scientist 的队伍国内当然也有了就是他要做数据分析什么的但是他不会很强调比如说要有 econ facing 的懂英国推断要从这个角度你去帮我 design ab test 他还是比较

这种方式我昨天正好在上海某国学校跟某著名老师在聊这个事然后上海因为有很多互联网大公司都讲

他们现在慢慢的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然后会雇一两个人去然后也不是雇吧就请一两个就是做科研的人去然后科研人会抱怨他们连 Providence Sinti score matching 都不懂对就一点 identification 的这种直觉都没有对然后包括你比如说你做 A/B test 要避免 selection bias 对他们也蛮喜欢这样的

然后他们搞某个他们大视频网站出了一个新的政策政策的 performance 远远没有他们想象的好他们想象是一个 positive 的最后得到 an identity 过去然后他们就自那才意识到感觉是需要搞一个类似于 economist 或者有种 research vision 的人就帮忙看看到底哪里出问题 Drawlist 刚发了个 GP 的推文他就说的就是说利用人的 left digit bias

他就指的就是说人看到 3 块 9 毛 9 的时候会觉得比 4 块钱便宜然后他把行为特征用到了 lift 就美国的 db 的定价上就发现通过这个可以帮助 lift 创造巨大的收益比如说这个行成本来预估 4 块零二你给他报成 3.99 质量会让需求一下子就涨了然后他就会说

你想想 LIFT 在美国就也有自己的数据科学压制组队了等等但居然就连这种你只要单单接触我行为经济学就知道的一种普通上的改进方案他们都没有做所以我觉得美国就这样国内你从平台的经济的实践来说那是宝库

但是能做的研究依然就是还在起步阶段阿里这两年有所改善他们有一个蚂蚁开放研究平台机场至少还是孵化了几天什么 JFMS 的那算是很好我记得朱峰讲过一个故事他当年去找的是哪个平台就传说猪八戒是吧我忘记了求职类似吧他讲的一个 DC information

DC Intermediation 的故事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平台最开始沟通的两个赛轮然后慢慢的如果这两个赛轮熟悉了之后他们就会绕过平台自己进行交易对吧你去外卖店你通过阿里订餐然后你去点餐拿完饭说下次你去打电话找我订餐我给你便宜 8 块钱然后就会这是一个 DC Intermediation 的过程 Planform 逐渐变成一个相对弱势化

他好像就是跟这个平台聊然后去研究这件事情的过程所以说但是他是一个小的创业公司的一个平台可能就是不像阿里或者什么之类的伟大步调所以可能更 flexible 一些我从个人见解来说还是很受益于和企业家本人的交流非常出方他确实他基于实践给出的 inside 是很深刻的而且他知道什么尾色是重要对不然你就自己憋在书包里想着想着

非常出于我都不在 care 的啥特别你做的东西就是他的事业的时候他能非常灵敏的说你这个东西是 interesting 就即便你对于他那个预言可能没有帮助但是他能根据他的直别去甄别你说这个东西是不是个有价值的东西反而就是和企业家聊比较而且要这种 private 的对话你就听他演讲或者公开的表达就不行了他就不会讲的那么透彻我到时候老板的建议就是您一定要去找

真正的 software 或者 video game developer 就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做就理想状态下你给全世界所有的 ideal experiment design 是你给全世界所有的 game developer 发语件发 survey 问他你什么时候看 visual review 这些人肯定不可能对所以我们特别小气次做了这个 identification 但是在此之前一定要就跟其他跟几个聊一聊看看是否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