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17 | 当年跟韩寒拿同一个奖,清华毕业后她过的怎样

E17 | 当年跟韩寒拿同一个奖,清华毕业后她过的怎样

2020/8/28
logo of podcast 子非鱼

子非鱼

Shownotes Transcript

「经济学的唯一讲义是生活」

Introduction 作家不都是很自由的吗,为什么还要找工作? 写小说会陷入到作品中而无法自拔吗? 很多人看不懂「百年孤独」。为什么大家只会感到“不明觉厉”,而不会认为“一派胡言”? 如果「平凡的世界」采用网文模式连载,书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如何区分“创新”与“胡扯”? 写小说与做科研,底层上的共通之处是什么? Speaker 修新羽,清华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一位学哲学的青年编辑,一位坚持写小说的青年作家。 微信公众号:修不好 知乎:修新羽 Highlights *01:30 对构成要素进行提炼,是一个作家创作过程的缩影 *06:36 文学编辑的工作 *14:53 「百年孤独」为什么是名著 *18:48 为什么不去当记者 *28:41写作固然需要沉浸式体验。但有一些作家“总是在往自己的肚脐眼看”,于是看到的只有自己与身边的犄角旮旯。 *36:07 网文的核心不在于网络这个发布渠道,而在于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式创作。 *42:23 写作和科研的工作状态极为相似,底层原因在于二者都是自己当自己的老板。 *49:52 “勤奋”是观众施加给当事人的一种描写和判断;对本人而言,这其实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References   *《巴黎评论》 *《左传》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曹雪芹《红楼梦》 *刘慈欣《三体》 *路遥《平凡的世界》 *猫腻《庆余年》 *唐诺《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 *熊逸《春秋大义》 *刘勋《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杨超越变形记:这不是我的世界》(采访、撰文:洪蔚琳、何瑫,编辑:何瑫) *《ofo的终场战事》(采访:卫诗婕、戴敏洁、张炜铖,撰文:卫诗婕,编辑:何瑫) *《离开清华的99种方式 | 修新羽:文艺青年成长史》清华大学职业发展中心 *《美丽心灵》 BGM   *Lone Catalysts - Renaissance *Mac Demarco - Young Coconut *Mocky - PRE OPENING *Mocky - TWO OF US *Rogue Valley - The Wolves & The Ravens 主播:Gareth_C 视觉设计:Chancy 音频编辑:Zhusd 音频运营:六个大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