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主播-刘三解:9分
往期嘉宾打分及短评:
法兰西胶片:8分;(《天气之子》等19期嘉宾,其它打分:《天气之子》5.5分;《我的拳王男友》5分;《终结者:黑暗命运》4分;公号“第一导演”)
短评:为100年前的死亡上色,看不清的鬼魂般的笑容,陷阱里的反战,人间最大的悲悯。
熊阿姨:8分;(《少年的你》等3期嘉宾,其它打分:《少年的你》7.5分;《大河唱》5分;《柔情史》4分)
短评:反战的主题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故事线上确实不会有什么惊喜,观看过程一度会有点考验耐心。但出电影院时那种被震撼的感觉至今历历在目,不知团队是花了多少时间,才从海量口述里找出那么多详尽的细节,梳理成一个现场感极强的文本。人们需要知道饮用水里的汽油味儿,战壕里总有四处乱窜的老鼠,观众几乎能体会到那种潮湿、腐烂、血腥味儿、焦灼战事的粘稠感……这是战争叙事的另一重维度。单纯看口述的部分,也是完整精彩的一篇文章。
喃喃:8分;(《波西米亚狂想曲》嘉宾,其它打分:《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6分;《昨日奇迹》6分;《安娜》5分)
短评:有心花时间做这么一件事儿必须先得6分保底。大方面就不赘述了,几个印象深刻的点:平静的叙述与紧张、激烈、悲惨画面所形成的强烈的对比感;我一直等着片尾出现讲述者的画面,然而并没有,没落俗套;一直感觉战争是暗无天日的背景,没想到悲剧的上演是在蓝天和绿草之间。结尾很好,有些反转的意思,所谓“感同身受”并不存在—好在彼得·杰克逊让我们能再一次尽可能地体会到了战争和人性。
另外,可以说是最低调的3D么?
美中不足是一些处理过的(尤其是动态的)人脸仔细看有点儿恐怖,失敬地说些许人不人鬼不鬼僵尸不僵尸,让人偶尔出戏。
不得不吐槽的题外话是:本来第一时间买了SAME包场组织的特殊场次票,一来是尽微薄之力支持难得上映的所谓“艺术影片”和推广以及组织这类影片观影的机构,二来是售票广告上说还会放映30分钟的幕后特辑。但在活动的前一晚十点左右,SAME忽然发布一则消息,歌词大意是因为“技术原因”,30分钟特辑将无法放映,会给大家准备一些票夹作为纪念。在众人表示遗憾和质疑后,一位主办负责人进群,解释说取消放映是因为没过审,还再三表示他们“努力到晚上也没通过”。我在群里询问了几次一下退票事宜,始终没人回应,于是只得私信平台方负责人,表示应告知所有买票的观众们都应获得退票权利。可能是我比较据理力争且“不好说话”,平台方同意我的退票请求。我再次表示这个权利应告知并赋予所有观众,然而并没有任何动静。我于是把这个诉求及理由写在了群里(未过审的影片包括特辑不应在广告里呈现;所有购票者有权退票),不料却遭到主办负责人的几条冷嘲热讽。完全没有料到从业者和号称爱电影的人士,会有如此言行。
好电影得之不易,愿意花钱支持的都是真正喜欢电影的影迷,这样的不守规矩之行为、这样的主办言行以及这样的活动执行,真的是十分打击本来就稀少和脆弱的人群。反正我不会再支持这个平台的任何观影活动了,也不会推荐朋友参与。
靳锦:7分;(《美国工厂》等10期嘉宾,其它打分:《安娜》6分;《美国工厂》6分;《昨日奇迹》6分)
短评:一方面给黑白影像上色,消除掉噪点和杂质,调整帧数,让“古人”回魂,变成活生生的、甚至是符合现代认知习惯的人;一方面设计旁白故事线,在景框内进行场面调度,改变画幅,表达一种浓烈的情绪。这的确是属于电影的魔法。
《他们已不再变老》影片信息:本片北美分级:R级;片尾是否有彩蛋:正片结束后插有短暂题献,长字幕完全结束后无彩蛋;是否有2D版:无;内地是否有IMAX版:无;内地版是否有删减:有,时长为3分钟;内地是否有国配版:无;内地是否有全景声版(Dolby Atmos):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