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主播-熊阿姨:5分
往期嘉宾打分及短评:
萝贝贝:8分;(《婚姻故事》等3期嘉宾,其它打分:《少年的你》6.5分;《银河补习班》4分;《喜宝》2分;公号“萝严肃”)
短评:本片的呈现方式一定会有争议,给好评的几个理由:
1.这种表达可以让一部分此前对叶嘉莹和古诗词并没有太多了解的人被唤起兴趣,普通观众是可以被更任性更自我的表达方式吸引的;
2.导演始终有当代史的关照,在本片中当代史的时间线一直存在,带着时间线来看,会感受到其中的隐藏信息,包括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什么”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观众找到线索也可自行解读;
3.传主对学术、对自己的表述都相当谨慎,我常常能感觉到创作者和传主都有自己的欲言又止——也许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的,这让我觉得更有意思;
4.网络的好评、差评,很多是误读之上的误读,但谁又能确认自己的理解不是误读呢?误读构成了诗歌和历史。
海老鼠:7分;(《誓血五人组》等17期嘉宾,其它打分:《一点就到家》7.5分;《小妇人》7.5分;《誓血五人组》6分;公号“seamouse”)
短评:作为某种程度上不必自黑的真正文盲,我肯定是看不懂这片里的诗词、领悟不到叶先生的珍贵弱德的。无论是诵读还是展示于屏,很多诗词过得太快,等不到内心去组词、想象和理解,疏忽一下就过去了——感觉就像课堂上缺了一节,就此跟不上了。然而,即便意识到自己在这样的文学作品课里是绝对的差生,我却也丝毫不困倦,完全进入了影片声画营建的氛围和诗词之外的节奏里。古建、造像、荷塘的特写,随着有些诡异却悠扬的配乐涌来,我就又懒惰地不苛求自己去读解了。于是,我接受的更多是影像之诗而非叶先生之词,至于她高密度的诵读,会不会也带出影像舒适感,我说不上来。
在只有极少座位可以躺平的VIP厅看的,后排有一对约会的中年男女,一直小声嘀咕议论着。影毕,女人却由衷赞美,“真好看!谢谢你陪我看纪录片。”
法兰西胶片:6.5分;(《信条》等22期嘉宾,其它打分:《麦路人》6分;《一点就到家》5分;《急先锋》4分;公号“第一导演”)
短评:第一次看华语片需要紧盯英文字幕(并没有。
《掬水月在手》影片信息:本片推断分级:PG级;片尾是否有彩蛋:无;内地是否有2D版:本片为2D电影;内地是否有IMAX版:无;内地是否有杜比版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