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R291 | 《棒!少年》:大家都在夸,我们也谈谈吧。

ER291 | 《棒!少年》:大家都在夸,我们也谈谈吧。

2020/12/20
logo of podcast 反派影评·耳旁风

反派影评·耳旁风

Shownotes Transcript

『棒!少年』

主播打分:

波米:6分;

往期嘉宾打分及短评:

熊阿姨:9分;(《82年生的金智英》等5期嘉宾,其它打分:《掬水月在手》5分;《矿民,马夫,尘肺病》7.5分;《喜宝》1分)

短评:电影结束时整个人震惊,看懵了,纪录片居然能拍到这个程度,全程都没有任何拖沓,比剧情片还要完整。这个故事可能有一万种讲法,有一万个常规电视专题片的角度:讲两代教练、讲找赞助多难、讲苦情身世……这样叙事肯定是最高效的。结果这部片子选了最难捕捉的两个小朋友成长线——拍孩子才是最难的,18岁以下的孩子是采访的黑洞,成人很难理解孩子的语言和动机,更别提拼出一个故事了。但这片子精彩地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海老鼠:8.5分;(“威尼斯·柏林十年”专题节目等18期嘉宾,其它打分:《气球》7.5分;《一点就到家》7.5分;《掬水月在手》7分;公号“seamouse”)

短评:相较FIRST其它艺术气质独特或个人表达强烈的电影,它可以说工业完成度极高,对观众非常友好,很容易就能被小运动员们浑然天成的成长故事带入。片中,小鬼头们惹人大笑的淘气,原生家庭的贫苦面貌,体育竞技本身的感染力,棒球学校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都接二连三调动着现场观众的哭笑神经。疫情时代,我终于找回了那种久违的、只能在影院才能被给予的感动和激情,高分自然也是献给这一特殊时刻的。

小猱:8分;(《找到你》等5期嘉宾,其它打分:《飞驰人生》8分;《四个春天》7分;《新喜剧之王》5分)

短评:很特别的一次体验。作为一部纪录片,它没有视觉或信息量爆炸带来的奇观感,但它将我的情感深深地卷入其中了。

我喜欢纪录者这种开阔,却不观音造像式低眉俯视众生的视角。这些棒球小子虽出身贫寒,有的还是孤儿,但他们不仅仅被当作不幸的孩子来注视,也不是用来指控不负责任的大人,抑或时代洪流总以万物为刍狗的工具人。不论是爱恨分明、野蛮生长的哪吒般的马虎,还是像极了大多数负重而沉默的普通人的小双,在纪录者眼中,他们只是被更早地放置在了命运拐点的钢丝绳上。“我要不是打棒球出门就是一流氓。”这句话对我而言是振聋发聩的,我忽然意识到它很可能也适用于我们一生中很多个乍看平平无奇,事后再看却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而站在这些十字路口时,我们的野心勃勃或胸无大志,勇敢热血或畏畏缩缩,虚张声势或坦诚相待,刚愎自用或从善如流,并没有什么不同。我真的非常喜欢这样不期而至被激发出内心隐秘的复杂的共鸣感的一刻。

洞姐:7.5分;(“韩影十年专题”等2期嘉宾,其它打分:《我和我的祖国-天上掉下个UFO》4分;《#活着》3.5分;《喜宝》1分;公号“展开讲讲”)

短评:比想象中要粗糙一些,也没有那么“燃”,但反而可值得回味的细节更多了。相比起体育竞技热血这样的想象,其实更多看的是底层少年们的成长。打的是棒球、乒乓球还是别的运动其实都一样,重点是这成了他们人生里唯一的“机会”,而这机会也飘摇不定,时代一个小小的风吹草动就能扑灭这所有的希望,这才是最让人难过的。选取了马虎和小双作为重点主角是很聪明的,这两个小孩的性格对比非常典型,但如果还能呈现更多基地的孩子们的故事就更好了。

法兰西胶片:7分;(《金都》等25期嘉宾,其它打分:《金都》7分;《掬水月在手》6.5分;《疯狂原始人2》5.5分;公号“第一导演”)

短评:和预期并不太一样,本来以为燃就是全部了(结局反高潮我也能接受,和《千锤百炼》表达是一样的),但这个题材里,隐藏的讨论实在太多了!虽然我们单纯从视听上也可以获得很大满足,但是,少数族裔身份落差、潜在的自由主义倾向以及被驯化感,底层月薪不到1000元的反小康真实国情,还有大兴火灾的恐惧背景,竟然都被普世价值观轻松掩盖了,甚至有些逻辑很模糊,给糊弄过去了。70岁老教练,怎么看怎么像一个治权机构。靠!这不是说我在创作绑架,可是,它就不能这样被掩盖!

蜉蝣:7分;(《谁先爱上他的》等10期嘉宾,其它打分:《1/2的魔法》5分;《急先锋》4分;《喜宝》2分)

短评:棒球的热血背后是贫困和被弃儿童唯一的选择,他们的努力是生存的必需,也从一开始就注定不能以此扭转命运。看完影片仍不明晰少年们的水平究竟如何,训练是否正规,基础文化教育保障,未来在哪里。当马虎和小双的经历讲述取代了所有该明确表达的讨论和现实状况,这些疑问也让观众对影片充满质疑。

吴琦:6.5分;(《誓血五人组》等9期嘉宾,其它打分:《誓血五人组》7分;《春潮》7分;《我控诉》6.5分)

短评:是在今年的FIRST上看到了这部纪录片,制作的工业水准、故事的完整程度,比很多剧情片还强。这当然是一句夸奖,空前一致的好评说明了这一点。但同时也应该是一句质疑。当纪录片的叙事和情感控制到了如此顺滑的程度,就让我想问故事是否还存在其他视角和层面?大平台和棒球公司介入制作,并成为始终正确的角色,对影片本身产生了哪些作用力?当然还是希望大家去看这部电影。心疼这帮小演员,及其背后更多没有说、也许也不可说的现实。

秦婉:6分;(“戛纳十年”专题节目等11期嘉宾,其它打分:《气球》7.5分;《疯狂原始人2》6分;《我和我的家乡-最后一课》6分;公号“Ifeng电影”)

短评:有趣也值得一看的纪录片,最大的作用就是给观众打开了一个不了解甚至未知的世界,一个中国式的生存现场,涉及了政策、贫穷、生养问题甚至中美差异,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人文关怀。

影片记录了很生动的影像(抑或是有设计的情节),但是对于棒球职业性的描摹弱了一些,不然人物的命运感会更浓烈。而且片中这个学校的模式是有很多质疑点的。

比起生猛的马虎,更让我心疼的是小双,他更有代表性,和其他一些国内纪录片一样,在描绘群像过程中会失衡,生猛外放的人物更容易被突出。

还有一点让我警惕的是,被拍摄者和影片宣传走得太近,从而有了一种宣传片的导向,这是让我无法给出高分的原因。

荡科长:6分;(“奥斯卡十年专题”等18期嘉宾,其它打分:《春潮》6分;《多力特的奇幻冒险》4分;《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2分;微博@荡科长)

短评:捕捉和记录了一个社会意义上而并非体育意义上的“异类”。制作成熟,所有的镜头和剪辑都有极强的目的性。当成社会纪录片看可以,当成体育纪录片,差很多意思。

《棒!少年》影片信息:本片推断分级:PG-13级;片尾是否有彩蛋:无;内地是否有2D版:本片为2D电影;内地是否有IMAX版:无;内地是否有杜比版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