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800年前,河西走廊的上层阶级为何能够过着富裕的生活,而中国其他地区却饱受政治动荡之苦?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展示这一时期的墓葬壁画,来一窥他们奢华宴会上的美食和娱乐,以及食物和饮料的准备和供应方式。</context> <raw_text>0 您正在收听《古代遗迹及其故事》,这是《一千个为什么》的特别系列节目。公元220年到420年的魏晋时期,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政治动荡之中。但中国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上层阶级仍然过着富裕的生活。我们怎么知道这一点呢?欢迎收听《古代遗迹及其故事》的第三集。我是凌晓雯。
至少有162幅画作发现于中国西北部河西走廊数千座地下墓葬的砖墙上,这些画作证明了这种生活方式,即使在混乱时期也是如此。这是一种相对富足的偏远地区的生存方式,如同一个罕见的避风港,其特点是奢华的宴会,精致的肉类和美酒。
魏晋时期主要是灾难性的战争时期,但也是许多富裕家庭和著名学者能够逃离政治,退隐山林,以饮酒、吟诗为乐的时期。这些壁画以细节描绘了这种奢华,包括他们享用的美食、食物和饮料的准备和供应方式、厨房和餐具,
宴会上的娱乐活动,以及为达官贵人服务的不同仆人的职责。这些壁画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生活方式、社会性质和文化信仰。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是一条重要的通道,在古代连接着中国的中原地区(现在的河南省)到西方,最终到达中亚。
它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历史、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魏晋时期,中央政府位于中原地区,那里正陷入政治动荡和内部冲突之中。
虽然河西走廊不时也有一些小冲突,但它却是一个相对的乐土。因此,一些来自中原的富裕家庭迁居到走廊地区,以逃避无休止的战争。此外,由于走廊沿线设有几个重要的军事要塞,中央政府在每个边防哨所都驻扎了士兵。
随后,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涌入,他们在家里没有耕地,便开始在该地区发展农业,也确保了士兵的稳定粮食供应。结果,河西走廊成为汉族和其他原住民(如氐、羌、鲜卑)等多种民族的家园,相对稳定的社会和稳定的经济带来了繁荣的时期。
在古代,肉类像鱼子酱一样稀少,但它们仍然可以在重要的场合和节日上看到。虽然烹饪仍然很简单,但烧烤和烤肉串也在菜单上。一幅墓葬壁画描绘了一个人正在把肉切成片,而另一幅则描绘了把生肉放在烤架上。
烤架上方几条曲线表示向上飘起的缕缕炊烟,让人联想起融化的肉滴落下来发出的滋滋声和香味。另一幅图画描绘了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烤肉串。与我们今天使用的不同,这个烤肉串像一个三齿的园艺叉,每齿上都串着几块肉。
河西走廊被戈壁沙漠环绕,点缀着一串绿洲,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必要的牧场和水资源。来自中原的移民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了这个地区。考虑到全年干燥的气候、春秋两季的大风和异常漫长的冬季,小米和麦子在这个地区广泛种植。
小米是主要的作物。在寒冷的冬天,热小米粥带来温暖和舒适,但相信我,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味,因为当时还没有去除小米壳的技术。但这可能是烹制这种灰色谷物的最佳方法,因为其他方法,如蒸煮,会使它更难咀嚼,甚至可能卡在喉咙里。
不过别担心,当时的粥里还有其他的东西,通常会搭配腌菜。不要期望太高。由于气候恶劣,耕地有限,咸味或酸味的野生可食用植物是更常见的菜肴。
我们甚至可以在一幅墓葬壁画上找到酿醋的线索,画中描绘了三个圆柱形的陶罐放在桌子上,每个陶罐下面都放着一个较小的碗来接落下的液体。这就是传统酿醋的图像,在该地区仍然可以使用壁画中相同的陶瓷容器来酿醋。除了当地菜肴外,当时的人们也已经开始享用其他地方的食物。
正如我们所说,小麦也在河西走廊种植。它最初是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从西亚传入的。虽然用小麦制作面包在许多西方国家都是一种传统,但在中国的烹饪方法更加本土化。我们把它蒸成馒头。
由于磨石的发明,当时的百姓已经开始将小麦磨成面粉。一幅画描绘了厨房里堆成一堆的圆形物体,像是馒头,一个女仆挽起袖子揉面团。
另一种用小麦制作的主食是饼,它是在大约2200年前的汉朝从中亚传入的。一幅墓葬壁画描绘了一个女仆将一块面团拉成又大又圆的形状,然后把它放到锅里,做成外酥里嫩的饼。宴会时间!
与英国历史剧《唐顿庄园》中著名的克劳利家族相似,魏晋时期的绅士们经常组织和举办社交活动,宴会是最常见和最喜庆的活动。一切都必须遵循礼仪和秩序。一幅墓葬壁画描绘了四个女仆排成一列端着食物,要么是去餐厅的路上,要么是在等待上菜的指示。
另一幅画描绘了一个家庭在音乐和舞蹈的伴奏下用餐。多么令人愉快的款待!而且关于食物的供应方式也有一套礼仪,指导着仪式和社会习俗的行为。在一幅画中,一个仆人给两位女士分发食物,份量根据她们的社会地位和年龄而不同。地位较高和年龄较大的女士会得到更多的食物。
座位也表明了社会地位,最尊贵的人面向东方。但他们不像今天那样坐在椅子上,而是坐在地板上,因为桌子很矮。这种上菜的方式在公元618年后的唐代逐渐改变,受到较高家具出现的的影响,这种家具更方便将菜肴放在中央供人们分享。
礼仪也适用于仆人,例如主厨戴着最高的白色帽子。等级越低,帽子越矮。正如中国谚语所说,好酒配佳肴。酒是绅士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财富和社会阶级的象征。
由于社会动荡和腐败,逃避现实的享乐主义在那个时代很普遍。此外,一些著名的精英文人将饮酒视为一种自我解放的行为和激发艺术创造力的一种方法,使酒成为他们休闲时间的必需品。这导致了那个时代酿酒业的迅速发展。
一幅墓葬壁画描绘了一个长方形的酒器放在矮桌上,三个人坐在旁边,随时准备添酒。酒器上面放着一把长柄勺。
勺子通常用来盛粥和往杯子里倒酒。筷子在厨房里更常用,例如用来烧烤和夹取热的食物。后来,随着米饭、面条和饺子的兴起,筷子逐渐成为主要的餐具。餐具通常由青铜和漆木制成。
更精美的则由玉制成。高端或定制的器皿上会刻有制造者的名字,这既是为了确保其完美无瑕,也是为了万一出现问题可以追究责任。这也许就是古代工匠精神。除了绅士们奢华的生活方式外,许多墓葬壁画也描绘了仆人们的生活,他们的职责依赖于严格的分工。
有三个选择为富人工作以谋生的人。为了准备宴会,男仆宰杀牲畜,将肉切成块后进行烧烤,而女仆则忙着在厨房里揉面、蒸馒头和煮粥。当你看到一头大型牲畜被宰杀,例如牛、羊或猪,那肯定意味着这是一个重要的场合。
宴会开始时,他们遵循礼仪,以确保宴会顺利进行。送菜、分菜、添酒、满足个人需求、演奏音乐和表演舞蹈,所有这些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的。如果您想亲眼看看这些精美的墓葬壁画,您可以在甘肃省博物馆找到其中一些。
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甘肃省博物馆及其副研究员刘志华,感谢他们帮助我们了解当时那个特定时间和地点所描绘的场景、人物和社会。
在下一集中,我们将介绍一对从一位女王的墓葬中出土的青铜猫头鹰,她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战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将军,她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待续,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