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严飞×王小伟:把不断振翅的自己,安顿在日常里|046悬浮感

严飞×王小伟:把不断振翅的自己,安顿在日常里|046悬浮感

2025/6/19
logo of podcast about热水频道

about热水频道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严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和副系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王小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专注于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空间研究。
筱慧
Topics
严飞:我常常用站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公交车上的状态来比喻悬浮感。车子开得飞快,甚至脱离地面,让人对未来感到不确定,对当下不了解,总想抓住些什么,但扶手有限,抓不住时会特别慌。我觉得这种慌乱就是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悬浮状态,人生的方向被一股无情的力量推着往前走,但又不想往前走,觉得没有意义。 王小伟:我认为,悬浮感背后是我们和生活意义的疏离。以前,结婚、生子、工作都有传统的一套组合打法,人们在其中传承,不会感到意义的焦虑。但现代社会最大的特点是,个人要不断追问存在的意义,我和我的父亲有什么差别?我和我的朋友有什么差别?我何以能过出我自己的有意义的人生?这种追问带来了巨大的自由,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焦虑感。 筱慧:我作为都市异乡人,常常感到悬浮,并用数字概括自己的经历,比如换了三份工作,搬了六次家,谈了四段恋爱,这些抽象数字的背后是我们逐渐丢失的生活细节。虽然科技在飞速发展,城市生活日趋便利,选择也越来越多元,但那种无所依据的空虚到底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安放自己的身心?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当下年轻人普遍存在的"悬浮感",并用高速行驶的公交车上的比喻来形容这种感受:人们努力想抓住扶手,却总是抓不住,对未来感到不确定和焦虑。嘉宾们探讨了这种感受背后的原因,包括科技发展、表面社交的缺乏深度和持久性等。
  • 悬浮感像是在高速行驶的公交车上抓不住扶手
  • 表面社交缺乏深度和持久性
  • 蜂鸟式困境:拼尽全力振翅,才能尽量保证不掉下去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些年被讨论很多的「悬浮感」,到底是什么感受?

是否像身处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公交车上,却抓不住任何扶手?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用几个数字来概括自己的城市生活:换了3份工作,搬了6次家,谈了4段恋爱......这些抽象数字的背后,是哪些逐渐丢失的生活细节?

当「故乡回不去,城市留不下」成为许多异乡漂泊者的共同心声,我们该如何找到内心的安定与真实?

在about最新一本杂志书《给明天的一句话》)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老师,一起聊聊我们的悬浮感究竟从哪里来?又能往哪里去?在这飘忽不定的时代中,我们如何重新感知日常,与悬浮感和解?

这是一场关于自我,关于城市,关于真实连接的对话,两位老师都给出了自己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着陆」方式。 <br>

开始倒水>

本期水温:29°C

01:44 悬浮感就像站在一辆「开得飞快却抓不住扶手」的公交车上

03:29 蜂鸟式困境:我们拼尽全力振翅,才能尽量保证不掉下去

06:03 为何悬浮成了普遍状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1:27 在一座城市生活多年,为什么仍感到无法融入?

15:41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喜欢心理学和心理咨询?

17:02 「与悬浮感和解,是一个人真正开始为自己而活的前提」

19:08 如何缓解对「意义感」的焦虑?

20:29 为什么我们一边不想回到过去,又一边忍不住怀旧?

22:56 与陌生人连接,越来越难了吗?

25:26 当你不把他人当工具人,就不会感觉自己是工具人

36:49 日常的生活,其实有着巨大的治愈性

43:21 「人生既不是旷野,也不是轨道,人生是街巷」

46:10 什么是「焦点事物」?它如何帮我们找回生活的秩序?

*推荐配合收听👉无所事事的幸福真的存在吗?|009技术哲学)

49:18 写日记、养鱼、接娃、种薄荷...你日常的焦点事物是什么?

53:52 「好的亲密关系,是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57:05 严飞x王小伟「给明天的一句话」是……

<br>

本期嘉宾&主播>

嘉宾: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著有《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世界作为参考答案》等,小红书@严飞))

王小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著有《日常的深处》《技术意向性与现代技术治理》等)

策划&主播:筱慧(媒体人)

后期:Aya、江珊、灵希、欣怡

监制:幺幺、宇野

封面:《给明天的一句话》

<br>

本期相关>

● 本期提到的书籍:

《给明天的一句话》🛒👉点击入手)

小红书about编辑部原创出品|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日常的深处》) 王小伟 著

《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 严飞 著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刘擎、严飞 著

《恶心》) [法]让-保罗·萨特 著

《回归故里》) [法]迪迪埃·埃里蓬 著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著

《独自打保龄》) [美]罗伯特·普特南 著

● 本期提到的人物:

项飙

1972-,知名人类学家、社会学者,现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曾任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代表作包括《跨越边界的社区》《把自己作为方法》《全球“猎身”》等。

柏拉图(Plato)**

前429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洞穴之喻”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述的对人类知识的基本想象,以洞穴中的囚徒与走出洞穴的过程,比喻人类的无知状态与通过教育获得真理的过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代表作有《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等。

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形式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陌生人”概念,代表作包括《货币哲学》《历史哲学问题》等。

阿尔伯特·伯格曼(Albert Borgmann)**

1937-2023,德裔美国哲学家,专注于技术哲学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提出以“焦点事物”和“装置范式”为核心的技术哲学思想,代表作包括《技术与当代生活的特征:哲学探究》《跨越后现代鸿沟》《真正的美国伦理》等。

斯维特兰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

1959-,俄裔美国学者、哈佛大学斯拉夫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传媒艺术家、作家。代表作包括《怀旧的未来》《俄国日常生活神话学》《尼诺奇卡》等。

<br>

长期招募>

🙋长期有偿招募飞行制作人!

🌟如果你有成熟的播客策划+主持+制作经验,欢迎带作品联系小助手(vx:aboutmgzn02)

<br>

关于我们>

● about热水频道,是小红书官方内容品牌「about关于」自制播客,用声音构建「成年人的兴趣班」。每期解锁一个兴趣生活关键词,一起打开那些不曾看见的世界图层。「热水城市」「热水古人」「好状态启动!」等专题系列持续更新中。

● 「about关于」是小红书于2021年创立的内容品牌,延续小红书「Inspire Lives」理念,关注并记录人们的生活,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思考。目前已出版7本纸质杂志书,最新一本《给明天的一句话》,京东/当当/天猫/小红书搜索书名就能入手。

● 欢迎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订阅小宇宙

● 播客每周四更新,如果想一起讨论每期话题,欢迎加入「热水听友群」,加小助手微信:aboutmgzn02,或下方扫码发送「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