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明宇:我观察到许多女性在35岁以后,面部出现下垂、弹性下降等衰老现象,即使使用胶原蛋白面膜或食用猪蹄等方式进行补充,效果仍然不佳。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女性在49岁左右会面临面部衰老的问题。绝经前后,皮肤状态也会显著变化,出现细纹、塌陷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经络气血衰退,导致三胶(上胶、中胶、下胶)失衡。上胶对应心肺,中胶对应脾胃,下胶对应肾经。
针对这些问题,我推荐五个穴位: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血海和攒竹。足三里位于膝盖外侧下三寸,可以强健脾胃,建议采用温和艾灸的方式进行;三阴交位于足内踝尖上三寸,是肝脾肾三经交汇点,可以调理气血,建议在早上9-11点按摩;太溪穴位于足内踝最高点与脚后跟连线的中点,具有阴阳双补的功效,建议在下午5-7点艾灸;血海穴位于膝盖内侧上两寸,可以净化血液,消除淤血;攒竹穴位于外眼角垂线与鼻翼横纹的交点,可以唤醒面部肌肤弹性,建议用无名指指腹轻柔按摩。
坚持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有效改善面部衰老问题,提高气血运行效率,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我有一个49岁朋友的案例,他坚持按摩足三里和三阴交,停经两年后居然长出了一些细密的绒毛状胎发,这充分证明了穴位按摩的有效性。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