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赵敬荣又到了农历的新年了在这里呢要先祝大家新年快乐舌年万事如意
怎么想起来做今天这个节目呢是因为最近我在收拾书架看到了一本我买到的书是诺顿音乐段代史丛述很多喜欢音乐史的朋友应该知道这套书其中的一本是巴洛克音乐我就在想也是在前几年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我见到过于志刚老师
然后我们就谈写了这本书这本书其中的中文翻译是由于志刚老师来完成的最后也是由他来校对的我当时正在写一篇关于巴洛克时期的论文我就在问于老师我说您译的这本书它什么时候出啊
然后于老师说其实早就译完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拖着总是不出我说那我就看不到里面相关的一些资料了这个真遗憾后来呢于老师也跟我说其实你可以去外文书店买到原版的去看一看英文的原版
因为当时工作也比较忙正好赶上了那几年的一个特殊的时期然后大家都在家里了我也没有去外文书店然后啊很快很快在 2022 年这本这本书的中文译版就出版了
在这本书的前面呢于志刚老师呢写了一篇代导读是话说巴洛克于志刚老师的这篇代导读的文章呢很精辟的概括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是一篇很好的普及文章所以我就想不如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这里呢在我这个小小的播客节目里呢给大家阅读一下喜欢我播客节目的朋友呢也可以对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也是我自己学习的一个过程好吧感谢大家收听不靠谱音乐是节目我是赵敬荣好了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朗读这篇文章
话说巴洛克代岛独一何为巴洛克巴洛克时期约 1600 到 1750 年在西方音乐史上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时期他上乘文艺复兴时期下接古典主义时期他出现在欧洲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也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逐渐转型的阶段巴洛克也代表一种音乐风格
西方古典音乐很多重要的为我们所熟知的题材比如歌剧、清唱剧、康塔达、协奏曲、奏鸣曲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它的开端一般以歌剧的诞生为起点也就是 1600 年而它的终结则是以巴赫的逝世 1750 年为标志
在他之后西方音乐史便从古代进入了近现代因此巴洛克时期可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成上起下的时期在这里呢于老师写了一个注一我也为大家念一下
历史学家对早期现代的划分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而它的结束则是以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标志的巴洛克时期正好处于早期现代的后期与现代的早期相交接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过渡性的时期
巴洛克这个词来自葡萄牙语 Balooco 意思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个最先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批评用语指当时建筑中的奇特的新风格还有变异但实际上它在更早就被用来指音乐了 1733 年拉莫的歌剧《西伯鲁托斯与阿里奇埃首演》后法国《信使报》上发表了一篇匿名评论文章
说这部歌剧的音乐创新是巴洛克式的缺少连贯的旋律和声不太协和转调太多作曲的手法太堆砌卢梭在 1768 年的《音乐词典》中也是这样定义巴洛克音乐的认为和声混乱转调与不协和音过分实用人声的歌唱声音而不自然都是这种音乐的特点他还认为巴洛克一词来源于逻辑学家的用语巴洛克
用于三段论的一种牵强附会的模式但这种关于词源的说法如今已不再被重视巴洛克时期一般被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分法始于布科夫策的著作
早期大约开始于 1580 到 1600 年末结束于 1630 至 1650 年中期大约开始于 1630 至 1650 年结束于 1680 至 1700 年晚期大约开始于 1680 年至 1700 年结束于 1730 至 1750 年
帕里斯卡的分法与此大同小异他认为第一阶段可以从更早的 1550 年开始是一个准备阶段到 1640 年很多技巧的积累已经变得很常用标志着这个以意大利为主的实验阶段的结束第二个阶段大约是 1640 至 1690 年音乐变得越来越规则和标准
各种手法在整个欧洲发展和传播第三阶段是 1690 至 1740 年各种规则和标准已被固定和接受体裁和形式得到扩展各种手法都变得更加理性同时他还指出到 1740 年新的古典主义风格意大利写歌剧的优雅风格法国的裸苛刻风格和德国的情感风格作为对巴洛克的反动实际上已经横扫欧洲
在巴洛克音乐所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有三个因素是最重要的第一个因素是人文主义这种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思潮在巴洛克早期继续发展并在音乐领域结出了硕果那就是各具的诞生
佛罗伦萨的卡梅拉塔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力图复兴古希腊的戏剧他们认为古希腊的戏剧始终有音乐伴随这种音乐不是唯一复兴的辅调音乐而是单音音乐这导致了单声歌曲风格的诞生这是一种主调音乐的风格是对古希腊戏剧朗诵的模仿代表了巴洛克早期的新的音乐风格
它的具体构成是主旋律独唱加通奏低音的伴奏事实上这种风格在蒙特维尔蒂的后期木歌中已经出现了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木歌而在歌剧这种新题材中则被更大量的运用第二个因素是实验科学的发展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出自巴洛克时期
比如伽利略、莱布尼茨、斯宾诺沙和牛顿等人他们带来的新的观念和成就深刻地影响了音乐的发展人们离开了神秘的数学迷信去发现音响本质和原因十二平均律这种新型的律制正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拉默在巴赫创作《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同一年发表了重要的理论著作《和声学》
小提琴乐器家族也是在这个时期日趋完善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的音乐艺术对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要求第三个因素是音乐赞助人制度的兴盛与变化巴洛克时期正值欧洲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很多君主和贵族的宫廷成为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传统的音乐赞助人制度也随之发展到顶峰
这种制度源自教会和宫廷对音乐的赞助法国在 17 世纪上升为一个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威路易十四至高无上的王权服务的音乐得到了很大发展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宫廷与罗马教廷和其他意大利宫廷之间作为外交手段的音乐赞助也大为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教会和宫廷在巴洛克时期一种新兴中产阶级对音乐的赞助也在逐渐兴起与教会和宫廷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式 1637 年首先在威尼斯随后在欧洲各地纷纷出现了商业化的公众歌剧院他们面向中产阶级为之提供出租和预订的包厢上演符合中产阶级口味的歌剧
尽管巴洛克音乐在早期和晚期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但仍然可以概括出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蒙特维尔蒂在 1605 年提出了两种常规也意作两种实践的思想他把文艺复兴的副调传统的古风格称为第一常规而把为了更好的表现歌词内容而大胆采用不协和音的新风格称为第二常规
他认为第一常规在维拉尔特的作品中已真完美而罗勒是第二常规的先驱蒙特维尔蒂自己和他的很多同代作剧家则是在创作中更多的运用了第二常规歌词成为音乐的主人这种说法的根源实际上来自古希腊的柏拉图蒙特维尔蒂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歌词的意义和情感如何在音乐中更生动的表现出来
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唤起人们的情感这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和理论家普遍关心的一个美学问题在这个时期我们看到了对这个问题最系统化的解释和在实践中最广泛的运用这就是情感论也意作情感城市论
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不同,巴洛克的作曲家虽然也想用音乐表达歌词中的情感状态,但他们表现的却是一种类型化的基本情感,包括愤怒、激动、欢乐、忧伤等等。在表现这些情感时,他们利用一套共有的音乐手法,也就是这本书第十四章提到的套活,并认为这些手法与古代的修辞学之间有类似之处。
通奏低音也是巴洛克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构成了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辅调肢体的一种主调肢体即主旋律加和声伴奏的肢体这种肢体更强调两端声部
低音声部和高声部很适合巴洛克作曲家对新风格和更自由的表达歌词的要求首先它有一个独立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其次有一个比较华丽和富于装饰性的高音声部作曲家在创作中只写出这两个声部中间的声部并不写出需要由演奏者用键盘乐器或其他可以演奏和弦的乐器即兴奏出也做通奏低音的实现
作曲家通常在低音声部的上方或下方写出每个需要演奏的和弦的数字标记比如在低音下方写有数字 7 则说明需要演奏这个低音上的 7 和弦以便提醒演奏者所以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实际上数字低音的实现至少需要两种乐器一个是演奏和声的键盘乐器另一个是演奏低声部的低音乐器
也有人把通奏低音的乐器分为演奏低音与和声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旋律的装饰性乐器两类他们在演奏中都强调了巴洛克音乐表演的一个重要元素也就是记性通奏低音的运用贯穿了整个巴洛克时期成为了一种最重要的技术特征因此也有人主张把巴洛克时期称为通奏低音时期
它的运用使作曲家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到了和弦自身的进行上从和弦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这无疑也促进了后来大小调功能和声的形成单声歌曲是巴洛克早期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用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的世俗歌曲卡奇尼的作品集《新音乐》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这部作品包括了十首永叹调和十二首独唱母歌
用弹调中的旋律既有抒情性的也有朗诵性的后者几乎语言也被称为宣序风格被大量运用于歌剧中独唱木歌是文艺复兴的合唱木歌在巴洛克早期的变化形式蒙特维尔蒂的后期木歌便显示了这种转型的过程也就是说这时的木歌已经变成了由通奏低音伴奏的单身歌曲
在巴洛克早期宗教音乐也受到了第二常规的影响出现了一种协奏风格也被译作协唱风格这个词在意大利语中指有契约伴奏的声乐作品尤其是指宗教音乐作品它与维复兴时期的无伴奏合唱相区别强调的是不同的人声之间或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对比它起源于威尼斯乐派的双合唱风格
他和 concerto 这个词经常混用都是指人声和乐器之间既对抗又协作的表演这种风格最典型的体现在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与契约混合的宗教音乐体材特别是清唱剧和康塔塔中到了巴洛克中后期 concerto 也被用来指类似纯乐器的协奏曲
巴洛克时期被认为是契约开始兴盛的时期在历史上契约第一次与声乐并驾齐驱的向前发展取得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随后的古典浪漫时期最终超越声乐西方音乐最重要的题材之一是那些被称为纯音乐或绝对音乐的抽象的契约曲
例如奏鸣曲、协奏曲、足曲等等而这些体材正是从巴洛克时期开始兴起发展的舞蹈足曲是巴洛克时期很有特点的一种体材它通常由阿拉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和极歌舞曲组成在这四种核心舞曲前面可以加一个序曲而在萨拉班德和极歌舞曲之间可以加小步舞曲、加沃特舞曲、布列舞曲等等
这些舞曲虽然是受实际的舞蹈的启发而来但他们却是为了聆听而不是为了伴舞而创作的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从实际的舞蹈音乐变成了抽象的供人欣赏的契约曲奏鸣曲在巴洛克时期分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两类是一种室内性质的重奏曲室内奏鸣曲和组曲的结构很像也是由各种舞曲组成
教堂奏鸣曲则是由漫快漫快四个乐章构成的更加抽象的纯音乐作品。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诞生的最重要的契约题材,无论是起初的大协奏曲还是后来的独奏协奏曲,它们都是强调独奏乐器和乐队之间对抗与协作的纯音乐作品,像维瓦尔蒂的《四季》那样有标题的作品只是极少数的例外。
顺便提一句西方音乐最重要的两种乐器小笛琴和钢琴也是在巴洛克时期诞生的而且诞生地都是在意大利这些契约体材诞生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是大小调和声体系的形成这是发生在巴洛克中后期的一件大事它经过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漫长的发展从教会调试体系中逐渐孕育出来
在这种调性和声的体系中和弦的关系建立在对一个调性中心的趋向性上体系内的每个和弦之间以及它们与主和弦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功能关系所有的和弦围绕着主和弦以及支持主和弦的属和弦与下属和弦组织起来第一部调性和声语言完全成熟的音乐作品是意大利作曲家克雷利创作的
他在 1680 年以后出版的作品完全是按照和声功能的关系来构思的几乎找不到吊饰的影子了首次对这种和声体系进行理论总结的是法国作曲家拉莫前面已经提到过他他 1722 年发表的《和声学》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后便形成了作曲家以大小调和声体系为主的共性写作时期
这个时期经过随后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延续了近 200 年之久直到 20 世纪初调性的解体当然 赫生与辅调实际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巴洛克早期反对微辅兴时期的辅调导致主调风格的兴盛但辅调对位并没有在巴洛克时期全然消失不少作曲家仍然沿用第一规则的辅调手法创作宗教音乐作品
但是随着通奏低音的运用和和声功能的成熟,副调的对位手法逐渐被纳入到调性和声体系的框架中,形成了一种在功能和声主宰下的新的对位,与微服性时期的调式体系下的对位不同,这种对位也可以称为和声化对位或调性对位。
这种新型的辅调手法在巴洛克晚期的很多作曲家中普遍运用并在约翰塞巴斯蒂恩巴赫的手中特别是在他的副歌曲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好了 于老师的文章的第一部分就结束了第二部分是巴洛克研究史
第三部分是主要的研究著作在这里我就不给大家做更多的介绍了如果感兴趣朋友们大家可以买来这本书自己去读一读这本书的学术性还是非常非常强的贾老师和于老师的翻译也是非常的准确行文非常的流畅实际上这本书读起来也很容易好吧今天的分享也差不多了
总之有兴趣的朋友们呢可以在自己读一读这本书感谢大家收听我的节目欢迎喜欢我节目的朋友们呢可以点赞收藏并且转发我的专辑我是赵景荣感谢您的耐心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