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CD Voice,从不同视角关注中国和世界。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后于周三返回北京,峰会成果受到官员和专家的好评,他们认为这将为中国-中亚合作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并有助于将欧亚大陆腹地建设成为动荡世界中和平、和谐与发展的一片广阔绿洲。
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不到48小时的时间里,习近平出席了10多次双边和多边活动,期间他重申了传统友谊,讨论了促进合作的方式,并与五个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家元首一起规划了发展蓝图。
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中,六国领导人承诺继续努力加强友好关系,深化政治互信,扩大经济合作,以应对世界面临的日益加剧的动荡和不稳定,造福地区未来。
习近平周二在峰会上(这是第二次此类峰会,第一次于2023年在中国西北城市西安举行)发言时表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并与中亚国家开展更高质量的合作,以深化利益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峰会还宣布签署了12项合作协议,涉及“一带一路”合作、人员交流便利化、绿色矿产、贸易、互联互通、产业和海关等领域。鉴于各国目前面临着在全球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任务,
哈萨克斯坦总统卡西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表示,他相信中国-中亚机制将成为创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典范,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安全和包容性发展。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的访问标志着他自中国4月份举行中央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以来连续第三次访问邻国。
外交部长王毅周二晚在阿斯塔纳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访的一大亮点是习近平宣布中国和中亚国家已经探索并形成了“中国-中亚精神”,其特点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利互惠、相互帮助以及通过高质量发展追求共同现代化。“中国决不寻求封闭的现代化,
而是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开展共同发展和互利合作。”
王毅说:“通过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旨在为包括中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并与各国一道,开辟一条通往共同现代化的广阔道路。”王毅表示,《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是峰会最重要的创新,因为它“为六国关系史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王毅补充说:“这将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秘书长孙卫东在峰会后对记者表示,六国领导人认识到该地区的战略意义以及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互利互惠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多边合作的重要性。
孙卫东说,在阿斯塔纳,各国元首全面总结了自第一次峰会以来中国-中亚机制取得的重大成就,并为中国-中亚关系发展制定了新的顶层设计,指明了中国与中亚全方位合作的新方向。
自2023年第一次峰会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贸易额激增35%,去年达到近100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周二发布的联合声明还概述了中国-中亚合作的六大优先方向: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和人员交流便利化。
吉尔吉斯斯坦世界政策研究所所长谢拉迪尔·巴克季古洛夫说:“中国和中亚国家领导人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深化中国-中亚合作机制的政治意愿发挥着关键作用。”巴克季古洛夫对新华社表示:“领导人参加峰会反映了相互尊重和共同致力于深化中国-中亚伙伴关系的承诺。”
他补充说,这使他们能够在关键问题上达成一致,加强相互信任,并形成协调一致的区域安全与发展方法。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更多新闻和分析,请购买报纸,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