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CD Voice,从不同的视角关注中国和世界。“天问二号”传回地球和月球图像,
中国国家航天局周二表示,“天问二号”小行星采样探测器已在星际旅程中飞行超过33天,目前距离地球超过1200万公里,工作状态良好。
国家航天局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台机器人探测器目前正沿着转移轨道飞向其目标——一颗名为2016 HO3的近地小行星。国家航天局还发布了两张地球和月球的图像,这些图像是探测器在距离地球约59万公里时,由其窄视场导航传感器拍摄的。
“天问二号”任务是中国首次尝试将原始小行星样本带回地球,该探测器于5月29日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从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该探测器的主要目标是在2026年夏季抵达2016 HO3小行星。这颗小行星宽度为40至100米,探测器将使用包括相机、光谱仪和雷达在内的11种仪器对其进行近距离研究,随后部署特殊设备采集表面物质。
这颗小行星也称为469219 Kamo'oalewa,它围绕太阳运行,因此始终是地球的“同伴”。由于距离过远,它不能被视为地球真正的卫星,但却是迄今为止最理想、最稳定的准卫星例子。
采集小行星样本后,“天问二号”探测器将飞回地球轨道,并将装有这些珍贵物质的返回舱送回地面。这些样本将分发给科学家,他们将对样本的物理性质、化学和矿物成分以及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为小行星和早期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助力。
将样本送回地球并非任务的终点。中国国家航天局表示,“天问二号”探测器随后将进入任务的第二阶段,飞向一颗名为311P的主带彗星,进行遥感探测,并将数据传回地球供科研使用。
科学家表示,整个任务有望取得突破性发现,加深人类对地球以及太阳系内小天体的认识。今天的报道就到这里。更多新闻和分析,请购买报纸,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