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 你好呀 欢迎收听创新灯塔这是一档给你带来每日全球科技资讯的节目我是西娅 每天都会为你解读科技和商业动态今天是 2025 年 6 月 14 号 星期六 让我们开始吧
今天的节目将关注字节跳动 AI 编码工具 TRADE 如何用自然语言对话生成代码降低开发门槛 AI 数据标注师为何有人因红利涌入有人却焦虑被替代因为达描绘的 AI 新工业革命蓝图中超级芯片和人形机器人将如何推动工业全面 AI 化接下来让我们来解锁这些商业科技动态吧
字节跳动技术副总裁洪定坤近日在火山引擎大会上首次公开分享 AI 编码工具 TRADE 的进展
作为首个中文 AIADETRADE 月活用户已超 100 万字节内部超 80%工程师用其辅助开发洪定坤现场讲述了自己的实践端午假期后他与两位同事用 TRADE 仅三天就开发出英语学习应用激流成江 85%的代码通过自然语言对话生成
他用 200 字描述技术方案 AI 转化为 300 行代码最终完成超 3000 行代码的开发调试 TRAE 不仅支持代码补全局部生成还能预测修改位置持续补全更在探索 AI Development 希望让 AI 调度开发全流程整合文档、运维、调试等环节进一步降低门槛
洪定坤强调 AI 开发离不开人的协作此次开发中他仍主导技术方案审核代码与 AI 共同解决了最终调试问题目前 Trey 已发布新模型未来将引入自定义 agent 等功能向真正的 AI 工程师目标推进北京 798 附近的咖啡馆里
AI 数据标注师廖仔常提起店里的咖啡机器人 99 年出生的他从深圳体制内离职转型成为大厂外包数据标注师月薪从 3K 涨到 13 千他领导 10 人小组负责大模型评估和规则制定还需与算法产品团队沟通
而 985 硕士苏达曾将数据标注视为转型方向却因兼职经历打消念头需记忆复杂评分标准正确率不稳定时薪仅 30 到 60 元他认为这是纯烧脑的体力劳动没有上升空间作为 AI 训练师的一种数据标注师 2020 年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但从业者感受两极有人因 AI 红利涌入有人焦虑被替代
随着大模型从拼参数转向场景落地标注需求更垂直门槛更高廖仔的转型与苏达的离开正是 AI 浪潮下的两个注脚 6 月 11 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巴黎 VivaTech 大会上描绘了一场由 AI 驱动的新工业革命蓝图
他重点介绍了 GB200 超级芯片这台重达 2 吨含 120 万个零件的思考机器拥有每秒 130TB 通信带宽装为解决大模型自我思考的计算瓶颈设计被视为人工智能蒸汽机黄仁勋指出 AI 正进入 Agen 智能体时代
不同於 XGPT 的百科全書屬性智能體更像數字員工能理解語境、制定計畫並調用工具完成複雜任務演示中一個提示詞就能指揮智能體自動完成巴黎開餐車的全流程從市場調研、財務規劃到網站搭建此外,英偉達將 AI 從虛擬帶入現實推出人型機器人 GREG
其通过 Omniverse 虚拟环境模拟学习行走跳跃推门等技能再迁移至现实黄仁勋认为人型机器人未来或成十亿级设备平台而 Omniverse 作为核心训练平台正连接物理与虚拟世界助力宝马、奔驰等企业构建数字孪生工厂推动工业全面 AI 化
这场演讲传递明确信号由 AI 工厂驱动的新工业革命已至计算与智能正成为新生产力与能源 2025 年 Agent 成为全球科技圈技大模型后的新风口从 Cursor 等产品的实践看 Agent 正从工具向智能体进化以代码开发领域的 Cursor 为例其成长路径颇具代表性最初聚焦用户最需要的自动补全功能通过
通过 Cloud 的 3.5 模型将准确率提升至 90%以上形成新流体验随后推出代码重构功能在用户预期内打磨最终进化为后台运行的 Agent 支持异步任务布置与结果反馈实现从辅助到自主的平滑过渡业内认为 Coding 编码是通往 AGI 的关键式链场
代码数据干净,结果可验证,能形成多轮强化学习的数据飞轮,锻炼 AI 的核心能力若 AI 能端到端完成软件开发,其他领域突破将加速当前,Agent 核心挑战不在模型能力,而在底层设施,可控环境,记忆系统,工具调用等模块的完善,这也成为创业蓝海
未来 AI 产品正从工具走向关系有记忆懂用户的 agent 会将与人建立更紧密的协助纽带近日 DeepSeek 研究员于新凯开发的开源项目 Nano VLLM 引发关注仅用不到 1200 行 Python 代码就实现了轻量级且完全可读的 VLLM 复刻版本测试数据显示在 RTX
4070 硬件搭配昆 3
0.6B 模型時 Nano VLLM 吞吐量略低於原版 VLM 但換用 H800 硬件和困 38B 模型後 Nano VLLM 表現反超同樣輸出 Token 量下 VLLM 耗時 98.67 秒吞吐量 5916.89 Token CS 而 Nano VLLM 僅耗時 86.73 秒吞吐量達 6731.42 Token CS
ZLM 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团队开发的高性能大模型推理框架凭借 Page Detention 算法优化内存管理曾将大模型吞吐量提升 2 到 4 倍 GitHub 新标超 4.9 万
此次于心凯的轻量化实现,既保留了快速推理、潜坠缓存等核心功能,代码量却不足原版 8500 行 Python 加 2000 行 C++酷带的八分之一,为大模型推理框架的学习与优化提供了更简洁的参考样本。
你知道历史上的今天都发生过哪些事情吗 1949 年 6 月 14 日人类历史上首枚抵达太空边缘的 VR 火箭在美国白沙导弹试验场成功发射这枚由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团队改造的火箭攀升至 173 公里高空开创了人类制造的物体首次突破 100 公里卡门线的记录
这次实验不仅验证了火箭分层大气的研究方法更为后期阿波罗登月计划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过渡当人类开始探索星际时宇宙探测器也同步书写着新的篇章 1985 年 6 月 14 日欧洲空间局发射了 JOTO 探测器这是人类首个近距离观测哈雷彗星的航天器
经过 8 个月飞行后,他在距离汇合 596 公里处拍摄到彗星内部结构首次发现哈雷彗星表面覆盖着黑色有机化合物外壳颠覆了天文学界对彗星物质组成的认知过渡!目光转向计算机科学领域 1951 年 6 月 14 日,美国人口普查局接收了世界首台商用计算机 University
这台重达 13 吨的电子管计算机每秒能处理 1905 条指令成功预测了艾森豪威尔的总统选举结果它的磁芯存储器和磁带驱动器技术为现代数据库系统奠定了原型基础
过渡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1937 年 6 月 14 日宾夕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正式启动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ENIAC 研发项目这台占地 167 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在 1945 年问世时成为世界上首个通用电子计算机其采用的可编程架构直接影响了冯诺伊曼体系结构的形成
过渡再看当代中国的科技突破 2017 年 6 月 14 日贵州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这台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通过 4450 块克调节反射面板成功捕获到 1.6 万光年外的脉冲信号使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过渡科技创新始终驱动着产业变革 2005 年 6 月 14 日 YouTube 平台正式注册成立这个由三位 PayPal 前员工创立的网站首创用户生成内容 UGC 模式仅用 20 个月就成为日播量 1 亿次的视频巨头彻底改写了数字媒体传播方式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内容感谢你的收听祝你今天过得愉快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