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救援杜立特航空队纪实(下)

救援杜立特航空队纪实(下)

2025/6/10
logo of podcast 档案揭秘

档案揭秘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劳森
沈宁海
石宁海
Topics
沈宁海:我参与了此次节目的播报,主要讲述了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航空队空袭日本后,由于燃油耗尽等原因,15架飞机在中国境内坠毁,75名飞行员中,3人牺牲,8人被俘,其余64人被中国军民营救的事件。 这期节目主要回顾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对盟军的支援和帮助。 我们通过对幸存飞行员的采访和历史资料的整理,向听众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和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石宁海:我详细讲述了杜立特航空队15架飞机在中国境内坠毁后的救援过程。从10号机到16号机,每架飞机的迫降地点、机组人员的遭遇以及中国军民的营救过程都充满了惊险和感人之处。 我着重介绍了15号机组在浙江三门岛迫降后,赵家牧一家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藏在家中,躲避日军搜查的故事,以及其他机组成员在中国军民的帮助下,最终安全到达大后方的经历。 这些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善良和无私,也体现了中美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的深厚友谊。 劳森:我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人民的帮助下,我得以逃脱日军的追捕,并最终安全到达大后方。 陈慎言医生和其他中国人民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善良。 我将永远铭记这段经历,并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而感到自豪。 赵小宝:我当时并不知道他们是谁,只知道他们是来帮助中国打日本人的,所以义不容辞地帮助了他们。 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我们一家人都尽力帮助他们,提供食物和住所,并帮助他们躲避日军的搜查。 几十年后,能够再次见到他们,我感到非常高兴,也希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能够继续下去。 里根:美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在杜立特行动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人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了大量的美国飞行员,他们的无私奉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这段历史也体现了中美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的深厚友谊。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讲述了10号和11号轰炸机在中国境内的迫降过程以及机组人员在中国军民帮助下获救的感人故事,突出了中国军民的无私援助和中美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 10号机迫降浙江,机长乔伊斯历经艰险获救;
  • 11号机机组人员在安徽跳伞,在当地军民帮助下抵达安全地带;
  • 中国军民积极参与营救,并为机组人员提供医疗和交通便利。

Shownotes Transcript

《环球资讯广播》接下来您将收听到档案揭秘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悬而未解的尘封档案备受瞩目的历史人物真实还原的热点事件我是沈宁海跟随我走进揭秘《环球资讯广播》

1942 年 4 月 18 号美军杜利特航空队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空袭日本在出发前队长杜利特跟队员们约定在中国的渠州机场着陆再见这次行动后来被誉为东京上空 30 秒

由于多种原因,杜丽特和她的队员们驾驶的 16 架战机虽然成功轰炸了日本多地,但是却未能按照预定计划在渠州机场着陆。其中有 15 架飞机都因为燃油耗尽,分别在中国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境内坠毁。而 75 名飞行员中,3 人牺牲,8 人被日军俘虏,64 人被中国军民营救。

这 15 架飞机是怎样在中国境内坠毁的突袭队员又是怎样得到中国军民的救援其中有哪些感人事迹几十年后获救队员是怎样与失救人员续写中美民间友好的呢我是石宁海本期档案揭秘为您讲述救援杜利特航空队计时下午

在上期节目里我们讲了 1 到 9 号轰炸机的救援情况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几架轰炸机的破降和机组人员的救援情况 10 号机在 1942 年 4 月 18 号晚上坠落在浙江省隋安县机长乔伊斯在 19 号上午花了 4 个小时才走到大约一英里远的坠机地点当他赶到时看到有些中国人在烧毁的飞机残骸里寻找东西

乔伊斯被带到临近的安徽省屯西镇杨柏平村过了一夜第二天又有人带他在群山里走了两天来到屯西镇镇上派卡车把他送往浙江兰西在经过涉陷时乔伊斯见到了军游视察办的办公室主任曾建培并且了解到 11 号机组已经在涉陷得救

接着乔伊斯从兰西坐火车到金华再从金华坐上汽车在 4 月 26 号到达渠州而此前 10 号机组另外 4 名突袭队员在 20 号到达隋安县城 23 号被县长高德忠派车送到了渠州 11 号飞机在机长格兰宁指挥下 5 名机组人员在安徽涉陷上空跳伞

19 号早晨,格兰宁先和满脸血迹、膝盖受伤的雷迪会合,接着在一位叫张建华的小学校长带领下,经过几小时的艰难跋涉,下山来到一个镇子,后来又上船行驶了三公里,接着又由军油处的魏汉明安排,坐游车到了涉陷,找人给雷迪包扎了伤口,还找来军油视察办主任曾建培当翻译。

机组另外三名成员卡普勒、加德纳和比尔奇被村民引导在晚上 9 点半也住到了涉陷旅馆里 20 号 11 号机组成员参观了涉城西门外的太平桥并佩戴了所有徽章在桥上拍照留念当天下午 当地驻军派卡车将 11 号机组的 5 人全部送往渠州机场还派了 6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保卫他们的安全

12 号机在当天晚上 9 点多燃油即将耗尽时机长鲍尔告诉大家没有机会降落了只能跳伞逃生到 19 号上午鲍尔走了几个小时都没碰上村民也没找到其他的机组人员好在他找到一个村里的小学教师告诉他要先去东北方向的隋安城直到夜幕降临他被带到丰树岭镇一个小时以后庞德、布兰顿和彼瑟也来到这里

杜奎特落地时伤了脚跟在 19 号早晨他拄着棍子从山上走下来被村民王木寿扶到家里王木寿等人到山上砍了几根大毛竹制成竹轿半夜把他送到了丰树岭镇在 20 号上午 12 号机组的五位成员被护送到隋安城杜奎特一路都坐着竹轿在这里他们与 10 号机组的四名队员会合接着又被汽车载着去了渠州

13 号机组成员在江西省鄱阳县城以北的朗布村附近降落机长迈克尔·罗伊和其他三人都落在了田里只有威廉姆斯吊在了一棵树上膝盖被轻微扭伤第二天早上迈克尔·罗伊和诺布洛克会合以后准备往河的下游走去忽然有一个男孩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猛烈地摇摇头他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日本人就在下游不远的地方

于是他们跟着男孩穿过田野来到一间小屋有一位名叫黄宁的上尉会一点英语告诉他们这里离鄱阳城大约 60 公里在南昌东北方向渠州以西这时两人才知道他们已经越过了渠州机场另外三名突袭队员在 11 点半左右与他们会合

至此 13 号机组的五位成员全部到齐继续向南走骑着一种小矮马走了三个小时在一个村子里过夜 4 月 20 日 13 号机组成员坐轿子在下午 5 点来到鄱阳城外等了一小时以后从城里面出来一支游行队伍领头的负责人对突袭队员表示欢迎让他们跟着游行队伍进入市区

市区的房子上都挂着中英文两种文字的横幅欢迎勇敢的美国突袭队员第一次轰炸东京 22 号 13 号机组成员被带上了一艘鄱阳湖上的小火轮通过鄱阳湖边的沼泽地带绕过两架日本飞机的空中盘旋经过一整天到达英坛 23 号晚上的 8 点 突袭队员坐火车离开英坛在 24 号傍晚的 5 点半到达曲州

他们见到了先期到达的其他机组成员 28 号晚上突袭队员们一起坐火车离开渠州辗转前往重庆而 14 号机组成员降落在江西广丰北部机长希尔格降落在一个山上他的左腕和手严重扭伤肋骨也受了伤庆幸的是他没有摔断或者扭伤怀关节把降落伞铺在灌木丛上睡了一晚

19 日早上他下山时遇见的村民把他带到了洪家祠堂给他饭吃机组的其他成员也都安全降落先后被送到了广丰县城在一家茶叶公司的宿舍休息 20 号在地方官员陪同下 14 号机组再一次走上街头上午 10 点希尔格一行坐汽车到上饶拜访了第三站区司令部他们见到了许多中国军官

而 14 号机组在晚上坐汽车到上饶火车站晚上 8 点多登上火车前往渠州 4 月 21 号的 3 点半到达渠州 15 号机的迫降和救援就相当惊险了我们来着重讲一下机长史密斯驾驶的 15 号机迫降在浙江三门潭头山岛外的海面上

看着飞机还漂浮在海面时机组成员从逃生舱口搬出了充气救生阀费力地滑向小岛但是救生阀一侧被刺破了左侧很快就扁了飞机上怀特医生的手术包手枪等装备都掉进了海里

他们只打捞到地图和应急口粮大家挣扎着回到阀上塞勒斯干脆穿着救生背心独自游泳上岸而救生阀第二次翻了以后谁都没有力气再爬上去四位突袭队员最终游上了岸他们向路上的一处灯光走去那是渔民赵家牧的宅院

赵家听到屋外狗吠不绝后来又隐约听到屋外猪棚里有声音赵家牧的女婿马良水用鱼叉挑起乱草发现有四个外国人挤在一角浑身上下湿漉漉的马良水妻子赵小宝见这些洋人非常和善猜到他们是来帮助中国打日本人的就请他们进屋休息而这时门外突然狗叫声四起马良水夫妇赶紧将飞行员藏在家墙里

进来几个日本兵到处搜查没发现什么就走了赵小宝为怀特包扎划伤的手臂煮鸡蛋招待他们又找出父亲和丈夫的衣服给他们换上生火帮他们烤衣服第二天一早村民们在村东头的道统礁岸边岩石旁发现了塞斯勒把他带到赵家机组人员终于团聚了

到了晚上赵家牧带他们去村外的船舶头坐上了一条小山板马良水准备把美国人送到有抗日自卫队的三门县去小船板没有动力马良水和他的四个朋友摇卤前进他们把肥皂涂抹在摇卤处以免发出声音美国突袭队员则隐藏在船的底部盖上席子午夜时分小山板终于在南田岛韭菜湾靠岸

马良水把突袭队员带到了自卫队分队长郑才富处他继续陪着五位突袭队员四个朋友连夜摇船返回潭头山岛 21 号一早郑才富让自卫队员和突袭队员分散离开到十五嘴头的河岸再重新集中上船

两个小时以后他们在后龙头登上另外一条山坝横渡乌岩港到高塘岛上岸又步行登上若鱼山走进一个小的道教庙宇当中休息大约下午三点

有 80 个日本兵朝着庙宇方向过来了大家赶紧收拾好物品跟着老道士经过小路进入附近的一座农舍房主人推开床下的墙这里有一个秘密通道突袭队员和自卫队员钻过通道藏进一个小洞穴

大约半个小时以后他们听到日本人进入山洞入口的房子并且传来挣扎 尖叫 呼喊的声音那是日本人在殴打房子的主人试图让他说出突袭队员在哪儿突袭队员们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担惊受怕以后终于被人叫了出来他们在农舍外见到了老道士老道士用手势向突袭队员们展示日本人如何撕他的头发 拧他的手

老道士还告诉突袭队员是他们在小路上留下的方形后跟脚印让日本兵跟踪到了庙宇当天天黑以后突袭队员被自卫队员带到一个小码头又登上一个山板起航驶向大陆

22 号凌晨 4 点小船停靠在一个小码头大家步行了一整天于当天下午 4 点到达海游三门县县长陈介为突袭队员准备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接着把他们护送到地方军队总部以丰盛的晚餐来招待他们

23 日早餐以后三门县各界为突袭队员举行欢送大会最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突袭队员们向自卫队员和麻凉水告别真诚地感谢他们当天下午突袭队员坐轿子来到大田镇的军事总部 24 号经两小时路程以后 15 号机组到达临海在望天台上的恩泽医院与 7 号机组成员团聚

因为担心日军会到临海对美国突袭队员进行报复大家决定怀特医生留下来照顾 7 号机的 4 位重伤员 15 号机组史密斯等 4 位和 7 号机组的撒切尔于 27 号先行撤离他们一路辗转在 30 日晚上坐火车到达了曲州

而 16 号机在燃油警告灯亮了以后机长法罗不得已命令全机组人员跳伞尽管他们知道可能是在日本所占领的区域但都还抱着侥幸的心情而不幸的是他们跳伞以后真的全部被侵占南昌的日军第 11 军第 34 师团俘获了坠落在南昌西侧朝王洲上的 16 号机残骸也被日军所获并将部分残骸空运到东京

其他 64 名杜立特突袭队员因得到当地中国百姓的救助都脱离了危险平安到了大后方而中国百姓为了寻找掩护转送和救助美国飞行员遭到侵华日军的疯狂报复日本还发动了浙干战役甚至实施了毒气战细菌战为此中国百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5 万人因此罹难

被救助的美国飞行员从心底里把救助他们的中国百姓视为救命恩人如果没有中国军民的救援杜利特机组机毁人亡杜利特突袭东京的行动就算不上是成功的以杜利特突袭行动为标志同盟国开始向德意日法西斯发起全面反攻随着日本在中途岛海战的失败日本军国主义加速走向灭亡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在中国战场上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已经过去胜利的曙光也开始出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杜利特行动的意义不可小觑 1984 年 4 月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期间在上海复旦大学演讲时说美国杜利特将军率领轰炸机队参战你们救了他们很多人的性命这些感人的事迹美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

1990 年 9 月杜丽特的朋友原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副总裁穆恩组织一支五人考察团来到中国浙江和安徽寻访当年营救过美国飞行员的中国人经过近半个世纪被营救的美国飞行员为什么还要不远万里寻找救命恩人呢 7 号机组机长劳森中尉在《东京上空 30 秒》一书中的一席话就能够破解这个谜他说

自从在桂林机场与救助过他的陈慎言医生分别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陈医生也没有他的消息连说声再见表示一下感谢的机会都没有有生以来我从未见过像他那样老实厚道的人从在 L 村相识起到现在他对我们是有求必应从不推脱搪塞无论白天黑夜对我们的照顾更是细致入微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厌烦

我在后来给陆军部的报告中写道用笔墨难以表达对陈医生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劳森的话表达了所有被营救的美国飞行员对营救他们的中国人的真挚感情

1992 年 3 月 13 号,应杜丽特轰炸机队协会的邀请,一架波音客机专程来中国接陈慎岩、朱学三、曾建培、赵小宝、刘芳乔五位老人去美国纽约与杜丽特及其幸存者会面。五位老人参加了杜丽特行动 50 周年纪念活动,他们受到了崇高的礼遇和热情款待。

50 年后,营救者和被营救者重逢,彼此都非常激动,大家愉快地交谈,回忆往事,互相祝愿,重温着中美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艰苦岁月中结下的深厚情谊。3 月 18 日,杜利特轰炸机队飞行员的代表和中国营救杜利特的老人在威尔逊中心欢聚一堂,

飞行员中有四对夫妇是特地从外地赶来的为着和当年冒着生命危险营救他们的亲人叙旧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已经 70 岁的赵小宝身上

正是这位瘦弱的女子当年为求水上岸的美国飞行员烘衣做饭拿出家里仅有的鸡蛋招待他们还与邻居一起为落难的美国飞行员换上渔民服装避开日军的封锁线用小扇板把他们送到了安全的地方年余七旬的穆恩夫妇再次感谢他们一家的救命之恩向他赠送礼物穆恩拿着一瓶红葡萄酒深情地说

请你把他带回中国当你喝酒的时候就会知道在大洋彼岸有人在感谢你赵小宝老人也为老朋友带来了礼物他亲自把浙江特产珍丝头巾送到四对美国夫妇的手中声音哽咽地说我上了年纪不能多动了我期盼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继续下去 2019 年 4 月 9 号

80 名美国突袭队员中最后一位在世者即被中国人民冒死营救的一号机组副驾驶员理查德·科尔在美国圣安东尼奥逝世享年 103 岁他曾经说过在我的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中国军民营救我的那一幕幕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一段非常令我动情的历史我永远感谢你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如今许多当事人已经谢世但营救者与被营救者在战争中结下的深厚友谊从来没有中断这种深厚友谊正由当事人的晚辈和中美两国人民通过不同方式延续着

这种在战争中和生死之间结下的友谊是真诚的崇高的是令人钦佩和敬仰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我是石宁海欢迎您在总台多个新媒体平台收听环球资讯广播的节目或参与互动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听客户端随时收听节目

关注总台环球资讯微博了解更多国际热点本期节目编辑海宽制作小蕾 高新宇兼职蔡耀远感谢大家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