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西方印刷革命的先驱古腾堡

西方印刷革命的先驱古腾堡

2025/6/9
logo of podcast 档案揭秘

档案揭秘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本段落讲述了古腾堡的生平,从他的出身、学习经历、职业生涯到与投资人的纠纷和最终的失败,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发明家的复杂形象。
  • 古腾堡出生于1400年左右,莱茵河畔美因茨人。
  • 他出身贵族,却更愿意靠手艺谋生。
  • 他曾参与制作朝圣徽章,后因纠纷而诉诸法庭。
  • 他与约翰·福斯特合作印刷《圣经》,最终因债务纠纷而破产。
  • 他后来的印刷事业在美因茨内乱中受阻,但他的技术在欧洲传播开来。

Shownotes Transcript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公元 12 世纪,中国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以后,逐渐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虽然造纸术的发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文字载体的问题,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文字的复制只能靠手抄。直到 15 世纪,古腾宝对活字印刷进行了创新。

古藤堡的创新彻底改变了信息共享和传播的方式导致了欧洲文化、知识和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变古藤堡对印刷术的贡献也被广泛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技术进步之一贵族出身的古藤堡为什么偏偏喜欢上了印刷术?它的活字印刷术究竟是创新还是发明?它的创举究竟在哪儿?

他又为什么因为印刷业务官司缠身古藤堡铅活字印刷术对后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是石宁海本期档案揭秘为您讲述西方印刷革命的先驱古藤堡古藤堡的全名叫约翰内斯古藤堡大约著生在 1400 年他的一生与莱茵河畔的美音磁城紧密相连

在古藤堡所处的时代美因茨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富有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他在那度过了童年受父亲影响跟金匠学习技艺对造币技术了如指掌虽说是贵族出身但古藤堡更愿意靠手艺谋生在儿立之年他搬到了斯特拉斯堡成为当地金匠协会的一名会员以替人加工宝石为生

到 1438 年古藤堡秀到了商机因为斯特拉斯堡北 200 英里处的亚琛大教堂将于 1439 年向公众展示圣骨迎接朝圣的人群古藤堡打算生产一批千字朝圣徽章于是他找来三位投资人筹资购买原材料和设备组建起了一个制作团队其中包括一些金银匠约定成果共享地以均分

但遗憾的是就在所有人都希望趁势大赚一笔的时候亚琛在 1439 年爆发了鼠疫活动推迟到了 1440 年举办这对合伙人因为没能得到先期允诺的收益一直诉状把古唐宝告上了法庭根据当时留存的档案来看古唐宝为合伙人画的大饼不只是朝圣徽章他们明显是因为另一起秘密的投资起了纠纷

为了使秘密项目继续进行下去后来的几年古腾宝不断向朋友和合作伙伴借钱 1448 年古腾宝回到美英词以后结识了新的投资人约翰·福斯特用从福斯特那里借来的 800 基尔德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两年以后又以 6%的利率向福斯特融资 800 基尔德当时福斯特的条件是以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古腾宝的书籍的工作

这书不是别的正是对福斯特来说足够有诱惑力的《圣经》如果古腾堡的尝试成功必将带来丰厚的收益 1455 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不是写出来的《圣经》在法兰克福博览会上公开出售这就是著名的《古腾堡圣经》后来成为罗马教皇的庇护二世看见这些印出来的样张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字体清晰得宜且无任何讹误不用戴眼镜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关于古腾堡圣经的记载壁虎二世赞古腾堡圣经为一位杰出人物的发明可惜古腾堡本人并没有留下关于新技术的指导说明后人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书里去找答案

这部古腾宝圣经一共有 1282 页装订成两卷从第一页到第九页和从第 257 页到第 264 页每页都是两栏四十行第十页两栏四十一行其他的千余页均为两栏四十二行所以又被称为四十二行本圣经

卷首首页第一个字母没有印出而是留出方形空白以手绘艺术字代替如果论精美程度古腾宝圣经直追当时费时费力的手抄本古腾宝依照传统手抄书的样子成就了世界印刷史上的杰作

1978 年美音词的古腾宝博物馆以 370 万德国马克买下一部全本自 1707 年失去原始版本以后美音词就没有拥有过完整的古腾宝圣经古腾宝卖的圣经实际上是一个半成品即没有装订在一起的散页买主得自行装订成册在手工上色加以纹饰

当时普通纸板大约 150 本定价 20 吉尔德牛皮纸或羊皮纸板的大约 30 本定价 50 吉尔德低于手抄本的价格大多数的学生神父以及其他的普通收入人群依旧是买不起购买主体是修道院大学或者一部分有钱人

那么古腾宝的投资人福斯特在约定期满以后想收回投资并得到合理的回报算上利息古腾宝欠下债务达到 2020 基尔德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两个人却直接闹上了法庭福斯特声称他所提供的用于书籍的工作或者为双方谋求利益的工作的资金被古腾宝挪用到了其他项目上

尽管古腾宝圣经销路不错但是古腾宝并没有因为这本书快速致富反而被推向了破产边缘后来经过法庭判决古腾宝败诉并失去了全部财产他的设备连同技工归福斯特所有

1457 年福斯特出版了古藤堡一直希望出版的《拉丁语》诗篇并在这本书的最后标明出版商的名字没有古藤堡只有约翰·福斯特和他的女婿古藤堡曾经的助手彼得舍弗当然了古藤堡也没闲着在印行圣经的同时他在家里的另一个作坊印刷一些小规模的册子比如《拉丁文法》《赎罪券》和《日历》

后来古腾宝在朋友们帮助下东山再起拉丁文法也成为他另一本赚钱的畅销书《蜂蜜阿尔卑斯山以北》1460 年的美音词内乱打乱了古腾宝平静的生活印刷生意止步一些工匠离开美音词将记忆带到科隆和意大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腾宝印刷术在整个欧洲范围的传播几年以后古腾宝去世了

除去诉讼卷宗里的记载没人知道他长什么样说过什么话从他不断因经济问题陷入法律纠纷来看古腾宝的活字印刷似乎并不如他预期那般顺利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恐怕还得从技术本身说起

就像古代中国很多尝试用活字印书的个人一样往往开始不久就宣告放弃能坚持下来的要么很有钱要么耗个二三十年终成一套活字设备很显然古腾宝既没那么多钱他也只能四处接待可他从什么时候起有了活字印刷的构想呢先来看看他之前雕板印刷在欧洲的发展

现存最早且有年代可考的欧洲木刻版宗教画是印刷于 1423 年的《圣克里斯托夫与耶稣像》图中圣克里斯托夫背着年幼的耶稣渡水图的左下角出现了来自中国的水车在十三四世纪中国与欧洲的交流前所未有的频繁与欧洲邻近的伊尔汉国 1294 年在波斯大布里市用中国雕板技术印发了纸钞

埃及也出土过 1300 到 1350 年出版的阿拉伯文《古兰经残卷》雕板印刷技术从中亚传播到北非这时已经到了欧洲的门口 1253 年蒙哥汉接见了法王路易九世的使者法国方济各会会士罗伯鲁罗伯鲁回到巴黎以后驻东游记中谈起元代纸钞时说

中国通常的货币是由长宽各有一掌的棉纸做成纸面上印刷有类似蒙哥汉玉玺上那样的文字竖行这是第一个指出中国用印刷技术发行纸币的欧洲人而巧合的是马可波罗邮寄也提到了元大都有印制纸钞的工厂 19 世纪英国东方学家罗伯特·寇松将欧洲早期雕板印刷品和中国课本对比以后称

欧洲雕板印刷书籍几乎在一切方面都和中国的模式完全相像必须承认欧洲木板书的印刷过程肯定是根据某些早期旅行者从中国带回去的中国古书样本模仿的

与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相比雕板印刷在欧洲发挥作用有限木板雕刻时常被用来制作单张印刷品上面通常是一幅图画有时配上少许文字成品虽然简陋倒也能接受一旦出现错误就用另一块木板从头开始刻

所以细究下来古腾宝做木刻可能性不大受雕板启发生发出复制文本新思路的可能性那倒是有的在有了木板印刷的实践以后欧洲人发展出活字印刷并不困难

和数万个表意的汉字相反用二十多个字母就能拼出全部文句白印时也不需要十字工匠一样排列组合就可以了而拉丁文字母远转之处甚多刻工不易下刀雕板也相对费事费力一些其实关于谁最先在欧洲使用或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是有着不少争论的

部分荷兰人坚信哈勒姆人·科斯特是最早的发明家他先从木活字入手后来研制铅活字、锡活字据说他以木活字印制了一本关于祈祷的书《人类拯救探视》比古腾堡圣经要早 30 年不过没有标明确切年代的印本佐证

还有人说意大利医生卡斯塔尔迪才是欧洲活字的创始人因为他在 1426 年在威尼斯用大号木活字印刷过一些大型对折本曾保存在小镇档案馆里不过今天已经丢失不见了比起上述两位定居亚维农的布拉格人普洛科普瓦尔德福格的事迹还靠谱一些

这位银匠在布拉格时以制造餐具出名后来因为战争爆发不停地迁居辗转到亚维农以后换了一个新的行业谋生原来在布拉格时他就掌握了东方注字印书的一些信息再加上自己多年从事金属工艺的经验瓦尔德夫格开发出假写技术那就是不用手写以字块拼合印出来的文字与手写无异

他的名字出现在好几份留存下来的合同中可惜在 1446 年以后瓦尔德夫格从历史记录当中消失了有学者猜测瓦尔德夫格及其合伙人 1441 到 1446 年间在亚维农以从事金属活字的制造但是大家没有坚持下去很快就散伙了没有印刷任何书籍

所以以此来看古腾堡只是比瓦尔德夫格多坚持了一阵子即便以身试法被官司所扰瓦尔德夫格的启发来自东方那么古腾堡又是受谁影响呢

有关古藤堡的资料本来就很少很难构建一个确切的关系链目前并没有文物证据证明中国的活字印刷曾传入欧洲但并不代表不会有去过中国的保学知识将活字印刷信息带回欧洲

有学者认为在欧亚频繁往来的大背景下既熟悉雕板印刷又熟悉活字印刷的回胡人很有可能在中国印刷术与古腾宝制造千合金活字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敦煌墨高窟发现的上千枚回胡文墓活字就是物证

它们不仅是现存最古老活字印刷实物,也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以字母为单位的活字实物。使用时间大约在十二三世纪。回忽文源自素特文,属音节文字,跟汉文是完全两种不同的体系。与古腾宝活字所用的拉丁文倒是同属斐尼基字母的后裔。

基于挥霍人活动的地区处于中原与西方的中间地带有这样的猜想似乎也是合情合理关注历史剖析热点厘清脉络发掘真相环球资讯广播档案揭秘讲述事实在线传奇

古藤堡虽然不是第一个用活字印刷的人,但是他完善了印刷术各个方面的细节技术,使他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也开创了印刷的新时代。为了找到合适材质的金属活字,古藤堡潜心试验各种不同的金属合金,以达到熔点滴、易脱模、还有硬度合适等等要求。

最终决定使用加入 T 的铅锡合金因为金属铅的熔点为摄氏 327 度不必费大力气就可以铸造但是硬度欠缺加入熔点为摄氏 630 度的 T 以后可以保持低熔点容易脱模又不至于太柔软这样就承受得起印刷时成千金属活字上万次的挤压和磨损

如果不是美因茨周边地带是著名的冶金中心古腾宝本人对金属加工工艺尤为熟悉可能很少有人会这么干这也算是古腾宝的一大发明古拉丁文由 21 个字母组成一个字母在一页里会出现数百次排印一本书至少得背上数千个字母像毕生那样一个字一个字的课实在是太麻烦

于是古腾宝研制出字模胶柱千合金字母活字技术先在硬金属上刻出浮突的阳纹字范再在软金属上敲打出一个阴纹字模然后将阴纹字模置入模具中胶罐千锡合金铸成若干个阳纹活字在成型以后人工修整为统一高度方便印行再根据试印出来的效果对活字进行优化

这意味着制造活字工作量的大大降低生产效率的提高金属活字印刷对墨很讲究适于在羊皮或者牛皮纸上写字的水性油墨对金属附着力不够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

古藤堡发明了一种含有亚马子油和松结油精的油性墨有足够粘稠度可以均匀附着在金属表面在纸上呈现出均匀的色彩凑近看发出强烈的光泽古藤堡圣经之所以可以让壁虎二世不戴眼镜都能看清是因为每个字母都有同等的压力印制而成字迹很好辨认这就是古藤堡式印刷机带来的视觉效果

早期歐洲木板印刷和中國一樣使用刷印法用一把刷子把墨刷在木板上蓋上紙在紙背用另一把乾淨刷子再刷一下但歐洲當時紙偏硬必須以沉重的壓盤用力按壓金屬板上才能留下墨跡

古藤堡受葡萄酒壓榨機啟發將其改裝成木製印刷機底部座台上固定已排好的活字板上面的壓印板用鐵製螺旋桿控制可以調節高低而螺旋桿用人力推動以調節施壓的強度

在印刷時先將墨刷在活字板上接著鋪上紙轉動螺旋桿通過壓印板施以適當的壓力使活字板上的文字印在紙上此為壓印法

从古腾宝前期对造字 油墨和印刷机的准备和投入来看绝非几天甚至几个月就能完成的事难怪合伙人们总是把他告上法庭说他欠债不还古腾宝压根就没算过他的创业成本古腾宝圣经两栏四十行向两栏四十二行的转变也是古腾宝心态的变化在巨大的成本开销面前能节省 5%的纸张用量那也是好的

他总是追求完美又一次次做出让步他想用羊皮纸印圣经成本太高只能用牛皮纸印个几十本他打算将所有章节标题印成红色碍于时间人力成本便放弃了

古藤堡一边学习如何协调工人流水线印刷圣经一边打着小算盘希望从中获利终究还是完成了 180 本圣经的印制工作中途因为需要现金周转还接了不少私活这才有了后来与福斯特的关系破裂古藤堡千活子印刷术对后世之影响似乎怎么夸大都不过分

1480 年西欧各地拥有印刷机的城镇超过 110 个比十年前增加了 100 个到 1500 年时欧洲大约 250 个出版印刷机构生产了大约 2.7 万个版本的书籍如果每个版本印刷 500 册约有 1300 万本书在 8400 万人口中流通

但绝大部分为拉丁文印刷的宗教术远到不了使更多人接触知识摆脱愚昧的程度印刷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在古腾堡逝世一百年才逐渐现现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我是石宁海欢迎您在总台多个新媒体平台收听环球资讯广播的节目或参与互动

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听客户端随时收听节目关注总台环球咨询微博了解更多国际热点本期节目选编自国家人文历史原作者李崇涵编辑海宽制作小蕾陈思年监制蔡耀远感谢大家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