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战火中颠沛流离的国宝居延汉简(下)

战火中颠沛流离的国宝居延汉简(下)

2025/4/1
logo of podcast 档案揭秘

档案揭秘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接下来您将收听到档案揭秘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悬而未解的尘封备受瞩目的历史人物真实还原的热点事件我是沈宁海跟随我走进揭秘

1930 年春天,西北科学考察团北欧考古学家贝格曼在俄吉纳河流域汉代居岩遗址发现了一万余枚汉茧,被称为居岩汉茧。这个发现震惊了世界,学术界将其与敦煌藏经洞的打开相提并论,认为是中国二十世纪的重大发现。七七事变以后,北平沦陷。

为了让这批汉贱免遭兵祸之灾一群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地在侵华日军的眼皮子底下把他抢救了出来从北平秘密转运到天津、香港、华盛顿并最终来到台湾一路辗转经历了种种不测和磨难黄沙之下淹没了两千多年的居然汉贱究竟是如何发现的这些汉贱有着怎样的史料价值

他为什么与敦煌遗书相提并论为免遭兵祸他们是怎样在一众知识分子的护送下颠沛流离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居言遗址又给人们带来哪些惊喜呢我是石宁海本期档案揭秘为您讲述战火中颠沛流离的国宝居言汉简像

上期节目我们讲到 1931 年春天一万多枚居延汉简被装成 12 只箱子运抵北平逐一开箱编号存入北平图书馆四库阅览室经过几年的努力汉简的试文在 1936 年用晒蓝纸印刷成册俗称晒蓝本这是居延汉简最早的试文本但时运不济居延汉简的整理研究刚刚有眉目就被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终止了

1937 年 7 月北平沦陷以后身处威城的北大清华等校师生匆忙撤往长沙避难故宫文物以及北平图书馆的大批善本珍藏都已经被陆续抢运到南京存放而一万多枚居言汉简仍然躺在北大文科研究所的抽屉里无人顾及在危机时刻北大文科研究所语音乐律师助教沈仲章挺身而出

他跟助手把汉检打包装箱转移到东郊民巷的德华银行银行开了一张收据将来凭票取物对沈仲章来说这次行动是他擅自行动必须尽快到上海向自己的上级汇报并请示接下来该怎么办这时平沪铁路已经不通了他只能先坐火车到天津再坐船前往上海但刚到天津松户会站爆发前往上海的轮船不通

沈仲章只能给在长沙的西北科学考察团负责人徐森玉写信汇报情况徐森玉收到信以后转到南京给中央研究院石油所所长傅思年傅思年看见信以后大为高兴给沈仲章发电报说九弟待命听候有人来联系街头千万不要离开等到 12 月沈仲章终于等到了街头人不是别人正是徐森玉

徐森玉对沈仲章的胆识颇为赞赏并对他说我们已经研究好了由你继续把这批汉奸运到天津再运到香港要求没人知道没人看到不受一点损害地运到香港大学沈仲章原本只想顶一顶但是在国难面前他义不容辞日本人盘查得很紧如何在不被检查的状况下让汉奸安全地抵达香港这并不容易办到

沈仲章花了很多心思考察,他偷偷回北平,委托一家瑞士商行把两个木箱拖运到天津,因为这家商行靠着中立国的招牌不受检查,及时检查也比较客气,箱子要登船,如何通过海关呢?

沈中章找到清华大学的熊大枕和码头搬运工帮忙每天在码头蹲点摸索日本宪兵盘查的时间规律就这样连蹲了几天终于让两个木箱钻了空子成功避开检查安全地运进恒生轮底舱沈中章跟着上了轮船谁知风波又起

轮船到青岛以后由于要装运另外一批货物临时停靠了十几个小时沈仲章问明起航时间以后就雇了一只小木船登岸他临时上岸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查问转运疏忽是否寄出二是想发个电报到长沙报告木简已起运南下请徐森玉派人到香港接收

办完事发完电报沈仲章到码头一看船不见了打听以后才知道恒生轮船长汤麦斯接到上级紧急电讯说日本有 11 艘军舰向青岛港开来形势紧急赶紧离开了货只装了一半船就开走了

此前沈中章把行李托运凭证和科考团的账册以及一千多套纪念邮票等装在隋绅的手提箱里因为担心日本海军上船检查自己被眼线指认就跟汤麦斯商量把隋绅行李放在了船长室

情急之下,沈中章又回城里打电报给船长汤麦斯,请他帮忙把两个木箱和手提箱交给同船的青年学生吴景珍,然后让吴景珍到港以后转交给他的好友香港大学文学院教授许地山妥存。

吴景珍是北大理科毕业生,一向佩服沈仲章,这次传票是沈仲章为他弄到的。对于沈仲章委托之事,他义不容辞,但是他并不知道手提箱里放着领取两个木箱的托运凭证。1938 年 1 月初,吴景珍到香港以后只拿了手提箱,两个木箱则因为无人领取被搁在仓库里。

因为人地生疏吴景珍在香港找不到许迪山干脆把手提箱带到了重庆接着又带到长沙到长沙以后吴景珍得知北大校长蒋孟林不久将飞香港就托起转交手提箱并写信告知了沈仲章我们再说回沈仲章

他在青岛滞留了几天身无分文的他在一位宁波买办的帮助下坐船回到上海挪用姐姐沈宝珠给他和双亲的钱赶往香港一到香港他就找到香港大学的许迪山询问许迪山回应说没人来啊沈仲章急得哭天无泪正在无奈时他收到了吴景珍来信

2 月初蒋孟林来港把手提箱交给了沈仲章打开一看原封未动西北科学考察团的东西和两个沐箱的托运凭证都在里面沈仲章和许迪山拿着托运凭证赶紧去码头找沐箱恒生轮早就离开了他们在仓库找了两天才在一个角落里找到沐箱被一张大油布盖着尽管一波三折好在只是虚惊一场

在许地山和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馆长陈君宝的联系下这两个木箱被存入冯平山图书馆的大保险柜里冯平山图书馆是港大的扇本藏书仓库和阅览室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图书馆、郑振夺在上海搜购的大批古籍扇本等都曾经借存于此处沈仲章完成了护检使命如释重负与徐森玉接头以后他对徐森玉说

第一阶段任务是我自告奋勇第二阶段是你交办的我全做到了没人看见没人知道没人碰过原封不动我把它运来了

交接完,他准备返回长沙。那时,西南联大正在筹建,预定沈仲章为文学院院长助理。蒋孟林过岗时也亲自邀请他速去长沙,带着学生步行到昆明。傅斯年却连来两封电报,让沈仲章不要离开香港,留下来整理拍摄居言汉简,准备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置版印刷予以出版。

在抉择的关头,沈仲章选择留在香港,开始对《居言汉简》新一轮的整理拍摄。但受到战局影响,上海商务印书馆因为成本剧增,沈仲章一度领不到工资,再加上香港物价飞涨,生活困难。

沈中璋只能忍机工作,因漏就解,将所有照好的照片冲洗两份副本寄往远在西南的中央研究院十余所助理研究员劳干正本自己编图册寄往西南的那些照片经劳干整理试读在 1943 年写成《居言汉检考试》试文之簿在四川南西以实印版问世 1944 年《居言汉检考试》考证之簿也以实印出版

颠沛流离的居延汉检终于有了比较完整的研究资料但不幸的是沈仲章留在香港商务印书馆的照片和已经制成的书版却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相当部分毁于大轰炸之下随着日本侵华战火的蔓延香港吃紧居延汉检何去何从再一次摆在众人面前 1940 年 6 月傅斯年和徐森玉等通过电报往来商议保存地点

徐森玉建议将汉检从香港运往昆明并着手安排船只但从香港到昆明必须绕道交战中的越南安全起见有人建议干脆改运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傅斯年考虑到马尼拉气候湿热不利于汉检保存可以借助胡适在美国的便利暂存美国

最终在胡适富思年的斡旋下 1940 年 8 月装载着一万多枚居延汉简的轮船从香港起航经过两个多月的漂泊抵达美国华盛顿不久这些汉简被分装成 14 个小箱存入美国国会图书馆善本图书室居延汉简就这样在美国尘封了 25 年

1965 年 10 月,居延汉简和原北平图书馆寄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 102 箱扇本图书被运到台湾根据台湾方面亲自护送汉简的陈仲裕先生回忆汉简装在大小不同的 14 个衣箱内每箱外均扎一条细绳,绳头均打一个小铅和封铅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吴先生对他说汉检自 1940 年进馆以来一直收藏在善本书的保险库中箱子的封签都没有开过陈仲裕把这 14 个汉检的箱子装进新打造的三个大箱子内加上木丝、防水纸等运往美国旧金山奥克莱海军基地再按照预定日期到达台湾基隆后来存放在石鱼所的考古馆保存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决定整理出版居言汉简考古所所长夏奈把这一重任交给徐平方和陈公柔两位先生

因为原茧不在大陆徐平方和陈公柔只能克服种种困难根据马恒保存的部分图版和沈中章带到上海与留在香港的部分照片整理出版了《居言汉茧假编》一书书中收录的汉茧不到原茧的四分之一多少有些缺憾不过这些缺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得到了些许弥补

当时全国开展边疆考古风头正盛居延地区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1972 年秋甘肃省博物馆九泉地区和人民解放军驻地部队等单位联合组成居延考古队对俄吉纳河流域汉代封祟遗址做了复查发掘了居延地区的甲渠后关治所甲渠第四岁和尖水金关三处遗址

经过四年的考古发掘一共出土了两万枚简图和其他文物 2300 多件这两万多枚汉简不仅在数量上超出 1930 年代近一倍也是我国历来发现汉简最多的一次其中能够复原或较完整的册书多达 70 多种有原始纪年的达到 1300 多枚年过古稀的沈仲章在《新民晚报》上读到关于这次发掘的报道时百感交集

他赞叹说这和我千辛万苦从虎口中抢救汉检的情况两相对照真是甘苦盼然然而居言已止带给人们的惊喜并没有结束 1998 年到 2002 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阿拉善蒙博物馆和俄吉纳奇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俄吉纳和刘裕进行了考古调查测绘

考古队抢救发掘了甲渠塞第七、九、十四、十六封碎和茶干川籍等五座封碎发掘整理出了 500 多枚汉剑 2006 年以来俄吉纳奇文物管理所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居延边塞长城资源调查的数年间又陆续采集到 500 多枚汉剑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居延汉简的数量总计将近 4 万枚其年代几乎横贯了两汉的数百年是史记汉书之外存世数量最大的汉代历史文献由于出土时间有所不同 1930 年出土的 1 万多枚居延汉简称为旧简 1972 年以后出土的 2 万多枚居延汉简称为新简

1998 年以来出土的居岩汉检则称为俄济纳汉检中央民族大学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主持了俄济纳汉检的考古发掘俄济纳其全体总面积有 11.46 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

位于俄吉纳齐的居岩地区常年平均的降雨量不足 40 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 4000 毫米经常上午还是微风拂面过午就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卫坚带队在这里考古发掘时大家每天都被吹得全身都是沙土居岩地区虽然很贫瘠但一直是前沿阵地汉代是西连河西四郡东街朔方九园的中间地段

唐代在此设宁寇军,统领居延军务时任王维在这里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事据而西夏时期这里是后坊到了元代又在黑水城的基础上扩建一级奶路所以无论谁建立政权都把这里作为防御重点正是由于这里地处要塞又交通不便,气候干燥才使很多古代遗存都得到了保留

在考古过程中未兼发现出土汉检的地点有很多有出在楼梯台阶上有出在库房里的有出在垃圾堆里的还有出在厕所里的比如上世纪 70 年代发掘的居延甲渠后关章城里面的房子是一间一间分隔开的在雾墙围着的院子里西南角位置是厕所 2 万多枚汉检很多都出土于这个位置

也就是说人们可能把不用的汗碱做手指用了更有意思的是汗袋开始有了过火取暖的暖墙这些暖墙有时很容易坏破损漏烟考古堆在一处破损修补窟窿的墙面上发现了八只汗碱边连的整侧汗碱未兼推测这是当时用一侧汗碱修补了暖墙上的破洞

居言汉简上的内容反映的是汉代边塞的烟火人生魏坚认为中国史书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常事不说平常是不讲只讲家国大事居言汉简的出土弥补了正史的不足让后人看到很多在史书当中看不到的东西

他在居然遗址发现的第一枚木简上写着京鲁岁长王轩在 2 月挤卫这天买了 170 捆甘草价值 170 钱但当时没钱给卖家承诺 3 月份发了工资再偿还很明显这是一个欠条通过简上寥寥数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物价甘之纪年还有岁长的工资是按月发的

而且甘草的价格随季节变化有浮动有的简上写一捆两钱有的写的是一捆三钱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隧长拿了别人东西不给钱的有后长在工作期间派人去给他买肉的还有家里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生病了需要回去探望的

韦坚把居延汉检称作汉代边塞的百科全书正史上没有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把生活琐事记在检读上穿越两千年时光向后人诉说弱水河畔的烟火日常由此看来居延地区不只有汉检和封祟还有青铜时期的遗址西夏至元代的庙宇和佛塔以及大片的屯田区和纵横曲折的河渠遗存等

居然是一部封存于戈壁荒漠中的厚重史书而我们只翻开了其中的一页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我是石宁海欢迎您在总台多个新媒体平台收听环球资讯广播的节目或参与互动

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听客户端随时收听节目关注总台环球资讯微博了解更多国际热点本期节目选编自北京日报原作者张晓英编辑海宽制作小蕾王鑫兼置蔡耀远感谢大家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