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投资将成为GD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消费位居第二,出口则排在第三位。投资贡献加大,政府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消费在改善中,但增长相对稳定;出口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贡献相对有限。
中国经济进入高收入社会阶段,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当前民意增长低于实际增长,表现为国民经济平减指数为负,收入减少导致现金流困难和债务负担加重。财政投资和刺激政策是走出困境的关键,通过稳杠杆、上轨道和可持续的改革措施,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高收入社会阶段,经济发展策略从以供给为主转向以需求为主。低收入社会以生产为核心,而高收入社会则注重创造需求。中国居民消费重心从生活必需品转向教育、养老和医疗等服务领域,供给结构也需相应调整以满足新需求。
中国人口负增长导致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带来深刻的经济社会变化。房地产需求下降,新增面积从每年11-17亿平米向11亿平米收敛,需防止去产能过快。同时,人口结构变化对消费、养老和社保等领域提出新挑战。
通过城乡一体化改革,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教育、住房和社保问题。例如,中央政府承担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提供保障房,允许宅基地流转。这些措施可释放2.8亿农民工的消费潜力,推动城市化进程,为2035年现代化奠定基础。
人民币汇率波动主要受美元指数影响。美元指数升高可能导致人民币相对贬值,但波动区间不会特别剧烈。进出口企业应尽量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减少汇率波动风险。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去美元化的重要选择之一。
2025年货币政策从控制通货膨胀转向控制价格过度收缩,目标是实现价格适度稳定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通过国债发行和利率调控,确保资金流向终端企业,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翻开2025新篇章,财税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外贸、资本市场等关键领域,将有哪些新趋势?本期《周末会客听》来自第一财经《首席评论》推出的《2025经济展望》系列第一期,对话中国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过往有什么不同?如何应对当前中国经济挑战?2025,人民币汇率会如何变化?全球货币体系在重新寻锚,数字货币、比特币、人民币……谁会成为新的“锚”?中国进出口企业如何应对汇率波动?2025年“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度如何?中国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进行了分析。
本期,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00:372025有哪些确定性、不确定性事件
02:45国民经济平减指数为负,是什么意思?
03:53中国进入高收入社会阶段
05:41中国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
06:22应对当前中国经济挑战:稳杠杆、上轨道、可持续
08:29如何释放农民工消费潜力?
10:22社保投入是否应该适度超前?
13:12美元要和数字货币、比特币挂钩?
14:04关注人民币汇率的两个层次问题
15:05进出口企业应尽量用人民币结算
16:11 解读2025货币政策新变化
18:14 2025“三驾马车”贡献度如何排序?
专访曹远征:应对经济新变化,要稳杠杆、上轨道、可持续丨2025经济展望)
主持人:
尹淑荣 第一财经记者
对话嘉宾:
曹远征 中国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播客编辑:派ris
监制:yoiyo
周末会客听,让我们在对谈中感受魅力。还想听我们聊什么,欢迎评论区留言,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