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头脑进入风暴,让风暴改变头脑。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走进本期头脑风暴,我是主持人刘烨。通过我们的风暴讨论,我们基本达成的共识是企业家IP,首先我们不要把它看得过分的高大上,它应该说是与这个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的一种创新的,更有互联网方式的这样一种互动和营销的这样一种模式。但是它确实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如果说做得好的话,它确实是一个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一个企业品牌营销的方式。但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的品牌和企业家个人深度的绑定,一旦企业家个人有一定的负面的舆情,可能也是一个企业品牌的放大器。
风暴演绎企业家IP如何平衡内容与流量?
实际上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价值快流量迎来的东西它也是快消失的,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真正做到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哪怕我的粉丝量不是很大,但这个粉丝是非常有价值的粉丝。就这些种子客户的价值,它的粘性,然后他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所以我觉得你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的企业,你理当在这方面发力。
因为今天我们这个红衣大叔应该是完成了1.0的阶段哈那我相信周总自己会对这个IP2.0接下来怎么走会有很多思考。
我的理解打了个样,如果我觉得我要做,所以下半年可能我要重新设定我的KPI。因为上半年我是唯流量论的。
对你先以结果,然后为了达到这个结果。
我然后为了达到这个结果用流量驱动。这个可能有些这样说的,有些这个行为就会变形,因为我自己感觉流量确实会反噬。我给你举个例子,真实的例子,你的流量越大,粉丝越多,他的人群的这个构成就越复杂。
对,你像前两天我参加一个朋友的直播间,我是没当回事儿,因为邀请我去捧个场,我就去了。去了现场有个小伙子比我小二十多岁,算是晚辈,但是他有很多粉丝。我就说我说你要卖车,先卖给我试一试,我变成一个非常刁蛮的很难说服的客户,然后你看你能不能把车卖给我。
但是直播的过程中,很多人并没有从头看到尾,对吧?很多人只看了一个片段,因为我演示这个车的功能,车上带冰榛冰箱,我忍着牙疼吃了一根雪糕。但是你发现说我自己觉得我做的蛮亲民,蛮配合。但是很多粉丝看了片段之后,就涌到我的账号底下来骂我说我对人不尊重,说别人讲话的时候为什么你在那躺着,为什么你还在那刺激吃雪糕?大家的这个出发点不一样,所以我就开始重新反思,这种流量真的时我需要的吗?所以今天正好我也有这种困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你总有你的创造力枯竭的时候,你要不断的满足粉丝各种的需求。可能一夜之间粉丝话就像潮水一样的涌来,就如潮水一般的快去的就跑了。所以作为企业家来说,可能比较忌讳这个情况,可能要有我所以我刚刚总结的要有点长期主义,就是在打造IP这个事儿,就像做市场公关一样,就是不希望一夜爆红,而是希望能长期的把自己的目标用户能够积累起来。
说的好。
我觉得确实一开始在考虑企业家IP这个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管怎么,尤其是大企业的企业家,一旦他的流量暴增之后,那自然而然就跟他的公司,跟他的产品,跟他的密切相关的这么一个新的模式工具方法出来之后,他适应时代又在探索阶段。但是真的有必要去做一个以周总为代表,他也是以个体的一些经验去突破去闯,对吧?蛮牛金额茶瓷器店。但是从我们媒体,从这个学界,包括其他同行来讲,确实值得去做一个很好的进一步的分析和梳理。毕竟我们这个大标题叫双刃剑,可能就是说一个人的状态,一个企业家状态,他也不可能说有。
任何一个好的状态,最美高能量的一个状态下。
所以它这个当中带来的伤害性也是同样带来。
所以这个节目之后,可能下半年我们红衣大叔的这个KPI就要发生调整了。我们来听听看我们的两位评论员观察员张一凡。
好,就无论你以何种的形式做,其实是免费的连续的触达用户。这个是在做IP的这种三个很关键的词。所谓免费的我们就会想到流量。我的思考现在事实上流量也变得越来越贵。举个例子,像抖音它日活有8万的用户。事实上这8万的用户他会根据你的观看习惯和消费习惯,给每一个用户他有很多个标签。包括你如果被推送到其他人的IP的,不管是直播间或者是任何的推送,它是对一个标签一个人是有一个定价的。那么我们怎样用更合适的方式去把这些所谓的我们不管是投流也好,或者去争取更多的流量的方式,怎样做到一个更加合理的ROI,这个其实是未来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无非我们的最大的方式是公域加上私域的一些触达。在这个连续的这边,其实就是实时。因为我们在做打造这个企业家IP的过程当中,会发现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和角度。但是最终最可以去支撑IP反而它可以曝光,获得更好的影响力,它一定还是实时。因为实时反过来可以让它更连续。因为你做一个人设或者是每天去表演。
你每天演另外一个人是很难的。但是你每天都在做自己。
对,要做自己。因为事实上真实我们有那么多亿的用户,一定你可以吸引到认可你的价值观和价值的人触达用户。我们用户无非是to C2B to g这三层。对于除夕的用户很好理解。刚刚例如讲我享受拉面,那你可以辽健康,辽美食,甚至是女性的一些成长,最后你最终触达你的用户。To b端的话,可能一条好的视频或者说一个好的触点的发布会,为这个企业省下几十亿几百亿的一个广告费。To b端一样,我认为它更多的还是我通过各种的方式去把我的理念,我的价值观去曝光。可以其实是拉近大家的一个沟通的效率,这就是我的一些思考。
好,非常感谢张一凡,其实也在试图的帮我们去梳理一些能够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方法论。大家看看郭总您的关键词。
我的关键词就比较简单抽象了,个性和人品。所以我可能想换个角度来讲这个事儿。企业家IP其实它里面有两个词,像是企业家的IP这个词有个前提条件,企业家已经是能够被人称之为企业家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一定的高度了。然后当你在这个位置上面再来考虑说,如果我再用一些互联网化的流量化的手段来包装我自己,来获得一些另外收益的话。可能就要思考一下,我到底想通过我已有的这样的一个地位,我所在的这个位置,我想通过现在这个流量的方式,我倒想获得些什么新的东西。所以这就是我刚提到的,首先您的个性强调你的个人魅力也好,你所处的行业,你的知识背景适不适合用这个方法来做。
我都一直很困惑,网红企业IP博主,你说有严格的划分吗?比如说你大家都觉得董宇辉从塑造了网红比较正面的形象。董宇辉有一次出来说,我最烦网红这个词了。
网红这个词有点被具象化了,就感觉是比较可能成绩没那么高,而是为了博个眼球。
所以我们要做网红2.0对吧?就是在网络上有影响力的,能红起来的,但是可能它会更有价值。
这就是我下面第二点说的在人品这一块了。就是说我要了这个IP我本身是企业家,我一定社会责任,我到底为了社会带来什么才能被称之为企业家?我的社会责任和我想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加大这个辐射效率的同时,我想换来什么?想把自己包装成这样的人,就要考虑这两件事。我本身的品质,我是会把这个事往好的上面引,还是说我为了追求利益有可能会带偏。所以企业家这个IP就是企业家的IP当你已经成为起家以后,你想用这个IP这样的一个流量方式来为自己带来什么,和我到底想为社会带来点什么样的东西。
好,谢谢郭总的分享。
刚才我们补充一句,好,郭总给了我一个启发。我觉得企业家和素人做这个流量本质还有一个很大的不一样。就是说我觉得要企业家确实要还要有适度的利他和公益,这点我非常赞同。如果企业家完全是以给自己卖货为导向,那这个就只是从一个生意角度,这个高度和能量都都不够,真的就会大家你的粉丝会对你表示失望。
所以我举个例子,就是说这次我卖车也是很蛮大的风险。因为有人认为是一场闹剧,有人说因为我投资的哪吒,我肯定是为哪吒搞流量。就是全国除了小米之外,所有的新能源国产品牌车都给我送车来帮我炒流量的时候,如果我很自私,我把这个流量就倒给了哪吒的话,那以后就这件事又不正规了。但是我后来就坚持说这事我一定是推动国产品牌新能源的发展,让消费者来选择国产车。所以只要在这点上是要足有一定的高就于教授说的要一定的高度对吧?自己的身段要放低,面子要放低,人设要放低。但是你的但是你还是要有一定的公益点和利他的点。这是企业家做IP我认为跟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
谢谢。我觉得经过刚才这样一个非常精彩我们现场的风暴讨论,我们也总结了要打造一个企业家IP它有哪些非常重要的一些关键词。虽然它也需要在互联网有影响力,但是他要体现出我们的企业家精神,体现出我们的社会价值,所以他要和企业有关,但是他也需要跟这个社会有更多的关系。
风暴眼2,企业家IP对企业有何影响?
接下来我想再请教一下周总一个问题。刚才我们说了打造企业家IP今年做了红衣大叔之后,给周鸿祎,给360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对我个人带来的影响呢?我觉得就是两个影响。第一就是说我觉得睡觉少了。本来我每天都按时能够12点之前睡觉,但现在因为每天晚上要看个短视频。
他就停不下来。
所以自控能力很强的我都收不住。所以我最近在刚才在想,我要适度少做的内容,减少点频度,我还是得顾忌一点一点健康。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家做IP应该用一种自己觉得最开心、最如意,想做就做这样的一个方法,可能才能坚持下去。
对我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坦率的说,在无线互联网,我们其实错过了无线互联网这个机会,所以就有点在业务上摔落了。我们现在碰上了AI这个机会,AI把大家拉到同一条起跑线,AI意味着我所有的产品都会赋能重做一遍。但是现在一个问题是,大家都在爱的时候,你也很难做到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虽然就酒好,也怕巷子深。怎么样在AI这样一个未来改变整个中国格局的竞争中,那你能异军突起。所以我觉得我现在至少成功的把变成了肯定不是中国最牛的AI专家,但是成了中国最大的AI布道师。
你比如说我跟我替很多车厂做了车的推广,那我可能并不收他的广告费,我也不一定去替他卖车,但是我可以跟他谈一下这个在车厂的管理业务内部,你有没有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我可以来做。我们跟车厂共同组建车厂的安全系统。因为未来当车到无人驾驶车之后,在这里面我们有安全的解决方案,所以对企业带来货真价实的发展。
回到刚才的问题,从一开始我就觉得以后可能我就不一定提企业家IP了。这个事一提就弄得好像只有大企业家才能干,有名的企业才能干。其实他就是在新时代下,我通过一种新的低成本的一种获客和流量跟用户沟通的。
所以周总您刚才分享了收获和价值。但是会有担心吗?尤其是当你的个人品牌和企业品牌如此紧密关联的时候,万一个人有一定的负面,甚至当您的生活言论被第一时间放大,在互联网上一旦有一定的负面,也可能对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
有没有过这样的担心?我原来冲进来的时候只看到好处,对吧?没想。你知道创业者是这样的,如果把风险想得太多,自己把自己吓死了,所以先干了再说,边干边调整。但是我刚才也讲了,我觉得我已经够谨慎了,我觉得我已经不把自己身段放的不能低的再低了。但是即使这样,因为在网上别人通过放大镜和显微镜看你的时候。
而且又是片段。
而且我现在比较迷惑的是,大家表面上都喜欢说不装真实,但真实的东西是赤裸裸的,一定有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对我产生了一个教训,就是说我真的做到不端,完全该说什么话说什么,该发脾气。在这种情况下,我确实觉得这种危险开始有,但是怎么解决呢?我还没想清楚,我现在正在研究。我现在发现说雷军在做一件事,就是雷军把个人的流量再导给他一个矩阵。就是不仅雷军出来做IP但你没有发现小米的高管都出来做IP了。这算不算一种分担风险的一种准备。
还有一种时候,就是在一定时候,就是不要盲目的可能要注重能量,而不要盲目追求流量。流量多到一定时候确实会反射,就是一个人往上走着走你不能永远往上走,总会到达一个巅峰时刻,然后就一定往下拐。我们还不如早点把这个变成一个平台,可能是会好一点。这个问题对我是个新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杨总有没有思考?
我觉得最好的一个方案就是说一方面适合的企业家和适合的企业,也包括中小企业没问题,充分的很好地去利用这个工具。但与此同时,他要还是要有一个保护垫,要有一个安全机制。这个安全机制一方面是除了这个背后的策划之外,包括企业家个人的能力之外。
我觉得其实我们今天还忽略了一点,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企业家IP?是因为相当多的行业营销变得无比重要。当一个产品同质化的时候,无论是网红还是企业家他去带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就把竞争对手甩开了。当你的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也意味着其实你卖的不是说你产品的品质,是卖的我的企业家的信任。交易流量变成了交,所以最后我还是想怎么能够去,也包括QB的行业,最终可能还是要很好地把它的产品和技术做好,这个可能是更重要的一个大前提。同样对于企业家的这个IP他的信任度,他其实随着消费者的成熟,他也会进入一个正常的理性的阶段。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反过来把两者结合起来,更重视我们的产品跟质量跟服务。这个可能也是我特别想提出来的。
企业家打造企业家IP离不开流量的帮助,但也应当警惕流量可能会反噬。猎豹移动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在接受头脑风暴专访时,就讲述了他在打造企业家埃批时,是怎样去避免种种负面影响的。
对我觉得就是因为做企业的人去对外传播知识的时候,由于对内他是个管理者,对外就好像在告诉大家,教导大家一样。其实我们更多的是交流和分享,甚至向更多的观众去学习。第二个就是说我觉得企业家要做IP,展示的不是你个人,不是体现你所谓的个人魅力,而是你要和企业的业务相结合。比如说像我们做富盛一起学AI这个埃批,这个埃批并不是傅盛个人的形象赛事,而是结合AI最新的变化,结合我们对AI的理解,对AI应该去学习什么的一些我们的认知去做CIP,而没有把它泛化,有什么热去做什么,过度的蹭热点。这都可能使得你所谓的这个IP和企业的关联度越变越弱。并且由于追求太泛的认知,使得你的真正的专业性的这种角色是立不住的。所以我们在做富生一起学AI这个IP的时候,充分意识到这并不是富生个人的一个IP而是这个企业需要复生这么一个形象,做出了关于AI的IP,由此去避免他的一些可能的负面。
那我相信可能大家光看到我抛头露面的这一面。其实这一年来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在打造自己AI的应用场景的产品。所以产品还是根本,只不过是有的时候你是等产品打造出来之后,再通过个人IP营销来推动,或者说在两个事同步进行。但是大家千万不要把个人IP看成一个万能神药,好像无往而不利。产品是那个一,后面你的营销手段广告PR包括个人IP个人流量、网红营销都是0。就你那个一站稳了,你加了这个零就很有效果。所以可能大家不要过度的夸大个人IP的作用。
是所以刚才其实周总说了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不要把企业家IP看成是一个万能药。他可能是这个时代可能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需要的一味药,但是它不是万能药。
风暴眼3,如何正向推动企业品牌影响力。
所以我觉得一个企业品牌的塑造,其中可能企业家IP是会越来越多被尝试的其中一个元素。但实际上综合来说,他有哪几个核心的维度,要不从于教授先来。
这个企业家IP有这么几个结论性的东西。第一个就是企业家IP跟企业一定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企业家之所以有名,因为他做了一个优秀的企业。另一个,我觉得企业家IP从正面角度来说,是企业家责任的这种表现。我对我的产品有信心,我才愿意站到前台来。我之所以愿意为这个产品背书,说明我对我的产品充满着信心。从负面来讲的话,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因为整个营销竞争过度以后,导致企业家必须亲自上阵,为自己的产品去做一线的推广。
品牌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品一个是牌品,是品质,牌是牌子。我们把品质的支撑叫科技,叫锐实力,排斥的支撑叫文化,叫软实力。中国的制造业基础很好,所以一方面通过科技的创新,通过新的生产力来破解很多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文化的重塑,使得我们的品牌更有魅力。企业家IP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排推广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所以我乐意看到很多新的尝试,也乐意来参与这样的一个项目,让本身的企业家IP的发展做得更加理性有序,对社会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好,谢谢于教授。
张拉拉,我非常同意于教授讲的品牌。其实我们不管是大的企业和小的企业,其实对今天来说,创始人能走到前台,首先是对我们产品是绝对的有自信的。比如说我跨行业到这边,是因为我的爸妈从小开面馆,然后在那个环境影响下面给了我很多很多的从小的思考又不一样。所以当我带着这样的一个爱好和这样的一个初心来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真的很想让消费者能看到说今天我们这一代的做餐饮的,卖拉面的,还可以这样的站起来,然后承担起这个吃的。这个责任我觉得这是一个核心的点。然后第二个点,不管是大的企业家还是小的企业家,我觉得其实对今天我们的职责来说,还是要为企业负责任的。那么多的员工,那么多的投资人,对那么多的股东,其实本质上能站在前台来说,其实是还是在获客流量上这份确实能能省下来的,其实能给企业能带来很好的一些宣传作用的。
好,我们也期待张拉拉的个人的IP能够更早的让我们看到郭总。
产品本身一定是第一位的。因为你既然是个企业,那你提供的什么服务,软的硬的都是产品,一定有这个立身在。就刚刚周总说的,有这个一在你才能去思考这些方法,再来带来更大的价值。但这个方法本身它一定是有利有弊,因为它一定会有反思一些副作用。
但我觉得这没有问题。任何事物一定是有正反两面的伴生,他才能螺旋式成长。如果他已经很稳定,趋向于一面,如果都是坏的一面,这是自然淘汰。如果都是好的一面,人人都在做,他又变得其实不是一件事儿,又会去想个新的事情来。所以当他是一个双刃剑的时候,才会有一个促进效应。
我觉得对企业家本身愿意选择这种方式的产品也够好,够资格的。这样的企业家愿意这么来尝试的人来讲,他是个非常好的一个伴生。的一个利器,能够促使他往好的方向发展得更好。因为如果他用得不好,他会被淘汰。企业本身也是个跟大自然优胜劣汰是一样的一个过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要流量你也需要去接受更多的公众的监管,不要思考流量的反射。产品做一个对自我的行动有所约束。
对尤其我产品更好,我人做更好,对社会更有责任,才叫企业家IP。
好,谢谢张一凡。
好的。大家会因为你的个人的形象和影响力,而喜欢上你所带给大家的这种价值或者是商品。所以它一定是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其实我们拿过来的这些流量,我认为它是无外乎。第一个是为我们的这种营销我们的这种渠道所用,一种是扩大他个人的影响力。但是最终我觉得殊途同归,我认为还是要创造价值。因为当拥有了一家企业之后,我觉得他更多承担的是一种它的社会的价值,他向善的这个价值。也正是因为这种价值的传递,才能够让他的IP可以去得以持续和发展。所以我觉得未来我们现在都要考虑这种资本向善。我觉得其实流量一样的,他最终我觉得还是要有一个好的引领和价值。第三个也是刚刚向周周总所讲,我觉得要勇于的尝试,不用想那么多,先干起来。
周总通过今天这个节目,您对于企业品牌的打造和企业家IP红衣大叔下半年的这个行动会有什么样的一些思考?
今天本来是想着到这来兜售一翻我的成功学,对吧?但是我为什么后来改主意了呢?后来我就发现说这个头脑风暴确实起到了一个脑力激荡的作用。我觉得正好他们提出的问题让我陷入了一种思考,也是我这一段困惑的问题。所以我是觉得如果你还没有做,那就可以先不用想那么多,先去做了再说。因为你要先有些基本的感性体验的东西,然后有一些基本的流量,对吧?你才能够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反思。
但我到了这个阶段,我觉得今天可能对我来说刚才讲到的这个智能量和流量的问题,刚才讲到了四个度,高度、适度、频度,还有一个跨度。你们旁观者清,我是当局者迷,我是流量驱动。那你们就旁观说,老周一个挺好的企业家,怎么越做越有点唯流量。
剑走偏锋。
走偏了。所以我今天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更多的,下面一定要回过头去看我的产品做得怎么样,产品做得好,IP的价值才能立得住。第二个就还是要有专业的能量,还有回归企业家的这个本行,不要让人误以为我就在不务正业。那有些流量就像我刚才讲的,有些流量可能是反是我的陷阱吧?那有些流量就不要也罢,所以下面怎么样,可能我会减少内容的输出,增大这个内容的质量,同时将合适的合理的频度,另外提高内容的高度。我觉得今天这个对我来说都是很具体的这种建议和收获。所以本来以为来做这个节目是来捧场,没想到我觉得我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
谢谢周总的分享,也谢谢周总对头脑风暴的肯定。我想可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而且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所以您红衣大叔从今年走过的尝试,也是给我们中国我的企业家IP打造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实践案例,也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最后我们请杨总就企业的品牌打造和企业家IP打造,来为我们本场的头脑风暴来做一个最后的总结。
这一场风暴给我们带来很多收益和启发,其实远远超过我的预期的。原来我还在想这个IP的打造可能就是个话题,但其实我们有很多,尤其是周总来自于他一线的真实的一些我们的营养和价值就非常高。针对你刚才说的问题,我觉得中国企业家IP也好,包括你前面提中国品牌,就品牌背后我觉得还是六个字。首先是产品力,第二个我补充一下是价值观。你没有一个很好的产品跟服务技术,它不可能有长期的这么一个好的结果。但是价值观也就是我最后特别想呼吁一下的,尤其是在中国当下,一方面强调科技创新,一方面说白了中国企业实在太能干了,我们的这些企业家精神都非常了不起。
最后我就特别期待,就是说我们在做企业家IP的时候,一方面是要适应这么一个大环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一个工具和方法。但是与此同时,企业越来越多的开始承担社会责任。他在打造企业家IP的时候,除了带货之外,能不能更好地去推动我们中国的市场和企业的进化,能够去更多的去引领我们的创新探索,去保有我们的创业初心。能够真正让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企业越来越成熟,我觉得这是我更加期待。当然我们从媒体角度,更加期待中国企业家IP这么一个非常新的一个探索跟实践,给中国的经济、商业和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进步。
我们说其实企业家是这个社会创新非常重要的一个主体,而他们也是对市场感知最敏锐的一群人。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他们敏锐的感知到了互联网的力量和流量的力量。我们希望的是通过本期节目能够引发大家的思考,甚至希望您能通过我们的节目也有所收获。再次感谢各位,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