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帮你理清一个正在发生的商业逻辑,长三角超级环线来了。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易才播客。最近江浙沪皖四地的城建圈都在集中关注6月15日第三季度的铁路调图。因为据透露此次调图后,长三角铁路将新增一条超级环线高铁G8388次列车,也是首条贯通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高铁环线。本期我们将跟随异才号专家土戈涅夫的视角,来看看这条长三角超级环线都贯通了,谁是最大受益者,这条高铁线的开通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另外你知道这条超级环线吗?你觉得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作为首条贯通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高铁环线,G8388次列车从上海站出发,最后回到上海虹桥,贯穿上海、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一市,沿途停靠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合肥、安庆、池州、黄山、杭州、嘉兴等12座城市的21个站点,历经8小时09分。在此之前,长三角一主三副四大中心城市之间虽然也都有高铁联通,但处于两两分段连通的状态。其中上海、杭州之间是沪杭高铁,上海、南京之间是沪宁高铁,南京、合肥之间是合宁高铁,合肥、杭州之间是商合杭高铁。但如果有人想来一趟沪宁、合杭环线游,那就只能不断地上下车,反复换乘,而这显然不利于长三角内部人员和货物的往来流通。
在长三角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G8388超级环线的横空出世可谓正当其时。它把护航宁河这四大中心城市,苏南、浙北等经济发达区域及这些皖南的九华山、黄山、千岛湖等著名旅游景点串联呈现,既减少了换乘次数,方便长三角居民跨城出行,同时也有利于与资源要素在长三角城市之间的充分流动。而且,相比之前那四条高铁线所构成的环线,G8388环线半径更大。特别是西面直抵安徽与湖北、江西的边界,将安徽的老省会安庆、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城市黄山等也都囊括了进来。这无疑有助于推动皖中南地区全面融入长三角,甚至是长三角核心区。
过去,人们提起长三角核心区,想到的一定是最早参加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那十几座城市。这些城市基本都分布在由沪杭、沪宁、杭宁三条铁路组成的金三角,这个金三角也因此被称为长三角的内环。现在,随着G8388的贯通,它有望取代老三线,成为长三角新的内环,其地位相当于珠三角的黄金内湾沿线12座城市常住人口合计约一个亿,GDP总量高达16.5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2.9%,比粤港澳大湾区十一市还多出2.5亿元。
不过,如果要问新内环的贯通谁是最大受益者?可能不是安徽,不是江浙,而是上海。在长三角,上海是绝对的龙头,周边城市哪怕强如苏杭甬,一个个也都高举着接轨上海、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旗帜。从广义上讲,上海不仅是长三角的龙头,甚至是整个长江流域的龙头。从上海溯江而上,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1万吨级可直达武汉。随着今年底长江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航道炸礁清渣整治完工,5000吨级货船将可常年满载直达重庆。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之所以能够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背靠的就是千里长江、黄金水运。在这个意义上,整个长江流域都是上海的腹地,但就狭义的城市辐射半径而言,上海的影响力范围其实远小于人们的想象。
往北,上海的辐射极限基本止于无锡、南通一线,到常州就已经非常弱了,这也是为啥常州西部的金坛、溧阳两个市辖区会被划入南京都市圈的原因。往南,其实就只有嘉兴,具体来说是嘉兴东面德平湖、嘉善、海盐三线和南湖、秀州两区,西部的海宁、桐乡则属于杭州都市圈的核心区。当然,随着年底沪苏湖高铁的通车,上海的辐射范围有望向西扩展至湖州。至于宁波、舟山,虽然历史上与上海渊源极深,现在也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成员城市,还一直在拿三座阿拉城市来跟上海套近乎,但因为杭州湾的阻隔,与上海的实际互动并不算太多。相反,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还是激烈的竞争关系,未来除非沪甬、沪舟甬跨海通道能够打通,使得宁波不再需要绕道嘉兴间接连通上海,否则很难说拥有自己独立都市圈的宁波会是属于上海的腹地。
而更外围的安徽,虽然上海在那还保留有几块农场飞地,但就目前的势力格局来看,皖东几个城市属于南京的势力范围,彼此轨交相连,产业互动,南京也因此被称为徽京,皖南的黄山、宣城则逐渐在向杭州靠拢。同时,随着省会合肥的强势崛起,安徽基本被这三家给瓜分了,上海根本无从染指。所以,尽管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上海大都市圈也是长三角最大的都市圈,但上海却无法像北京之于京津冀,广深之于大湾区那样,做到对整个长三角的影响力全覆盖。不要小看这点区别,因为腹地更准确的说是辐射区的大小直接决定城市的发展后劲。就像之前经常说的,二流直辖市的发展上限远远不及一流大省的省会,原因就在于一流大省的省会拥有庞大的人口腹地,而二流直辖市却只能整合本市范围内的资源。上海虽然是一流直辖市,但毋庸讳言,最近这些年,上海在GDP总量、工业总产值等方面受到来自北京、深圳等城市的激烈竞争。
要论上海对长三角的整合,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圈层。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后,上海便开始了对环湖、苏州、嘉兴、南通等内圈城市的整合。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应该说卓有成效,比如沪苏嘉城际铁路已经开工,上海第三机场也落子南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已初见雏形。但光整合沪苏嘉通四室是不够的,2023年,四市常住人口总共5116.5万人,GDP合计90747.8亿元,仅分别相当于大湾区的59%、64%。
考虑到长三角相对大湾区的体量优势,这个内圈仅相当于大湾区内部的广佛肇或深莞会等次一级的都市圈,它决定了上海发展的下限。而即将贯通的G8388超级环线则是关乎上海未来上线的外圈。通过这个环线,上海得以把比整个大湾区体量还要大的区域拴到自己这节火车头上,从而大大拓展了上海的腹地,同时也提升了上海对于整个长三角人口、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而这又反过来有助于推动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
过去说起长三角一体化,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接轨上海,而所谓接轨上海,更多时候就是跑上海去招商引资、招揽人才。但上海毕竟不是无底洞,不可能只辐射不及取。尤其是这几年,由于一些国家对华脱钩锻炼,上海向外汲取国际资源的能力受到冲击,以至于不得不跑到武汉、成都等地去反向招商。而G8388超级环线的贯通,有助于促进上海与沿线其他长三角城市形成一种双向互动、分工协作的发展新形态。
事实上,大湾区优于长三角的地方就在于内部各城市间的分工协调。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出的定位,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广州是国际商贸中心,深圳则是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即便是东莞、佛山这两个制造业中心城市,也是一个主打外贸,一个专攻自主品牌。
反观长三角,因为是城市群,内部竞争大于合作,导致很多城市的产业结构同质化。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形成广东那样的分工协作,关键得有一个牵头城市。这个城市无疑只可能是上海,但是受限于实际有效腹地狭小等因素,上海过去在整合长三角资源方面能发挥的作用并不大。现在有了G8388超级环线,上海的城市辐射范围终于得以触达,使得这晚全域龙头作用更加显著。在其带领下,长三角各城市间有望实现更好的协作分工,人流、物流、资金流也将更顺畅的流动起来,实现配置效率的最优化。同时,有了内外双圈加持,背靠整个长三角腹地的上海也是如虎添翼,重新焕发出对于北京、深圳的竞争优势。所以才说这个圈异化,上海无敌了。
好了,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你生活在这个圈里吗?这条贯通三省一市高铁线开通后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分享哦,我们下期再见。
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