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帮你理清一个正在发生的商业逻辑。继宗馥莉接棒娃哈哈集团,国内低成本航空公司龙头春秋航空近期也迎来了企业的进一步交班时刻。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异彩播客。
在卸任春秋航空董事长这一职位七年后,春秋航空的创始人王振华最近又把手中的绝大部分股权赠与了他的长子王玉。这期我们来看看关于赠送股权,创始人王振华都说了些什么?他为何决定赠送股权?长子王玉又因何得到重视?
出生于1944年的王振华今年刚满80岁,长子王玉如今也已经54岁了,二儿子王炜年龄也就比长子王玉小了五岁。在股权赠予实施之前,王振华、王玉、王伟父子三人分别持有春秋国旅约32.4%、21.6%、10.8%的股权,以及春秋包机25.9%、17.3%、8.6%的股权。股权赠予实施之后,创始人王振华在春秋国旅春秋包机持有的股权仅剩1%,接近全部让出。长子王煜在春秋国旅春秋包机所持有的股权相较赠与前提升了一倍,王伟持股比例仍然保持不变。事实上,早在七年前,当时73岁的王振华就已经开始逐渐淡出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将航空板块的业务都交给大儿子打理。对于辞去春秋航空董事长职位的原因,王正华当时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公司其他管理层已经对他提过,他的大儿子都已经47岁了,总不能让他60岁才结伴吧。
2017年3月,王玉就已经正式接替了王振华在春秋航空董事长的位置。如今,王昱又成为春秋航空母公司春秋国旅的最大股东,同时也是春秋国旅的董事,父亲王振华则仍是春秋国旅的董事长,次子王伟担任春秋国旅的总裁,主管公司旗下的旅游业务,同时担任春秋航空的董事。一直以来,春秋国旅旗下都是航空和旅游两大板块,随着管理权和股权的陆续变更,一手创建春秋大业的王振华的胶棒之旅也越来越明晰,大儿子管航空,自己管旅游,那王振华现在又在做什么呢?3月1日,王振华接受一财记者的采访,笑称自己现在就是做些杂七杂八的事,比如种种树,打打太极,研究研究元宇宙。作为春秋国旅和春秋航空的董事,王振华所指的杂七杂八的事其实很多跟未来相关,比如亲自组建了几个小团队来研究元宇宙、区块链,还有景区的经营和管理。王正华一直认为,做一把手不要想今天,主要的精力是想明天,尤其是在战略上,要用70%的精力想明天,10%的精力想未来,20%的精力处理今天的事。当然,除了这些杂七杂八的事,王正华称自己在春秋国旅董事长、市长的位置还是会一直做下去。他坦言,之前和两个儿子说过,大政方针、重要决策还是要他同意。
其次,主要干部的任命,他也有知晓权和提出意见的权利,但最终决策还是交给儿子们来做。王振华称,自己现在已经把所有的责任落实到了儿子身上,他会逐步往后退。对于为什么决定放权,王振华说,人永远是会老的,会有糊涂的一天,要真的等到人不行了,再来搞股权的事,那就容易乱。王振华还说,自己在70岁以后就明显感觉到体力和精力都不如以前了,那时候他就决定要把企业进行平稳的过渡交接,现在他把股权也交接了,目前看来儿子干的还是可以的。
王正华对儿子的满意主要来自于春秋航空的亮眼业绩。根据刚刚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春秋航空预计盈利21到24亿元,是国内赚得最多的航空公司。春秋航空2023年的净利润不仅相较2022年大幅扭亏,甚至超过了疫情前的2019年。这也是长子王煜作为春秋航空董事长的第七年带领春秋人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对于2023年三大航司还在亏损,春秋航空却已经实现大幅扭亏,是因为2023年国内市场已经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状况,而且春秋在成本控制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其实航空并不是王玉的第一份职业,学铁路专业出身的他第一份工作是在铁路系统,之后又去了美国读书,当时父亲王振华只给了他5万元人民币。不过王振华那时就对他很满意,原因是在美国的八年,王玉没有拿过父亲一分钱。且在回国后王玉不仅带回了两个硕士文凭,还靠自己赚了2万美元。但刚回国的王玉没有直接进入春秋,而是在罗兰贝格、毕博翰威特等多家咨询公司做了七年之后,才开始参与春秋的经营管理,担任春秋航空的副总裁。那时候的春秋倡导的就是抠门文化,王振华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钱一半是赚的,一半是什么的。对于父亲的节俭文化,王玉的理解是够用就好。比如他觉得自己开一辆polo车上下班就够用了,后来为了接待客户才换成了一辆帕萨特。再比如去伦敦参加国际航空论谈,他和父亲一样会乘坐经济舱,会后也会和同事们一起搭地铁、住地下室。
王煜的办公室也异常简陋,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里紧凑地摆放着三张办公桌,另外两张桌子属于公司总裁王志杰和他的弟弟王伟。自从2008年作为副总裁加入春秋航空时王玉就在这样的简陋的房间里办公,一直没换过办公室。门外是狭窄的走廊,常年光线暗淡,实在太黑了,最多也就开首尾两盏灯。而这也是春秋航空所有高管共同的工作环境,这样的省钱省到骨头里的理念也深入到了春秋的日常经营管理中。
作为国内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疫情前春秋航空的主营业务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营销成本都比行业平均水平低50%到78%,这也正是春秋能够提供比全服务航空机票平均便宜30%的底气所在。王玉接手后,他对成本控制的要求有增无减,疫情以来,春秋航空在成本节约上下足了功夫,包括持续改进算法、提高组环排班效率、推迟不必要的成本和采购管控措施,每三个月做一次调整等。王煜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航司都在采取这种方式,在运行中追求更低的成本。春秋也在不断求变、求新,想用更好的手段来降低成本,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来提高效率。比如公司的收益管理系统,通过研发自动调仓,在航班增加的情况下,就可以做到人不增加或者少增加。疫情后燃油成本大涨,但春秋的扣油成本却比2019年降低了不少。在传承父亲将成本做到极致的同时,王煜更倾向于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所以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比父亲抓的还要严密。
虽然这位掌门人的言谈举止让人丝毫觉察不到富二代的优越,或者是创二代的激进,甚至有多位春秋的老员工会评价自己的新老板没有王老总那么霸气,但王玉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执行力。在提高航班正常率和飞机利用率这件事上,王煜就曾亲自牵头各部门制定细致的KPI指标,并不断跟踪执行结果。王煜说,航空公司就像一家精密仪器,准点率体现的是一家公司的管理水平,有时候多做一步就会改变很多。比如他们发现国际航班客人迟迟不登机的情况很多,分析数据后发现主要是女性乘客会在免税店买东西,于是他们就派人守在免税店里提醒客人。事实证明,这种人海战术很有效,就像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国际航班的延误问题。在咨询公司工作多年的王钰很喜欢通过大数据来评估企业的各项业务情况,并根据数据结果从而做出各种决策。比如对于春秋飞机上设置的商务经济座,他就要求通过数据表现来分析怎么进一步优化,还有就是如何通过调整商务经济座的产品内容来满足商务客人更多的需要。
王玉描述自己与父亲的不同说道,他们的理念差不多,但管理风格上,他更喜欢通过数字做决策,而父亲更多的是企业家的感觉。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王玉也有跟父亲不一致的时候。比如王振华在交出春秋航空董事长职位的时候,就曾经告诫儿子不要急于创新,不要急于做大。到现在,王正华依然希望春秋航空应该发展慢一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王振华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只要要求它的存在,不要在意它的速度。王振华认为,做企业要集中力量,把现在要做的事情做好,如果想要好上加好,就要保持一定的精力、体力、资历和财力。如果发展得太快了,精力就会顾不过来,所以王振华会建议王育发展慢一点多花点精力研究未来新的模式、市场还有竞争对手。但如果是王玉他们一定要干的,如果反对三次无效,王正华还是会支持。
关于公司的发展速度,王煜确实觉得现在还是慢了些,因为疫情这两年并没有引进多少飞机。他表示,虽然中国民航在疫情前的2019年就已经降速到个位数了,但如果基于春秋航空的定位来考量的话,春秋可以比行业的平均发展速度再快一点。因为春秋的客源主要来自于旅游和探亲访友,所以基于个人出行的市场需求,春秋航空实现两位数增长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所以他们的出行需求也很大。对于父亲发展慢一点的建议,王玉这样回复,我们不会超过能力做事,发展也要赚钱,不赚钱肯定不行。
好了,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你出行会选择坐春秋航空吗?你对春秋航空有什么样的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我想飞得更高。